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的都江堰|都江堰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由于灾区印象的影响,外界对成都的安全存在疑虑并缺乏信心,也直接影响到了航空、房地产、招商引资等诸多经济领域,用成都市旅游局局长邓工力的话说,“这叫经济次生灾害。”
  
  “经济次生灾害”
  
  在那个山崩地裂、江河呜咽的时分过去近两个月时,我决意再返灾区。
  灾区现在到底怎样,大地是归于安宁了?还是一如5月我们所感同身受的满目疮痍,随时见证死亡,随时又可能与死神擦肩而过?
  飞机还在双流机场上空盘旋降落时,就有不少乘客趴在窗户上朝下张望,“怎不见废墟?怎不见频繁起降的直升机?解放军呢?”大家似乎觉得很意外,想象中,到了成都,就应该是到了灾区,而想象中的灾区,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还不算最具戏剧性的,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周密不久前迎接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啼笑皆非地发现来客一行人下飞机时一个个戴着口罩,还气喘吁吁背着几袋矿泉水与大蒜。
  原来,外面传说成都已成废墟,这样的误会令成都市各个经济主管部门的领导们都很头疼,借调到成都市委宣传部参与危机公关的汤晓初说,成都所辖19个县市区,直接受灾的主要是都江堰、彭州与崇州,其他地区,尤其是成都市中心,直接影响并不大。
  在成都走上一圈,你会发现抗震救灾的标语横幅确实随处可见,但传闻中所谓的“满目疮痍”,你连一点痕迹都无法发现。可是,很多成都人就是有这样的尴尬,外地朋友的电话问候,言语中透露出来的就是他们印象中的成都已是“满城废墟与灾民”。
  作为四川的省会、交通枢纽,地震发生后,成都自然成为抗震救灾的后方重镇,也因此,成都在此前的报道中频繁出现。两个月后,抗震救灾进入重建阶段,成都人的生活也开始逐渐复位。
  成都人却突然发现了这个误会,从政府到市民,其实都是矛盾的,如果被视为灾区,将可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外界汤晓初说,你看成都哪里像是个灾区嘛,不过如果放任经济次生灾害发展下去,成都可就真成了一个灾区了。
  支援,但一旦被戴上“灾区”的帽子,经济领域的冲击将不可避免。
  受到冲击最直接的就是旅游,按照成都市旅游局提供的信息,整个成都市因此旅游损失至少300亿元。
  由于灾区印象的影响,外界对成都的安全存在疑虑并缺乏信心,也直接影响到了航空、房地产、招商引资等诸多经济领域,成都甚至出现楼盘单价直降1500多元。用成都市旅游局局长邓工力的话说,“这叫经济次生灾害。”
  媒体报道此时已经转为对灾区重建的常规关注,并将注意力逐渐转移至即将开幕的夏季奥运会,“媒体朋友们,你们不能就这样离开四川啊!”汤晓初的一位同事感慨。
  成都市宾馆入住率已经由去年此时的90%降至现在的不足30%,成都带团的导游大致在8000人左右,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人数高达10万人左右,由于游客不敢来川,导致一些旅游公司的导游过九成“失业”。
  “成都是省内乃至西部地区旅游的中转地,它的受挫影响的将是整个四川。”汤晓初认为。
  于是,一场“去地震化”的危机公关成为这个城市眼前的大事件。
  我特意去了春熙路、锦里、望江公园还有宽窄巷子,这些成都人经常休闲购物的地方,人气很旺以至摩肩接踵,只是外地游客现在确实少得可怜。
  作为一个旁观者身临这些地方时,大家的感叹确实是颠覆性的,“原来成都人依然可以这样的悠闲,这样的从容,这样的巴适。”
  成都人爱喝茶、搓麻将,这几乎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代名词,望江公园内的每一处林阴几乎都被茶客们占据。10元钱一杯花茶,带上一份报纸,或者约上几个“麻友”,只要你愿意,可以懒洋洋坐上一天。
  这就是天府之国的特殊文化,在成都召开的一次汶川大地震学术研讨会上,一位人类学家说,四川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人格,不研究这种文化人格,就不可能进行创伤心理治疗,他不相信来自北京、上海的心理学家唱呀、跳呀,就能解决多少灾民的心理问题。
  我以“做田野”的方式在望江公园观察了一个下午,边上的成都人斜躺在藤椅上,或眯着眼打盹,享受这份宁静,或噼里啪啦搓麻,享受这份悠闲,很少有人去谈及那场不久前的地震,生活好像没有经历过波澜一样。
  
