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PK等离子平板电视再起风云]PK等离子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7月酷暑,彩电热销,具有超薄、超轻、高清晰度等特点的平板电视受到消费者青睐,平板电视市场再次风起云涌。来自权威显示器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对世界彩电市场预测的数据表明,世界彩电市场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将以2%左右的速度增长,到了2009年将达到2.009亿台;而在这种大的增长态势下,等离子和液晶电视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9%和53%。
  在中国,2006年上半年,平板电视销售量超过了200万台,同比增长200%。与此同时,由于液晶电视的技术突破和价格的下降,本是“平板双雄”的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份额形成了8:2的态势。面对液晶电视厂商咄咄逼人的气势,等离子电视厂商当然不愿俯首称臣,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正在酝酿之中,甲板电视再起风云。
  
  液晶潇洒 等离子尴尬
  
  虽然从全球大屏幕电视市场上看,等离子电视牢牢占据绝对优势,1~6月,全球40英寸以上大屏幕电视市场等离子电视的份额为47%,而液晶电视仅为17%。但是在中国,等离子电视却在超薄CRT和液晶电视的双重夹击下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尤其是随着液晶电视的价格一降再降,等离子电视陷入了尴尬境地。根据信息产业部6月7日公布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中国液晶电视产量为187.1万台,同比增长181.4%;而等离子电视的产量仅为17.2万台,同比下滑16.1%,等离子电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液晶电视。
  不仅市场落后于液晶电视,现在,等离子电视在主要技术指标――分辨率上也有苦难言。目前中国市场卜的等离子电视屏幕尺寸,上要集中在42英寸和50英寸。但目前只有50英寸及以上的等离子电视才能达到小国高清标准,而42英寸的等离子电视分辨率主要为1024x1024、1024x768或者852x 480,均不达标,其中包括三星、日立、松下、LG等国际知名品牌和所有国内品牌,这让等离子电视生产厂家很尴尬又很不服气。
  与等离子电视的尴尬相反,液晶电视技术完全成熟,产量越来越人,价格越来越低,可谓春风满面。目前全球已经有9条用于生产人屏幕液晶电视的生产线,其中42LC2R所采用的LPL7.5代屏是最大的一条生产线,适合生产42和47英寸的屏幕,6月份产量可达4.5万片,年底月产量可达9万片。而年底还陆续有多条6代、7.5代和8代线投产,产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而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用于电视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达到960万片,而同期等离子只有230万块。全球知名的市场调查公司GFK刚刚公布的对全国100个城市彩电零售市场的最新监测数据表明,液晶销量占彩电市场的1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份额为43%,同比上升了30个百分点。而等离子销量只占4%,同比上升仅1个百分点,份额仅17%,下跌了2个百分点。
  面对液晶电视咄咄逼入主势,等离子阵营并不服气。
  6月29日,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赛诺市场研究公司、《中国电子报》这些第三方出面组织了规模颇为庞大的“2006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与技术趋势论坛”。“等离子,高清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本次论坛口号的拟定充分反映了等离子厂商焦急但又不甘心的心情,论坛差不多成了等离子阵营厂家的“申冤大会”,大吐苦水。LG的代表甚至用一则动画片表达对液晶电视的调侃:头液晶电视的一家人早晨起来眼睛红肿,因为头天晚上看电视时遭遇种种不适,诸如找不好角度、电视画面总闪烁……而买等离子的一家人神采奕奕,因为等离子的视觉舒适度高于液晶。虽然LG的代表―再强调,希望大家看完动画后“一笑而过”,但如果以夏普为代表的液晶电视的拥趸在场,大概笑不出来。
  玩笑归玩笑,实际上等离子阵营并不想一蹶不振,他们依然对等离子电视的未来信心十足。松下预测中国市场的等离子电视需求在2010年将达到300万台;三星更乐观:等离子需求量每年会增加50%~55%,2005年55万台,2006年95万台,2007年160万台,2008年270万台,2009年400万台,2010年550万台;LG则更实在:等离子在成本上尚有50%的改良空间,而液晶只有27%。42英寸等离子将会在两年之内降到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规模上全面超过液晶电视。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等首次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白皮书》指出,等离子电视依然会扮演重要的市场角色,第二季度等离子电视市场零售量将达到16万台,比去年增长44%。而随着国庆节及年底旺季的到来以及继续下调的价格之刺激,第三四季度有望继续快速增长。
  
