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考察实际,展开行动_汶川灾后重建考察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即便找到一些合适的新址,预计能够容纳的人口规模也很有限,这还涉及到现有人员如何分流的问题。到底是政府统筹下的部分居民集体跨省搬迁,还是以鼓励外出就业为主的方式进行?”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梁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深刻的问题。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四川汶川地震后家园重建的决心和步伐。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6月1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成立,主要负责组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
  6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6月11日,财政部、民政部下拨灾后重建补助资金300亿元。
  6月13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制定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
  政府专门组织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赴受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出可行措施。国家和政府的重建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始,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
  胡锦涛总书记6月1日赶赴甘肃考察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时说:“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这同样也抚慰着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人民的心灵。
  专门成立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主要负责组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其中,国家发改委为规划组组长单位,国务院30多个部门和单位均参与了灾后重建工作。
  在召开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有关部门已研究讨论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并明确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并尽快编制出高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规划,为灾区人民绘制出重建美好家园的蓝图,为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6月8日起施行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规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六项原则: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持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相结合;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
  
  汶川重建:是焦点,也是难点
  
  5月21日,由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的专家共同组成的建设部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开始进入阿坝州汶川、理县、茂县。专家组调研发现,汶川县城的绝大部分建筑物虽然在地震中并未倒塌,人员伤亡也不是最严重,这是由于当地具备较好的抗震意识和措施,而并不是说当地的情况不恶劣。相反,次生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汶川县城的“生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驻阿坝州组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尹稚,在他执笔的名为《专家组强烈请求紧急疏散异地转移安置汶川县城及部分理县、茂县山区乡镇受灾群众的建议报告》中指出,“汶川县城已不具备适宜人居的环境”。
  地震让当地居民的农业生产遭到重创――汶川县原有耕地106500亩,地震导致灭失土地42000亩,严重损毁48000亩,仅存1万多亩耕地。如果将居民就地安置,其生存基础已经丧失,吃饭和饮水都将面临重困难。
  专家组同时还发现,特大规模的山体崩塌使县城的整个谷地都处在沙尘暴笼罩之中,有时最低能见度甚至不足百米,已到了重度污染的程度。所有地质、生态、岩土工程、工程地质专家的共同意见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危害。生存基础的缺失以及恶劣的生态已经使汶川县城丧失了适合人居住的条件。
  对于重建新址的选择,《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规定,地震灾区内的城镇和乡村完全毁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人口规模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需要异地新建的,重新选址时,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但是,由于这次地震灾区处在地势险要的山区,当地适宜居住的空间本就狭小,地震之后考虑到次生灾害等各方面的影响,找到合适新址的难度其实很大。在当地参与灾后重建规划的部分专家也认为,异地迁建也需慎行,贸然迁建未必是最优方案。
  “即便找到一些合适的新址,预计能够容纳的人口规模也很有限,这还涉及到现有人员如何分流的问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梁常伟在教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一系列疑问,“到底是政府统筹下的部分居民集体跨省搬迁,还是以鼓励外出就业为主的方式进行?此外,当地居民在原有地区上拥有的土地、房屋等各种权属,将可能随着异地迁建失去价值,未来如何在新址上建立一套足够科学、合理的对等补偿机制?”
  梁伟同时还指出,异地重建除了涉及空间的重新布局安排,还牵涉到多重社会、经济问题。
  
