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诗词有过什么难忘的回忆或故事?

发布时间:2022-08-1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死记硬背大半生——没有半点灵性的闷头老傻原本不大写诗,可时光荏苒,随着消化、吸收、底蕴渐渐充实,便有了诉诸笔墨的冲动和愿望。

不过,刚刚尝试写作之际,产生的想法总是格外美好,可一写出来,就顿觉变味儿。休说别人看着别扭,自己读着也总觉害臊。究其原因,则是语言没玩熟,笔墨不听话,所谓词不达意——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词不达意、画虎反类犬的经历相当漫长,却依旧坚持死记硬背,背着写着,写着背着,体验着诗文构思的美好,品味着“画虎类犬”的害臊,厚着脸皮,坚守自我。

所谓“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管你多笨,即使是没有“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也必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或许是天道酬勤,上天不负有心人。随着死记硬背,越背越多,越背越孰练,渐渐地语言玩熟了,笔墨听话了,辞意畅达了,吟咏自如了。于是,就有了老傻的口头禅——

“疯狂背诵,玩熟语言,随心所欲地绽放心目中的诗情画意”。

闲话至此,不禁想起宋代人陆游以及吴可的学诗过程——

“六十余年妄学诗,功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谢谢朋友,这就是没有半点灵性的闷头老傻与古典诗词的回忆与故事,特为记录,与朋友共同分享。

答:请看?

不敢作诗的我,在2015年去浙江大学学习时受到启发——

1、教授说:“我们不要拘谨写诗词,只要有感而发、基本押韵就好。”

2、于是,安静的教室一下子活跃起来……

3、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顿时跃入眼帘,从此我们不再被“格律”困扰。

??????

笃学在书香农园,

躬行于田野之间,

独特与魅力熊相,

学养标时代重任。

你知道哪些千古流传的唐诗名篇背后的故事?

大家好,就小悟提到了“你知道哪些千古流传的唐诗名篇背后的故事”的这个话题,我认为它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应该说,每一首诗每一阙词,它都有它的一则背景故事,否则是很难成就一首一阙诗词的,无事不成章,无意不成文,无字不成诗嘛。但是我们写出来的东西,它有没有押韵通顺朗朗上口,最主要的还有它那字面上的词意、韵味、寓意、意境能够表达刻绘出你心中的情味,意向。这可以看出,诗歌的创作并不是信手拈来的,它是需要人们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要反复斟酌、调动、妥帖地把自己的思想形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过程。这就使我们马上想起来一个词语——推敲,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说的著名诗词创作典故“推敲”故事。话说有一次,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做诗竞误闯了官道进入了韩愈的仪仗队中,这可是要受到驱斥问责的,可今儿个韩愈高兴,就问起了原由。原来,贾岛他去拜访自己的一位好友李凝,可恰好这位友人不在家,于是贾岛也就只好打道回府,在途中就萌生了为此事题诗一首叫《题李凝幽居》诗歌,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有一处有一个字就一时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字,想换成一个“敲”字。可他又觉着“敲”好像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究竟用那个好呢。是“敲”还是“推”。于是,嘴里一边念念有词,手上一边做着“推”“敲”的姿势,反复斟酌比划。不知不觉中,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员韩愈的仪仗队里。这时贾岛就一五一十的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字就是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不但没有责备他,而且还给他出意,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你就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也是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用这个“敲”字,能够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而如果你是悄无声息经直的推门的话,那是没有礼貌的,字面的意义和效果也不同了。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两个人还并排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到了韩愈的府中,受到了很好的招待,听说后来二人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一时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佳话,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人们脍炙人口的常用代名词了。

其实,贾岛的推敲故事并没有就止结束,到了后来,人们又给贾岛冠以了一个“苦吟诗人”的称号,更加告诉人们要用视艺术为生命的态度,全身心的去对待作诗的凝练度和严谨性,追求锤字炼句、精益求精的完美境界精神。从他的《题诗后》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他的创作精神和锤炼精度了,诗句这样描述道: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多让人赞叹,三年敲诗三两句,知音不赏隐故秋,可以看出,真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时代文化精神,而不像我等庸辈是:

【自嘲】

隔庭无闲事,

网上堆句忙。

频频乱填阕,

信手庸自狂。

【了解更多问答,敬请关注,点评@到老不死】

刘禹锡有“诗豪”之称,却曾因两首桃花诗,被贬谪出京二十四年。

提到一代“诗豪”刘禹锡,被人铭记的诗句有很多,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等等,而关于他的故事也很精彩。

刘禹锡曾经和柳宗元等倡导新政,但因为触动了藩镇、官僚、宦官等很多集团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反对。革新失败,皇帝被迫退位,王叔文等主要倡导者被赐死,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谪出京任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

十年后,刘禹锡等人奉召回京。十年之后再次回来,以前的政敌们身居高位,呼风唤雨。刘禹锡心生愤懑,和友人一起游玄都寺,看到此地已植遍了桃花,于是提笔作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意在讽刺这些曾经反对革新的政敌和附庸他们的新贵,用嘲弄的口吻说,你们这些趋炎附势的小人和当道的奸人,也就是趁我不在京都的时候搞风搞雨。可我现在回来了,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结果显而易见,刘禹锡因为这首诗得罪了当权者和新贵阶层,于是又被贬谪,这次一去就是十四年。

十四年后,刘禹锡再次回到京都,有意地又去了一次玄都观。从第二首桃花诗的序言来看,这次的玄都观已经没有了桃树,改为菜圃了。于是刘禹锡旧事重提,又作了一首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从物是人非来说明曾经新贵阶层的没落。虽然当道的依然是那些政敌,但刘禹锡再次挑衅,被贬谪的刘郎我又回来了,那些排挤我的小人呢?语气中分明一种不屑与嘲弄,确实符合刘禹锡暗藏锋芒的性格。

刘禹锡单凭那些怀古诗和民歌诗是不足以被推崇的,之所以被称作“诗豪”,和他不屈刚正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历史诗词故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