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上册历史
发布时间:2017-01-1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8年上册历史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5---2016
历 史 试 卷
(答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形式:开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晓静参加开心辞典的节目,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千米的国家是哪一个?”如果她向你求助,你会选择(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2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 A.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B.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C.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D.抗击洋枪队
3.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于( )设立行省。A.1871年 B.1874年C.1881年 D.1884年
4.在19( )
A.林则徐 B.邓世昌C.曾国藩 D.李鸿章 5.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 三民主义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6. 台的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北伐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 A. 同盟会 B.华兴会C.兴中会D.国民党
8.①.民族主义 ②.民主主义③.民权主义 ④.民生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小陈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是发现某文物上标有“民国18年” 年,应是() A.1927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会的地点是在( ) A.长沙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11.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于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 D.地主阶级的利益
第1页,共6页
12.如果你想考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该去( ) A.广东 B.江西 C.湖南 D.上海
13.在红军长征途中,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飞夺泸定桥 B.强渡大渡河C.四渡赤水D.遵义会议 14.1935年10月,党中央、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是在( )A.遵义 B. 会宁 C.瑞金 D.吴起镇 15.右图是影片《西安事变》的宣传画。画中两位人物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他们是 ( )
①张学良 ②彭德怀③周恩来 ④杨虎城A. ①②B. ①③ C. ①④D. ③④
16.使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的事件是()
A.转战陕北B.挺近大别山
C.进攻中原解放区D.抗日战争胜利
17.以下战役中使古都北京获得和平解放的是( )A.平津战役 B. 辽沈战役C .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8.1872年在上海创办以刊载新闻为主的面向公众,定期、连续发行的最著名的中国早期中文报纸是( )
A.《民报》 B. 《万国公报》 C.《新青年》D.《申报》
19.中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路轨。这种设计应用在下列哪一条铁路上( ) A.京张铁路 B. 京广铁路 C.京沪铁路 D.京九铁路 20.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质奖章。为该荣誉作
出最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茅以升 B.邓稼先 C.侯德榜 D.李四光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面的答题卡。
第2页,共6页
二.改错辨析题(共5小题,21—24每题3分,25题4分,共16分)
21.在洋务派“自强”的旗帜下,19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创办了一系列民用工业。 错误: 改正:
22.1860年,义和团攻入北京,洗劫一番之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错误: 改正:
23.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平等”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
错误: 改正:
24.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科教兴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 错误: 改正: 25.辨析题
1850年,日本人在福州开办了毛纺织厂、造船厂等数十家工厂,工业品大量倾销,使福州手工业纷纷倒闭。请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26题14分,27题10分,共2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出现在哪次事变之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4分)
(3)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前线,请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2分)
(4)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2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2分)
第3页,共6页
27.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浮雕是历史的画卷,碑文是历史的陈诉。下列是天安门广场前的浮雕,体现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浮雕1
浮雕2
浮雕3
浮雕4 浮雕5
(1)浮雕1反映了虎门销烟的历史场景,是谁领导了这一运动?(2分)
(2)浮雕2展现了1919年爆发的一场爱国主义运动的情景。这次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其名称是
(3)写出浮雕3反映了“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2分)
第4页,共6页
(4)浮雕4反映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请写出战争的名称。(2分)浮雕5反映了解放军挥师南下,一举攻克南京的战役。请问这是什么战役?(2分)
(5)浮雕记录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英勇奋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给我们最大的感悟是什么?(2分)
四.综合题(28题9分,29题11分,共20分) 28.以下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知识的学习卡片,请你根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 卡片一:
主题:列强的侵略
(1)卡片一中①②③处应填写的内容是:① ② ③ 。(3分) 卡片二:
图Ⅱ
图Ⅰ
(2)图Ⅰ所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以图Ⅱ杂志为主要阵地的历史事件是(4分)
第5页,共6页
8年上册历史篇二:八年级上历史必背资料
八年级历史必背(必备)资料
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市场,打开中国大门。
2、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英军到达南京江面,清廷派人求和,战争结束。
4、结果: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关税权,最体现侵略目的)。 战败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5、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启示: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暴行: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半殖民地进程进一步加深。
抗争: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1862年在浙江慈溪消灭洋枪队头子华尔,1864年失败。
3、趁火打劫: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割占最多的是《瑷珲条约》(60万)。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
1、侵略: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与俄、英国勾结入侵新疆。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
2、收复: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1878年除了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1881年,经过艰苦的外交(曾纪泽)和军事(左宗棠)斗争,中国收回伊犁。
3、建设:新疆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国。
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建议,设立新疆行省,设置州县,有利于打击外国分裂阴谋,巩固边疆。
4、启示:弱国无外交!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
1、原因:日本为了吞并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挑起侵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过程:黄海海战: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撞击吉野号,壮烈牺牲。
3、结果: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①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2亿两白银;③增开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延伸到内地);④允许日本人开设工厂(直接抢夺中国市场和原材料)。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1、起因:1898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扶清灭洋”,这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2、过程:1900年,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率领下,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狙击敌人,取得胜利。但慈禧下令剿灭义和团,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3、结果: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共4.5亿两白银, ②北京的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中国人不能居住;③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工具);④拆毁北京到大沽的炮台。
