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夫 邮海无边,专题是岸] 谷草谷丙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谷丙夫,72岁,原《新体育》编辑记者,原国家体委宣传处处长,中国体育博物馆馆长。他曾作为第一批创始会员,出席国际奥委会体育集邮联合会,被接纳为首批个人会员,主持成立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任副主席。
2008年8月9日,也就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第二天,谷丙夫召集并参与的“潘家园庆奥运体育收藏精品展”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拉开了帷幕。展厅位于潘家园一座大型展厅的二楼,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也汇聚了不少珍贵的奥运收藏品和相关的体育收藏品,精品展主要围绕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和奥运体育两大主题,展出内容包括奥运火炬、宣传画、报纸号外、吉祥物、中国早期徽章、书签等,品类丰富,引人入胜。今年已经72岁的谷丙夫对这次展览可谓是乐此不疲,他一边忙着统计这次参展的收藏人士的藏品目录,一方面还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拜访者和参观者。
体育集邮实现奥运梦想
谷丙夫很早就爱好集邮,不论体育的还是非体育的,数量“越集越多”,可是谷丙夫发现自己的藏品大多不成套,用他的话来说,不成套的邮票就没有用。最后,他自己总结说“邮海无边,专题是岸”,这是他收藏经历的最大心得。
1951年,19岁的谷丙夫分配到国家体委《新体育》杂志社工作,担任记者编辑,在采访报道国内外体育赛事的时候,谷丙夫有了机会接触和收藏相关的体育纪念品。1952年,新中国准备推广第一套广播体操,邮电部为配合这一举措,计划发行一套广播体操邮票。邮票设计者孙传哲找到了国家体委,于是国家体委委派谷丙夫陪同设计者查阅资料。“邮票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很大胆,把广播体操40个动作都做成邮票。这在世界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设计得很好。”这一套当时世界上枚数最多、设计又新颖的体育邮票就成为谷丙夫第一套体育邮票的珍藏。谷丙夫像宝贝一样将这套邮票一直保存至今,从这套《广播体操》邮票开始,谷丙夫走了上了收藏成套专题体育邮票的收藏之路。
1979年恢复奥林匹克的合法权益之前,新中国在很长时间内并未发行过奥林匹克邮票。1979年之后,随着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谷丙夫的奥运邮票渐渐多了起来,而且成套的邮品渐成气候。1985年,谷丙夫受邀参加了国际奥委会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邮票展览,他以自己从1952年到1985年丰富的中国邮票藏品获得了展览会的铜奖。“你虽然没有能耐获得奥运会的比赛奖牌,但是也可以获得奥运会的奖章”,正是体育集邮实现了谷丙夫参与奥运的梦想。
1985年,为参加国际奥林匹克集邮展,谷丙夫率团前往瑞士洛桑。中国收藏家收藏的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全套的12枚邮票,让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都惊叹不已。在这次展览上,谷丙夫获得铜牌,萨马兰奇不仅亲自授予他奖章,还赠送一份精美的礼物:收集有顾拜旦以及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画像邮票的硬壳蓝皮邮册。这可以说是萨马兰奇对前一年谷丙夫送给他中国第五届全运会整套邮票的回赠。
回国之后,谷丙夫就向他的集邮的朋友们展示自己的特别收获,解释其珍贵和来之不易。朋友们一看都啧啧称奇,但大家又觉得有点遗憾,因为从邮折本身看不出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之赐,上面并没有留下萨马兰奇的签名等任何印记。集邮人最讲究一个东西的独特性、稀有性、权威性。想来萨马兰奇主席认为这件东西,虽然有他的一张画像邮票,但非本人作品,故没有特意签名。
对此谷丙夫也是后悔不已。他心中再想,一定要将这一遗憾给予弥补。到了1987年广州第六届全运会,谷丙夫得知萨马兰奇将出席,就将这个邮折带在身边。他在一次宴会上终于瞅准一个时机,让这个精美的邮折上有了萨马兰奇潇洒而漂亮的签名。
谷丙夫还珍藏着萨马兰奇赠送的三把钥匙链。第一次是1983年在上海第五届全国运动会期间,谷丙夫和同事筹备一个体育邮票展览。此次全运会邀请萨马兰奇出席。邮展开始后,突然接到通知,萨马兰奇要来参观,这让谷丙夫和同事惴惴不安,由于条件所限,装裱邮票的相框用上了玻璃、木板等材料,大小也不一致。然而,萨翁的光临让他们大感意外:萨翁仔细地看了每张邮票,一张也没有漏掉,根本就不在乎装裱的好坏。参观最后,萨翁连连称赞:“没想到中国有这么好的体育邮票。”
