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鹰:中国外交的文化内涵——《为了世界更美好》读后

发布时间:2020-06-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读完《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这本书,想得最多的就是关于中国新时期外交的文化内涵。

  如果说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同时又反作用于内政,那么,历史差异、传统差异、地域差异而造成的各国之间对国际事务理解与处理上的差异也就是必然的了。在冷战结束、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今天,要促进世界的和谐,其有效的途径是什么呢?有人可能会信奉实力和强权。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 崇尚实力强权以及依赖实力与强权支撑的秩序只能带来更大的动荡与混乱。消弥差异的长期有效办法只能是:一、建立在合作意愿与互利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
二、促进理解与沟通的对话。很显然,合作意愿与理解沟通的唯一途径就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尊重与包容。这决定了新时期中国外交必须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为了世界更美好》一书所记述的江泽民出访外国的实践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熟悉、欣赏、理解并且尊重出访国的文化成就文明成果,在外交活动会有多么大的亲和力和思想穿透力。江泽民对俄罗斯文学欧洲文学的熟悉、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热爱以及对东西方不同文化成果的欣赏和理解,常常会使他所代表的一次次中国最高级别的外交活动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便是与最难以打交道的西方大国相处,也不例外。只要能够真诚地而不是虚假地承认,西方文明为人类进步所做出的历史性的贡献,中国的外交政策就会收到奇效,中国的外交形象就能显现出它独有的风采。因为,在世界上,不仅斗争是相互的,欣赏同样也是相互的。由此,才出现书中所记述的一幕。那是在2000年联合国召开的千年首脑会议中的“五常会”上。“五常会”是江泽民提议召开的。会议临近尾声,江泽民刚说了一句,这个会议很成功,还未来得及宣布会议结束,美国总统克林顿忽然说,你先不要宣布会议结束,我还有一段话要讲。他说,江主席,我同你结识已经8年了。在我刚上任的时候,对你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助手提供的情况,后来发现他们提供的情况不准确。我发现江主席是一个非常有学识、具有高度智慧的伟大领导人。1993年,我在西雅图和你第一次见面时非常紧张,我和你谈话是念口径,现在我们可以自由交谈了。我很快就要离开总统职位,但我珍惜和江主席的这段友情,也赞赏中国在江主席领导下取得的成就!书中写道,当克林顿讲完这番话与江泽民拥抱时,普京、希拉克和布莱尔也一齐起身向着他们热烈鼓掌。

  中国外交的文化内涵除了包括尊重对方的文明文化成果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要在十分熟悉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寻找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的相通之处。也许有人会说,如此这般是否过于牵强。我则信然。原因是:一、需要。这是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外交的需要。二、可能。中国5000年的文明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三、有利。世界上热爱和“潜在”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众多。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联系,也是所有关注人类命运的有识之士的夙愿。

  在《为了世界更美好》一书中,我们会看到用中国文化之“棰子”击异国文化之“鼓”会产生怎样的轰响。1990年德国实现统一。1995年江泽民访德。做为第一个访德的国家元首,江泽民在德总统举行的欢迎国宴上向德国公众表示:中德两国的利益多于分歧、互补高于冲突。大概仍感意犹未尽,江索性脱稿,即席朗诵了德国著名文豪歌德一段诗和中国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诗。前者是“暮色徐徐下沉,景物俱已远循。……此时在那东方,该有朗朗月光”。而后者就是中国人熟悉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首诗联袂“使用”非常自然,因为歌德的诗本身就是他当年孜孜不倦学习中国文化仿其意境的结果,而在意趣上又与王之涣的诗相近。更重要的是,江泽民借此希望德方能登高望远、着眼长远,“此时在那东方,该有朗朗月光。”

  诸如此类的事例,在书中还有不少。有一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江泽民在访问沙特阿拉伯时曾恰如其分地引用了一句话:“求知,哪怕远在中国。”因为这话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名言,用在此时此地,一下子就拉近了阿拉伯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距离!

  丰富与加大中国外交活动的文化内涵不是为了增加情趣与色彩,更不是为了让当事人有茶余饭后的谈资或在未来的回忆录中有值得述说的故事。中国外交之所以会有越来越浓厚的文化内涵,其根本的原因是冷战结束后,中华民族在大步走向世界时,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理解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化。这种深化既包括对世界各种文明有了更加广泛更加真切的了解,也包括对中华固有文明的再认识再挖掘与再阐释,从而也就对所谓的“软实力”有了更加自觉的全新认识。从《为了世界更美好》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感到无论是书的作者还是书中的主人公都一扫这种腐朽愚昧之气,他们既卓然大度又虚怀若谷,既亲仁善邻又和而不同,难怪台湾一位长者几年前就曾说过:今日的中国之外交,颇有汉唐之风。

  须知,汉唐之风绝非傲慢之风,而是雍然大度之风、海纳百川之风。由此,我们明白,为何江泽民在参观印度甘地墓时,会那么仔细地阅读墓碑上甘地写下的“七大罪恶”:搞政治而无原则;
积财富而无辛劳;
求享乐而无良知;
有学识而无人格;
做生意而无道德;
搞科学而无人性;
敬神灵而不奉献。这里包含着多少智慧与预见!

  同样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江泽民在希腊时要引用恩格斯的话:“他们(指古希腊人)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追求的地位。”

  今天,中国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选择性目标。这个国内政策取向必然会进一步加强中国外交现有的和平与和谐倾向。事实上,胡锦涛主席在不久前召开的“上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已经被国际舆论看作是“和平与和谐外交政策的宣言”。中国对周边国家地区的睦邻富邻政策以及力促国际政治形势走向和谐的政策,就是中国传统的“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由此看来,在促进中国的和谐、世界的和谐过程中,中国外交的文化内涵将越来越深厚与丰厚,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将是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对中国的发展予以全新的理解、认同与欢迎。

  

  (《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钟之成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相关热词搜索:更美好 内涵 读后 中国外交 文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