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医”复兴? 医僧君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开办慈善医疗机构的目的是解决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后贫困人口看病难的问题。多元化社会理应容纳并鼓励宗教的力量施医赠药开办诊所,使之成为社会化救助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
广州德政北路429号的折叠门内,10张天蓝色的塑料候诊椅上坐满了候诊的病人。左边是两间五六平方米大小的诊室,一男一女两个医生正在问诊。右边一张两平方米不到的桌子旁,挂号员正在与病人核对病历号。环视四周,致谢的30面锦旗挂满了墙壁。
这是被称作我国1949年以来首家佛教免费慈善中医诊所普通一天的开始。
两年前,慈善诊所的小门脸甫一开张便受到广泛关注。2004年12月28日的开业庆典上,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以及省卫生厅、省民族宗教委员会的领导出席了剪彩仪式。
两年过去,这所已拥有6名固定职员的中医诊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步入正轨后的从容。
实行“完全免费”
“你不知道,两块钱对于我们贫苦人家,可以做很多事情的!”瘦弱的吕月霞坐在中医诊所的候诊椅上,眼圈很黑。
为了节省一去一回共两元钱的无空调公交车费,40岁的肝硬化患者吕月霞一个人挺着胀痛的大肚子,从广州市荔湾区隆庆北步行了3个小时来到慈善诊所求医。
8年前,吕月霞因治疗盆腔炎过量注射先锋霉素导致肝硬化,年幼的孩子则因遗传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婆婆最近又查出乳腺癌。一家四口三个病人,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外债也已借了十几万元。
这一年多来,吕月霞为了治病,就这样在荔湾区的慈善医院和慈善中医诊所两边来回跑。交谈中她不停地对记者表达对诊所的感谢。
慈善门诊的对象正是吕月霞这样的贫困人口。严格说来,按照慈善诊所的规定,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持有地级以上市民政部门制发的“城镇居民最低保障金领取证”或“低收入困难家庭证”人员;逢每周二、三、四给广州市肢残人士联谊会15个名额,安排未达到领取两证条件又接近两证困难的广州市肢残人员施医诊病。
而诊所的产权属于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民宗委负责指导诊所的人事和财务,以及诊所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并由广东省佛教协会负责其日常管理。
起初大部分人并不相信诊所真的可以做到全免费治疗。
越秀区的吴彩慧在确诊为卵巢癌后,无钱治病干脆放弃住院治疗,闪过跳楼自杀的念头。看到报纸介绍慈善中医诊所可以免费为低保人员看病,她并不相信。直到诊所的梁仲海医生用心理和药物兼治的方法对她免费治疗,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她给诊所送来了一面锦旗。
“大家聊天说起来这家医院看病好,不用一分钱。开始我不信,从河南赶过来,发现这里是真的不要钱。挂号也不要钱。” 50岁的下岗女工伍美英说。她现在是诊所的常客,一周来两次。“其他的一些慈善医院,虽然是慈善的,但是要钱。你没钱就赶你走。”
和大部分来看病的人一样,他们并不是佛教徒。
不过,即便是“全免费”,病人有时候也会来诊所“找茬”。一名在诊所工作过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说:有的病人怀疑医生开的药少了,拿了3天的剂量,但两天就过来复诊了;有的病人心情不好,挂号时不出示身份证,挂号员按规定不给挂号,病人就踢挂号桌,还在意见簿上投诉挂号员“见死不救”;有些病人把低收入证借给他人用,一次收费15元。
医生的选择
“单纯为了挣钱的话,我肯定不会来这里!”
