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若干问题]从音乐欣赏课中学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音乐欣赏课是目前普通中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音乐教育与学生的美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中学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意义就显得更为突出了。本文试图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角度展开讨论,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学原则、教育理念、教学手段等几方面的问题。[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引言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提倡素质教育,要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培养方向,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自身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这里提到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1994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有关在普通中学开设音乐欣赏必修课的通知,其中指出:“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音乐欣赏是一种相对静态的音乐学习。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学习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想像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音乐知识和音乐表现形式,提高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从而逐步在音乐欣赏学习中实现素质教育。
一、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意义
音乐教育属美育范畴,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从音乐自身具有的三大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来看,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素质教育的明显优势。它是实施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音乐欣赏课则是目前普通中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音乐教育与学生的美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学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意义就显得更突出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西方的许多音乐教育理念开始影响中国的音乐教育界,许多代表当今世界音乐教育新潮流的观念、内容和方法也开始引起我们的关注,很多经久不衰的世界名曲也得到广泛传播,那么如何在中学课堂上正确而科学地引导学生欣赏并认识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就成为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欣赏的教学原则与理念
(一)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用音响、节奏和旋律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段来塑造各种音乐形象,我们通过听觉器官去感知,达到与内心情感产生触动与共鸣。所以人们称音乐为‘心灵的直接语言’。正因为这种听觉与感觉的统一,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选择切合实际的音乐作品来欣赏。所选乐曲要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征,从他们的欣赏能力出发去挑选教学素材,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音乐欣赏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古今中外可供欣赏的名家名曲有很多,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欣赏水平,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来进行,先听标题音乐,后听无标题音乐;先听中小型且内容形式较为具体化的曲目,后听篇幅较大内容较抽象、哲理性较强的曲目。这样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接受,而且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欣赏课中在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要以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理解作品的能力高低为尺度的教学原则。让他们熟悉、掌握“音乐语言”的一般规律:旋律上行使人感到兴奋、情绪高涨、紧张;旋律下行,使人感到平静、情绪低落、松弛。快节奏表现出热烈、紧张、欢快的情绪;慢节奏表现出宁静、抒情、忧郁的气氛。快速度营造出热情、激动、欢乐的情绪;慢速度体现出抒情、柔美、深沉的情感。在表现激动、强烈的情绪时,往往力度强;在表现优美、抒情的情绪时,则力度弱,等等。
(二)在欣赏中要渗透更多的历史音乐文化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首先要育德。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和认识能力。让学生从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欣赏中体会和理解一些相关的文化、历史及社会知识。进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的全面素质。
例如:在欣赏日本伎乐舞时要深入历史,伎乐是指在露天演出的音乐舞蹈剧,即我国的乐舞,由于隋初设置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七部乐而得名,传入日本后或称伎乐舞。相传在隋炀帝大业八年(612 年),在吴国学习乐舞的百济人味糜之归化了日本以后,开始在日本传授伎乐,由于当时的圣德太子十分喜爱伎乐,便召集了一批日本的青少年跟从味糜之学习,并且在雅乐寮职员令里设了伎乐师、伎乐生,最后更把这种舞蹈定为佛教祭仪,随后伎乐在日本逐渐盛行起来,并对日本能乐形成了很大影响。在如墨西哥的音乐文化古新混杂,音乐丰富多彩。墨西哥音乐是拉美音乐的典型代表。经过玛雅文化、托尔台克文化与阿兹台克文化的墨西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墨西哥音乐在表现形式上有了显著特征――带有浓烈、奔放的色彩及自由发挥的特点。
(三)正确引导,展开想象
学生的个体差别及欣赏能力的不同,对每首曲子所选择的欣赏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而欣赏的感受也不一样。对于学生的一些创造性思维,以丰富的想象,要用赞许的目光来鼓励他们并给与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的想象力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尽情地去感受欣赏音乐时的美感与情感,进而调动他们在欣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四)巧设疑难,激励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音乐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殊心理因素,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氛围中。即提出问题,揭示矛盾,使学生心理处于不断进取的状态。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欣赏传统民歌《茉莉花》时,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查相关的资料,让他们自学这首民歌的文化背景,他们在了解民歌流传过程的同时,也学习和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
(五)意味深长的结尾
欣赏音乐作品,除了应完成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的心理活动外,还要达到参与理性地认识活动。因为音乐不仅是一门抒发情感的艺术,而且还能通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性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性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讨论,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对音乐美的升华,而不要随意结束课堂,可在作品主题音乐的演奏中或教师精心设计的意境中结束,让学生心动、嘴动、手动,达到回味无穷的效果。
结语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要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也一定不能荒废” (李岚清,《北京日报》1994:年第29期)。“健康有效的艺术教育的确可以辅德、益智、健体,可以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发挥巨大‘增效’作用”(国家教委艺教委主任周萌昌《全面体察素质与加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方针,开阔高中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
音乐欣赏课自1995年作为必修可开设以来,各级部门领导及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一种适合中学生音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使素质教育三落实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促近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努力。在这篇论文中,我仅仅与中学音乐欣赏课相关的一些教学方法的角度展开讨论,很多问题认识仍很肤浅。我相信,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音乐教育必定会为美育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现代教学纲要》谢利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教育原理》陈桂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现代教育评价基础》,吴刚 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音乐欣赏 若干问题 课教学 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若干问题 中学音乐欣赏课教案模板 音乐欣赏课教案试讲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