  理县、茂县:重建也会是契机
  
  建设部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对阿坝州汶川、理县、茂县进行调查后,已经开始全面转入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尹稚教授认为:“在同样受灾的理县、茂县的重建过程当中,虽然可以不用整体搬迁,就地重建也仍然需要理性思考,遵循科学规律。”
  经过调研之后,尹稚教授个人对理县、茂县的就地重建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思路:“理县原本就是秀丽的小城,虽然县城多为危房,但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相对少,植被茂盛。城市建设管制有效,建设有序。震后拆除危房,可以利用城市更新机会,适度调整局部功能地块,善加优化,则可获得质量再提高的机会。从今后发展看,理县具有后备土地资源发展成旅游服务型小镇。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足以自成系统支撑其发展,不求更大,但求更好。”
  “茂县地处九寨、黄龙和卧龙黄金旅游线中部,是少有的一块山间盆地,物流、商贸发达,是阿坝州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居民90%为羌族(全国只有30余万人,这里有10万多)。原生态遗存最多,既不像北川已商业化,也不似汶川有些汉化。”重建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交通格局的变化进一步提升茂县的地位,“不仅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会强化,而且在旅游业重建过程中还会起到旅游服务基地和集散地的作用(震前过夜游客量已达到1万人以上)。结合新型产业化、新型城镇化重建县城,前景比较乐观,并有撤县设市进一步寻求发展机遇的可能性。将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相结合,重建乡镇和中心村也相对比较乐观。”尹稚教授说。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科学规律,要结合当地震后的自然条件循序渐进。尹稚教授的观点是,在理县、茂县震后这样一块生态条件极其脆弱、恶劣的地区,应当给大自然一点休养生息的时 间和机会,而不应继续就地扩大经济发展的强度,恶性发展高载能、高污染、高耗能工业。
  
  都江堰: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齐头并进
  
  6月10日,都江堰重建规划开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都江堰的规划重建中,旅游部分的恢复受到相当的重视。专家认为:“都江堰重建应是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齐头并进”、“都江堰复兴旅游产业,还应加强其他产业的发展”、“重建考虑的不仅是将房子造起来,还要可持续发展”,等等。
  地震后,都江堰不仅城乡基础设施破坏严重,而且旅游产业、工业产业、农业产业等也受到沉重打击。为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制定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和都江堰市政府于5月29日正式向国内外发布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征集公告”。公告发布后,国内外众多知名规划设计机构纷纷踊跃报名,先后有国内外各地47家设计机构、大学联合体报名参加,并最终选出了10家单位参与概念规划方案设计。而此次专家们将对都江堰城区、聚源镇和青城山镇都做出概念规划。内容涉及灾后重建模式、城市的定位、城市的功能分区及布局结构等方面。
  按灾后重建的基本思路,在收集规划“金点子”的同时,都江堰还将顺势启动聚源新区建设,搭建新兴产业平台,建设现代行政金融新区。同时,他们还将争取为灾后发展留出空间,计划聚源新区新增40平方公里,青城山镇新增7平力公里、浦阳工业区新增10平方公里。而灾后重建重大区域交通项目也将提上日程。包括成都中心城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启动建设,成都中心城至都江堰“IT大道”建设定案,成都中心城至都江堰沙西线快速路启动建设等等。
  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已逐渐步入正轨。地震中一度中断开放的都江堰景区,在地震一个月之后的色月14日世界文化遗产日,首次开门迎客。
  
  重建:开放心态,借鉴经验
  
  地震灾后的重建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帮助进行重建工作的同时,地震灾区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考和借鉴国内以往和国外有益有利的灾后重建经验。
  32年前遭遇了同样劫难的唐山市,积极为四川抗震救灾提供经验。强调重建要注重科学规划和遵循抗震救灾的客观规律,在重建过程中,遵循城市建设规律,充分听取方方面面专家意见。
  在中国专家组成调研小组及时奔赴灾区实地考察并提出可行方案的同时,一些国家的专家也对中国的灾后重建提出了很多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世界银行集团负责南亚地区灾难风险管理的官员克里斯托弗?普施在接受中国媒体专访时,对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提出了建议: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灾后重建时间表。同时,在组织重建工作时,要确定合适的政府指挥机构。对灾后重建工作中的细节也要充分注意,例如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切忌一切切,要区别对待城市与农村。
  国际知名的灾后重建专家爱德华-布莱克利教授,曾领导1989年旧金山地区的地震和火灾的灾后重建,并参与纽约“9?11”之后的重建。在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之后,他关切地向中国同行提出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建议,包括“政府统筹,全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要急,重建要慢;首先重建心灵家园;制定详细的灾后重建预算;确定几个优先发展区域;提供就业胡会”,等等。

相关热词搜索:重建 灾后 考察 灾后重建:考察实际,展开行动 灾后重建参观考察活动 地震灾后重建考察活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