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报道反思【灾难的影像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正常的灾难意识,其实正是生命意识,而生命意识的本质则是敬畏。没有人希望汶川大地震被记住的方式和唐山大地震一样:在历尽艰险得以重建家园之后,这场惨痛记忆最后被高度概括成一座高耸入云的“抗震纪念碑”。
  国难之际,一部4年前的电视剧居然也被盗版商重新加急赶制出来:《唐山大地震》在地摊碟贩和地下碟店已成了重点推介的产品。而盗版商在该片的外包装上煞有介事地印着:“谨以此片勉励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站起来的人们,缅怀唐山太地震中逝去的同胞。重温历史,感动生命,军民团结抗震灾!我们不用泪水来洗刷灾难,我们要用坚强去支撑明天的希望!”
  尽管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盗版,但情感上,我们似乎也愿意把这样的盗版碟买回家里观看,关于唐山大地震的影像纪录和反思实在太少――而灾后终于又破茧成蝶的唐山市应该可以给汶川一个榜样。但遗憾的是,我们关于自身的灾难,居然只有这样的影视作品可以观看。
  
  5?12汶川特大震灾远未过去,此时把目光投向灾难电影和电视剧领域,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些阿友甚至对中国电影人目下赶集一样制作关于汶川的影片表示不解:灾难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三五年内都不可能完全抚慰,现在把钱财、精力和热情用于抗震救灾岂不是更好,拍电影,急什么呢?
  
  重要的是灾难意识
  
  1976年7月28日凌晨,持续时间仅仅几十秒的唐山大地震却造成24万多^失去生命。3年后,一部名为《蓝光闪过之后》的影片得以制作完成,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重大地震灾难的故事片。
  此后29年间,中国电影人制作的关于唐山太地震的影片,有3部。一部是震后不久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制作的《英雄战震灾》,表现了我党我军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的英雄形象;一部是2002年制作的纪录电影《唐山大地震》,收录了大量官方拍摄的真实场景。以及对当年幸存者的访问,介绍了一些防震、抗震知识;一部是2006 年香港导演朱家宏的故事片《但愿人长久》,这部影片以唐山大地震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个母亲和三个孩子的故事,重点在灾难后幸存者如何生存下去,也表现了唐山市历经30年重新崛起的发展历程。但是后两部影片都鲜为人知,观者寥寥。
  关于唐山大地震的电视剧有两部,一部是上文提到的《唐山大地震》(后因某种可以理解的原因,此剧被更名为《唐山绝恋》播出,使得一部本来有可能成为灾难反思的作品,变成了一部爱情剧),较为客观地展现了那段历史的来龙去脉,当然,主要还是讴歌灾后人民不屈的自强精神;一部是《唐山孤儿》,从名字也可看出,这是当年幸存下来的孤儿们的奋斗史。还有一部由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拍摄制作的电视纪录片集《唐山大地震》,除采访120名当年亲历地震的幸存者之外,该片还运用一些情景再现和三维动画镜头,宏观上表现了这场灾难的悲惨。
  上述关于唐山大地震的电视电影。都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灾难片。或许。它们只是官方意识形态一直以来宣导的主流思想的反映:人定胜天、固定胜天。虽然在官方的系统里。一直有着这样的论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紧接其后的,往往是这样的逻辑,“但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方面这是人定胜天思想的具体体现,另―方面潜藏的语境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隐晦表达。
  29年前,《蓝光闪过之后》一片中,市委书记唐晖所在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墙上,就贴着这么一条标语:抗震救灾,人定胜天!灾难仿佛只是用来考验人们生存意志和斗争意志的试金石,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灾难时的惊慌失措和萎靡不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确对抗震救灾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灾难意识也就在这样宏伟的战天斗地的伟大场面中消弭了。
  
