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邓少平

发布时间:2017-02-1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转折中的邓少平篇一: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我最近观看了历史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不仅为剧中关乎民族存亡的时刻而捏把汗,也为邓主席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转眼邓小平同志就离开我们十七年了,但是他的从容自信、他的自强不息至今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在该剧中有这样一幕:第一场戏跟撒切尔夫人见面,一开始就是人民大会堂大厅楼梯上的《日出》,邓小平从左面入画,步伐稳健地从上面走下来。接下来撒切尔夫人从侧面过来,一群人匆匆忙忙走过来。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的语言非常犀利,撒切尔夫人一次又一次地挑衅和无礼的要求全被邓小平顶回去了。最后邓小平还强调,两年以内若不签字,我们按照我们的方法来解决,那可能就不是和平的方式了。最后是撒切尔夫人一行匆匆忙忙走出大会堂??从这一幕戏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的从容自信,以及在维护我们民族权益的时候,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的领导风范。

现在我们很多年轻人,缺少的就是这一份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文化,我们民族要强大、社会要进步,就需要我们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这份自强不息的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提到:“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在整部剧中,不仅是邓小平始终坚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路线,甚至是田源、夏建国、刘金锁、夏建红等这批年轻人也坚定同样的信念。

他们那批年轻人出生在解放初期,享受到了和平。经历了文革被下乡当知青,历经了磨难,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不管政策好与坏、环境恶劣与否、别人怎么说,他们虽然有些牢骚,但他们的信念从来 没有变过,他们从来没有否定过国家,从来没有抱怨过共产党。他们 坚信着自己的信仰,从未质疑过,用认真、务实、脚踏实地践行着。而这似乎也是我们当代青年所缺乏的,生活在比他们更加富足社会,却缺少了他们身上的热血沸腾的激情;生活在比他们更先进的时代,却缺少了他们身上的责任感和满足感;生活在比他们更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却缺少了他们身上的执着和干劲。

我十分认同一种说法,一个国家的人民是什么样的,那么这个国家也是什么样的。我想,邓主席的成就,除去他个人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眼光、独特的人格魅力,人民对他的信任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现在来反思我们自己呢?如今的我们是否也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抱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责任感呢?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的舞台即将属于我们,我们准备好了吗?

历史转折中的邓少平篇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感言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

敢为天下先,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态度,无论是在那些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还是在今天这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高度发展的年代都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在观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电视之后,感触颇多,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邓小平同志能够在思想领域及经济领域有那么多伟大的创举是多么值得铭记,印 象最深的就是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先例,就搞出一个先例出来”。

是呀,没有先例就搞出一个先例,这是对解放思想的直接体现。整部电视剧都在围绕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肯定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进行对历史事件的演绎。在一个个大事件中,邓小平被放在了核心位置,一切都有他在把握,在调节,在那样的年代,也必须要这样的人物掌控大局。

邓小平同志在那个时期所面临的局面,是难以想象的,毛主席、周总理相继去世、“四人帮”的夺权、中国社会思想和经济的现状等等,都是摆在邓小平同志的面前。可就算他所面临的情况有多复杂,他都没有倒下,依然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祖国的命运而奋斗。历史选择了邓小平。在当时的各方政治力量中,四人帮作恶多端,不得人心,被打倒是必然的。以华国锋为代表的新派势力,在党内高层缺乏根基,在人民大众中没有威信,难以承担起领导核心的重任。以老帅为代表的传统力量终于掌控了局势,但老帅中具有国家治理能力、懂得经济规律、能够掌控军队的人

少之又少。叶剑英、陈云、李先念都是一个领域的领导者,但都不能在综合驾驭上取得普遍的支持。遍观当时的政治人物,唯有邓小平才具有如此可能。

面对全国积重难返的情况,邓公充当了抽丝剥茧的角色,从教育领域,到科技发展,从知青问题、平反冤假错案、私营化,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及设立特区,发展特区。阻力是巨大的,思想上的痼疾,政策上的禁区,现实条件的限制,都设置了一个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是邓公始终站在最前沿,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充分利用这些理论武器,为新的改革和发展,寻求合法性和普遍支持。最终在邓公的坚持下,英明领导下,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地解决。由此看来,邓公具备非凡的领导才能和理论素养,剧中能体现科学理论和其人格魅力的地方比比皆是!