4、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6课 洋务运动(1860年代—1890年代)
近代化: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探索过程从技术(洋务运动)到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再到思想(新文化运动),层层深入。
1、背景和目的:1860年代清政府内忧外患,为了维护统治
2、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3、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4、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最大造船厂)。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求富”)——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③筹划海防,建立北洋,福建,南洋三支近代海军。
④培养近代化人才,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留美幼童(詹天佑)
5、结果和评价: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评价:①进步性——创办了一批军事和民用工业,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下基础;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是近代化开端。
②局限性: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第7课 戊戌变法(1898)
1、背景:①《马关条约》使得民族危机严重;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康梁为代表)。
2、开始:康有为和梁启超“公车上书”(1895)拉开了维新运动序幕。
3、发展: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
变法内容:
4、结果:变法触犯顽固派利益,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派,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5、意义和教训: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8课 辛亥革命(1911)
1、革命准备
革命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直接),反帝反封建(根本)。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属夏威夷)建立,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东京创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的革命思想,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南方各省宣布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辛亥革命取得初步成功。
3、创立民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定南京为首都,国旗为五色旗,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权。
4、袁氏窃权:南北议和,清帝退位,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国进入了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1912—1927)。
5、意义和局限性
意义: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②思想解放,使民主和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①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6、启示:中国资本主义不发达,所以资产阶级软弱,不能取得改革或革命的彻底胜利。
第9课 新文化运动(1915)
1、兴起: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阵地),标志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代表人物宣传“民主”、“科学”口号。
2、内容:“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是旗帜。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批评封建礼教。 后期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3、意义:①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弘扬了民主科学;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
4、启示:学习外国和中国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
1、原因(导火索):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4、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启示:“五四精神”是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我们弘扬五四精神。
第11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7)
成立条件① 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② 思想基础: 李大钊、陈独秀颂扬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③ 组织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各地成立了很多共产主义小组
1922年中共二大规定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2、意义: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补充:
1、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和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或者从中外两面分析)。
2、《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略目的的是:关税协定。
3、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是;只学习技术而不学习思想制度,不想改变封建制度。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在: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没有掌握实权和发动群众
第12课 国民革命(1926——1927)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原因:共同的目标——反帝反封建,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统一全中国。
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建立,国共合作极大推动了国民革命。
二、黄埔军校(1924)
1924年孙中山为了培养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胜利进军准备了条件。
8年上册历史篇三:八年级上册历史资料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鸦片走私目的: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造成深
重的危害。
2、虎门销烟:1939年6月3日—25日,林则徐(清朝道光帝时)在广州虎门销烟。
3、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启示: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1、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
商品的倾销市场)直接原因(借口):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或中国的禁烟运动)
2、开始:1840年6月,英军封锁广东珠江口(关天培在虎门牺牲)
3、结果:1842年8月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5、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2.积极参加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实力。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咸丰帝)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侵略国家: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3、重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帝外逃到河北承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启示: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
浩劫。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
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土地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千米。俄国是近代
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中《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北方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
条约)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农民阶级领导)
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2、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
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运动目的),派军队北伐和西征。太
平天国达到全盛局面。但是,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0年8月李秀成在上海取得青浦大捷;1862年,在浙江慈溪之战,击毙洋枪队
头子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掀起新一轮侵华浪潮,英俄都想争夺新疆。
2、表现: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1867年阿古柏建国,自立为汗。沙俄出兵强占伊犁。
3、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
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原因:维护国家主权是正义行为;战略战术正确;军队战斗力强;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5、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功垂
青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6、名人名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左宗棠(海防与塞防之争)
7、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
一部分。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的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
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图征服朝鲜进而吞并中国挑起的侵略战争。1894年是中国旧历甲午年
