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狗们与王小波:26岁之后不再读王小波
发布时间:2020-04-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王小波带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是:人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 只要说到王小波对世人的影响,人们自然会列举在他逝世后出现的典型拥趸"王小波门下走狗"。与王小波遭受毁誉参半的评论相比,他们招致更多的是人们的质疑、鄙视与唾弃。
骂人者的理由是,王小波绝对不会喜欢一大群人簇拥在他身边做什么走狗。实际上,"王小波门下走狗"不过是一群意趣相投的文学爱好者。因为王小波,他们的世界被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启蒙者王小波
27岁的欢乐宋是"王小波门下走狗"的"始作俑者",如今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他回忆自己初读王小波作品的情形:"当时俺上高三,穷极无聊,你知道,对一个青春发育期的浑小子来说,带点性描写的图书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个傍晚,我和同学在夜市的书摊旁闲逛,无意翻到了王小波的《青铜时代》,看到了李靖和红拂出逃的片段,感到这是有趣的黄书,就让同学买了下来。"
细读之后他发现"王小波写得太有趣了,这是一个有智慧的作家"。几年前,他刻意模仿王小波的文风写作,并在2001年和几个文学爱好者在一家网站上开了"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的文学讨论版,并在过去几年里将走狗们写得较好的作品结集出书。
韦芈,"王小波门下走狗"之一,70年代土生土长的上海人。9年前接触王小波作品时25岁。"当时王小波被人称为"文坛外高手",但我这人有逆反心态,周围人说好的我偏偏不去看,往往等尘埃落定的时候才去看。"
后来,韦芈偶然在杂志上看到王小波的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内心一下子被打动了。"王小波的语言和80年代出名的作家比如余华、马原、苏童他们的语言是完全两样的,这改变了我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原来小说也可以像王小波这样写。"
王小波为韦芈的写作开拓了另一条道路,韦芈认为至少有些东西是能够写的,"作为作者也不能说非要文以载道,这是一些宏大的观念,但至少你应该把想写的东西表达出来。不论你的观点是正确还是谬误,你首先要表达。我现在写的一些文章触犯到了一些禁区,临出版时被撤掉了,但我现在把能否出版看得比较轻,最要紧的是把心里的东西表达出来"。韦芈说至少王小波让他知道写小说可以写得更自我一些,不该有太多的负担。
与欢乐宋、韦芈相比,另一"王小波门下走狗"黄孝阳的写作则更专一。这个70年代生人,现在是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已经出版了《网人》、《时代三部曲》等9部长篇小说。黄孝阳说王小波对他个人的意义相当于卡夫卡对马尔克斯的意义---打开一扇门。
他感谢王小波,因为王小波的作品最大程度地启发了一个县城文学青年在一个封闭环境里写作的可能。在那之前,他所阅读到的经典文学基本上是贴着现实主义标签的煌煌巨著,他说这些巨著是那么冗长乏味,与懒婆娘的裹脚布一样,根本无法带来阅读的快感,"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从感官刺激开始,就像一枚粗大的钉子,缓缓地,但是不可抗拒地敲进我的内脏。王小波的作品完全迥异于教科书上的那些开始、发展、高潮、结束,就像是一座山,在茫茫平原上突兀而起,率性而为。还有什么样的姿态更能投合一个狂妄而又无知的年轻文学青年的心?"
若即若离
对于"王小波门下走狗"这些年轻的写作者来说,单纯模仿王小波写作风格的时代已经过去,"王小波门下走狗"论坛更多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群文学青年交流思想与创作心得的园地。当外界还把"王小波门下走狗"这个名号看作这个群体的唯一标签时,殊不知这标签之下实则是另一番景象。
欢乐宋,这个被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的"灵魂人物",现在因为工作关系更多地和新闻打交道而不是文学,他言称自己资质平庸只能做勤奋的读者而不是作者,但话锋一转又说自己现在读书也称不上勤奋了,"不过,王小波的书我还是会坚持读,尤其是临睡前,他的书是很耐读的"。
作为"王小波门下走狗"论坛的主要版主,欢乐宋的任务不过是偶尔打理一下论坛,删删广告,再把走狗们写得好的作品整理出来结集出版。他认为走狗们的写作是严肃的写作,出书是他们这个沉默的大多数发出自己声音的一个渠道和平台,他也不认为书的封面加上了"王小波"三个字就可以卖得很好,"买书的人眼光都很厉害,不会冲着"王小波门下走狗"几个字就来买书,大家吃顿麦当劳或者吃顿火锅,一两百块钱就花出去了,但花20块钱买本书还是很心疼的,这是中国人的消费心理,所以我觉得买书的人最有发言权"。
韦芈在写作上也曾模仿过王小波的文风,他认为这是向一个好的作者致敬所必需的。《一群特立独行的狗》收录了他的小说《剑》,无论从结构、语言还是时间上错乱的写法,都是对王小波作品纯粹的模仿。但现在他不这样做,"只要你是一个有野心的写作者,你迟早要从纯粹模仿中走出来,希望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想法"。
韦芈自认不是王小波门下的忠实走狗,"小波的思想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自由,要自由就应该允许怀疑。我们接受了王小波的一些影响,但没有说丧失掉自主性,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所谓自由主义,在我理解就是必须允许有各种通道的存在。"韦芈说他很反对那些形式上的纪念,他从未去参拜王小波的墓,他觉得把王小波当作一个圣人参拜就变成了一个仪式上的玩笑。
几年前,黄孝阳写就的《生死事小》是最靠近王小波的一次写作,同样是把现实与虚构糅合起来,同样是寻找的主题,同样是试图把一些沉重的命题置于故事背后,同样在书中写了一头特立独行的猪。在这之后,一方面出于不愿意与他人雷同的本能,另一方面他认为他根本不具备王小波那种逻辑思维以及那种清晰的、冷静的英国式的经验理性,从而使他的写作朝另外的方向奔去。
黄孝阳现在已经不读王小波的作品了,在他看来,别人、技巧、任何先于"我"存在的观念都是"渡江的筏"。王小波也是"筏"。经过王小波,知道中国有这么一个作家,有这样一种智慧的写作;忘掉王小波,是为了继续前进。
相关热词搜索:走狗 王小波 走狗们与王小波 王小波走狗 王小波门下走狗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