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勇 现在的社会不要我舅舅]银监会姚勇现在

发布时间:2020-04-0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临近下班的姚勇疲态尽显,不时摘下眼镜狠狠地揉搓眼眶;尽管如此,面对镜头的眼神还是有些失去焦点。每天精神高度集中地工作以及经常熬夜写代码,让“疲惫”成了这个32岁IT青年的常态,一如其他所有努力拼搏、处于创业阶段的IT人士。
  姚勇留着长发,这可能是他“IT青年”形象的唯一“破绽”。若干年前,他曾甩动长发,用吉它弹出令人兴奋的音符,引发台下阵阵尖叫。后来他一度成为国内著名演唱组合“水木年华”的主唱。他的形象出现在“水木年华”“新歌+精选3”专辑的封面上,这是该乐队唯一一次以三人形式出现。
  姚勇的又一重身份是王小波的外甥,或者按照他朋友的说法,是“被王小波教育过的外甥”――在王《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以下简称《思想工作》)一文中提到的“天资聪明,虽然不甚用功,也考进了清华大学”的那个外甥,就是姚勇。在王小波生前的最后几年里,姚勇是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亲人之一;也正是因为王小波,促成了姚勇从手捧吉它到手握鼠标的转变。
  
  思想工作者王小波
  
  24岁前,姚勇的简历基本按照音乐人的标准写就――小学开始学习小提琴;初中进入军乐团、交响乐团;高中喜欢摇滚,苦练吉它大学成立了自己的乐队“泡沫”,担任主唱和主音吉它。
  “这孩子爱好摇滚音乐,白天上课,晚上弹吉它唱歌,还聚了几个同好,自称是在‘排演’,但使邻居感到悲愤;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吉它上有一种名为噪声发生器的设备,可以弹出砸碎铁锅的声音。”王小波在《思想工作》中这样写道,“每逢考期临近,他就要熬夜突击准备功课;这样一来就找不着时间睡觉。几个学期下来,眼见得尖嘴猴腮,两眼乌青,瘦得可以飘起来。他还想毕业后以摇滚音乐为生。”最后一句话,令姚勇的父母大为头痛。
  
  当时姚勇的家人在国外,每周他都要去姥姥家,也就经常能遇到侍奉老人的王小波。而高中阶段就读过《黄金时代》并颇以为“爽”的姚勇,和这位和蔼可亲的舅舅很有共同语言。于是,王小波在《思想工作》里说,“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我都要负起责任,劝我外甥别做摇滚乐手,按他所学的专业去做电气工程师。”
  时隔十多年,姚勇已不记得舅舅当时确切说了什么话来说服他,大意是“人在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事情”、“要花多少精力去学习”、“不必非得那么辛苦搞艺术”、“走上社会的起点要高,不能大学毕不了业”等等,都是些亲人之间常见的教诲。但姚勇说他听得进去,因为舅舅把他当朋友,平等、平和地对待他。
  王小波去世后,姚勇才读到《思想工作》,兼之当时他觉得自己艺术天分不够高、音乐之路也很难走,又重新回想起舅舅劝服他时说的话,品出另一些深意。在《我的舅舅》一文中,他说:“作品的灵感只能是来自于作者本身对于痛苦的体验。当我察觉到这一点时,我的舅舅感到了身上的责任。他不希望自己的经历在下一辈中重演。”
  于是24岁后,姚勇的重心从20年来一以贯之的音乐,转向他同样喜欢且看上去更有前景的IT。编程高手王小波
  说到IT,在姚勇看来,舅舅可是个编程高手。在他刚进入清华电机系,对编程还不熟悉的情况下,舅舅已在用c++写自己的中文输入系统、中文编辑器和多媒体系统。姚勇说,生前,舅舅一直在做自己的电子书――他希望他的书为更多人了解。
  姚勇和舅舅几乎没有代沟,很多时候他觉察不出舅舅有长辈的样子。对姚勇来说,王小波更多的是一位可以热烈讨论技术、科技触角灵敏的和蔼长辈,而非一位作家――印象中,王小波几乎不在家中讨论他的书稿,姚勇笑称,可能是因为他的第一部小说《唐人秘传故事》并不入文学功底同样深厚的家里人的“法眼”,认为它不是商业小说,无法糊口;而他的小说、杂文,大多都是在他去世后出版,家人才得以看见。
  姚勇说,舅舅在家里不太说话,本身也不是健谈的人,可能只有在和他聊起电脑技术的时候,话匣子才被打开。
  姚勇回忆,他常常周末去姥姥家,舅甥两人就坐在计算机前,讨论电子小说和编程细节。有时候王小波会向他展示编程的进展,“敲完键盘,歪过头来冲边上的我嘿嘿一乐”,有时“和我一道痛骂微软公司的险恶――在他们发明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编程犹如噩梦。”
  一次,姚勇在舅舅面前抱怨父亲不给他买计算机,舅舅表示理解,并当即决定去买一台奔腾,把自己的电脑送给姚勇。“我乐得不行,简直可以说是欢天喜地。”王小波还亲自把这些自己用了好多年的家当抱下来,给姚勇打了辆面的,“在关上车门时,我冲他招手,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看到他微笑着站立在马路边上缓缓向后退去的身影,心中闪过一阵阵温暖之意。”
  