今年34岁的文红梅医生,自2004年底诊所成立之初就供职于此。两年前跟随丈夫工作调动,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的她从湖南来到广州。诊所给她开的工资是一个月2000余元。 “钱多有钱的活法,钱少有钱少的活法,我还是喜欢这里。人际关系单纯,最重要是生活节奏规律,并且能为这么多贫苦人服务。当你知道有病人连青菜都吃不起,出去买菜只买萝卜干的时候,心里所想的不可能还是赚钱!”她和诊所的其他所有职员一样,并不是佛教徒。在她看来,她的义务就是帮助诊所为每一个病人看好病,和信不信佛没有关系。
“有些病人根本没钱买车票,知道我们诊所的消息后,从芳村(广州郊区)一直走路走到我们这里!即使已经超额了,我们要是不给他们看,心里会很难受。这些人远比想象中的要可怜。”文红梅医生说。
除固定医生外,诊所还有3名义诊医生。分别在周一上午和周五下午过来。这两个时间段,通常是诊所病人最多的时候。
每周五雷打不动过来义诊的严浩成医生,经常能制造诊所日诊的小高峰。一下午30个病号的诊量,对他来说已属常见。严医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的医学博士、两个硕士研究生的导师,自2005年8月接到佛协的通知来到诊所报到时,他就已经很清楚自己在做的是一份什么样的事业。
这位在广州郊区番禺和市区淘金路各有住所的医生,每周五下午开着自己的车赶到诊所上班。整个诊所也看不到任何与佛教相关的物品,他说“这里提供了一个集中帮助人的场所”。
“全免费”的资金支持
在诊所所属的广州越秀区,共有6间医疗机构设有慈善门诊,政府为辖区内在此看病的低保户居民负担80%的医药费。这些医院之间因为面对不同的人群,并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越秀区卫生局医政科朱云霞科长对记者说,德政北路的慈善中医诊所一切手续都符合有关要求。但她对诊所有一个疑问:只出不进,如何保证运作下去?
事实上,她的疑问也是很多人的疑问。在普通人眼里,“全免费”似乎只是一种美好的济世理想。
截至8月16日,存放在诊所的一共有病例1681份,诊所自成立到现在,共接待1.8万人次,平均每周50~70人次。随着免费慈善中医诊所的消息在穷人间口口相传,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扩大。最多的时候诊量达到120人,远远超过了诊所规定的日诊量80人。
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释明生曾经说,“诊所中没有金钱的交易,没有成本的计算和盈亏的考虑,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穷人都来看病,都能看得起病。”
佛教协会罗水旺副主任介绍,由于259平方米的场地是民宗委免费提供的,诊所的支出包括员工工资、药材费用、水电费、其他相关费用等四大块,其中主要是中药药材费用和员工的工资两大块。2005年的支出额是40~50万之间。罗水旺预计,今年的支出额可能要达到八九十万。诊所职工的薪金并不高,月工资固定,没有奖金。医生月薪2000元左右,药师1300~1400元,其他员工1000元左右。
诊所备有200味药材,费用每个月5万~6万不等。据一名曾在诊所工作的员工说,诊所进药都是通过药材公司批发价直销途径,价钱可以便宜一半。“我们的药根本不划价的。完全按照患者的需要来开药。即使是很贵重的中药,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开。”文红梅说。一个特困人员患左输卵管癌晚期,到诊所治疗,诊所毫不犹豫对她用了一些如雪莲花、藏青果、西洋参等名贵药材。
“目前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诊所的资金够用!运作10年8年没有问题。”罗水旺说。诊所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光孝寺注入的500万元款项、社会热心人士的捐款,以及佛教协会正在发展的会员捐助等。光孝寺是著名的千年古寺,在华南和东南亚一带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禅宗历史上著名的六祖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的公案就发生在这里,目前也是广东省佛教协会的驻地。
慈善诊所的未来
因为诊所是中医诊所,场地小,缺乏医疗设施,因此只能看些日常小病。大病重病都是做延续性的治疗。诊所实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会说服病人去大医院就诊。
仅有这一家诊所显然不能完全承载“让穷人都看得起病”的重任。今年4月和6月,广东省佛教协会推动韶关市南华寺和佛山市仁寿寺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申请,分别成立了免费医务所。至此,广州市德政北路的慈善中医诊所已经不是全国唯一一家免费佛教慈善诊所。
也许是涉及宗教问题比较敏感,也许是佛教慈善事业向来低调,在采访中,负责诊所行政工作的佛教协会罗水旺副主任表示需要向上级请示。而挂号员刘女士也一直强调“怕说错话”,不愿多开口。
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宏满则简单地对记者说:“我们创立诊所的目的就是佛教以慈悲为怀,希望普度众生。佛教的价值观是做善事不张扬,做善事不为名不为利。”然后微笑着拒绝了采访。
来自学界的声音则认为,开办慈善医疗机构的目的是解决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后贫困人口看病难的问题。解决这个难题只能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救助体系。靠宗教的力量施医赠药开办诊所,是社会化救助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事实上,这也是佛教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
“这两年来,在这里工作最大的感触就是,和其他所谓的扶贫不同,慈善诊所的扶贫真正落到实处,在日常生活中真的帮到人。”曾在诊所做过挂号员的民宗委退休职工赵女士说,“仅此一家还是不够的,需要帮助的穷人太多了!”
相关热词搜索:复兴 僧医 “僧医”复兴? 极品小僧医 极品小僧医阅读全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