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测试

发布时间:2017-02-1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高一历史测试篇一:高一历史测试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调研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民主”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C.成汤成为万民之主

六甲师移之。”该材料反映了 ( )

A.周王室对诸侯失控B.周初的分封制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D.战国时兼并战争

3.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授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表现,公民大会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

A.雅典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B.雅典公民高涨的参政热情

C.雅典国家发放的参政补贴 D.雅典城邦的法律强制参政

6.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 )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样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

7.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

A.肯定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8.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的转变,主要是因为 ( )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D.改变了中国人民革命的任务

9.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10.之所以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 )

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D.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11.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的侵略中国的趋势主要是 ( )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土地

C.从单独侵略到共同侵略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D.民主之任乃上天所降 2.《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

12.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人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13.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

()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14.1875年法国宪法的条款中,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企图是 ( )

A.“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据绝对票数选出,可连选连任”。

B.“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C.“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5.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民政府表示抗战 B.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

C.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矛盾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

17.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一国两制”的提出

C.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D.“九二共识”的达成

18.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

A.要坚持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中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B.参与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1.“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还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韵直接目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

22.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关贸总协定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3.1949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指出:“在今日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

为我政策的核心。”这番话旨在强调 ( )

A.德法应吸取多次战争的深刻教训 B.德法关系决定着世界的形势

C.德法联合是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D.德法和好是时代的要求

24.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么该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且将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5.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 )

A.鉴往知来B.以古讽今C.厚今薄古D.贯通古今

二、材料解析题(本试题包括2小题,共30分)

26.(1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一(4)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5分)

(2)从上述材料对“民族主义”概念理解的角度,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抗日战争丰富了民族主义观念的哪些内容?(2分)

(4)“1949年革命”在实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有何突出贡献?(3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宪法来源于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来源于英国悠久的普通法传统。不仅美国第一代领导人制宪时受英国普通法传统的影响,第二代领导人在巩固宪政方面也从其中汲取不少养分。 ——引自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

材料二 美国宪法另一个思想源泉无疑是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他借用自然法的观念提出了天赋人权(naturalrights)和有限政府的理论。??是在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虽然美国宪法产生于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但早期的欧洲大陆启蒙思想和英国普通法的传统却都对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引自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

材料三 1787年??作为制宪会议代表的55名制宪者来自各州,他们大多都很富裕,多为律师、种植园主、商人、教授、医生,可谓是当时社会的精英。他们当中有46人曾任殖民地或州议会议员,42人是大陆会议代表,28人是邦联国会议员,7人曾任总督或州长,31人受过大学教育,30人是律师,2人是学院院长,3人是教授,10人当过教师,9人在外国读过书。19世纪时的英国首相威廉·格拉德斯对1787年美国宪法这样评价:“它是在给定的时间内用人的才智和决“所写成的非凡杰作。”

——引自周淼鑫《探求真理从普及常识开始》

材料四 “这部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它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

——引自美国马克斯·法仑德《设计宪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英国悠久的普通法传统”主要指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订过程中还接受了哪些重要的思想和理念?(4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特点。(4分)

(4)美国《1787年宪法》并非完美无缺,请指出这一宪法初期存在的不足。(3分)

三、问答题(20分)

28.明朝皇帝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有的学者评论道: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内阁。万历皇帝二十四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竞有一百六十余年没有召见大臣,遮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明代废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更加严重,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1》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3分)

(3)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7分)

长春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50分)

1.B 2.B 3.C 4.D 5.A 6.D 7.A 8.A 9.A 10.C

11.D 12.A 13.C 14.D15.C 16.C 17.D 18.D 19.A 20.D

21.C 22.B 23.D 24.D25.D

二、材料解析题(30分)

26.(15分)(1)中国古代民族主义观念落后(1分);19世纪末,外国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分);通过宣传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使中国走上君主立宪制道路。(2分)

(2)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推翻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近代民族国家;提出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观念;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深人人心。(5分)

(3)民族团结;爱国主义(2分)

(4)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3分)

27.(15分(1)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古代罗马的法律(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等);英国的《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律。(4分)

(2)英国、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等);并以1786年《独立宣言》为基础;借鉴了英国普通法传统。(4分)

(3)特点:广泛借鉴了人类民主政治史的优秀成果,来源广;由社会精英们参与制定,起点高;体现了美国公民的才智以及建立民主共和的决心,民主共和理念强;结合本国国情,切实可行;开始并不完善,用于解决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后来不断修改补充。(4分)(答出四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保存黑奴制度;存在种族歧视,黑人没有取得与自人同等的公民权,印第安人没有取得公民权;存在性别歧视,妇女没有取得公民权。(3分)

三、问答题(20分)

28.(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2分)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分)

唐太宗: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2分)宋太祖以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2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明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后宰相权力进一步扩大;当时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恣。(3分)(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

(3)同意。利: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决断权在皇帝),一是总领最高行政权。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执行,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并造成社会动荡,废除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阻止权臣专权有利。(3,.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结分。) 弊:宰相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的作,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废除宰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等现象;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顶蜂,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4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高一历史测试篇二: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

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A.财产B.地域 C.信仰D.血缘

2.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

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

3.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 )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4.“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

A.汉高祖 B.唐高祖C.宋高宗 D.明太祖

5.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三公九卿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中外朝制 ④内阁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6.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