邓公恢复工作后,主动承担了全国的科学教育工作。他清楚地认识到人才,尤其是知识分子,科技人才,是国家振兴发展的基础。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恢复和发展全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当时一些教育战线上的老革命、老前辈、老专家都被打成了臭老九,他们都为中国的科研教育事业在十年浩劫中的中断和混乱而感到痛心,他们都极渴望出来工作,开展正常的科研和教育工作。邓公根据当时实际,亲自布置工作,大手笔的召开科学工作会议,通过一系列手段,使身边的工作人员感受到应该尊重和重视科学工作者,也使得很多委屈多年的科学大家恢复声誉,重拾尊严,

他们再感动之后,激情澎湃的的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开始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里面充分表现出,邓公为解放思想所做出的努力。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切的通过给予重视,赋予尊严而使高层领导深刻感受到的。

之后的岁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公逐步掌握大局,回到权力顶峰后,便进入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中。这位矮小的老人用他瘦小的身躯顶住了改革的种种压力,不断地拨乱反正,他清晰地睿智的指挥着中国这艘大船,改变航向,远离冰山与暗礁,驶向美好的更远方。其实这一切都在于他很好地把握了当时的积极情况,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了人们的思想,用积极主动地行动做出了公认的成绩。坚持毛泽东思想,肯定毛泽东的功绩,使全国人民的思想得到清晰地统一。全国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了目标的统一,走上了全面改革开放之路。

总之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论断,把拨乱反正后的人们疑虑、怀疑、动摇的思想给统一起来,思想指挥行动,只有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才能行动统一,才能齐心协力搞建设,——这对当前也有非常实际的可借鉴意义!

据中还有两件大事:一是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回归的谈判经历;二是1992年南巡讲话,开启了大陆改革开放的大幕。这些改写历史的转折点上,邓小平一代伟人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与大多数人按部就班、思想固化、小改小闹的平庸

相比,作为国家领导人所需要具备的大智慧、大魄力、大作为对一个国家的改变是起主导作用的,尤其是从思想意识层面去影响广大民众,是最能起到好的效果的。

其实,本人作为当今大学中的一名普通本科生、一个以健康生活为主要追求的小女子,对政治、对官场是从来不算感冒的,但看了这部剧,深切感受到:大河有水、小河满,每个人都离不开国家和社会这个大环境。 我们这一代很幸运,赶上了拨乱反正后的好政策、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富裕路,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在国际地位上的攀升,我们国民的腰杆子也硬起来了,虽然“中国大妈狂扫华尔街”的新闻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但总归是我们是傲人的姿态占在了世界舞台上,尤其在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主张下,继续充实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续写中国共产党立党治国的新篇章,继续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中披荆斩棘,勇闯改革壁垒、深水区,团结全国人民力量,实现对改革的攻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转折中的邓少平篇三: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2013081182邵铭铭

无情中的性情中人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作为一个90后,高中时又是个理科生,对历史、人物传记云云的实在提不起兴趣,于我,邓小平仅仅是个提烂了的扁平的名字,以及寥寥几个硬塞入我记忆的相关名词,比如“改革开放”,比如“一国两制”。硬着头皮看了几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竟发现比想象中的“大、空、红、古板”的有趣得多,会随着情节的跌宕愤恨,庆幸,感动,对于祖国的情感,对于国家领袖的敬仰,随着朴实而坦诚的剧情展开油然而生。剧中也有许多邓小平生活化的描写,他不再遥远得像一个代号,而是有血有肉,丰沛饱满的人,一个不懈地追逐太阳,追逐中国美好的明天的巨人,而渺小的我只是站立,生活在他宽阔的肩膀上,不自知。

