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是与非] 周立波2018年4月份视频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卡扎菲是怎样的一个人?美国前总统里根说他是“疯子”,已故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直言他“害怕被谋杀”,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曾有许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的人对他发出感激、赞叹和欢呼的声音,甚至如今联手逼他下台、对他狂轰滥炸大打出手的美、英、法领导人,曾几何时也将他奉若上宾。
曾有一位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读了他的“绿皮书”后坦言,这本书“空洞无物”,不像毛泽东或格瓦拉等人的著作,“尽管内容和思想未必人人苟同,但至少是有内容有思想的”;但也有人认为,卡扎菲是当代阿拉伯世界罕见的思想家;有人说他莽撞、无教养,但也有人说,他具有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
那么,如今已是世界级新闻明星的卡扎菲,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小部落,大人物
卡扎菲1942年出生在利比亚西北部港口城市苏尔特,属于贝都因游牧诸部落中的戈胡斯部落-卡萨斯发家族,这个部落在当时的利比亚属于社会底层,居无定所,只能在各地游牧,夜晚就支起贝都因帐篷野营过夜,这也让卡扎菲此后一直青睐于这种帐篷。
卡扎菲从小就表现得很活跃,这个家里最小的也是唯一的男孩,给父母和族人留下必成大器的印象。14岁时,他被送到南部费赞地区塞卜哈城,在那里他度过5年的学子生涯。这个阶段对他至关重要,因为他成功表现出领袖才能,成为一班小兄弟的孩子王,这些小兄弟中许多人日后成了他打江山的左膀右臂。也正是在这里,他接触到埃及前总统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思想,并执著地认定自己将是那个肩负伟大使命、将整个阿拉伯世界统一起来的历史性人物。
他开始积极投身政治运动,并因此在1961年被学校开除。此后他跑到班加西的大学去学习法律,但很快就觉得索然无味,两年后投笔从戎,考进了利比亚的军事学院。学院的地址正是如今成为反政府武装大本营的班加西―当年伊德里斯王朝的中心。
不安分的他,很快加入了军校中的反王室组织,打算效仿纳赛尔,组织一次推翻王室的起义。但军校毕业后,他并未被直接任用,而是被推荐到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进修,专业是装甲兵和军事通信,据说后来他还曾被送到台湾,在台湾当局的所谓“远朋班”深造。
正式进入军队后,他被任命为中尉,在这个军队师承英国的国家里,当时最高军衔是中将,中尉实在不起眼,是军校毕业生都能获得的军衔。但谁也没想到,这个来自小部落的小人物,很快就要干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伊德里斯王朝是利比亚东部昔兰尼加的赛努斯部落联盟所建立,赛努斯势力很强大,包括祖瓦亚和马贾布拉等部落,他们和东部的黎波里塔尼亚地区的瓦法拉、马格拉哈等部落关系紧张。为了平衡矛盾,利比亚不得不将首都一分为二,班加西和的黎波里都是首都。
据说卡扎菲有“能把死人说活并跟他一起干”的口才,他组织了一个以瓦法拉、马格拉哈等部落出身军官所组成的青年军官反抗组织―自由军官联盟,开始密谋策划,静待时机。
1969年8月,机会终于来了:年逾80的伊德里斯国王去土耳其治病,王储萨努西亲王监国,住在西部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和同伴们先是申请夜间训练获准,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利用暗夜为掩护,把3个营的装甲部队从班加西开到的黎波里。9月1日,卡扎菲宣布“革命成功”,伊德里斯王朝轻易地被一个27岁的菜鸟中尉推翻了。
