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推动北京“更快更高更强”】 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奥运会是全世界超种族、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人类的盛大节日,是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主题性国际文化会展,也是全球的文化消费、文化营销交融互惠的现实平台。从经济形态上看,现代奥运就是一种文化创意经济的实践。公认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部类,如广告、会展、电影、电视广播传播、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等,都与奥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奥运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成为世界各国国际化大都市极力争夺的重要资源,并且已经创造了不少城市发展的经典案例。
2006年,北京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北京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新的跨越,建设创新型北京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在北京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新思路,在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8北京奥运会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百年难逢的重大机遇。奥运产业构成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带奥运,在奥运这个重大国际性主题文化活动的带动下,北京根据奥运市场的巨大需求,推出系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塑造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品牌,吸引全球投资和外来消费,全面推动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并借助奥运的展示平台,向世界呈现了北京作为世界创意中心区之一的创新型城市的国际形象。
助推北京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举行一次奥运会通常会给东道国和举办城市带来一次为期10年左右的奥运机遇期,包括奥运会举办前数年和奥运会举办后2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东道国和举办城市会成为旅游参观的热点,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同时,东道国和举办城市也会成全球媒体关注和聚焦的重点。大量的国际游客的到来,会给东道国和举办城市带来奥运体验经济的繁荣。
一、奥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国际化大都市极力争夺的重要资源。并且已经创造了不少城市发展的经典案例奥运有利于提升举办城市的知名度,打造举办城市的品牌形象。奥运会是当今世界最大、最有特色、最有普遍意义的城市广告,它向各世界的观众(其中包括各类参展商、贸易商)展示举办城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和现代科技水平。在奥林匹克史上,像加拿大蒙特利尔、澳大利亚悉尼、西班牙巴塞罗那、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等城市都因举办奥运会而名扬天下,成为世界著名的“奥运城市”。
链接
巴塞罗那的“奥运景气”。1992年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巴塞罗那和西班牙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筹办1992年奥运会时,西班牙正处于开始从20世纪80年代全国范围的经济危机中复苏的时期。1986年获得奥运会主办权极大地促进了巴塞罗那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巴塞罗那耗资约362亿比塞塔建成了5公里长的海滨沙滩,改造了港口,修建了两条环形公路、两条隧道,改建了飞机场、城市的排水系统,建成了提供水、电、气和电话服务的网络。这期间,巴塞罗那经济从衰退走向了繁荣,成为当时欧洲变化最快的城市就业势头也得到明显好转,1992年失业人数达到历史最低点,繁荣的巴塞罗那借奥运之力成为欧洲第七大城市。同时,举办奥运会还明显加快了西班牙经济的复苏。
二、举办2008奥运会使北京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知名度大大提高。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旅游收益,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带动电子、通信、建筑、体育用品、服务等部门及行业的发展。根据测算,北京筹备和举办奥运会的7年间,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增长0.3―0.4个百分点,每年对北京经济增长速度的拉动作用在2个百分点以上,创造了18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的许多企业将借助北京奥运会这个平台走向世界,外国企业也将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借机进入中国,以达到共享奥运会这个“大蛋糕”的目的。在北京奥运会准备期的7年中,旅游者每年增加20%,旅游收入每年增加20亿美元。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体验、观察、感受中国,感受北京时,不仅会带来体验经济的繁荣,还会把一个生机勃勃、魅力四射的文化中国的印象留给自己,也留给世界。
三、奥运会是全球最大的文化展会,是世界会展经济和广告业的顶级实践。会展经济与广告运营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得以进一步发展的经济基础。可以说,没有会展经济与广告运营,就没有20余年来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的发展。
会展经济与广告运营是奥运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会目前仍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主题性国际展会。它已经全面拉动了城市建设,迅速提升和完善了北京的城市服务设施,从经济发展上看,它是重要的市场交易平台,是企业经济贸易交流的重要载体。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它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流、信息流、消费人群和商务机会,借助奥运,企业将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奥运经济是整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奥运会对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具有特殊功能。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7―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7―9。奥运会的举办,带动了举办城市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会展服务业(摄影、摄像、印刷、复印会场设施)房地产业、交通业、宾馆业、旅游业、物流业、餐饮业、信息服务业等服务业。一般来说,成熟发达的会展经济是高效益、高附加值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是20―25%以上。
四、奥运不仅是北京的,奥运更是全中国的。奥运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作为创意产业,北京2008奥运会是以文化为基础的一次创造性活动的战略实践。创新、创意是这一战略实践的关键词。对于奥运文化产品的策划者、创造者或创意阶层来说,创意对于整个奥运以及奥运文化产品的设计、规划、创造、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奥运会举办城市香港、青岛、上海、沈阳、秦皇岛、天津,都借助奥运的契机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品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呈现出全面繁荣的良好态势。