2、主要战役有:★①黄海大战:1894年9月,日本舰队与北洋舰队在黄海激战,北洋舰队损失惨重,同时也给敌军以重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
足壮海军威”
②辽东战役:日军分二路侵占辽东半岛。制造旅顺大屠杀 ★③威海卫之战: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清朝战败,清政府派李鸿章去日本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中
日《马关条约》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通商
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体现列强对中国新的侵略要求)。 ★4、影响(危害):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条约签订后,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侵略加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名人名言: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徐骧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1901年)
1、战争原因(目的):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侵略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
3、义和团运动:1898年兴起于山东,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
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领导)
4、经过: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外逃。
5、结果:中国战败,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① 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税担保;②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朝成
为洋人的朝廷);③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辛丑条约》的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归纳:
一、近代史概况
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2、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近代史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4、中国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落的封建剥削制度--根本原因,外国列强的侵略,闭关
锁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主要原因,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5、启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中国战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
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
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四、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李秀成、左宗棠、邓世昌、徐骧。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目的: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师夷长技)。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4、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封建统治阶级)
5、指导思想(口号和旗帜):自强 求富
6、内容: ①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核心):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曾国藩
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第一个兵工厂) 、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工企业)、福
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
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新式海军的建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5、破产标志(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6、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或失败原因)洋务派主观上
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进步性)但引进了西方先进
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启示:不触动封建制度的改革,是不会成功的。
问题: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道:“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①“我办了一辈子事”指的是什么事情?洋务运动
②“练兵也,海军也,”目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事情?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国侵略, 维护清朝
统治;新式海军的建立,成立北洋水师。
③ “都是纸糊的老虎”指的是什么事情?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④为什么是 “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洋务派
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第7课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兴起: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2、指导思想(口号和旗帜):变法图强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4、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做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强学会的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5、戊戌变法目的----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6、戊戌变法: (1898年6月到9月, 光绪帝)
①性 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
②主要内容有.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
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③结束: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捕杀谭嗣同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历时103
天,历史上又称“百日维新”。
④影 响: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⑤失败原因: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帝王,缺乏强大的权利支撑;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注定无
法彻底改革;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封建顽固派的镇压。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⑥启 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康有为等人勇
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自我牺牲,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7、谭嗣同狱中绝笔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 “无力回天”参考失败原因。“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参考启示。
第8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
1、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这是中国第一
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创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 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
3、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辛亥革命(1911.10.10-1912.3)
★①开始(首义):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②高潮: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
③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④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计算:民国xx年=公元xx年—1911年,公元xx年=民国xx年+1911年
★⑤辛亥革命意义:(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
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代表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杂志。
★4、指导思想(口号和旗帜):民主、科学
5、阵地:《新青年》杂志
6、内容:前期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
7、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又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8、性质和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9、认识:学习陈独秀等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勇于实践的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外国先进文明,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单元归纳:
1、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西方生产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2、回首近代化历程,有何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我们取得革命胜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3、启示: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开放思想,更新观念。
4、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相关热词搜索:上册 历史 8年级上册历史电子书 七年上册历史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