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帝王的亚洲噩梦|顾铭城,亚洲叱咤风云的商业帝王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媒体纵横全球,有人称默多克打个喷嚏全世界传媒都得感冒。但是,默多克新近几年在亚洲的如意算盘都一一落空。尽管他在亚洲地区已苦心经营了10年,但至今仍然困难重重。自从默多克被诊断得了前列腺癌以后,他就拒绝任何采访,他梦碎亚洲的故事,只能留给自己细细品尝。
  新闻集团遭遇的种种困难与默多克的天真和超前不无关联。默多克在西方以接管成熟公司而著称。但是,默多克对亚洲的政治、文化了解不透,却贸然出击。如今亚洲互联网的发展和政策的松动,可能为默多克提供了拓展空间的可能性,但也应该看到亚洲进一步的开放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对手。当初,没人预测新闻集团会因不现实的亚洲攻略而到处碰壁。在香港主持卫视传播工作的布鲁斯?邱吉尔的观点与默多克不谋而合,至今他仍认为,就公司的投资规模和机遇而言,完全是合理的,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亚洲大陆引领一场资讯革命。
  但旁观者清。许多媒体分析家认为,69岁的默多克曾经投入巨资的这个地区,在未来几年仍然会让他作茧自缚。新闻集团在亚洲建置的卫星电视台过分倚重无线电视,而广告收入却相当有限,后来又实行电视本土化,从此陷入了更深的泥淖。
  
  付诸东流的希望
  
  布鲁斯?邱吉尔站在指挥台,看着转动的摄影机和闪烁的照相机,他心里明白,这个亚洲最大的电视媒体又有4500万美元的资金白白流失。
  为了取得100部影片的独家放映权,香港卫视投入了这一笔巨资,却不知是喜是悲。几年来卫视都是在夹缝中拓展空间――为了不让资本再流失,就必须吸引观众,为了吸引观众,就得不断投入资金。
  估计卫视已投入了10亿美元,但少有成效,而且前景并不乐观,除非在经营模式上有所改变,否则不会有钱赚。
  1993年默多克以5.25亿美元从香港李嘉诚财团购得卫视,两年来又支付另外3亿美元。当时,卫视有5个频道,而且以英语为主。7年后,增加为27个频道,用英语、韩语、泰语等7种语言播出。在过去的4年里,卫视损失了5亿,如果包括与凤凰台和迪斯尼的ESPN体育台的合作也计算在内的话,损失数目还要增加。
  现在默多克正把卫视融进新建立的“天空”全球网络中,这个全球卫星网络除卫视外,还包括新闻集团旗下的BSkyB,总投入达300亿。“天空”全球网络预计今年年底启动,但至今投资商反应冷淡。
  卫视想扭亏为盈的话,就得让观众花钱看节目,在亚洲只有印度、台湾等少数市场收取订户费,而这只是卫视所声称的3亿人收视市场中的一小部分(大概只有25%)。在印度,卫视从订户中赢余100万美元,但资金却被印度限制在本国使用。马来西亚有线电视占有量仅15%,效果更是可想而知。
  在中国,卫视长期以来做梦也想着打开市场缺口,可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近几年能从用户手中收取一分钱。保守估计,卫视每年的节目费需要几千万美元,像所有其他地区的广播公司一样,卫视需要广告收入维持电视运作,然而,广告收入却远远不够,所以征收用户费显得特别重要。
  拿美国来说,五六十年代是电视的黄金时代,CBS、NBS和ABC三家广播电视公司都通过各地的分公司以免费形式打入每个家庭,与此同时,各地都有他们的广告商,然后广播公司与各地分公司分享广告收入,当时这种做法堪称完美的合作范例。
  在过去20年,随着有线电视的发展,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大约有650万的美国家庭收看有线电视。支撑有线台的已不是广告收入,而是订户费。去年有线台平均收入的3/4(370亿美元)均来自订户。只剩下三大传统广播公司和卫视的兄弟公司福克斯公司,远远落在时代朝流的后面。
  如今,卫视30%的收入来自订户,70%来自广告商。所以,对卫视来说,广告额的增长显得特别重要。但是,亚洲的广告市场毕竟有限,30亿人口中有3亿电视家庭,去年仅有135亿美元的广告额(日本不包括在内)。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一年的电视广告累计只有5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2.5亿人口中有1亿电视家庭,去年广告费高达500亿美元。而且,美国广告市场分布相当均匀,这一点亚洲根本不能比。
  