  优劣互显 市场互补
  
  以前等离子和液晶是井水不犯河水,在平板电视市场中各取所需。液晶主要针对小屏幕市场,等离子针对42英寸以上人屏幕市场,然而随着42LC2R的低价上市,液晶电视开始越界竞争,整机尺寸已经可以达到42英寸、45英寸,甚至可以达到65英寸――双方的利益分割线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取自不同技术原理的两种平板电视的相互攻击,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孰优孰劣的口水战―步步升级。以松下为代表的等离子派和以夏普为代表的液晶派从对比度、分辨率、可视角度、功耗、生产成本、产业链成熟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唇枪舌剑,引发了市场和消费者的疑问:液晶和等离子,究竟应该选哪个?
  从日前来看,市场有两个趋势:第一个趋势,从全方位看,液晶电视已经成为主流,因为它的尺寸涵盖了小屏幕和大屏幕市场。第二个趋势,朝大的屏幕发展,40英寸以上的市场仍是等离子占主流。
  从材料看,等离子是自发光的,它在覆盖率上比液晶要好―些,但是在亮度上,液晶比等离子更好一些。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两者各有优缺点。在屏幕的尺寸上,近段时期40英寸以上等离子要占主流,而40英寸以下肯定是液晶占主流;在填充市场方面,二者有互补的作用。
  眼下,在销售市场上等离子暂时受到液晶的挤压,但专家们却对等离子的前景十分看好。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AVC网络公司影像显示器件事业部海外市场销售部中国组部长大野荣治认为,等离子市场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发展。从统计数字来看,在10英寸以上的中小型电视,液晶电视有显著增长,但在37英寸以上的薄型电视机领域,等离子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随着中国今后数字信号的播放逐渐扩大,对大画面电视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因此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将会有很大增长。
  总之,无论是论技术特色,还是比较产品综合性能,等离子与液晶本来就是旗鼓相当的。而在市场化趋势上,液晶最适合中小屏幕产品,等离子则比液晶更有大屏幕市场优势。清华大学液晶 工程中心教授张百哲对此评价说:“市场上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谁也不会取代谁,从技术角度上来说,两者互有优劣,至于哪种产品更具优势则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和选择。”
  事实上,针对两种产品各自的缺点,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都相继推出了将产品缺点降到最小的全新产品。比如松下和日立部分别推出了分辨率高达1920x1080的等离子电视;索尼则采用半像素显示、全新的彩色滤光片和广色域背光系统等技术将40英寸的液晶电视做到近乎完美;LG则称,其最新的响应时间2ms,对比度1600:1的最新LCD模块已经下线。而液晶电视产业界正在研究其他可替代的背光源,比如有数据表明若采用LED(发光二极管)或FED(场致发射显示)做背光灯,液晶电视可以达到甚至超过NTSC的水平,但是,这两种技术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争夺市场 价格先行
  