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

A.全体国民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

7.考古发现的放逐铁米斯托克里的陶片有100枚,经验证为14人刻写笔迹,可见( )

A.铁米斯托克里确实为人们所不满

B.铁米斯托克里曾被放逐

C.陶片放逐法有被人阴谋利用的可能

D.陶片放逐法有利于防止专权和独裁

8.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与下列哪个官职或机构类似 ( )

A.秦朝的御史大夫与廷尉 B.汉朝的尚书台

C.唐朝的门下省、中书省 D.元朝的中书省

9.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

A.平民的斗争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0.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

是 ( )

A.思想观念不同 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

11.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

际表明 (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变,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地位,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前后人民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都处于无权地位

1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建立,这主要是因为 ()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D.内阁制度形成

13.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有( ) ①选举 ②议会立法 ③保留君主 ④内阁拥有最高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围绕美国的政治制度,各州代表意见分歧较多,反复讨论。其中,

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麦迪逊主张 ( )

A.建立专制政府 B.建立权力制衡的政府

C.无政府主义 D.加强

高一历史测试

中央集权

15.17—18世纪,先后出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

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

A.都体现了封建制度必然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

B.革命武装都打败了王党军队

C.都处死了国王

D.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6

17.《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

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8.73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

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9.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3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

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20.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

的记载是 ( )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21.恩格斯说:“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下列事件最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

A.巴黎公社B.二月革命C.七月革命D.十月革命

2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

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革命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23.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 )

A.探索出一条在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文革”发生的原因的是 ( )

A.个人崇拜现象的滋长

B.国内修正主义的泛滥

C.“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D.林彪、江青等人别有用心的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 )

A.加紧立法工作 B.加紧普法宣传

C.加紧总结文革教训 D.加紧平反冤案

26.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 )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的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同美国的敌对关系

2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

A.中苏关系走向缓和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中日关系走向缓和 D.中越关系走向缓和

28.面对英美等国的封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情况,苏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是 ( )

A.扶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加强对东欧各国的政治控制

C.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29.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 )

A.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C.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30.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格局瓦解

C.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B.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D.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 D.经济出现多极化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共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2分)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2

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2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分)

32.(1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四 (此年前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回答: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4分)

(2)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4分)

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请就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谈谈你的看法。(16分)

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测试篇三:高一历史测试

2017届高一上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出题人:宋树萍,审题人:廖斌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35个小题,共70分)

1.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

A.西周B.秦C.夏 D.清

2.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说明了当时实行的( )

A.王位世袭制 B.禅让制C.分封制 D.君主制

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4.西周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

C.团结同姓诸侯,排斥异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5.“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是近代由西方引入中国的,与古代中国的“封建”有很大不同,下图中所示的唐代柳宗元文章中的“封建论”其主题可能是( )

A.皇帝继承制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

6.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封建”是指(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 D.封建制度

7.“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8.在中国远古的尧舜禹时期,天下太平,被誉为“大同社会”,自启继承了禹的地位之后,中国就由“大同社会”进入了“小康社会”,下列对此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由天下为公的公有制社会进入家天下的私有制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B.由天下为家进入小康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C.出现了人剥削人的不合理社会现象,但却是历史的进步

D.禹传子启是中国进入了大同社会的标志

9.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10.西周的宗法制,既是政治制度,也是道德伦理制度,它严格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远近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土地和财产,做到长幼有序,既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也使社会的权力、

土地、财产等继承和分配有据可依,该制度的核心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王位世袭制

C.维护西周的奴隶主的统治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除这些同姓王侯外,受分封的还包括( )

①周武王的同姓子弟 ②有功于西周的大臣 ③亲周的商代旧贵族 ④纣王的子弟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12.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B.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C.西周冶铜业发达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3.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是( )

A.“家天下”B.实行宗法制度

C.实行分封制 D.神权和王权分离

14.在中国古代“国家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1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

16、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中国人的这种文化情结源于( )

A.禅让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17.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18.“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句话说的是( )

A.夏禹实行“家天下” B.商朝推行宗法制

C.周天子分封诸侯 D.秦始皇统一六国

知识点二 海内为郡县

19.“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20.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21.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 )

A.始于秦朝的建立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

22.公元前214年,任嚣任南海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岁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职位由皇帝任命,不可以世袭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23.“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秦始皇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25.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做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26、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2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28、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9、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这个新制度是( )

A.封国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水系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

30、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C.秦律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完全依法治国的国家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31、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D.科举制

32、《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丞相诸大臣皆受事,倚辩于上……天下之事,大小皆决于上” 可见

A.世卿世禄制的终结 B.皇权至高无上

C.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任人唯贤形成

33、某知名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史上有三个很重要的人物。他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A.夏禹 B.商汤C.周武 D.秦皇

34、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35、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A.宗法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二、材料分析题(36题16分,37题14分)

16.阅读下列图片,并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试解释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作用。(6分)

(2)出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评价。(6分)

(3)图一和图二的现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被正式确定为法定假日。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明扫墓”的习俗,与我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6)

(3)据材料三,影响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相关热词搜索:高一 测试 历史 高一历史测试卷答案 高一历史段考测试卷高一 测试 历史 高一历史测试卷答案 高一历史段考测试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