该剧描述了1976-1984年的邓小平,那8年是邓小平最辉煌的8年,其个人政治生涯达到顶峰,而中国也是处于最微妙、最重要转折点,高层处于复杂情景的几年,包括粉碎四人帮、华国锋上台,邓小平在政治博弈中如何胜出,对这些,片子都没有回避。该剧主要从1976年毛泽东同志逝世27天后开始写起,直到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国庆游行队伍,游行队伍中的大学生自发地打出代表亿万人民心声的横幅“小平,您好!”为止,期间历经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动乱,进行拨乱反正,国家走上改革开放

历史转折中的邓少平

的道路,对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历经种种变革的沧桑岁月,次次起伏的大浪淘沙后,留下了他的率性,真实,深刻——历史无情,所以模糊而空旷;真情仍在,所以清晰而具象。

一个平淡的细节,引起我无限的感慨,深深地感到邓小平就是那拨开云雾,唤来教育春天的巨人。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四集中,叶帅征求邓小平恢复工作的意见,邓小平主动要求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主抓科技和教育。后来,邓小平给中央写信,主动请缨主抓科技和教育。

我为邓小平的深邃、博大、崇高而折服。没有邓小平复出后立即在教育界拨乱反正,就没有今天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没有担当起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的能力。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有着高远而深邃的眼光,在粉碎“四人帮”百废待兴、万事重启的纷繁局面下,邓小平思考的是国家的现代化和发展。他在剧中深刻地指出: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必须要从科学和教育入手。他还没有正式恢复工作,就开始部署科学和教育工作。正是这两个大会,吹响了科学技术和教育现代化的进军号,也使千千万万科技人员、“臭老九”被解放出来,重新回到知识的殿堂。

邓小平对教育的重视和关心,是长期一贯的。早在1954年,邓小平就要求办好学校,培养好的干部,要整顿教学纪律,要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1958年邓小平指出“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并强调保证教育的经费,提高师资质量。1977年8月,邓小平在讲话中肯定了全国教育战线17年是红线,广大教育工作者是辛勤劳动、努力工作的。指出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知识分子特别是“臭老九”的名誉要恢复。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科学

技术的发展,依靠又红又专的人才,“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并要求教育事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聆听着剧中邓小平的铿锵话语,回顾邓小平对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使人感慨万端,为我们这一代人在人生关键时刻,遇到了伟人邓小平感到无比的幸运,让我们灰暗、看不到未来的人生,从此有了光明,有了无数精彩、远大的未来。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一部重大历史题材,史诗性质的电视剧,写的是伟人,出场的很多是曾经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高级干部。但是剧中有一种务实的精神,抓住历史事件、历史场面,在细节上入手。第一集中,领袖们先后去世,被批判的邓小平赋闲在家,为儿子擦身,鼓励子女靠真本事吃饭。出门为国家,在家为父母,这些细节写出了邓小平朴实、平凡而伟大的情怀。在中央与“四人帮”搏击的关键夜晚,邓小平淡定地吩咐给孩子们分家产:每人留下一张照片。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平、廉洁和艰苦奋斗的写照。第二集中,粉碎了“四人帮”,老百姓家家户户吃螃蟹,邓小平一家也吃螃蟹,面对针对他的两种社会舆论,邓小平处变不惊,要大家继续吃螃蟹。这反映出邓小平关心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走向,而没有把个人荣辱放在心上。第三集中邓小平得急病住院,高级干部纷纷前往探望,尤其是出院后他和叶帅的热情拥抱,反映了民心党心,表现了生死与共的老战友的真挚情怀。邓小平主动请求抓科技和教育,也是他一贯务实作风的体现,要做具体的实事,而不是空谈!

历史是无情的,它能把血和肉埋没,声音和图像都消散,徒留一张空纸,甚至什么都不剩。而人是有情的。在所有“某某事件”、“某某人”背后,都有千千万万个故事供我们探寻、想象、理解、借鉴、感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即是无情中的性情中人,干涸中的春风化雨。无论历史拉得多远,都能让人或平和或澎湃地问一声“小平,您好”。

相关热词搜索:转折 历史 邓少平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