链接
2008奥运会从多方面推动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1、奥运对北京影视与传媒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力,作为一次城市营销的奥运会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传播舞台。2、奥运作为数字化内容产业,是以数字方式全面提升北京整体文化创意产业水平的极好机遇,带来了数字内容产品的快速成长与较大丰富。3、作为大型会展业的奥运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心项目和阶段发展核心。4、奥运为体育产业与休闲娱乐产业开拓广泛的市场,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契机。5、北京奥运是全面提升北京旅游观光产业的重要契机。6、奥运推动北京图书、图片、音像出版产业和版权贸易的快速发展。7、北京奥运是全面提升北京动漫产业和网络游戏产业的重要机遇。8、北京奥运是全面提升北京表演艺术产业的重要机遇。9、北京奥运将拉动工艺品与奥运纪念品(特许商品)的设计 与销售,推动画廊、古玩和艺术品交易。10、北京奥运全面提升北京工业创意设计、建筑创意设计、信息产品设计、内容产品设计和艺术品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
奥运产品与服务有大量的接受群体,极大地推动了北京创意需求和消费市场的形成。奥运产品和服务也拥有大量的跨国界的接受者。这就是现代奥运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文化的经济化、市场化和商业化。
当然,奥运提供给北京的,不仅仅是几个服务业岗位,而是通过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培养一个有极大消费需求的市场,这个市场,是我们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北京传统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契机。
延伸后奥运时代的社会繁荣与进步
那么,奥运会举办过之后,举办国、举办城市会不会发生经济衰退,掉入“蒙特利尔陷阱”;场馆是不是会出现大量闲置问题,这是国民特别关心的事情。
毋庸讳言,历史上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很多都出现过“奥运低谷”,即奥运会结束后出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倒退的情况。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举办得很奢华,可以说是很成功。但是奥运后留下了一笔巨大的债务;悉尼奥运会后,经济出现滑坡和衰退,赛后场馆大量闲置,为了减少维护管理费用,只好拆除了部分场馆设施;雅典奥运会向世界重现了希腊文化的巨大魅力,但赛后也留下了经济负担等诸多问题……
北京奥运会在盛大的高潮过后不可避免地会有落潮,但可以肯定地说,北京奥运会后不会发生经济较大的衰退,不会出现经济发展的“拐点”,奥运会后“鸟巢”不会“人走巢空”。这是因为:一届奥运会影响的周期是在10年左右,奥运会后2―3年,其影响还将持续存在,它将继续在文化旅游、环境发展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北京在奥运会后,还将有一段持续的“辉煌”。同时,对于一个1600多万人口的巨大型城市来说,偿还历史上体育运动设施的欠账,合理布局,满足大学教育中体育设施的需求,满足市民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满足蓬勃发展的体育文化产业的需求,是北京奥运会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北京奥运会在开工建设之初就已经从整体布局、赛后利用、大学设施、市民需求、社区配套、市场运营等方面予以考虑与规划。
链接
有人质疑北京经济发展在奥运前后将出现大拐点,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坚称,一定不会。他说,北京的经济发展是个可持续的发展。单从北京市的社会投资总量上看,今年增长了百分之十一左右,呈上升态势。奥运场馆的建设总投资大约二百亿元,而北京市正在规划的地铁系统建设投资已达上千亿元,因此,奥运会后,北京的建设工程不会受影响,更不会停止。
他说,国际上一些城市靠举办奥运会出名,之后又被“冷落”,但北京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经过举办奥运会将更显光辉;奥运之后,将依然闪亮。
郭金龙表示,在筹办奥运会期间,将重视促进城市文明建设保持下去,这是奥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最考功夫的工作。北京提出举办“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提倡“共建共享”,相信奥运会的举办将使五个承办城市的管理上一个台阶。同时,奥运会留下的整个物质、自然、人文环境,将使得所有在京居住及到访京游客长期共享。他坚信,北京的声望在奥运会后不会下降。
在场馆利用方面,北京奥运在最初的场馆设计中就考虑到了场馆的赛后利用和场馆的赛后运营问题,比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设计之初就体现出对赛后运营功能的高度重视。早在“水立方”的场馆设计方案招标阶段,作为业主的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就要求设计投标人在不影响奥运会功能的前提下引入场馆运营的概念。最后中标的“水立方”设计显示,通过奥运赛后改建,游泳中心的竞赛功能面积届时将只占到总面积的21.4%左右,赛后将是一个戏水乐园,运营的主体是人造冲浪海滩,围绕它还有种类繁多的水上娱乐、健身、培训等设施,建成后将是北京最大型、最全面的市民水上游乐中心,为将来的市场化运营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链接
国家体育馆“鸟巢”,在建设之初,就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奥运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的平衡。按照要求,“鸟巢”共设10万个座席,其中8万个是永久性的,另外2万个是奥运会期间临时增加的设计之初,设计者就将“鸟巢”的功能与周围地区日后定位乃至整个城市的中长远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考虑。根据已确定的规划方案,“鸟巢”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赛后将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务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它在场地和空间的多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以提高场馆利用效率,除能够承担开幕、闭幕和体育比赛外,还将满足健身、商务、展览、演出等多种需求,为成功实施“后奥运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鸟巢”在设计建设中,还运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促奥运“鸟巢”孵出产业“金蛋”
作为社会公益项目,过去体育场馆建设一般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营,出现亏损则由财政补贴。这导致许多体育设施在建成后往往成为政府财政补贴长期甩不掉的“包袱”。北京则不同,面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建设,北京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奥运项目建设和运营运作模式。据称,鸟巢的赛后运营已经开始,并已经获得可观的业绩。
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的影响是可观的,但从全国来看,根据测算,对于中国这样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来说,其影响是有限的。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高速的科学发展,是后奥运时代避免“蒙特利尔陷阱”的根本保证。
当然,北京奥运会后的确会存在一系列新的问题,但在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一定会以开拓创新的精神,解决问题,开创新的局面。
(责任编辑 肖雪晴)
相关热词搜索:更高 更快 更强 奥运推动北京“更快更高更强” 奥运推动北京 北京奥运精神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