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水长流胞波情,,大爱无疆光明行】胞波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国和缅甸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胞波”(兄弟)情意源远流长,陈毅元帅曾赋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由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光明行”公益活动于5月28日至6月8日在缅甸仰光市举行。在短短数天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国国际复明医疗队,共诊治了当地373名眼疾患者,为248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给他们带来了宝贵的光明。重见光明的患者难以抑制激动的情绪,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地媒体和民众也盛赞“光明行”活动,亲切地把中国医疗队称作“光明的使者”。
  
  仰光首都医疗中心
  仰光,是缅甸最大的城市,也是仰光省首府,原为缅甸首都。人口约500万,90%为缅人,其余多为华人和印度人。由于紫外线强烈及其他眼疾等原因,仰光白内障患者众多,轻者严重影响视力,重者则完全致盲。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和患者自身经济状况所限,大部分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坐等失明,患者及家人都因此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满载着中国人民对缅甸人民的情意和爱心,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把成立后首次在境外开展的公益活动安排在了缅甸仰光。
  位于仰光北郊的首都医疗中心,是此次公益活动的承办医院。这栋蓝白相间的五层大楼,悬挂着欢迎中国赴缅甸国际复明医疗队的红色横幅,在仰光雨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在这个缅甸平常的雨季里,首都医疗中心将见证并铭记中缅两国人民“胞波”情谊不平常的感人场面和动人故事。
  
  “哑语”与“无语”
  5月28日至30日,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先后分三批乘飞机前往缅甸仰光。抵达仰光后,大家顾不上旅途劳顿,携带着从国内带来的药品与医疗器械,直接奔赴仰光市首都医疗中心,为正式开展手术做最后准备。
  “白内障手术绝不仅仅是手术台前动刀的过程,术前准备也相当重要。”中国医疗队队长、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梅妍说。为了能将每一例手术做好,中国医疗队从沟通手术流程细节、调校手术设备和培训缅方护士等小事做起,积极与缅方医护人员磨合。治疗程序是,患者先登记,再进行视力测试,符合手术条件的再进行A超检查和术前准备,最后再实施手术。手术伊始,中国医生只能通过发出拟声词示意,缅方护士猜测配合,到后来无须中国医生发声,只要一个眼神缅方护士即心领神会,配合默契。从“哑语”到“无语”,不能不说是两国医护人员克服语言障碍,通力合作的最佳展示。
  
  担心和放心
  5月31日早上7点整,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中国医疗队来到首都医疗中心,准备实施第一天的手术。在医院二层走廊里,来做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整整齐齐地坐在院方安排的候诊区里,家属则安排在其他区域等候,场面安静,秩序井然。看到这样的场景,中国医生无不为之感动。中国医疗队迅速投入工作当中,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测视力,有的负责A超检查,有的一头扎进手术室和消毒室。消毒室里,护士长张海洁从早上7点到下午2点都要准备消毒用具,并严格按照中国国内手术要求对缅方护士消毒过程进行指导和核查。首都医疗中心仅有两个眼科手术室,每个手术室有两个手术台,中国医生也要从早上7点到下午2点一直待在手术台前。经过磨合,中国医生、缅方护士和患者组成了循环有序的流水线。
  手术进展虽然顺利,但是中国医生采取的操刀技术却引起了院方的担心。院长奈林博士毕业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医学专业,是当地有名的眼科专家。与以往来这里实施手术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医生不同的是,中国医生采取了手术切口不缝合的技术,对此奈林博士也一度心存疑虑和担忧。当第二天对患者进行复查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患者眼部没有任何红肿,也没有任何感染,复明的那只眼睛清澈如水,最初的担心瞬间转化为对中国医生精湛医术的啧啧称赞。
  随着中缅医护人员磨合渐入佳境,中国医生高超的医术再次引起院方的惊讶。“三分钟,杨军医生三分钟就完成了一例手术。”缅方护士长杜梅梭威在手术室外掐表计时,旋即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向院长奈林博士报告了此事。当杨军医生在做一台手术时,缅方护士为躺在另一个手术台上的患者进行眼部消毒。三分钟后,杨医生就迅速地转向了另一个手术台。殊不知,这样的神速正是杨军医生在国内积累了3万余例白内障复明手术经验的直接体现。“光明行”活动所有手术结束后,奈林博士感慨道:“通过观察,我们认为中国医生非常敬业,医术也非常高明,值得我们学习。希望我们的医生也能够得到这样的培训,像中国医生那样更快地为患者解除痛苦。”
  