就这样,一个来自底层的小人物,一夜之间成了一国主宰,他先后当上了总理兼国防部长、革委会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甚至当过非洲统一组织主席,尽管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但他的确是迄今为止利比亚出现的名气最大、在国际上任职最高的“大人物”。
“统一狂”
卡扎菲最崇拜埃及前总统纳赛尔,但对于纳赛尔虎头蛇尾的“阿拉伯统一”,他始终耿耿于怀,以至于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试图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合并,但每次都弄到一塌糊涂。
最早破产的是和突尼斯的合并:1973年,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曾勉强答应“推动两国合并”,但只过了一年,便再无下文。和埃及、叙利亚的合并开始得更早:1971年,由三国筹组的“阿拉伯联邦共和国”挂牌,急于求成的卡扎菲甚至“让贤”,把总统让给了埃及的萨达特。但仅过两年,这个联盟就因萨达特和以色列单独媾和而土崩瓦解。卡扎菲索性发动“大进军”,亲自开着推土机去推倒界碑、边防哨所,试图并两家为一家。后果是灾难性的,埃及人毫不领情地开着坦克把卡扎菲的推土机撵了回去。
最悲惨的统一大业莫过于乍得了。1980年,乍得总统古库尼为消灭敌对的国防部长哈布雷势力,把利比亚军队请进乍得腹地。次年1月,卡扎菲派兵1.5万杀进乍得,打跑哈布雷,然后赖着不走,强行宣布两国合并。但古库尼终究还是乍得人,1986年,他授意手下和哈布雷秘密谈判统一,卡扎菲发觉后雷霆大怒,派出坦克、飞机、大炮以及几万人马杀进乍得,准备先破古库尼,再破哈布雷,最终把乍得一口吞下。
哈布雷的军队人数占劣势,而且装备差,主力是丰田皮卡。但在法国空军的掩护下,这支“丰田皮卡部队”却奇迹般地把利比亚军队打得连连败退,不但让利比亚新占土地全部丢失,甚至本土空军基地也被乍得军队偷袭烧毁,史称“丰田战争”。
埃及、叙利亚都是泛阿拉伯主义者当权的国家,它们尚且对卡扎菲的统一大业如此冷淡,那些保守的海湾君主国可想而知。到处碰壁的卡扎菲不断指责其他阿拉伯领袖是“反动派”,是“小丑”,结果自己反倒得了个“利比亚小丑”的称号。
1988年的洛克比事件成为一个转折,西方国家开始对利比亚实施长达17年的封锁。许多阿拉伯国家原本就不喜欢卡扎菲,此刻更借机回避。被阿拉伯世界边缘化的卡扎菲,只得收敛“阿拉伯统一狂”,转而向南,变成了“非洲统一狂”。
其实他对非洲早有企图。1978年,他支持乌干达入侵坦桑尼亚,结果却被装备简陋的坦桑军击败;他还在利比亚训练非洲各国的“革命志士”,但这些“志士”要么后来悄无声息,要么翅膀硬了后不买账。此次痛定思痛,他改枪弹为银弹,在贫困的非洲各国大撒金钱,许多穷国的宾馆、医院、手机通信公司,都是卡扎菲援建的,他还经常跑去布施,一时间好评鹊起,被称为“来自北方的圣诞老人”。
去年,卡扎菲搞过一次非洲巡回访问,所到之处一面送红包,一面接受非洲当地人的夹道欢呼。塞内加尔《黎明报》曾撰文指出,非洲人对卡扎菲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其实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小丑般的上校,对他的绿皮书毫无兴趣,对这位“疯子”输出革命、弄得许多国家兵祸连连更是怒从心头起。但也正是这位疯子,大方地为许多非洲穷人提供学校、医院,修桥补路,他的利比亚对非洲工人敞开大门,提供收入丰厚的工作岗位和优越的福利待遇,这些“客工”的侨汇,成为不少非洲穷国的主要经济来源。
不仅如此,卡扎菲还热衷于输出纪念碑式工程,为许多国家兴建高档宾馆、广电大楼,这些国家遇到财政困难,利比亚也会出手援助。就在卡扎菲死讯传出的第二天,“马里在线”上有人撰文坦言:“我们讨厌独裁者,卡扎菲罪有应得。但是,当巴马科(马里首都)人看到豪华气派的友谊宾馆,和为所有马里人提供电视服务的马里国家电视台大厦时,总会感念这位‘人傻钱多’的疯子上校。”马里《国家报》指出,尽管卡扎菲的多变、跋扈和老大作风令许多非洲元首不快,但他给非洲穷人的援助很慷慨,而且他那种疯疯癫癫和欧洲人作对的做派,对于许多非洲人而言也觉得很过瘾。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说:“卡扎菲一半是恶魔,一半是天使,至少对于非洲是如此。”
