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异质性人力资本与农业环境效率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4-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4-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4-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4-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4-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4-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kjj/rkjj201802/rkjj20180204-1-l.JPG
  摘要:基于我国2000-2014年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和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环境效率提升的動态依赖路径及其演化特征和多重均衡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①农业环境效率提升的动态演化路径部分取决于外部资源禀赋条件,更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且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②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农业环境效率提升间存在显著的人力资本门限外部性,人力资本在非技能区、中等区和技能区分别存在正外部性、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③农业环境效率提升存在非对称的多重均衡现象,“低水平均衡增长”效应明显比“高水平均衡增长”效应显著,并存在“中等教育陷阱”和“低水平陷阱”的风险。
  关键词: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异质性人力资本;农业环境效率;动态面板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4.6;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8)02-0037-11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8.02.004
  一、引言
  2016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带来持续牵引力,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现阶段,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业资本投入越来越多,中国农业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结构迅速升级,其中资本深化尤为明显。资本深化需发挥其与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间的协同效应…,如此才能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但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间的作用效应尚缺少一致的研究结论。
  已有关于要素禀赋结构、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文献,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多集中在静态线性关系的描述上。而将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纳入一个框架,实证检验农业环境效率提升动态依赖路径及其非线性演化原因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在农业内生增长的框架下,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和异质性人力资本对农业环境效率提升的动态影响分析中,进一步探究农业环境效率提升的动态依赖路径以及尝试分析导致农业环境效率提升出现多重均衡现象的根本原因。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经济增长“极限”的思考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学者们将审视的重点放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受限于增长理论的发展,最初学者们只是将环境质量作为一种约束条件纳入新古典增长模型,探究经济增长的来源。索罗(Solow)认为,在有限可耗竭资源的约束下消费水平维持不变是可能的;柯普兰(Copeland)和泰勒(Taylor)也指出,早期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本积累会导致环境恶化,而后期依赖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会改善环境质量。但新古典增长模型技术进步外生决定的假设缺陷受到质疑。新增长理论引入人力资本概念改变了技术进步的外生性,将环境质量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内生增长模型,动态刻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均衡路径。其中,罗默(Romer)提出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在技术内生化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知识与技术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机制;斯托基(Stokey)提出的“AK”模型,分析了环境污染外部性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卢卡斯(Lueas)提出的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具有外部性,而且与人力资本存量成正比,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内生性因素和真正源泉。20世纪90年代经典库兹涅茨(EKC)理论的出现,再次表明了资源消耗、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非线性的动态关系。
  假设1:农业环境效率动态演化路径部分取决于外部资源禀赋条件,更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积累;要素禀赋结构动态变化决定了农业环境效率提升路径依赖的非线性化。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收敛假说认为,初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地区)没有收敛的现象,而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国家(地区)经济增长以其各自的稳态位置为条件收敛。这就暗示了不同经济体经济增长可能存在不同的均衡状态。多重均衡理论认为,在一个非线性经济系统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动态路径依赖于某些状态变量前期所处的水平,如果状态变量前期所处的水平很高,则经济增长就处在很高的均衡水平上,即“高水平陷阱”,反之,那么经济增长就会处在较低的均衡水平,即“低水平陷阱”;状态变量跨过某一门槛值以后,经济增长就会从一种均衡水平转变为另一种均衡水平。导致多重均衡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是储蓄率的非线性变化,造成了资本存量的积累出现了高阶非线性运动轨迹,进而造成了多重均衡现象的存在;还有学者认为是技术进步动态增长路径出现了高阶非线性,造成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鉴于储蓄率外生不变假设的不足,阿札利艾迪(Azariadis)和德拉赞(Drazen)的人力资本多重均衡模型认为,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低下,经济增长会收敛于一个低稳态均衡点,使经济处于低水平增长,而只有当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跨过某一门槛值时才能驱动经济收敛于高的稳态均衡点,从而使经济高水平增长。郭剑雄和鲁永刚认为,人力资本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偏低的技术水平导致农业的稳态增长率偏低,而当人力资本水平突破某一临界值时,农业增长则进入高水平均衡增长路径。
  假设2: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农业环境效率动态关联存在明显的人力资本门限外部性。
  假设3:在异质性人力资本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作用下,农业环境效率的提升存在非对称多重均衡现象,且表现出“低水平均衡”增长效应比“高水平均衡”增长效应显著。
  三、实证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农业要素数量、结构和质量变化差异较大,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在2003年出现了拐点。拐点前后农业要素禀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选择包含拐点在内的面板数据能够增加模型统计检验的显著性,能更好地反映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人力资本与农业环境效率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本文选择2000--2014年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本文的指标数据均来自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的统计年鉴。

相关热词搜索:禀赋 要素 人力资本 效率 升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