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灾难反思的向度

发布时间:2020-05-2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人群踩踏事件降临伊拉克。8月底,两场接连而至的灾祸因造成巨大人员伤亡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伊拉克踩踏事件死亡近千人,美国飓风袭击南部4州,至9月15日止,经卫生部证实的死亡人数是708人。

  美国与伊拉克,正是伊拉克战争中的主要关系国。两个国家几乎同时遭受不幸,当然很难说有什么冥冥中的定数,否则我们就只好请出因果循环论来解释:“这都是倒萨战争的报应”。然而,两场战争的不期而遇,毕竟提供了一个让人比较舆论反应的机会。

  国内媒介对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的报道和评论,以出现了秩序失控现象和救灾不力为重点;而对伊拉克踩踏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则重在反映伊拉克战争所造成的惊惶心态对事件所起的决定性影响。显然,舆论反应仍然沿袭着久已为人熟悉的向度。

  新奥尔良市灾难发生后,“暴民”趁灾行事,抢劫商店、纵火强奸,政府不得不派出部队维持秩序,并表示部队刚从伊拉克回来,子弹已经上膛,如有必要,士兵会“非常乐意”开火。这种局面使美国“高素质民众”的形象大为减色,灾难中彬彬有礼的社会状况停留在美国大片之中。飓风击中了有着宗教信仰、最富足的国家的一座城市,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人间地狱,不只是生活水平,还包括社会状态。风暴造成的满城汪洋和城市中纵火造成的浓烟交织在一起,使人感叹文明与野蛮的倒退原来也可以发生在瞬间,道德与秩序原来并不比街道更加稳固。

  新奥尔良出现的社会状况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美国的问题?多大程度上是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如果它是前者,那么它就只是“美国病态”的标本;如果它是后者,那么它足以引起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秩序的思考。同样,对伊拉克的踩踏事件,我们仍然可以如此提问,一句现场有人体炸弹的谣言导致奔逃中上千人丧生,到底原因在于伊拉克人战后丧失了稳定的心态,还是因为所有人都可能在那个时刻产生本能的求生反应?

  飓风不同于疫病,疫病往往带来人们的持续不安与谨慎反应,飓风则是一瞬间让社会控制力降低。至于踩踏事件,我想也不只是单单可能会发生在伊拉克,古往今来人类社会中因谣言而引起的突发灾难并不鲜见。对新奥尔良和伊拉克的灾难给以个别化、特定化的看待,从而进行某种西方病(或美国病)或战争后遗症的“政治分析”,也许符合思维惯性,但未必符合事情的本来状况。

  有报道说,美国媒体上,评论家们不分左右,都惊呼新奥尔良的社会混乱状况就像发展中国家一样,“我们变成了第三世界!”这个高度一致的美国向度,使人想到美国大片《后天》中美国要求墨西哥接纳美国气候难民的情节。《后天》中的那个情节曾经让很多人感到只是一种幻想性的反讽,而现在美国已经表示它将接受国际援助,这其中就包括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所援助的资金、医生和物品。

  我在“我们变成了第三世界”的惊呼中,想到了日常情形中西方评论家所坚持的“政治正确”。虽然同情与理解是“政治正确”的基本要求,但在不同的思想谱系中对同情与理解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把诗化的第三世界认识视为同情和理解,哪怕一个社会让人生活在奴役状态下,也应该去美学地看待;有的人把同情和理解放在人的生活处境中去观察,把人的权益是否实现作为一个基本的尺度。现在,天灾加人祸使不同思想谱系的人都在说“我们变成了第三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的思维深处,第三世界到底是怎样一副面貌,而他们又是否愿意生活在第三世界之中。我想无论如何,第三世界确实是“他者”,一个区别于他们自身,而且无论赞美还是抨击都不愿意处身其间的社会。看到这一点,有利于第三世界建立起自己的判断,到底应该怎样去认识西方评论家的赞美与批评。(看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灾难 反思 刘洪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