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纪录片 [垃圾围城]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王久良   1977年出生于山东安丘。200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现作为自由摄影师工作并居住在北京。专题《垃圾围城》获2009年连州国际摄影节金奖。
  
  2008年夏天,我在家乡拍摄《鬼神信仰》系列作品,当时全是在野外的环境,在拍摄过程中我就发现原本美丽而清新的田野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农民们不再种植粮食而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原来的种植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农业已经被所谓的高效农业所取代,因此而来的是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改变了土壤结构以及我们的食品性质的同时,大量的一次性的农药塑料包装也留在了大地上。
  更重要的是,现代消费主义的大潮已经淹没了这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即便是一个偏远的乡村,其垃圾中也早已充斥着无数的现代商品符号。我记忆中干干净净的乡村已不复存在,这促使我思考。
  垃圾不是现代化的产物,但恰恰是现代化以来的问题。垃圾问题在现代化城市中的表现更为突出和严重。在大多数人们的眼里,我们自己制造的垃圾一旦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就以为从此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就以为再与我们没有任何的关系。我想我能够依据我的亲见告诉大家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看我们政府环卫部门,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而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这天文数字的金钱最终出自我们每一个纳税人之手!再就是日益增多的垃圾产生量早已超出了环卫部门的处理能力,连续超负荷的运转使得处理效果大大降低,每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场无不与周边居民形成了紧张的对峙关系,请问又有谁愿意与垃圾场相邻?
  可是,总要有人与垃圾场相邻,要么是你,要么是我。而新的问题是,三五年内北京现有的几座填埋场均将到达使用年限,新的垃圾场又将会建在谁家的门前?还有,无数野垃圾场的存在,它们更为直接地伤害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饮用的水源以及我们所吃的任何食物,这些都无不隐含着垃圾的阴影,面对垃圾的威胁,我们谁也别想逃脱!
  我们是垃圾问题的受害者,但我们同时又是垃圾问题的制造者。当拉动需求居然成为一项国策时,当政府都在极力怂恿民众努力吃掉喝掉用掉时,当全球化的商品体系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塑造成了它的消费者时,我们已然被裹挟于消费文化的滚滚洪流之中。
  然而,没有多少人能在这洪流之中保持足够的清醒,清醒地分辨自己的每一项消费行为,到底哪一个是必要的,哪一个又是可有可无的。
  当我们俯下身来仔细地分拣垃圾的具体组成成分,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的垃圾的产生并没有足够的理由。然而它们毕竟已在那里,如同一面面镜子,照见的是我们人类毫无节制的欲望。
  当无数的资源与能源因为我们一个个可有可无的需求而变成巨量的垃圾,当我们面对着垃圾的围城,面对着垃圾的吞噬,我们是否认识到:重新审视我们的消费主义已是迫在眉睫!

相关热词搜索:围城 垃圾 垃圾围城 垃圾围城观后感 垃圾围城纪录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