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之:“申遗”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0-05-2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12月6日是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先生95岁寿辰,三联书店出版社与北京大学为此联合在北大图书馆举行了纪念活动。

  为了给侯老一个惊喜,北大图书馆张红扬副馆长特地将侯老1936年从燕京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毕业时写作的论文手稿《靳辅治河始末》,亲手交到侯老手中,这篇手稿是前不久在北大图书馆发现的。看到自己失而复得的毕业论文,侯老喜出望外,双手连连摩挲着。

  作为送给侯老的生日礼物,由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的长篇传记《侯仁之》也在当天首发。该书对侯仁之先生求学、留学、遭遇厄运、重新执教的人生轨迹进行了客观的回顾。

  很少有人知道,侯老还是中国“申遗”第一人。

  

  一份提案开启“申遗”路

  

  谈起20年前的那段经历,侯老记忆犹新。1984年,他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在与几位专门研究华盛顿城市建设的专家聊天时,第一次获知国际上有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交谈中,几位教授都说,中国历史悠久,有无数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址和著名的风景胜地,为什么不加入这个公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呢?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回国后急忙起草了一份提案。提案写好后,他征得了阳含熙、郑孝燮、罗哲文3位政协委员的联合签名,在1985年4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被采纳。

  1987年,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遗产。侯仁之也因此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一生情系北京城

  

  从1932年秋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到今天,北京已成了侯仁之真正的故乡。对于北京的感情,侯仁之自称“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被誉为“活北京”的侯仁之,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围,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除了将自己渊博的学识应用到北京城市的实际建设中,对于介绍北京的历史,宣传保护北京旧城风貌的意义,激发人们热爱北京的情感,侯仁之从来都是乐而为之的。而一旦发现影响、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他就会感到痛心疾首,并且要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设法制止。正是在他的积极努力下,长期保护不善的卢沟桥才有了今天的模样。他还十分看重北京城的水系建设,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干枯的莲花池得以碧波荡漾,废旧的后门桥今日清水环绕。

  侯仁之先生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少年飘零,青年动荡,中年跌宕,老而弥坚。他说:“昔日读书的时候,对人生有白驹过隙的感叹,而今想一想自己90多年的来路,反而感觉漫长而清晰,生活是这样的起伏跌宕,路转峰回……在我85岁的时候,我曾用‘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话来自励。现在,常常是想‘奋蹄’的时候却奋不了‘蹄’。我应该感谢我的亲朋好友,特别是我的夫人张玮瑛,数十年来相濡以沫,扶我走过风风雨雨,以至于我虽不能‘奋蹄’,但还可以慢慢地走路。总之我还要平淡充实地继续工作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第一人 申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