  突然的死亡
  
  1997年,王小波去世前的最后一个春节,是和姚勇、姚勇的姥姥一同度过的。和往年一样,舅甥二人在院里放了鞭炮,迎接崭新的一年。
  之后,从小身体不好的姚勇受长期扁桃体化脓的困扰,打了一个月点滴,还与父亲因学业的事情闹僵,正躺在床上无人照料时,王小波打来电话安慰,让姚勇好好照顾自己,还担心着他的学业问题,“怎么样也得拿到毕业证呀”。
  出事前不久,姚勇说,舅舅嘴唇的颜色已经变紫了,电话中也透露出不舒服的感觉。出事前两天半夜一点,姚勇接到姥姥的电话,老人仿佛有预感似地说,找不到王小波,可能是出事了。“当时我们都没当真,后来姥姥的弟弟出去寻找,在昌平的房子发现了尸体。”
  4月11日早晨7点,姚勇还在睡觉,父亲接到了电话。姚勇匆匆和父亲一起赶到姥姥家,帮忙给剑桥网站管理员写信找远在英国读书的舅妈李银河――当时email还不是那么普及。
  在打开电脑的时候,姚勇哭了,那里有舅舅未竟的《黑铁时代》和未出版的杂文,然而这位高大的骑士却再也不回头了。
  那年秋天,姚勇制作了一个网站,把舅舅的一部分作品放在上面,纪念这个教育他人生道理、和他讨论程序、带领他进入网络世界、影响他之后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没有舅舅的日子
  
  1998年,姚勇留校做了程序员;2000年,跟朋友一起开发网络游戏3D引擎;到了2002年,姚勇用“潦倒”来形容自己的状态,身边的钱刚够吃饭;与此同时,’“水木年华”的一名成员离开,清华校友卢庚戌想邀请气质和音乐上都“摇滚”的他参与进来,姚勇犹豫再三,终于舍不了做音乐人的夙愿,点头同意,但又放心不下他的3D引擎,就买了个笔记本,在演出等候的时间段,继续做他的技术。“当时真的累坏了,几乎每天都要飞行、演出,别人不演出时还有空余的时间,我得写代码,一个脑子永远分成两半,一边完了忙另一边,永远没有休息的时候,因为两边都是自己的兴趣。”
  2003年,姚勇的心脏出现了早搏现象。他决定退出,重回网游领域。
  也就是在2003年,某天晚上十点多,网易创始人丁磊把姚勇叫去,希望他来做3D客户端。姚勇说,当时不知道网易也不认识丁磊,觉得还是希望自己创业,就没搭理这事。2005年12月31日,姚勇在博客上写道:“前段飞机上翻某本精英杂志,几年富润榜,似乎就03年他是中国首富。我心说行,也就我当时还摇滚青年的范儿,傻逼嗬嗬还真拒了个首富。要知道后来想做的这白日梦会给我带来那么多技术之外的破事儿,我早上赶着颠儿颠儿给人写3D引擎去了。”
  几年间,姚勇胃病频发,事业也有过不顺利。“现在的社会不需要舅舅说的智慧、趣味。要的是钱。舅舅的思想曾经在我脑中存在,现在也一直都在,但你面临的责任、处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现实,逼迫你不能用这些思想解决问题。但经历了那么多,我的信仰仍然是我的兴趣,是我坚持的动力所在。”
  还是在2005年12月31日这篇博客中,姚勇写下如此一段:“身边所有被资本支撑的产品,都呼啸而过。伴随着几十亿几十亿滚滚而来之后又滚滚而去。只有我,依旧在原地,抱着最初的那些童真不放。青春逝去,再不复返。有时醒来想,为兴趣而活,真这么错么?想实现一点梦想,真这么难么?”

相关热词搜索:要我 舅舅 社会 姚勇 现在的社会不要我舅舅 舅舅和我的社会关系 我与舅舅的社会关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