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美国人认清自己】 美国人会不会帮台

发布时间:2020-03-2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在任何情况下,中国人在举世瞩目、象征着好莱坞全球文化霸权的奥斯卡颁奖礼中成为大赢家,都是一件大事。中国急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建立自己的电影产业,但是大陆导演张艺谋与陈凯歌冲击美国市场的努力却屡屡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台湾电影奄奄一息,香港电影欲振乏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安的成功故事便多了一重深刻的教育意义:两岸三地的电影工作者都以李安为榜样,评论界迫不及待要解构李安成功的奥秘,于是有关“李安做对了什么”和“李安启示录”的论述纷纷出炉。
  有论者认为李安的电影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它有一份忠于生活的人文关怀。《断背山》讲的是两个男人的一份难以启齿的爱,较之《十面埋伏》的大话西游和《无极》的怪力乱神,自然更能引起观众共鸣。可是不要忘记,李安第一套在好莱坞扬名立万之作《卧虎藏龙》,也一样以动作奇观取胜而远离现实。再说,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何尝缺乏人文关怀,但为何他的新作《咖啡时光》和《最好的时光》在美国连有限度公映的机会都没有?
  张艺谋、陈凯歌和侯孝贤都是好莱坞主流建制和价值以外的“外人”(outsider),而上世纪80年代末期已定居纽约的李安,却早已被好莱坞吸纳收编,所以他的电影从融资、剧本创作到拍摄以至宣传、发行,都由身经百战的好莱坞精英负责,成功打入主流也是顺理成章。这个观点没错,但为什么早在1997年就以《夺面双雄》一片晋身好莱坞一级导演行列的吴宇森,从来没有取得李安今天这样令好莱坞五体投地的成就?
  我们要回答的是:为什么到最后,好莱坞选择了李安,而不是张艺谋、陈凯歌、侯孝贤、王颖或者吴宇森?为什么好莱坞需要李安?
  原因也许是,所有试图在好莱坞占一席之地的华人导演中,只有李安一人真正做到“进得去”和“出得来”。李安在好莱坞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因为他是一个异例中的异例。他既是好莱坞的“自己人”,也是好莱坞的“外人”(both an insider and an outsider)。在好莱坞,他以自己人的身份扮演外人的角色,因此能够左右逢源,鱼与熊掌两者兼得。
  身为一个在好莱坞异域挣扎求存的华人导演,李安在美国人眼中有其无法掩饰、挥之不去的文化意义上的“他者性”(cultural otherness)。所谓“他者”,就是“非我”、“异类”,是社会歧视、边缘化的对象。然而社会在排斥他者的同时也需要他者:人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动物,他习惯了从与别人的关系中界定和认识自己,因此一个社会、一个族群要更完整、更准确地认识自己,便需要一个对照或镜子,而他者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参照体系。
  没有人比李安对美国社会/好莱坞这种自我与他者、中心与边缘的“不能有你,也不能没有你”的爱恨关系更心领神会。从1997年前他拍的第二部好莱坞主流电影《冰风暴》开始,李安就致力于做好莱坞乃至美国社会的一个“理想的他者”。他不断以异邦他者和内部他者的独特视角,检视美国本土社会的异文化特质。《冰风暴》将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他者化”,李安把片中两代的沉沦归咎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反叛浪潮、性解放和享乐主义;1999年的《与魔鬼同骑》则以局外人的眼光看美国的南北战争,写平凡人参战的卑微动机。
  西谚有云:“只有旁观者能综观全局”。《卧虎藏龙》与《断背山》正是李安将其“他者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的作品。
  中国人看《卧虎藏龙》,就像在大酒店吃鱼蛋粉,或在唐人街吃中国菜,总觉得不是味儿。影片讲的是责任与热情的冲突,传统与个人的较量,可是李安只强调个人的轻和热情的浓,却只字不提责任的重和传统的深,结果将影片简化为一个任性女孩的冒险故事。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化繁为简的演绎方式正中美国观众的下怀。他们感兴趣的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功夫,而非责任与传统对中国人的意义,难怪章子怡的角色抢尽周润发和杨紫琼的风头。
  如果《卧虎藏龙》是从美国人的“自我”角度看中国的传统和武侠,那么《断背山》就是用美国社会“内部他者”的视角解构美国社会的权力关系。
  电影公司在宣传上极力强调片中爱情故事的普遍性,将《断背山》描绘成一套关于生命的遗憾和爱情的失之交臂的电影。但无可否认,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同性恋者悲剧。影片以一种希腊悲剧式的巨细无遗,将同性恋者的自我仇恨,以及这种仇恨的悲剧性社会后果,呈现在观众眼前。同性恋者憎恨自己,因为他们“内化”(internalize)了社会的价值观念。所以《断背山》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神秘之河》一样,都是对美国社会的弱肉强食、好勇斗狠和不容异己的严厉批判。
  在这部电影里,本身也是他者的李安,对同性恋者在美国社会的“他者性”流露出极大的敏感和关注。通过对这种“异文化”和“异类”的描写,李安令美国人反省自己的文化模式,迫使他们重新检视一些想当然的所谓常识。这大概就是《断背山》在美国大受好评,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共鸣的原因。
  在这样的分析下,李安在美国本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就不辩自明了。美国文化界冒出头来的华人当中,没有一个能像李安那样成功地利用自己的他者身份,帮助美国人更深刻、更批判性地认识自己。
  吴宇森比李安在好莱坞更早成名,但他的好莱坞传奇背后的难堪真相是:因为他本来就不属于好莱坞,他要成功,便要比大部分好莱坞导演更好莱坞化。吴宇森10年来在好莱坞拍的6部电影完全没有边缘性格。假如吴宇森只懂得继续向好莱坞投其所好,他的电影恐怕只会变成一条冰箱里的鱼,只有肉而没有鲜味。
  李安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人要在美国扬名,不一定要认同这套东方主义的美学和标准。一直以来,当一个华人艺术家在美国的文化之镜前揽镜自照时,看见的十之八九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李安的《断背山》所做的,就是将这面镜子照向美国人,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这就是《断背山》对全球华人艺术工作者的革命性意义。问题是一心要打入好莱坞的中国“国师级”导演又会明白多少?陈凯歌自言《无极》是他对加速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贡献,但任何头脑清醒、眼睛雪亮的观众在戏院看到的,只是一部“烂片”而已。《无极》的问题不是用神话取代历史、虚拟取代真实、逢迎取代批判,而是它的神话是不伦不类的怪力乱神,它的虚拟是毫无想象力的计算机效果,它的逢迎是盲目的跟风。今天《无极》也许还能是中国电影的一个话题,但很快它就会像片中张东健和真田广之说的国语一样,观众只会记得它是在全球化的热潮下,中国电影妄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一个笑话。
  李安在好莱坞的成功,是一个美国人逐步发现他者的过程。李安这个“理想的他者”加深了美国人对自己的认识,正如一个照镜子的人,逐渐找到了更清晰、更准确地映照自己形象的镜子。如果中国导演未能在其中找到启示,那他们就注定被拒斥在国际市场的门槛之外。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人 认清 帮美国人认清自己 美国人自己吃肯德基吗 美国人自己在家做人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