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辅助 雷人求职背后的无奈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如果比尔?盖茨在中国找工作,他的简历会是什么样的?大学肄业?英语6级?电脑水平熟练还是精通?如果他的简历不张扬、不特别,和其他人的大同小异,能否进入用人单位的视线?大学没毕业的他,是否会在简历筛选阶段就被淘汰出局?
  
  我很漂亮,你想看看吗?
  “我很漂亮,你想看看吗?”
  这不是大龄剩女的相亲广告,也不是选美比赛的拉票宣言,这是一份求职简历的“开场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招聘季,又一批应届毕业生开始了一场僧多粥少的惨烈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雷人雷事层出不穷。继“整容求职”、“下跪求职”之后,以“漂亮妹”为代表的新型“雷人求职”引起了热议。
  小梁是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11月20日,在成都的一场招聘会上,她的“个性”简历让不少单位的招聘官哭笑不得。封面上,几个黑体大字赫然醒目:“他们都说,我很漂亮,你想看看吗?”、“我知道你想,别犹豫了打开吧……”结果证明,招聘官对小梁的“漂亮”似乎并不感兴趣,“漂亮妹”在当天的招聘会上屡屡碰壁,40多份简历只投出了9份。
  而在南京的另一场研究生招聘会上,一名开口要价年薪50万的“狂妄哥”也成为话题人物。这位“狂妄哥”称自己是炒股加炒房的天才,5年间把2万积蓄炒成100万。他手中的大幅彩色广告上写着“我只要年薪50万,你敢聘我吗?”只可惜他的“天才”并没有引起到场企业的太多注意。
  据悉2011年,全国将有6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比2010年增加约30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于11月19日表示,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残酷的就业现实面前,许多毕业生为了在千军万马中突出重围,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选择了一种“剑走偏锋”的方式,采取各种各样的“雷人”求职手段。虽然“漂亮妹”和“狂妄哥”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剩下的几百万毕业生在漫漫求职路上依然迷茫地四处乱撞,谁又能保证不会有下一个“漂亮妹”和“狂妄哥”出现呢?
  
  我很雷人,我也很无奈
  虽然已经毕业半年了,但回想起一年前找工作的那段历程,吴丹(化名)还记忆犹新。“每天的生活只被两件事填满,不是窝在宿舍里上网投简历,就是出去跑招聘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笔试和面试。”虽然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但吴丹却一直没找到满意的工作。“原本以为自己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还算有竞争力,一到招聘会上才知道,自己的条件太普通了,很容易就会淹没在厚厚的简历堆中。”
  提到“漂亮妹”的雷人求职方式,吴丹认为可以理解,但不会去尝试。“这明显是在耍小聪明,炒作自己,肯定不会被大部分用人单位所认同。但在招聘时,确实有很多单位把求职者的外貌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尤其是对女生。”吴丹曾经参加过一家知名国有银行的笔试,笔试须知中除了必备的考试用具外,还要求应试者携带一张5寸的个人生活照。“后来参加面试的时候,同组的几乎都是名校美女。”吴丹说。
  尽管很多用人单位对“雷人”的求职行为表示不能接受,认为“不伦不类”、“多此一举”,但像吴丹一样对其抱以理解、同情态度的也大有人在,而且大部分是和“雷人”求职者一样的应届毕业生。有网友认为,“我很漂亮”的求职宣言尽管有点“雷人”,但实质上不过是这位女生对一些单位的用人“潜规则”和社会灰色价值观的“积极”回应,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无奈、辛酸的迎合。小梁的行为本身确实存在偏激之处,但也反映了大学生群体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困境时的万般无奈。“只能说是压力太大了,不然谁会这么闹腾啊。”网友评论说。
  在百万求职大军中,“漂亮妹”和“狂妄哥”的例子只是极个别的。然而,个案背后的无奈与辛酸却很普遍。饥不择食也好,病急乱投医也罢,如果不是求职路上的希望太过渺茫,如果不是投出去的简历像无声的浪花一样静静淹没在海洋中,他们或许不会选择这种极端的“作秀”方式。如果一定要批判的话,首当其冲的或许不该是他们。
  
  不怕苦和累,就怕没机会
  高校扩招热情不减,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原本就异常稀缺的就业资源,已经让四处碰壁的毕业生抢破了头。然而,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机会不是为绝大多数人准备的。种种或隐性或显性的就业歧视,一点点缩小着毕业生们的选择范围。
  “找工作的时候,每天都会被网上五花八门的招聘信息弄得眼花缭乱。乍一看感觉机会很多,可仔细一读,发现自己条件满足的根本没几个。有的只招聘男生,有的要求是北京户口,有的还要求年龄必须在25周岁以下。”经历了找工作的这半年,吴丹才发现求职市场中的就业歧视无处不在,而尤其以性别歧视对她的影响最大。“我所学的文科专业明显‘阴盛阳衰’,班里60多个同学,男生还不到20个。很多单位来学校招聘,上来就说只要男生,班里10几个男生,没到春节就签得差不多了,让我们这些女生情何以堪啊。”
  竞争还没开始,“吴丹”们就被踢出局,被剥夺了参赛资格。而性别歧视只是诸多就业歧视的冰山一角。“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这句话在找工作中并不适用。原本应以个人能力为首要衡量标准的求职竞争,被附加了太多与能力无关的“额外条件”。许多用人单位筛选简历时,一要看“出身”,即是否毕业于“211”、“985”院校,甚至硕士研究生本科阶段的学校也必须是“国家重点”;二要看政治面貌,即是否为党员,这项要求多出现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招聘条件中;三要看户籍,以北京市为例,相当一部分单位在招聘条件的第一项就标明“须具备北京市常住户口”,让外地生源的毕业生望洋兴叹。
  此外,还有一些让毕业生感到莫名其妙的招聘标准。目前几个知名招聘网站的简历系统都相当复杂,从家庭住址到父母的工作单位,都要一一填入简历,比人口普查还要详细。“我就不明白了,家长的姓名、工作单位和求职有什么关系?难道父母是干部的学生就比父母是普通农民的学生更优秀,获得面试机会的可能性也更大吗?这样透露自己的家庭信息,个人隐私根本难以得到保证。”河北省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小郑说。
  除了“显性”的就业歧视外,“隐性”就业歧视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参与招聘会,其实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摆个姿态,再借机做一下自我宣传,真正的人选早已“内定”。在“熟人社会”的大环境下,权势背景与社会关系同样适用于求职领域,尤其是在报考、录用公务员的过程中以及国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中。每一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拔尖的考生在面试中莫名其妙地被淘汰早已不是新闻,对于那些既没关系又没背景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机会几乎与他们无关,他们只能被无情地当作“炮灰”,默默咽下苦水,继续踏上求职之路。
  “我们恨贪官,又拼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尖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着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这是一个求职者的心声,或许也是所有没背景、没关系的毕业生的心声。

相关热词搜索:无奈 求职 雷人求职背后的无奈 坚强背后的无奈 微笑背后的无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