卡扎菲其实不疯也不傻,他总是觉得一个“非洲合众国”正逐步成型,而他就是当之无愧的“非洲王”。这个狂想表面上得到非洲各国一致叫好,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卡扎菲周游列国,奔走鼓呼了八年之久,得到的只是廉价的恭维话,和绝不廉价的账单。他多年的老朋友、在内战中受了利比亚5年恩惠的前科特迪瓦总统巴博,是随声附和最起劲者之一,但也正是这个比卡扎菲早几个月倒台的前总统,说出了让卡扎菲最扫兴的大实话:连本国统一都办不到,统一非洲?算了吧。
反美斗士
在与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搞合纵连横之时,卡扎菲也是反西方的一面旗帜。他执政前,美国在利比亚有6家石油公司,还与利比亚政府签署过多项经济技术和军事协定。
1969年,革命成功当天,卡扎菲就收回了美在利的惠勒斯空军基地,随后又相继废除九项双边协定,更把美国在利所有外资产业悉数收归国有。此后的漫长岁月中,卡扎菲几乎利用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抨击和羞辱美国,他本人更以挥舞绿皮书的“反美斗士”形象,活跃于国际舞台。不止一次,他公然宣称“我们有能力反美,并打掉美国人的鼻子”。他甚至说,和美国人握手都感到恶心。
由于卡扎菲涉嫌制造了几起针对美国的袭击案,里根把第六舰队的军事演习搬到了锡德拉湾,美军飞机、战舰一次次越过卡扎菲所画的“血线”。1981年8月,首先开火的两架利比亚战机被击落。为报复美国,利比亚次年宣布和美国断交。自那时起,美国接连遭遇全球性恐怖袭击,而利比亚则沾沾自喜地暗示与之有关;1986年美国先后发动“草原烈火”和“黄金峡谷”战斗计划,重创利比亚海、空军,甚至直接炸死了卡扎菲养女。
1988年12月21日,美国泛美103航班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270人全部丧生,美、英调查后认为系卡扎菲策划指使,这件事导致整个西方与卡扎菲为敌,仅美国对利17年的禁运和22年的旅游禁令,就令利比亚每年遭受30亿美元经济损失。
针对制裁,卡扎菲最初是硬顶,对内实行高压政治,强推“革命总动员计划”,对全国实行军管并把工作时间延长至12小时,同时压缩产业结构,厉行节约并限制消费品生产和进口;对外首倡非洲联盟、阿拉伯联盟,并慷慨援助,以争取国际支持。但这一切收效甚微,一方面国内民众因生活水平下降而怨声载道,另一方面其在国际舞台上不惜工本赢得的些许声誉,又被利比亚对邻国的武装骚扰所抵消。这迫使他开始180度转弯,和西方示好。
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利比亚出人意料成为首个谴责恐怖主义并向华盛顿致哀的阿拉伯国家;2003年8月,利比亚同意官方承担洛克比空难责任并支付巨额赔偿,不久又宣布中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卡扎菲的大转弯让其和西方关系迅速回暖,尤其是欧盟,出于获得更多石油利益的需要,加上希望利比亚协助抑制非洲难民潮,英、意、法等国和卡扎菲政权过往甚密,甚至有消息称,一些西方国家已悄然恢复了对利比亚的军售。2007年,卡扎菲在爱丽舍宫受到萨科齐的隆重欢迎,他的帐篷被破例允许在巴黎支起。如今领着联军狂轰滥炸的萨科齐,当年曾信誓旦旦称,“卡扎菲不是独裁者。”
但表面热络的背后,欧美仍然把卡扎菲看作危险分子。2009年卡扎菲出席联大时,在美国遭遇“帐篷危机”,一心想把贝都因帐篷搭到美利坚的卡扎菲吃了个哑巴亏,还被帐篷搭建地主人、纽约附近里弗代尔豪宅业主约翰?菲茨杰拉德说成“白痴级骗子”;同年是他9?1革命40周年庆典,卡扎菲在苏尔特搭下豪华场子,遍邀各国政要赴会,欧美国家不是借故推脱,就是指派二三流人物凑数,惟恐沾上“卡扎菲朋友”的嫌疑,就连“老朋友”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也刻意抢在庆典前结束访利避嫌。
很显然,西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卡扎菲抱着实用主义态度,而卡扎菲则是个实足的功利主义者,亲西方也好,反西方也罢,无非是一个专制者趋利避害的生存哲学罢了。
自命不凡与自相矛盾
卡扎菲自命“阿拉伯世界的理论家”,掌权后不断宣扬所谓绿色理论,主张“不要东方、不要西方”,认为一切政权形式(如政党、议会、正规军队等)都是限制人民权力。1976到1979年,他连续发布3本绿皮书,主张“不要政府、党派、议会代表、军队和阶级”,并认为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利比亚,也适用于全世界。