  尽管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在技术和性能上各有千秋,不分伯仲,但液晶电视之所以在中国市场上取得巨大优势,价格策略不能不是它的一大法宝。随着液晶电视价格的一路下滑,液晶电视的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本来价格是等离子电视的杀手锏,但是如今这把杀手锏却握在了液晶电视手中。
  在平板电视市场,等离子与液晶两大阵营,而分隔二者势力范围的“楚河汉界”,就是40~42英寸尺寸线。40~42英寸以上市场等离子优势明显,40~42英寸以下则被液晶全面霸占。但在世界杯期间,京城彩电价格战打出一个拐点:海信、厦华40英寸液晶跌破1万元大关,创维和长虹42英寸液晶跌破1.2万元。40英寸液晶跌破1万元大关,首次低于42英寸等离子价格线。世界杯刚刚落幕,彩电又再次跌价。
  此番40~42英寸液晶价格首度低于42英寸等离子,无疑对等离子阵营形成巨大冲击。据国美电器华北大区老总王辉文透露,原来在北京国美40英寸以上平板市场等离子占优势,但40~42英寸液晶降价之后,销售量暴增5倍,销售金额占比首次超过等离子,达70%。类似的情况在北京苏宁也出现了。苏宁华北地区执行总裁范志军表示:前不久40~42英寸液晶降价后,北京苏宁40英寸以上大屏幕平板市场液晶与等离子的销售金额比例达到7:3,而之前为3:7。等离子在大屏幕市场的优势被彻底逆转。
  实际上,液晶阵营对等离子阵营的打击,今年一季度已显现。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提供的数据,国内彩电市场今年第一季度液晶电视总销量为64万台,同比增长249%,而同期等离子总销量为16万台,同比增长49%。等离子增长远小于液晶增长,直接威胁到等离子的市场地位。6月末,40、42英寸液晶价格低于等离子,无疑使等离子阵营更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
  据了解,40~42英寸液晶得以跌破1万元大关、突入等离子势力范围,得益于上游液晶面板大幅降价。创维北京分公司老总潘志峰透露,今年上半年三星和LG-飞利浦液晶面板7代线投产,使40、42英寸液晶面板价格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40英寸液晶面板价格下降了15%、42英寸面板价格下降20%。面板价格的降低,使得40~42英寸液晶电视价格不断向42英寸等离子电视靠近。
  面对液晶阵营的价格逼宫,松下、三星SDI、LG、日立等等离子面板厂商也纷纷表示,将大规模扩‘产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众多等离子厂商估计,通过扩产等方法,等离子面板价格下降,等离子整机的价格有望在一年内再降15%。LG电子南京等离子工厂营业部部长朴永国表示,LG会拉近50英寸与42英寸等离子的价格差距,使得前者的市场进一步做大。长虹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吴定刚也认为,随着液晶逐渐吞噬一部分等离子电视在42英寸上的市场,50英寸将作为未来高清等离子的主销尺寸。家电专家表示,随着等离子阵营纷纷转战50英寸以上的等离子电视市场,50英寸等离子的价格会在下半年大幅度走低。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相比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目前多达20余家、生产线达40余条,等离子面板厂家反而从两年前的6家减少到仅剩三星、LG、松下、日立、先锋5家。产能也没有大幅提升,这也注定等离子相比液晶难以有大幅降价。
  
  比试“内力” 做大“面子”
  