  唯有到了晚上,在大红灯笼开道的宽窄巷子,你才会看到,那些男男女女们就着一扎啤酒啃着兔脑壳,谈论着一个月前那种“有房子不住,在吃喝中等待余震”的日子。
  “一个朋友说地震时他家狗还在睡,于是第二天把他家狗暴打一顿。”
  “我先是用啤酒瓶做了一个地震仪,结果太不灵敏了,我使劲跺脚它都不倒,后来用麻将堆了一个地震仪,龟儿子的,太他妈的敏感了,我从旁边走过,它就倒了,把老子黑(吓)惨了。哈哈哈哈……”
  这道被成都人视为成都三百多年记忆的古巷,青砖黛瓦之间觥筹交错,年轻人们谈论着自己那段时间的狼狈,放肆地笑着,就像别人的故事一样。
  
  “黑色旅游”
  
  汤晓初说,你看成都哪里像是个灾区嘛,不过如果放任经济次生灾害发展下去,成都可就真成了一个灾区了。为了去“地震化”,摘掉“灾区”的帽子,成都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危机公关小组,“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北京、上海、广州等诸多在抗震救灾中给予四川帮助的城市的恩人们重返成都,良苦用心就是要让外界知道成都依然美丽、依然安全。
  “来就是关心成都发展,旅游就是支持恢复重建”,邓工力一语道破要害。一个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是,中央电视台此前的灾区天气预报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成都,对“灾区”二字极其敏感的成都为此特意与央视沟通,换成了都江堰。那么,作为重灾区之一的都江堰,现在的情况如何呢?
  通往都江堰的高速公路为了方便灾后重建,现在依然不收费,且原则上只对抗震救灾车辆放行。市区内显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还要戴着口罩”,人们的步伐也从容了许多,坍塌的房屋废墟大多已被清理干净,这让城市看起来整洁不少,只是地震后留下的大量的危房一时还来不及拆迁。
  市区内帐篷少了,更多的人搬进了临时板房,不过,在核心的几条街道,包括人员伤亡惨重的都江堰市中医院门前的马路上,绵延一百多米的帐篷商店,人气看起来还算可以,只是出奇地安静。
  生活,正在逐渐回归,经济,正在努力复苏。由于上海是定点援建都江堰的城市,我这个来自上海的记者在这座城市受到了多次礼遇。
  不过,人们的面容虽然从容,但却少了笑容。一位服装摊主说,悲伤不可能一下子抹去,但生活总得继续,活着就得学会坚强。
  这是一座典型的旅游城市,都江堰人原本认为他们可以比成都人还要巴适,但地震改变了一切,出租车司机小章说,由于没了游客,他开一天车原来每天营业收入600多元,现在还不到300元。
  都江堰市内的茶坊大多还没有开业,因此也就难见茶客,令人感动的是,在简陋的帐篷前,时常可以看到一张藤椅,一把茶壶。
  “都江堰”景区前却出人意料地热闹,游客们排着长队等待进园,细细一问,才知,原来多是本地或周边地区的老百姓。“一是,没有事情做,到景区里坐坐,舒展舒展心情,二是,震前景区门票90元一张,很多人都舍不得来,现在免费开放,正好来参观。”一个抱着孙子的都江堰老太太说。
  二王庙损毁严重,现在已经封闭重修,而伏龙观也受到了重创,屋顶坍塌,工人们正在屋顶整修。很多人对着残垣断壁拍照,还有导游介绍可以到市区内某处参观地震遗址。
  参观地震遗址,现在被人们对应红色旅游称为“黑色旅游”,四川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新前提出了一项尽快开放“黑色旅游”的建议。他认为,单纯从旅游的角度看,大地震客观上“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最早于今年国庆,最晚于明年元旦应向海内外隆重推出汶川特大地震“黑色旅游”。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由于涉及道德争议与安全等诸多因素,政府部门对这一“特色旅游”很谨慎,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但是在都江堰,民间自发的“黑色旅游”已经悄然成风。
  