萨马兰奇将一条精美的钥匙链送给谷丙夫,匆忙之间,谷丙夫忘记回赠礼品,让他一直很不安。后来,他专门刻了一枚写有萨马兰奇中国译名的石头图章,准备回赠。
第六届广东全运会期间,萨马兰奇获邀来华,谷丙夫将刻有“萨马兰奇”几个字的图章送给了他。萨马兰奇收到这份精心准备的礼物,非常高兴,回赠另外一条钥匙链。当萨马兰奇询问图章上“萨马兰奇”几个字的含义时,一位翻译开玩笑地解释:一位善良的菩萨,手持一束芬芳的兰花,骑着一匹老马⋯⋯
1991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举办前,谷丙夫前往当地收集相关资料,有幸再次与萨马兰奇重逢,获赠第三条钥匙链。
“萨马兰奇送的三条钥匙链,我一直舍不得用,这上面凝聚着他老人家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谷丙夫说。
中国奥运冠军首次登上邮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好成绩。谷丙夫看见国家体委的一些司局处室到处堆满了运动员们夺得的奖杯、奖牌、锦旗、纪念品等。这些都是很有纪念意义的藏品,就这么随处任意地码放着,没有发挥应有的宣传教育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谷丙夫从体委宣传司调到了体育文史委员会,正好整理这些藏品。他们就将这些奖品从各个办公室收集过来,进行分类整理。没过多久,一个名为“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的体育成绩展就在北京揭幕。在这个展览中,特别突出了中国奥运健儿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的15枚金牌。谷丙夫说,他们将这15枚金牌用石膏做成大大的模型,放在显眼的位置,引人注目,真品则同时摆放在展柜中。这次展览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轰动一时。紧接着,他们就到全国各地举行了21次巡回展。这些为后来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建设,进行了一些筹备。
虽然谷丙夫已经年过古稀,但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的主任,他对体育收藏和体育集邮是乐此不疲。
让中国的奥运冠军登上中国的纪念邮品,这是谷丙夫一直以来的愿望。到1996年奥运会,谷丙夫已经是一个积极的民间体育集邮倡导者。说起他和朋友们当年发起印制奥运冠军捷报纪念封,他现在还意犹未尽、眉飞色舞。
1996年不像现在发达,要让每一个奥运冠军的纪念封上都盖上夺冠当天的邮戳,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可是,通过他们的努力,这件事还办得真像那么回事。他们第一步先将纪念信封印好,上面印有已经公之于世的亚特兰大奥运会金牌的图案和纪念邮票,并印上“中国健儿获得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金质奖章第×枚,特向您报捷”字样,再贴上中国纪念奥林匹克运动100周年的邮票。第二步中国奥运冠军在亚特兰大夺取金牌的那一天,他们就等候在邮局门口,填上夺金序数,邮局一开门,就能盖上邮戳。我看见他保存的那16个纪念封,时间都比真正夺金时间晚一天。原来,美国在西半球,真正的夺金日期怎么也赶不上的,迟一天,其实就是当天。第三步,到新华社将每一个奥运冠军最精美的照片弄来,再在奥运冠军的庆功会上请所有的奥运冠军在本人的照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照片马上印制成像小型张邮票那样的纪念张,最后按时间和夺冠顺序分别贴到不同纪念封上。
北京奥运会是收藏的天赐良机
北京奥运会先后发行了为数众多的纪念品,这次潘家园展览就展出了不少不常见的藏品。谷丙夫说:“香港回归时我国曾经发行了不少邮品,我也是热烈拥护者,收藏了不少。后来有一段波折,藏品降价了,我也觉得买那么多,好像没什么价值。但经过10年功夫,由于消耗量大、历史价值高,所以价值又慢慢上升了。”在谷丙夫看来,奥运会纪念品更是如此,奥运纪念品的纪念意义重大,材质比较好,设计精美,发行量不是太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它的保值、升值都越来越高。“当然了,任何事物都不会一帆风顺,如果价格一个劲儿地往上升,放风筝也有个波折,所以没什么奇怪。作为收藏者来说,我们不怕,有时候虽然跌一点儿也没关系,价值升了我们也高兴,因为我们把它作为自己的一种艺术骄傲,艺术欣赏。”
谷丙夫特意提到残奥会体育纪念品的收藏,他说这仍旧是目前收藏界的一个空白,“希望这个空白能够有残疾人朋友来填补”。
相关热词搜索:无边 专题 谷丙夫 谷丙夫 邮海无边,专题是岸 邮海无边专题是岸 邮海无边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