  价格杠杆一向是各大家电企业撬动市场板块的强有力工具,在平板时代国内外品牌的较量中,价格更是被摆在至高的位置。但是“价格战”这把杀手锏在置对方死命的同时,也会让自己耗尽元气。国产彩电企业本身利润已极薄,50英寸以上高端市场又是重要利润区,如此争夺,势必将造成两败俱伤。所以,无论是液晶电视还是等离子电视,在双方展开价格厮杀的同时都在寻找别的武器。
  等离子电视之所以在液晶电视的“价格战”中处于劣势是因为规模太小,液晶产业有台湾地区、日本、韩国三个主要生产基地,而等离子产业却只有两个源头:韩国和日本。因此,液晶市场打破了“两元”平衡,使价格和成本的波动更显迅速,推动市场发展的力量也更为显著。而等离子却只有彩电业一条产业链支撑,这导致了等离子产业的投资数额本身就不如液晶产业。对此,很多大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投资液晶,从而使“大量采购降低成本”成为可能。今年1月份,松下宣布将与日本东丽公司共同出资1800亿日元建造月生产能力达50万片等离子面板的工厂。三星新投资的第四条等离子屏生产线将在2007年5月启动,至此月生产量将达到65万片,成为全球最大的等离子屏生产厂家。LG电子也计划在2007年使其等离子生产能力达到870万片。本土企业长虹也投身等离子阵营,与彩虹共同投资超过3亿美元进行等离子面板的研发和生产的工厂6月破土动工。吴定刚充满豪情地说:“长虹要做国内最大的等离子生产基地。”
  分辨率一直是等离子电视的软肋,不过这种局面也正在慢慢扭转。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提供的1~5月数据,42英寸XGA(分辨率为1024x 768和1024x1024,欧美日韩高清规格)和50英寸XGA比重迅速提高,而42英寸VGA(分辨率为852x480)的比重明显下滑。根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统计,至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等离子市场42英寸XGA规格比重为25%,比第一季度上升6个百分点,而42英寸VGA规格之比重则出现较大幅度萎缩,第二季度比重已不到70%。松下、三星、LG等厂家表示,处于日韩总部的上游面板厂,正在积极开发满足中国高清标准1366x768分辨率的42英寸等离子面板,估计不久后即可投产,在中国市场很快就可以看到符合高清标准的42英寸等离子电视。
  一方面,无论液晶电视还是等离子电视,双方都在“内力”上下足了工夫,另一方面双方也在努力拓展产品的尺寸范围,大做“面子”文章。   “面子”大本是等离子电视的优势,但现在,液晶电视整机尺寸已经可以达到65英寸,索尼甚至推出了82英寸全高清液晶电视。面对液晶电视的“入侵”,等离子阵营正在发起一场“捍卫面子”的运动。目前,松下公司已将等离子发展到了65英寸,海信首次展示了迄今国产品牌最大规格的71英寸超大等离子彩电,三星公司更是计划在韩国工厂生产102英寸的面板。等离子在“做大”的同时,也不忘“抓小”。日本NHK放送研究所日前公布了26英寸等离子高清电视面板成果,虽然这种产品尚待完善,但却预示着等离子开始向30英寸以下的市场“进军”。
  与此同时,在液晶大尺寸、低价格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等离子电视厂家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新产品的推出。目前我们获得的消息是,日立FULLHD42英寸等离子已开发成功,松下也在开发FULLHD42英寸等离子电视,据说进展非常顺利,一旦这些产品上市,等离子仍有很大的生机。松下不久前也宣布,其第8代等离子技术――拥有世界最先进的86亿显示色数的松下新VIERA系列将在华上市。
  
  百花齐放 共同发展
  
  就目前的平板电视而言,清晰度越来越高,“面子”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低的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清晰度再高也有极限,“面子”再大也有边界,价格再低也不能花钱卖吆喝,但有一点是无极限的,那就是“功能”。
  实际上,平板电视已经不再满足只做个显示器,平板电视在全球领域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电视广播业务的快速发展,而3C融合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整个消费电子行业共同面临的一个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时代机遇,下一步彩电市场的焦点应该是应用了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平板电视。这一点在2006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的参展产品中得到充分的印证,国产厂商海信、长虹、厦新等品牌的产品都增加了可与数码相机、电脑、手机、打印机实现“信息共享”的接口。海信液晶电视甚至可在30米范围内实现音视频信号无线传输,电视也可以像笔记本电脑一样在家里随意挪动,也可通过无线键盘在电视上上网,更有意思的是,还可与打印机连接打印出清晰度高达2500万像素的照片。海尔等离子电视可以控制其他家电,与电脑实现信息共享。厦新液晶电视内置了CF、SD、MMC三合一的多媒体读卡器以及两个USB2.0高速接口,可以与数码相机、U盘等存储设备连接。
  现在,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专家正迅速达成这样的共识:当今市场小,电视产品已远不是简单地完成接收电视节目就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厂,在数字家庭和一体化家电的概念下,平板电视也必须为成为一体化家电的一部分作好准备,特别是随着液晶、等离子等各种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下的彩电市场上正呈现出多种显示技术百花齐放、共同发展的局面。
  (责编:张铭)

相关热词搜索:等离子 再起 平板电视 液晶PK等离子平板电视再起风云 平板电视和等离子电视 电视机平板和等离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