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近年研究及临床结果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探讨中医外治法对乳腺增生的优势,对近年来运用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71.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2-0085-04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tic disease of breast,HDBA)是指乳腺小叶在成熟期或周期变化中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而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是以乳房肿块和疼痛为特征的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一种疾病。多见于25~45岁女性,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女性的40%,占所有乳房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并具有一定的癌变率,约为10%~20%,与健康妇女相比,乳腺增生患者发生乳癌的危险性机率高1.4~2.5倍[1],西医对于HDBA 的治疗多采用激素类制剂如雄激素、黄体酮、三苯氧胺、溴隐亭、达那唑,还有碘制剂等。但因其疗效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容易复发,许多学者呈反对态度,患者的依从性也相对较差。乳腺增生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近年来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及患者的肯定,其中中医外治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直达病所、毒副作用小等显著优势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中药制剂外用治疗
1.1.1 中药敷贴 药物敷贴是临床治疗乳腺增生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具有疗效显著、无痛苦、依从性好等优势,深受临床医患的认可。药物敷贴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张氏医通》中就有使用卿鱼膏外敷治乳癖的记载。乳房位于患者的体表,局部敷贴药物治疗,药物可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灶。HDBA在临床上多以肿块、疼痛和肿胀等症状为主。而敷贴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药物能起到消肿散结、通络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 刘世泽等[2]观察乳腺康贴剂(组成:元胡、天葵子、山慈菇、凤仙子、香附、皂角、木鳖子、三棱、橘皮)通过乳房贴敷靶向治疗乳腺增生85例,将贴剂贴于85例乳腺增生患者乳房的肿块和痛点显著处,每2d更换1次,30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治愈70例,治愈率为82.35%;13例显效,显效率为15.29%;2例有效,有效率为2.36%;总有效率为100%。谷海龙等[3]观察乳腺康贴剂(陕西天昊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治疗乳腺增生120例,12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构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组应用乳腺康贴剂,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隨访显示治疗组有5例复发,复发率8.33%,对照组复发率为23.33%(14/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2 凝胶膏剂治疗 李伟泽等[4]观察乳腺康凝胶膏剂(组成:三棱、延胡索、天葵子、香附、山慈菇、皂角刺、急性子、木鳖子、橘核、猫爪草等)治疗乳腺增生180 例,将180 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给予乳腺康凝胶膏剂贴敷于乳腺增生的肿块和疼痛显著处,每日更换1 次,15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乳癖消胶囊治疗,每日3 次,每次2 粒,共治疗30d。2组均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组治愈72 例,占80%;显效15 例,占16.67%;有效2 例,占2.22%;无效1 例,占1.11%;有效率为98.89%。对照组治愈57例,占63.33%;显效8例,占8.89%;有效17例,18.89%;无效8 例,占8.89%;有效率为91.11%。阐明了乳腺康凝胶膏剂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且无不良反应。
1.1.3 中药贴敷辅助理疗 陈永斌等[5]观察中药贴敷辅助红外线的方法对治疗乳腺增生10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给予中药贴敷(柴胡2000 g,香附2000 g,当归2000 g,荔枝核2000 g,白芍2000 g,丹皮3000 g,经过捣烂、煎煮、提取、浓缩成煎膏贴敷)辅助红外线的治疗方法,对照组50例仅给予红外线治疗的方法,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2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复发,对照组的临床复发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针刺疗法
1.2.1 单纯针刺治疗 针灸治疗乳癖是中医传统方法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文献记载采用针灸治疗乳腺增生。近代随着绿色疗法的盛行,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逐渐增多。虽然医家治疗时选择的穴位不尽相同,但均以中医辨证为基础。中医将乳腺增生分为肝郁气滞型、肝肾不足、痰瘀互结三型。魏凌波等[6]研究发现,针刺治乳腺增生的常用穴位包括膻中、乳根、屋翳、肝俞、期门、合谷、肩井、天宗、足三里、太冲,主要归经于胃经、肝经、膀胱经。陈梅等[7]选取屋翳、膻中、乳根、内关、足三里、太冲或肩井、天宗、丰隆、三阴交、血海等穴,总有效率为96.00%。
1.2.2 腹针治疗 吕辉等[8]选用直径0.25 mm、长40 mm不锈钢针,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患侧)。操作: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至较深的皮下组织中,深度约25 mm;滑肉门浅刺,其深度为穿过皮下,位于脂肪层,在肌层之上。只捻转不提插,无需得气的感觉。进针后停留20 min谓之候气,每隔10 min在滑肉门穴调针一次,使针尖朝乳腺增生的方向进行捻转,加强针刺效应,留针20 min起针。腹针的补泻手法依刺激的强弱而定,弱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泻。每周2次,治疗周期为5周。结果腹针组显效12例,有效42例,无效10例,总效率84.4%;常规组显效8例,有效31例,无效18例,总效率68.4%。2组总有效率经检验(P<0.01),研究结果表明,腹针组与常规组比较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疼痛方面疗效较好。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