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基本着力点] 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06年经济工作的八大任务中,把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首位。本文就此谈点认识。一是为什么要重提扩大内需,二是怎样扩大内需。      为什么扩大内需?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03和2004年,GDP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0.0%和10.1%,去年则达到了9.9%。在这种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为什么要重新把扩大内需作为2006年经济工作的基本着力点呢?做出这一决策首先是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率虽然较高,但同时几大重要行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在正确看待这一现象时,要充分注意历史的经验。1998年出现的需求不足,最初即表现为某些产品和行业的产能过剩。根据对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286种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和产销存资料的分析,其中:(1)生产能力利用充分(生产能力利用率大于90%),且产销衔接好(售销率大于95%)的产品仅有7种,生产能力利用较充分(生产能力利用率在80%~90%),产销衔接较好的11种,二者合计占6.3%;(2)生产能力利用充分(生产能力利用率大于90%)或较充分(生产能力利用率在80%~90%),产销衔接较差的29种,占10.1%;其中钢的销售率只有11.3%;(3)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生产能力利用率70%~80%)的18种,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利用率50%~70%)的57种,低于50%的40种,但产销衔接较好(大于95%),占39%;(4)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生产能力利用率70%~80%)的18种,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利用率50%~70%)的55种,低于50%的50种,且产销衔接较差,占43.4%。(3)、(4)两项合计占了被调查产品的80%以上。对上述现象,当时的认识一般是从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和投资过度进行分析的。这种以供给过剩为特点的分析模式一直延续到1997年秋季。从1998年春季开始才有人把分析的视角从供给转为需求,指出我国问题的实质是有效需求不足。但这距离1995年已有3年了。再看我国目前的需求结构,也与1998年前有惊人的相似性。1996、1997两年,我国经济虽然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GDP增长率分别达到10.0%和9.3%,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其中内需增长不到7%,贡献率不足70%,内需增长严重滞后于GDP增长。去年的情况与此也大体相仿,甚至更为严重。据测算,内需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只有60%左右。结合上述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判断,我国目前已经潜伏着需求不足的风险。“十五”宏观调控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宏观调控要主动调控,就是说,宏观调控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见事早、判断准、决策果断。因此,目前作出今年要努力扩大内需的决策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从目的上说,努力扩大内需是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十五”宏观调控的又一重要经验就是,要引导好保护好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要坚持把又快又好发展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从根本上说,需求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供给则属于生产力范畴。因此,当出现了供求失衡时,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为基本宗旨的我国党和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必然也应该是促进需求的发展,而不是通过限制甚至是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供求平衡。
  
  如何扩大内需?
  
  对于如何扩大内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这是针对形成我国内需不足的特定原因提出的。我国的内需不足归根结底是消费需求不足。而消费需求不足又是现有分配关系的产物。我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失衡实际是现有分配关系的反映。在市场力量无法自发地改变分配关系的情况下,通过政府干预即通过宏观调控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按照发达国家宏观调控的经验及反映这一经验的宏观经济学,宏观调控指的是总量调控。虽然通过减税可以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而促进个人消费,但并没有特别针对农民的宏观调控措施,甚至可以说没有专门针对增加消费的总量调控措施。且自从凯恩斯以来实际着力点主要是促进投资进而促进增加就业。那么,我国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增加居民特别是增加农民消费作为促进内需增长的主要内容呢?这是由我国特殊国情决定的。早在1998年我国经济学界就已发现,我国的需求不足实际是消费需求不足,并从理论上分析了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结果发现,实际情况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的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相反,居民收入增长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滞后于GDP的增长,尤其是农民收入的增长,不仅落后于GDP的增长,也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致使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逐年扩大。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的办法似乎都应该是增加居民收入,更准确地说是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实践表明,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绝非易事。事实是,近年来居民消费率一路下滑,而投资率则一路攀升。这说明仅仅靠增加居民收入这一条路难以有效扭转我国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的问题。
  研究表明,在我国二元经济条件下,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劳动力价值会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剩余价值会占有更大的份额,这样的分配格局,一方面会刺激投资更快增长,同时也会导致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下降。问题是市场经济只是组织社会生产的一种历史形式,在市场经济规律背后,还有更基本的规律在起作用。按照这种更一般的经济规律,生产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消费的,投资与消费的失衡最终会阻碍、甚至破坏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既然市场的力量无法自发扭转不利于消费增长的分配格局、改变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局面,就需要政府干预。
  我国的分配格局在产生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问题的同时,也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由于劳动力价值的比重低,从而全社会以各种形式聚集了大量的剩余价值。而从理论上说,虽然剩余价值是积累的唯一来源,但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只能用于积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也可以用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消费,例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一部分剩余价值用于社会消费,不仅有助于调整投资与消费失衡的局面,而且可以减轻居民个人负担,间接地起到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增加居民消费的目的。理论研究可以说明,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在短期内起到增加消费的作用,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的分配关系。

相关热词搜索:扩大内需 着力点 宏观调控 扩大内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基本着力点 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