  祝福和感谢
  6月3日,手术进行到第四天,在缅甸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缅甸仰光省首席部长吴敏瑞,巩发党中央执委、仰光省负责人吴昂登林的陪同下,来到首都医疗中心亲切慰问医疗队和患者。李源潮说:“中缅‘光明行’活动为缅甸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复明的希望,向缅甸人民传递了中国人民的真情实意。中缅双方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例手术,把好事办好。对于‘光明行’这种惠及缅甸民众的公益事业,我们将继续下去。也祝愿大家今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此番真挚的祝福赢得了在场患者和家属的热烈掌声,许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天闻讯而来要求预约手术的患者和家属把首都医疗中心围得水泄不通,令院方应接不暇,不断请求中国医疗队增加手术。
  6月4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汪洁医生和解松医生正在诊室里为患者进行术后检查,一位身着缅甸传统服装,身材健硕的男子在众人簇拥下步入诊室。此人向中国医生递交了名片,并做了自我介绍。大概是缅方翻译人员中文水平有限的缘故,两位中国医生颇费了一番周折才弄明白,来人原来是巩发党总书记吴泰乌。吴泰乌总书记利用周末时间,专程从390公里外的首都内比都赶到仰光,慰问患者并向中国医疗队表达感谢。在询问过患者情况和查看过手术过程后,吴泰乌总书记由衷地说,“在开展公益活动方面,中国朋友是真诚和无私的。我们要向你们表达深深的谢意。”
  
  只为一个病人安排的复查
  根据安排,中国医疗队将于6月8日下午乘飞机回国。为保证手术万无一失,在原有术后次日检查的基础上,中国医疗队安排6月7日为所有手术患者进行复查。正是在这次复查中,他们发现了一名年过花甲的老妇人眼压有些偏高,很可能是她术后回家护理不当造成的。中国医疗队当即为她制定了用药方案,并决定在6月8日上午再次复查,如检测结果仍未正常,将为她实施一个小手术,以彻底解决问题。
  6月8日清晨,首都医疗中心,只为一个病人安排的复查在紧张进行着。通过检查发现,老妇人的眼压恢复到了正常,中国医疗队也松了一口气。戴着矫正眼镜重新清晰见到眼前的一切,老妇人噙着泪水激动地说:“非常感谢中国医生为我带来光明,我会为你们每日祷告祝福。”秉持着“对医生再小的事,对患者都是天大的事”的信念,在短短数天里,中国医疗队克服了缅甸高温高湿、环境不适、语言不通的障碍,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为每个缅甸患者精心开展手术。在248名手术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才14岁,手术成功率达到百分之百。“我们在回国以前,一定要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够重见光明。”梅妍医生表示,“虽然我们和患者无法用语言来交流,但我们能感受到患者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友好的情感。这让我们更感到国际复明公益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次国际复明公益活动是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成立后首次在境外开展的公益活动,得到了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云南省有关部门、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为248名缅甸患者带来了光明,更为他们和家人带来了幸福和希望。缅甸当地媒体和民众对此高度赞扬,评论说“光明行”活动的善举,实乃功德无量,为中缅两国“胞波”情谊世代相传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基金会将把惠及缅甸民众的公益活动继续开展下去,为增进中缅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尽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李瑞蔚)

相关热词搜索:胞波 长流 光明 伊水长流胞波情 大爱无疆光明行 伊水长流胞波情 缠情私宠尤物小妻潜上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