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77年3月2日,他改国号为“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人民民众国”,后来又改名“大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人民民众国”。这个“民众国”既没有宪法、也没有元首,没有官员、没有部委,各地方的省、市也不设正规政府机构,实行人民管制。卡扎菲本人的正式头衔是“人民兄长、革命导师”,连个办公室都没有。
当然一切只是表象,这实际上便利了卡扎菲建立自己的体制,什么人负责什么事,完全听命于卡扎菲一人。为了削弱军队权力,他打着“建立人民军队”旗号,不断剥夺将领权力,在战争中常常不设指挥部。原本利比亚军衔最高为“将军”(相当于中将),1978年被他借故降为准将。1987年,卡扎菲借战争失败之机将最高军衔降为上校,并在各部队中派亲信担任监军,同时撤换大量高级军官,以自己信任的卡萨斯发和麦格拉希部落亲信替代。
公平地说,除了专制之外,卡扎菲对民生的关注也是千真万确的。美国“电视新社”不久前指出,卡扎菲并非一点好事没做过,他在利比亚搞了许多基础建设工程,兴修水渠、道路和住房。在伊德里斯王朝时代,同样拥有石油产业的利比亚并不富裕,民生艰难,但在卡扎菲时代,利比亚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北非是最高的,受教育率高达83%,银行和通信系统也相当现代化,社保体系则是欧洲式的。尼日利亚《笨拙报》评论指出,卡扎菲的问题在于专制、罔顾民意,以及贪腐和任人唯亲,他的无政府乌托邦也问题丛生,但他在利比亚推行的一些现代化措施还是应该肯定的。眼下的新政府应努力构建一个更现代化的社会,而不是乞灵于古老的教法或清规戒律,更不应采取“只要卡扎菲说好的一定说不好”的偏激措施。
当然,也有不少分析家指出,卡扎菲实施的这些进步措施其实是出于私心:他最下本钱搞建设的地方,是出生地苏尔特、少年时代留下美好印象的塞卜哈等;至于废除一夫多妻制,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贝都因部落,传统上就是一夫一妻的。不过,尽管卡扎菲反对多妻制,但自己却置身例外,不仅有多个妻子,而且还有许多关系暧昧的 女护士、女保镖。
卡扎菲以导师、兄长自居,喜欢穿民族服装,但有时候也会标新立异,他有一套上校制服,装饰得十分夸张, 曾用来拍标准像,似乎很满意,但看不惯的人都嘲讽这扮相“活像扑克牌里的K”。当他自称“北非凯撒”、“非洲王”时,人们就讥讽他“的确是王,也不知道是红桃的还是黑桃的”。
卡扎菲对自己的口才十分自负,经常在国际会议上长篇大论滔滔不绝,2009年9月23日,他在联大作了长达96分钟的长篇演讲,而规定时间仅15分钟,还做出当众要撕联合国宪章的表演秀。他的翻译在苦熬到第75分钟时被累得精神崩溃,突然狂吼乱叫,只得换人,由联合国负责阿拉伯国家事务的主管拉莎?阿加亚金救场。最后的21分钟,这位可怜的编外翻译同样累得虚脱,散会后休息了整整一天才恢复元气。
正如法国政论家、曾多次接触过卡扎菲的塞缪尔?贡提埃所指出的,卡扎菲是个复杂的人物,功与过、是与非混为一体,外界对他的评论也大起大落。之所以如此,除了他本人善变、多疑、冲动、喜欢作秀和诱导舆论外,西方“非黑即白”的狭隘二元论观念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当初他们觉得卡扎菲“改邪归正”,就一味采信对卡扎菲有利的说辞,而对他的负面视若无睹;如今觉得他是邪恶的化身,就一味采信所有对其不利的说辞,哪怕这些说辞自相矛盾且频频穿帮。42年来,这两个趋于极端的态度在西方世界循环往复,却始终不能以客观心态对待和审视卡扎菲的功与过、是与非。
如今卡扎菲已死,利比亚翻开新的一页。“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此时此刻,客观总结这位政治狂人的是是非非,或许是最合适的时候吧。
锵锵三人行
唐师曾:他跟切?格瓦拉类似
新华社记者,曾面对面采访卡扎菲