  黄牌警告的背后
  
  在亚洲,默多克最早瞄上的是中国市场。1996年默多克在香港建立了凤凰卫视,焦点对准中国观众,但至今凤凰卫视已赔进5300万美元,估计未来几年还将亏损。多数观众并不被允许收看国外卫星电视(现在大概有600万观众)。由于卫视的价值取向太接近西方媒体,因而多次被亮出黄牌警告。尽管默多克花了7年时间改善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中国对新闻集团的电影发行和电视播放的管制仍然没有太多松动。
  默多克使用一些间接手段,企图打开中国市场,但也被证明是错误的选择。新闻集团注资80%的英国新闻数据系统集团,今年6月有意为中国提供有线电视的加密软件,这套软件能覆盖全国范围的800万用户,但丝毫影响不了中国政府限制外国传媒的固有思路。
  就互联网而言,新闻集团斥资1亿美元,企图通过两家著名网站开启中国互联网的市场门户,但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特别是国外企业资助的网站,所持的审慎态度让他们感到无计可施。
  不过,默多克1985年在中国做了一笔漂亮的生意,他取得了多部20世纪福克斯电影在中国的发行权。
  默多克明显意识到,中国的媒体市场大有发展潜力。1993年在伦敦的一个宴会演讲中,他惊叹现代通讯的威力,特别是卫星电视可以绕过国家管制,给渴望信息的人们提供了解世界的途径。
  中国政府立即对这些夸大其辞的说法作出反应──禁止接收卫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针对卫视而来的。但效果相当明显,默多克只好调整策略,他从卫视中撤掉了英国的BBC新闻,把香港《南华早报》转卖给前中国大亨。
  尽管这样,默多克在中国还是没有任何起色。新闻集团不但难以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一些投资项目也并不顺利。1995年新闻集团与天津市合作,起初是转播国际乒乓球锦标赛,但是这个项目毕竟太小了,最终草草收场。与此同时,新闻集团电影制作公司在西藏拍摄了一部纪实片,这个片子从去年发行以来总收入才17.5万美元,而影片的成本达45万美元,制作者并不奢望在10年内收回成本。
  默多克企盼中国政府对他开放影视市场,如果这样的话,上述投资可能也算是有所回报了。只是到现在,还没有任何突破,默多克终于领会到,自己对中国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今年2月,默多克解雇了集团公司驻北京的负责人美籍华人葛瑞斯?张,知情者说这是默多克在中国发展受挫的结果,因为张不能达到默多克的要求,其实,张只是默多克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现在新闻集团在中国找不到合适的最高管理人员。默多克最年轻的儿子、当然继任者詹姆斯在亚洲的其他地区拓展卫星电视的空间。继任者中有可能出现一匹黑马,她就是默多克的中国妻子邓文迪。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曾任卫视总监。但是,默多克坚持不让33岁的她涉足新闻集团的日常事务,她个人也觉得这是个家族企业,对她来说自然得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但是,最近她告诉纽约《W》杂志记者,她在中国有特殊的计划。时间能证明,邓文迪在中国事务中将会扮演主要角色。许多人认为她是块好料子,他们无法想像这个资源就这样白白浪费。
  不管是谁接集团的中国业务,都要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竞争将异常激烈。其他媒体,像时代华纳、索尼还有香港李嘉诚家族企业都将进入中国媒体市场,尤其是时代华纳组建了香港中国娱乐电视,来势汹汹。
  入世后,中国引进的外国影片将增加一倍。1998年和1999年新闻集团的电影公司在17部中国进口影片中占有5部,中国入世后默多克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
  