  因势利导,顺其自然
  
  都江堰水利工程,这是一个汇集了四川人大智慧的地方,水利工程的鱼嘴在地震中受损,工人们正在施工,28岁的周欧在景区内摆了一个地摊。他的身后,一江之隔可以看见二王庙的残迹,周欧的妻子震前在二王庙开了一家玉器店,大多数玉器都已经损毁,一个星期前,夫妻俩到废墟里捡出了不到十分之一的残余。
  “都是真材实料,但摆在地摊上,游客就认为是假的,生意很不景气。”周欧的家被震垮,一家四世同堂八口人挤在帐篷内,四个月大的儿子还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一身令人看了发怵的神经性皮炎足见周欧的焦虑,不过,他说自己很快从阴影中走出,“我们还年轻!”40多度高温的帐篷里,周欧曾经的理想仍然不灭,尽管政府正在研究具体的房屋救助分配方案,但周欧仍然坚持要尽量自力更生。
  鱼嘴不远处,一排中年人坐在江边的树阴下喝茶,望着对面的二王庙发愣。他们的身后,一个摊主在卖“5.12”纪实录像,说是他的朋友在都江堰地震后自己拍的,15元一盘。在都江堰市内,也可以发现这样的地摊,不过,几乎无人问津。
  都江堰有名的夜啤酒长廊虽然陆续恢复营业,但生意萧条,倒是都江堰人俗称的外江边上,满是喝茶的市民。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5元钱一碗花茶,很多人就以这样的方式打发时光,在江边一坐一整天。
  年轻人显然又比大人们心事要来得轻松些,一群20岁左右的青年男女坐在江边,喝茶聊天,欢声笑语,一个女孩还特意穿上了泳衣,期盼着一会儿上游紫坪铺水库放水,好让她到江水里畅游。
  都江堰市内,有人在钓鱼,湍急的水流,更衬出他的笃定,有人提到一个地震段子,说5月12日,有一个人正在钓鱼,起钩时突然地震,江水大作,吓得大叫:不好了,起龙了!起龙了!
  正在钓鱼的那位回头更像是礼节性地报以一声笑,转身又执著地盯着浮漂。
  在这座百废待兴的城市里,其实很少有人会主动提到灾情,谈论那些悲伤,倒是地震让很多人都在琢磨生命的终极价值。
  城市化让邻里之间多了一些距离,现在帐篷内的生活又拉近了他们的关系,在一个帐篷区,一个灾民买来了一块腊肉,炒了一大盘,给左右邻居都送了一些。
  改革开放30年的贫富差距似乎在一夜间被抹平,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单纯,不再那么斤斤计较,尽管有时候也会感慨谁家里得到的帮助更好、更多。
  天色已经逐渐黯淡下来,伏龙观上的工人收工了,伏龙观的屋脊在地震中垮了,里面供奉的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的雕像却屹立不倒。
  两千多年前,李冰治水,兴修都江堰,秉承的思想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
  如今,人们从都江堰人逐渐修复的平静中隐约见证了这句话的传承。

相关热词搜索:都江堰 不倒 不倒的都江堰 成都 青城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