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什么制度建设_汇率改革重在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曾经担任第三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的李扬先生一直致力于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建设。日前,李扬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汇改成绩应当肯定
《南风窗》:继1994年1月1日汇率并轨之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再度启动。到现在,这一轮汇改已经两年多了。请问您怎么看这两年的改革?
李扬:汇改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汇率形成机制,一是汇率水平波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先说汇率水平,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波动。总的来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对其他几种主要可交易货币也都有波动。其中,对港元略有升值,对英镑、日元和欧元则都先升后贬。
重要的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改革:一是增加了进入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原来只是央行及央行指定的少数外汇专营机构,现在已经有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外国机构等陆续进入了外汇市场。
二是市场的交易工具增加了。原来只有现汇交易,汇改启动之后仅一个月左右,当局就在市场上推出了远期、调期业务,并扩大了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主体。在市场交易结构方面,推出了双边授信、双边清算机制,并引入了做市商制度,等等。所有这些举措,从理论上概括,首先是增加了外汇市场流动性和完善了市场的微观结构,这有利于发挥市场供求对汇率水平形成的作用;其次是发展了外汇衍生市场,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
目前,人民银行仍然是外汇市场的主要购买者,仍然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正在逐渐减弱。
我想强调的是,从固定汇率制走向更具弹性的汇率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保持稳定,避免对国内经济和金融造成不利冲击。这是因为,汇率改革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内对外都名副其实。服务于这个目的,对汇率改革启动初期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控是很正常的。
整体上说,我们改革的速度还可以。不过从目前看来,中国的汇率改革已经具备了走得更快一些的基础。汇率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
市场化机制是第一位
《南风窗》:汇改之初对升值幅度有没有一个预期,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和汇改之初的设计相符吗?
李扬: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前,国内外都有很多机构在计算人民币应当升值的幅度。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这些机构都由一些顶尖的经济学家领导,使用的也都是当今最先进的模型和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但是,得到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我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西方国家曾经有人鉴于高性能计算机和复杂计算技术的出现,产生过要“计算”市场价格的议论,这些尝试当然无所收获。针对这一现象,英国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做过一个著名的评论,大意是说,要找到均衡的市场价格,计算机要向市场请教。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开放性系统,最高级的模型和计算机,充其量只能涵盖其中若干因素,而且会挂一漏万。
价格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在一个有效的市场结构下由市场供求形成的。我认为,汇率作为一种价格,也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在有效的外汇市场上由供求形成的,这意味着,汇率制度改革的第一位任务,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外汇市场和汇率形成机制。我想,迄今为止我们的汇改,遵循的正是这个原则。
说到均衡汇率,我还想指出汇率理论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要努力寻找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仅仅从宏观层面上来研究分析汇率水平及其变动机制是有相当大局限性的。关键在于,宏观经济运行是以―定的微观经济结构为基础的;不了解市场的微观结构,我们就难以准确理解和认识宏观经济现象。
所以,近十几年来,从国际上看,金融理论中的微观市场结构理论发展得相当迅速,在新的理论中,信息论和博弈论居于核心地位。这些新的理论,高度关注了信息在市场上分布的不均衡,高度注意到市场参与者这种人的因素的作用。
我们注意到,运用微观市场结构理论,很多过去很难解释或者解释得不好的经济现象,都得到了比较完满的解释,据以形成的政策安排也比较容易实施。从本质上说,金融理论中微观市场结构理论的大发展,在理论层面上肯定了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现实中很多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水平都很难根据传统的理论来进行解释。大家都知道,美元和英镑目前的汇率是1比2,历史上,这两个货币之间的汇率长期保持在1比16的水平上。但是,若用购买力平价来衡量,汇率应当在1比1,即便加入利率平价,也比这高不出多少;更何况,最近10余年来,英国的经济发展显然并不比美国好。但为何形成目前的汇率水平,而且保持了这么久?现行的理论对此做不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这就告诉我们,在汇率的决定方面,还有其它因素,比如政治因素、国际外交因素、发展战略因素等等在发挥作用。简言之,汇率的决定问题,最终是市场说了算,不是什么人能算出来的。这也正是我们始终把形成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放在第一位的根本原因。
顺差是经济结构问题
《南风窗》:现在外贸顺差过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人认为退是因为人民币的价格问题,有人认为是一个经济结构的问题。你怎么看?
李扬: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非常特殊,仔细分析中国贸易顺差结构的人,大都不会将这些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汇率问题。
从总体上看,中国贸易顺差很大,但是,从结构上看,中国只是对两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和欧盟)顺差,而对其它国家都是逆差。稍微负责任且严肃的美国经济学家也都承认,中美贸易顺差不是汇率问题,而是经济结构的问题。
我们知道,基于新的科技革命向各个领域扩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分工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国的比较利益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基于这些变化,各国都在努力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但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步调有快有慢。
拿中国来说,由于是后发国家,而且本就在进行剧烈的经济结构调整,所以,很快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众所周知,既然是“制造”,就强烈地倚赖于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居于上游和下游之间,中国等于是两边受挤压,于是就会在一面产生顺差,在另一面出现逆差。这种复杂的格局,也不能简单地用贸易总量来解释。
相关热词搜索:重在 汇率 制度建设 汇率改革重在制度建设 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