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海啸、经济与爱心

发布时间:2020-05-2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捐点钱并非出于爱心,亦非基于同情心,只是为了体现捐款者有良心,具高尚情操和高人一等而已

  

  东南亚地震和海啸的直接伤亡人数和财物损失仍在“增长”中,其引致的间接伤害更无法估量。在自然灾害史上,里克特九级地震非无先例,然其造成的灾难仍触目惊心。和大自然的威力比较,人类只是沧海一粟,太渺小太脆弱了。

    

  大海啸造成十几万人死亡而大部分灾区的动物则逃过一劫,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乡间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天时不正”蜻蜓乱舞、蚂蚁“搬家”、野驴往高处狂奔等现象。据报道,这一次大海啸来袭当日,进入斯里兰卡Yala野生动物园的250辆观光汽车,只有30辆安全驶回营地,其余连车带人均为海水吞噬,而园内及附近却并未见动物尸体。可见动物园内的大象、水牛、狮子及各类飞禽走兽早已“逃亡”。

    

  人为万物之灵,动物却有比人灵敏的感官,他们能够感应到海底地震发出的“地声”和“地颤”,“地声”和“地颤”形成一种地震学称为“莱利波动”(Rayleigh waves〔英国莱利勋爵于1885年发现〕)的振动,令动物本能地逃离灾区——通常是逃往高地。

    

  其实,人类亦有收听“地声”的感应,惟一般人听若罔闻,只有特别敏感的人才有这种警觉性。笔者一友人海啸发生当天在马来西亚海边度假,遥见大海远处巨浪迭起、迅速推进,如闷雷的隆隆“地声”隐约可闻,遂毅然放弃午餐、细软,与家人跑上高楼,侥幸逃过被海水卷走之危。事实上,人类双膝可感应“地颤”,即“莱利波动”对人类有示警作用,可惜深信人定胜天,人类早已麻木松懈,对“脚震”视为等闲。和动物比较,人类在生理上已退化,许多时是知道危险将至而走避不及。

    

  法国经济学家巴斯蒂亚(C.F.Bastlat,1801-1850)曾批驳“破窗谬论”(Broken Window Fallacy)。“破窗谬论”的大意是指顽童打破玻璃窗后,引起连锁性反应,带动经济发展。巴斯蒂亚认为这是“谬论”,因为为了把玻璃窗还原,“窗主”(店东)必须节省其他开销(即使由保险公司赔偿,等于保险公司盈利下降),总体经济因此不会因为“破窗”而有所增益。

    

  巴斯蒂亚的说法流行了百余年,在“原理”上颠扑不破,可是现在的经济状况比19世纪复杂得多。除了呆存金融机构的“闲资”(严格来说,惟存于保险箱或藏诸床底不能生利创造财富的现金才能称“闲资”)太多,大多数有硬货币的政府还能开动印钞机。换句话说,短期而言,修补、更换“破窗”的开销,可以是没有机会成本的资金(Opportunity Cost of Capital),这即是说,投入其他经济部门的资金不会因此而减少。

    

  因此,世界各地对大海啸受害国的捐款,不会带来消极后果。因为,捐款的政府和个人不必因此减少支出,对经济遂没有负面影响。

    

  大海啸带来重大破坏和人命伤亡,而生还者的健康则受多种疫症威胁,物业以至各种基本设施被毁,情况令人心酸。但随之而来的,除了人命无法“追回”,必然是经济重建的蓬勃活跃。在一般情形下,除非官员腐败贪污过度(这会导致现政府倒台,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负责救灾的军方和警方中饱外国救援物资及抢救资本家财物而草菅人命,导致当政71年的独裁统治被推翻),受灾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速度俱胜从前。

    

  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另一重要著作、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第一章《论同情心》中有这样一段话:“假设人口稠密的中华帝国发生大地震,任何有人道精神的欧洲人(a man of humanity in Europe),即使他们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亦会大受震撼,于言文上对此不幸人群表示惋惜哀悼的同时,他可能会计算灾情对欧洲以至世界带来什么商机;
如果他的手指受伤,他会辗转反侧,夜不成眠,但他对素未谋面的中国死难者以及他们的财物损失无动于衷,鼾睡如常。”这正是现在大海啸死人无数而各地人民在言文上哀痛一番后仍大放烟花欢度元旦的写照。

  

  当然,有人会说,大家不都捐了灾款吗?这不足以显示我们对受灾区人民的爱心吗?对此史密斯已有答案。他认为捐点钱并非出于爱心,亦非基于同情心,只是为了体现捐款者有良心,具高尚情操(honourable and noble)和高人一等(superiority)而已。斯密对人性鞭辟入里的剖析,并非人人认同,但对以为捐款就足以展示“爱心”者,何尝不是一贴清?剂?

  

  作者为香港《信报》社长。来源:财经

相关热词搜索:行止 海啸 爱心 经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