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以读为本”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然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以读为本”存在误区:有的是一遍又一遍地自由读、同桌互读、小声读、大声读等,缺乏教师有效的点拨与引导;有的是以“以讀为本”为名,毫无意义地要求学生读出某种感觉,等等。看似热闹夸张,实则低效。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解读“以读为本”。
一、在读中悟“情”
当前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大都文质兼美,适合学生阅读。然而,丰富、简洁的文字,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走进文本,徜徉在语言文字所构建的美丽世界中呢?
课堂回放: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师:这是一种热烈,一种奔放,奔放中拥抱着生命的痛苦。再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
生:体会到一种原始状态的狂野。
生:一种痛苦的释放。
师:谁愿意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感觉?(指名读)
师:这个场面太令人回味了!老师也想美美地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激情范读)
生:我仿佛看到一群无所顾忌的后生。
生:我感觉到打腰鼓似乎就是一种生命的释放。
生:我感到一种遥远、茫然的感觉。
教师引读:听,鼓点在欢乐中飞舞,在痛苦中升华,让我们美美地读。(师生齐读)
教师引读:听,那是千百年来最有力的呐喊,这是生命深处最尽情的呐喊,让我们用生命来尽情呐喊。(师生齐读)
教师引读:鼓点,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鼓点,敲击着每一个人的神经,让我们读出文字深处的那一份震撼吧!(师生共吟)
(在此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文字所描述的意境,教师从以下三个层次引导学生朗读:(1)自由读,充分感受;(2)师范读,引导想象;(3)三次配乐引读,进一步走进文本,升华情感。通过这三个梯度的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充分感受到文字之美,意境之美,达到以读悟“情”之功效。)
二、在读中悟“语”
即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作者要表达一种意思或者情感,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课堂回放:卫星比武开始了。银幕上首先登场的是身插双翅、形似大鹏的侦察卫星。它举起照相机,警觉地搜索军事目标,一会儿拍摄飞机、潜艇,一会儿拍摄隐蔽在树林里的坦克、大炮。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见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所所在的位置。
师:侦察卫星的作用是什么?
生:搜索军事目标。
师:它怎么搜索军事目标?
生:一会儿拍摄飞机、潜艇,一会儿拍摄隐蔽在树林里的坦克、大炮。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见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所所在的位置。
师:那么,谁能读出侦察卫星的得意?(指名读)
师:读得还不够得意,谁再来试一试?(生练习,指名读。)
师: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能读出侦察卫星的得意?(组间赛读)
(此环节足足用了近10分钟时间让学生读书,理解“得意”,感受、内化“得意”。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得意”,非重点,更非难点。在讨论交流时,当我与老师交流为何抓住“得意”不放,而大做文章时,该教师说道:“阅读课要以读为本,我觉得得意处能抓住内容。”此话说明,该教师对“以读为本”存在误区,对为什么读,读中如何理解语言,感受语言的表达方式存在认识上的偏颇。)
课堂回放:还有一辆汽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声,从她身边呼啸而过,差点震落她的花瓣。地上一只空饮料罐被汽车轮子碾得飞起来,不偏不倚地砸在她的身上,“啊!”蒲公英大叫一声,眼前一黑,痛得昏了过去。
师:飞起的饮料罐不偏不倚地“砸”在蒲公英身上,你们能给“砸”换上一个词吗?
生:打。
生:落下来。
生:碰。
师:能把“砸”换成打、落或者碰吗?
生:不能。
师:那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从这个小小的“砸”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碰没有砸的力量更强。
生:砸下来比落下来速度快。
生:如果用“碰”,没那么疼,蒲公英肯定不会大叫一声,痛得昏过去。
生:我从“大叫一声,眼前一黑,昏了过去”体会到蒲公英特别的疼,砸她的东西既庞大,速度又快。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再次走进蒲公英的内心世界,感受她无助、孱弱的心灵!(学生练习,指名读。)
师:空饮料罐不偏不倚地砸在蒲公英的身上,砸弯了她柔弱的身体,砸伤的,仅仅是她的身体吗?砸伤的,还有——
生:砸坏了她漂亮的容颜。
生:砸弯了她的身体,她不健康了,所以砸坏了她的健康。
生:砸坏了她快乐的心。
……
(在此环节,教师没有简单地直接告诉学生“砸”字用得如何准确、巧妙,而是通过换词,比较异同,读课文,从而体会“砸”与“打、落、碰”的细微差别;在充分感知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的基础上,教师从“砸”字入手,以问题“还砸伤了什么”为带动,再次引导学生通过读,走进蒲公英的内心世界,体会蒲公英所受伤害之沉重,达到了读中悟“语”与读中悟“情”的和谐统一。)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以读为本,“以读悟‘语’+以读悟‘情’”是对“以读为本”最好的诠释。只要我们紧抓“以读为本”的缆绳,深悟“以读为本”之内涵,就一定能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
?誗编辑 张珍珍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