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纸币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 要:宋代是中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货币流通呈现丰富的内容,21世纪的世界早已进入信用货币时代,货币的发行、流通等基本理论大多遵循西方的货币理论,但并不意味着西方的货币理论完美无瑕,西方的货币机制伴随着各种弊端。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表明古代中国在货币领域的成就曾经走在世界前列,对推动世界货币的演进作出了贡献。当时的人们对于货币的发行以及流通管理的探究,可以为现今的货币流通提供借鉴。
关键词:宋代;纸币;货币;经济
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纸币的出现丰富了货币流通的内涵,对北宋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由此产生的新问题,引起当时人的广泛关注,对纸币发行发布了诸多客观性意见,形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理论。当时人对纸币的讨论大多是结合政治伦理的内容进行阐述。伦理思想的过度张扬,形成北宋纸币思想的突出特征,同时也为中国货币思想、中国伦理思想注入了新内容,刺激了经济与伦理、经济思想与伦理思想之间的互动,推动了中国经济伦理的新发展。宋人在探讨纸币流通这一经济行为的过程中,确立了“仁”“义”的基本经济伦理范畴、“诚”“信”的基本行为原则,提倡节俭的生活风尚,宣扬群体优先个体、中央优先地方等为内容的公利至上的思维模式。北宋纸币思想的这些伦理特征在纸币运行的过程中,作为规范和调节人们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系列伦理原则和规范,对于维护经济秩序的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宋代纸币产生的背景
北宋初,东北、西北边陲长期受契丹等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尤其是女真族势力崛起后,迫使南迁于临安(今杭州),形成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神宗时,曾发行大量的交子、交钞、钱引等纸币;南宋高宗时,发行了我国最早的银会子(即银票),代替银两流通,宋代封建经济得以发展。
(一)宋代纸币产生的原因
1.从传统的观点来分析
第一、宋初,货币流通呈现地方性特征,各地区的钱币禁止出境,形成流通阻碍,受铜钱外流,销毁以及窖藏的影响,逐渐形成“钱荒”。商品交换需要有更多的货币,加上宋金南北对峙以及边陲军务,也需要为筹措军费发行纸币。[1]
第二,宋代造纸、印刷术的发展,为宋代纸币的发行创造了良好条件。商人交易需要更多的便利的货币,这种货币越轻越好。史料载:“蜀用铁钱,其大者以二十五斤为一千,其中者十三斤为一千,行旅携持不便。故当时之券会,生于铁钱值不便,缘轻重之推移,不可以挟持;交子之法,出之所自为,证之于官,所以可行。”[2]
2.从马克思经济观来分析
第一、金属货币的分离过程使纸币的产生具有可能性。马克思指出: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它们的铸币职能实际上与它们的重量完全无关。[3]就是说,与任何价值完全无关。金的铸币存在同它的价值实体完全分离了。因此,相对地说,没有价值的东西,例如纸票,就能代替金来执行铸币的职能。”任何金属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分离往往是下次分离的基础。不足值的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往往只起媒介作用,至于货币本身具有多少价值,民众并不关心。因此,用本身无价值的纸币代替金属铸币流通,可能被人们所接受。
第二、金属铸币的通货膨胀使纸币的产生具有现实性。金属货币的分离过程是产生金属货币的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又使金属货币的分离进一步加强。宋初,政府禁止铜钱流入四川,其结果:一是格雷欣法则发挥了作用,就是说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多的通货必然会退出流通界,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反而会充斥市场。四川铜铁钱兼用,实际上也就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铁钱驱逐铜钱和铁钱充斥市场的现象。[4]二是铁錢越多,物价越贵,交易越难。铁钱从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分离发展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导致铁钱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进一步分离,使铁钱不足值的特征通过通货膨胀反映出来并进一步得到强化。
二、宋代纸币的发行和流通
封建经济中出现的纸币,主要是从货币流通手段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交子的产生,和铜钱流通有直接联系。交子产生及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私商自由发行。北宋建立后,国内统一,经济步入正轨。四川地区使用铁钱,厚重不便。最初由商人出具“收据”形式的楮券,正反两面都有出票人的印记,有密码花押,朱墨间错。楮券上无交子字样,票面金额也都是临时填写的。零星分散发行,式样不统一。
第二阶段十六户富商联合发行。太宗初年,成都十六家富商联合建立交子铺发行交子。采用统一的纸张印造,铜版印刷,在充分利用已有基础上,还增加了版面、图案。在各地设交子分铺,方便交子在远近推行和兑现。后富商经营不善,资金不足,不能兑现,引起诉讼。政府出面调解,导致交子收归官办。
第三阶段官府控制发行。真宗后期,有人主张废除交子,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认为废除交子对公对私都不利,建议改交子为官办。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设益州交子务,自1024年起发行官办交子。宋代纸币由政府发行,政府发现纸币能够增加财政收入,使得纸币流通扩大。宋神宗说:“行交子,诚不得已,若素有法制,财用既足,则自不须此。”
南宋纸币,最初流行关子,后来通行的纸币称会子。东南所用的会子,起初也是民间发行,叫便钱会子,带有便换性质。绍兴三十年(1160年),钱端礼主持临安府,将临安会子的发行权收归政府。次年,设行在会子务,将四川钱引之法推行到东南各路,军需供应铜钱与会子并用,会子与交子性质相同,只是流通范围不同,会子通行两浙、淮河、京西等地,纳税和大额商品交易都可使用。由于纳税和民间支付都可使用,所以会子成为南宋统治区货币。
两宋政府认识到纸币发行管理原则即所谓“称提”之术,主要是四点:一是规定最高发行限额;二是要求有发行准备金;三是分界发行;四是楮币流通滞碍时的救济措施。这些发行管理的原则,除分界发行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外,关于最高限额与发行准备金原则是任何纸币的发行与管理都需遵循的原则。[5]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