  新德里的新对手
  
  圣米?耐尔这些天有了一些主意。作为卫视印度频道的头目,他的工作是与索尼娱乐电视和ZEE电视(当地的一家主流传媒)的较量中赢得观众。但赌注是巨大的,要锁定3600万有线电视用户,每年就得6.5亿美元广告费进账。
  这是默多克卫星电视发展的一个关键时刻。要在印度赢得巨大利益,卫视必须大幅吸引观众。在几次努力均告无功而返后,去年卫视PLUS电视台的收视率第一次出现了好转,卫视在印度将近40%的收入来自PLUS,这无疑给卫视带来巨大推动力。
  为了从竞争对手中占领本地市场,也就是争夺广告客户,今年6月PLUS把原有的双语节目全部改为印地语。在印度的10亿人口中有半数以上操印地语,他们是电视黄金时段的主要观众。实践证明,PLUS的这一战略是成功的。
  改头换面后,6月3日第一次亮相即一炮走红,他们的主打节目就是印度版“你想成为百万富翁吗?”,参与人群中的中奖者可获得1000万卢比,相当于22万美元的大奖。这档由印度传奇人物巴赫岑主持的节目,只花了150万美元的制作费。耐尔说,已有700万人打电话给电视台,想参加这档节目,而且报名人数还将成倍递增。
  然而卫视要赶上竞争者还要花更大的力气。1992年卫视登陆印度,用的是双语的形式,收视率一直不理想。孟买受众调查公司最新公布,卫视黄金时间的收视率还处于索尼和ZEE之后。新德里媒体研究室主任巴斯卡拉认为,新近的改版对卫视来说无疑是生死一搏,卫视不允许索尼这样的新对手突然超越自己,现在就必须追回失地。
  在德里和孟买这样的大城市,能提供40多个频道较大的有线电视公司很多,还有不少可能只拥有几条街的用户却顽强地经营着的小公司,在这样拥挤的条件下,只有那些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节目才能生存下去,卫视在印度可谓腹背受敌。
  为挽回颓势,卫视正计划多渠道进入印度的其他领域,首先是从广播转变到多媒体,随后快速占领互联网市场。卫视在印度的许多网络公司下了1亿美元的大赌注,主要目标是从对手中争夺印地语观众。
  
  苍白的泛亚概念
  
  原本默多克设想建立一种泛亚模式(即从中国的黑龙江到印度的海德拉巴一套节目打天下),就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在亚洲纵横无阻,如今这种模式被证明完全行不通。为此,默多克改变了策略,他有意识地把卫视和其他地区的广播公司不断本地化,眼下卫视还没有完全本地化的公司,更多的是因为不太适合市场的合作经营。从本地化过程中,卫视也得到一定利益,如泰国的音乐频道便是其中一例。
  不管怎样,合并越多的话,就有希望产生大的地方企业。为适应亚洲不同地区观众的口味,卫视不得不把节目条块分割,使之有利于本地化。几年过去了,卫视变成了一个聚合了不少地区性电视台的企业集团。默多克原本构想把卫视旗下所有的公司作为一个整体,以实现资源共享和费用同担的愿望,如今看来已经化成了泡影。
  难道一点希望都没有吗?这也不尽然,广播业现在正面临第三次革命。第一次是从无线电到广播的演变,第二次是有线电视的发展,第三次是数码电视的出现,当世界广播市场不断解构时,新科技将使卫视和其他公司有利于争夺日益分化的观众群体。
  香港《媒体》杂志的执行主编卡恩?麦克坎杰分析说:默多克指望电视的数码革命带来利益,但他必须放弃原有“一统亚洲”的梦想,而是把目标瞄向观众,数码电视自然会为他度过难关。
  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分别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默多克至少再过10到15年才能实现媒体数字化。□
  (编辑:张良)

相关热词搜索:亚洲 帝王 噩梦 媒体帝王的亚洲噩梦 亚洲帝王蝎 亚洲假帝王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