把卡扎菲放在一个历史的坐标里看,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冷战的余震,跟萨达姆、切?格瓦拉等都很类似,是那一茬革命家中最后、最小的一个。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又把理想用一切手段实现;他们都有小知识分子的表演欲,受过良好的教育,写过小说,有完整的七情六欲,不像现在工业社会的领导人,稿子都是秘书代写;他们有文人情怀,也有英雄情怀;他们对现行制度不满,要建立一个新世界,把现有一切法律、秩序颠覆;他们认为自己掌握了先进的理论,又认为自己是个英雄,代表人民,在相当长时间里他们也确实代表人民。但随着掌握资源、权力的增多,身边不是那么纯粹的人就都出现了。
阮次山:他的确不是我们的朋友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曾在节目中采访卡扎菲
卡扎菲有如此下场,一是因为个人的狂妄自大,多年来得罪了不少非洲政要,众叛亲离,而且他还得罪了中国,他的确“不是我们的朋友”,跟我们的邦交很勉强。在第一次中非论坛上,他曾对我们有不利举动,指责非洲国家元首是来磕头的。如果他对中国稍微友善,我们在联合国1973号决议投否决票,他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另外,卡扎菲的垮台是西方势力要赤裸裸地置他于死地,西方国家有太多把柄捏在他手里,必须让他从人间消失。卡扎菲死后受的种种侮辱,显示了国际之间没有正义,依然是拳头算数。
老榕:他是窃国大盗
知名网友,持续关注利比亚和阿拉伯世界局势
“魔鬼”卡扎菲是一个类似窃国大盗的角色。他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旧王朝上台后做的事,完全像是要当利比亚的皇帝。上世纪七十年代,利比亚与埃及、苏丹结成国家联盟。那时候卡扎菲就一直想着不仅要当利比亚的皇帝,还要统一整个阿拉伯世界。埃及跟以色列恢复关系之后,很多阿拉伯国家已经很不喜欢他了,于是他换了一个角色,天天穿那种草绿色的长袍。卡扎菲穿这件衣服是想表现他是一个非洲人,他又想着当非洲之王。所以从他穿衣服的前后,就能看出来他可能就是想当皇帝,而当皇帝必然慢慢会变成一个独裁、残忍、专制、野蛮的人。其实他后来做的事情和治理国家的方式,跟1969年闹革命时所说的要民主、要自由、要解放人民,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记者_ 郑文
“狂人”语录
关于自己的历史地位
我是一个国际领导、阿拉伯统治者之首、非洲的王者之王、穆斯林人的阿訇,我的国际地位不允许我自贬身份。
评价艾滋病等疾病
艾滋病、疟疾和能够传播昏睡病的非洲采采蝇是真主送来阻止白人使非洲重新殖民化的礼物。
它们是真主的军队,是来保护我们免遭殖民者入侵的。
那些西方殖民者如果胆敢入侵非洲大陆的话,他们就将患上疟疾和昏睡病。
关于男人和女人
毋庸置疑,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是人。
女人在外表上不同于男人,因为她们是女性,正如动植物界的雌性与雄性彼此区别一样。
由于男人不能受孕,因此他们无法体会女人的痛苦。
关于人民代表制度
无人可以代表人民,代表是一个谎言。仅有议会存在意味着民主缺乏人民的参与,真正的民主应该基于所有民众的参与,而不是通过他们的代表人。
评价历史的轮回
社会发展历史有着必然的周期:
亚洲黄色人种统治世界的时期,然后是白色人种企图殖民全世界时期,现在轮到黑色人种在世界占上风时期。
关于民主
我不是那种会关闭Facebook网站的独裁者,我只会囚禁那些登录该网站的人。
在这个星球上,除了利比亚,没有一个国家是民主的。
否定义务教育
义务?育是一种强制性的?育,它抑制了自由。
施加特定的?材,则是独裁行为。
关于城市生活
城市生活纯粹是一种蛆虫式的生活,人在其中毫无意义。毫无见解地活着和死去,反正都是在一座坟墓里。
在城市里没有自由、没有舒适、也没有情景,到处除了墙还是墙。
关于劳动报酬制度
劳动需要用工资作为回报,实际上相当于使人们成为奴隶。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任何人都不得以出租给他人为目的,拥有私人运输工具,因为这意味着控制他人的需要。
独特的自由表达观念
从民主意义上来说,个人不得拥有任何信息或出版媒介,但是每个人都有以任何方式进行自我表达的权利,即使人们选择不合常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错乱。
评价美国
政府在一个山谷中,人民在另一个山谷中。
美国没有民主。
相关热词搜索:与非 卡扎菲是 卡扎菲是与非 萨达姆 卡扎菲女保镖死的图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