  为什么没有灾难片
  
  唐山大地震32年了,为什么中国诞生不了一部有意义的灾难片?
  电视剧《唐山大地震》的编剧关仁山曾说,本来这都电视剧应该是一部电影。创作人员在1998年受到美国灾难大片《泰坦尼克号》的震撼与启发,想要创作一部国内同类型题材的电影。只是后来发现要拍好这样的电影没有上亿元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预算不足才改成了电视剧。
  钱究竟是不是制约中国拍不出灾难片的瓶颈?近几年国内接二连三投资数亿人民币的大制作古装影片,钱并非根本问题。虽然电影特技的基础薄弱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背景是,没有灾难意识,缺乏忧患意识。是制约中国电影乃至中国社会的―大严重问题。
  1990年的美国经典灾难影片《洛杉矶大地震》中,有一个场景令人难忘。身为人母的地震学专家克莱尔博士在预测近期洛杉矶将有大震的可能性后,让女儿重复演练一些紧急事件发生后的自救措施,虽然女儿极不情愿,还是认真地把必备的自救包所需的物品一一备好,对母亲教的措施也一―重复――当然,这些最后在影片中都派上了用场。观众可以在观看此处时不经意间学到关于防震的最简单有效的知识。这种知识的传授不是填鸭式的说教。而是编导者不露痕迹的精心设计。在此前提到的几部中国关于地震的影视剧里。看不到任何类似的镜头。这虽然是一个细节问题,却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对待灾难,或者说即便是娱乐的方式对待灾难,我们似乎也缺少了很多东西。
  同是对真实灾难的影像再现,《洛杉矶大地震》和《蓝光闪过以后》的处理方式也完全不同。《洛杉矶大地震》一片讲到了很多地震的知识,讲述了科学家对政府以及各种势力的抗衡,最后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尾,主人公救出自己女儿时,影片就此结束,而此时,洛杉矶的真正大救援才刚刚启动。看不到―点人类对灾难取得的胜利。
  片中的主人公在面临灾难时,第一想到的是家人而非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蓝光闪过以后》,整部片子的重点都在描述地震后党和政府如何拯救灾民对一群地震孤儿无微不至的照顾,观众只能获得情感上的触动,却得不到关于灾难的有力认知。正如我国的战争片,从来只是宏大叙事下的大人物的指挥若定,鲜见普通士兵的残酷战斗。虽然该片也有对地震场面的表现,但更像是一部官方宣传故事片。 《蓝光闪过以后》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和当时落后的意识形态密不可分。但是如果中影将来最终拍出的汶川震灾影片,依然是如此的主旋律影片,只见党、国不见人民,只见英雄不见人性,只见斗志昂扬不见惨烈伤痛,当是一件令人失望的事情。
  
  灾难片的意义
  
  没有灾难意识,影片制作再精良,也不过是技术上的胜利。美国的灾难片是垒球最发达的,他们似乎从不避讳自己的城市被虚拟毁灭。象征美国精神的自由女神像就经常在各类灾难片中被各种灾难毁坏,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假如某部影片胆敢虚拟毁坏天安门城楼,不说别的,单单是政府的政治压力和民间的舆论压力就足以使制作者难以担 当。
  美国片中的灾难发生地也经常是大城市,甚至波及整个国家。当然。美国的灾难片是否真的为大众普及了灾难意识,我们不得而知。至少,美国人对灾难片是有免疫力的,在虚拟的娱乐世界里,某种程度上,观众获得的是一种应对灾难的技术普及和心理指导。
  遭灾后自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是那个最幸运的被第一时间救助的人。在这样的时刻,人们能做到的就是尽一切可能自救。《洛杉矶大地震》中,没有英勇顽强的人民子弟兵在震灾发生后数小时内赶至现场救援。影片大量的篇幅也并没有展现美国消防队如何救人,而将重点放在如何自救上。事实上,此次汶川地震的事实也表明,如果有足够有效的自救措施,很多人不会那么快丧失生命。而当一个个生命奇迹发生时,也并非真的有什么奇迹,无非是幸存者找到了能够维持自己生命的措施。
  缺乏对生命的尊重,正是缺乏忧患意识的明证。唐山抗震中留下来的纪实资料里甚少看见灾民的影像:“唐山大地震在影像上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片颓垣败瓦,可是人都上哪儿去了呢?我们可以看到急忙奔走的志愿人士,斗志昂扬不畏艰苦的解放军,还有一些正在拯救伤患的医护。至于那些未获救治的伤者,甚至倒卧在瓦砾中的死者,却几乎全部失踪,没有鲜血,没有残肢,只有空洞的街和极度萧条的市区鸟瞰图。”死亡消失了,只剩人对灾难的对抗,只剩人定胜天的崇高主题。温总理日前说,当下的紧迫任务,还是救人。我们或许只能相信,人定胜天。是救出更多幸存者,取得抗震救灾胜利的不二法宝。
  正常的灾难意识,其实正是生命意识,而生命意识的本质则是敬畏。相信没有人希望汶川大地震被记住的方法和唐山大地震一样:在历尽艰险得以重建家园之后,这场惨痛记忆最后被高度概括成一座高耸入云的“抗震纪念碑”。
  每次大灾发生,都是一次国家权威重整的契机。同时,也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充分高涨的时期,然而,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绪里,在人定胜天和国定胜天的意识形态背后,能否酝酿出一种对生命。对灾难,对未来的反思性的忧患意识,也决定着这样的爱国情绪和民族主义是否具备真正的历史价值。
  汶川之后,请别再抱着看客的心态去观看灾难影片,别再用幸灾乐祸的心态看待别人别国的灾难,在辉煌的“大国”和“盛世”的话语世界里。或许这是我们培养灾难和忧患意识重要的一步。

相关热词搜索:灾难 反思 影像 灾难的影像与反思 灾难见真情课后反思 灾难见真情教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