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 向左走向右走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ECFA大辩论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意犹未尽,不断利用各种场合宣扬其对两岸政策的观点,一会儿立场柔软,转脸又立场僵化。有人称这表明该党的两岸政策正朝理性、务实方向转型;也有人认为,无论是从其本质还是现实状况看,该党都没有作好转型的准备,注定要继续紧抱“深绿”。民进党两岸政策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呢?
蔡主席放话“信号”混乱
最近一段时间,蔡英文针对两岸关系发表了一系列谈话,但常常自相矛盾,让人如坠云雾。
如在ECFA问题上。蔡在4月30日接受岛内平面媒体采访时坦承,民进党第一次执政时经验不足。尤其两岸政策攸关“国家安全”,须有经验的累积。如今民进党已累积八年经验,因此下次再执政时两岸政策会是平衡的,能维持稳定性与一致性,并有某种程度的可预期性。
同一个蔡英文在此前三天即4月27日接受亲绿的三立电视台采访时称:如果马当局不顾“人民”反对签ECFA,一旦民进党2012年执政,就会发动“ECFA公投”,到时再视结果作决定。转过来29日,她在与国际媒体对谈时又称如果民进党2012年重新执政,对两岸已签署的ECFA可能会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片面中止协议,二是在现行协议中作部分调整和改变。30日,蔡再称,民进党会尊重并参与“ECFA公投大游行”。
在关于政策开放的问题上。蔡4月30日接受采访时鼓吹,外界指民进党“锁国”是错误的,民进党执政前两岸关系是闭锁的,民进党执政后却予以逐步开放。
但5月2日,蔡在民进党的一场座谈会上又表示,国民党通过那条“从中国走向世界”的途径会让台湾“锁在中国”,是“冒进与爆冲”,而民进党则是“审慎渐进”,未来若重新执政仍会以此为原则,形塑稳定而细致的两岸政策与“国家安全”战略。此外,民进党“立委”强力反对承认大陆学历、开放大陆生入台等法案,也与蔡的背后支持分不开。
关于与大陆对话问题。5月2日,蔡英文在民进党“十年政纲”研讨会上首度明确表示,民进党不排除在不预设政治前提的情况下,与中国大陆进行直接并实质的对话。次日,民进党发言人便澄清,“蔡英文只是说明民进党对中国的态度……现阶段没有什么事要与中国谈”。
10日,路透社中文网站刊登蔡英文专访,指蔡宣称,该党正在组织一个与中国大陆对话的团体,目前已与一些非政府组织(NGO)及民进党智库建立共识。但11日民进党发言人即对此“澄清”,称蔡在专访中主要是表达不应由国民党垄断台湾发言权,民进党期待可与对岸进行多层次、多面向沟通,透过理念相近的NGO团体或智库与大陆交流是好方式,并未提及民进党要组团与大陆进行对话。
13日,蔡在以人民的名义写给马英九的一封信中提出,“在与中国密切交流的同时,不能一味把我们的国家藏起来”,隔一天即15日,蔡英文在党主席选举的政见会上又表示,民进党若与大陆对话完全不涉及“台独党纲”的修改问题。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蔡英文是伦敦政经学院博士生,之前也长期从事与两岸关系密切相关的工作,她当然不会不明白她这些言论的内在矛盾之处。那她为何故意如此?
一是为了骗取选民。从上面所归纳的谈话要点可清楚看出,蔡一方面在尽量表现自己的“理性”、“务实”、“开明”与柔软姿态,另一方面则继续表达自己的坚定“台独”立场。很明显,前者是说给中间选民听的,后者是说给基本教义派听的,目的是为了骗取“中间选票”,巩固“台独铁票”。事实上,蔡5月3日在与民进党内人士座谈时一不小心便透露了自己的真心。蔡向与会人士表示,她讲那些话是为了年底五都选举。因为五都是都会区,中间选民多,选民素质高,多数都比较理性,不好轻易地使用民粹。蔡还特意让他们代向“台独基本教义派”解释清楚。这也难怪岛内有人强烈质疑,蔡到底是在“求变”还是在继续“行骗”?
二是为了“十年政纲”探测风向。蔡英文自去年底以来,便不顾党内各方阻力,强推所谓“十年政纲”。动因是,在接连取得几场胜选后,蔡已在党内树立“武功”,但要想在党内全面树立形象,还必须有相应抢眼的“文治”。这也是她与民进党内其他“草莽英雄”最大的不同之处。与马英九进行ECFA辩论,只是其树立其理性形象的手段之一,而完成“十年政纲”才是重头戏。推动“十年政纲”这样的重大决策必须“审慎渐进”,蔡的一些柔和理性讲话,其实就是既试探外界的反应,同时又考察“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承受力。风向稍有不对,便会随时进行辩解、调整。这也是近日岛内媒体称蔡从“暴力小英”转变为“千变小英”的主要依据。
三是为自己巩固党内地位。由于岛内舆论普遍认为,蔡在ECFA辩论会上的表现不如马英九,蔡也因此受到了来自党内乃至整个绿营的压力,一些暂时蛰伏的政坛老手由此看到了再起的机会。在此情况下,蔡优先选择亲绿的三立电视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方面向绿营支持者表明心迹,另一方面更是希望借此“固盘”。此外,蔡通过向国际媒体发声,甚至声称美国都可能因ECFA而在东亚地区被边缘化,其实就是在与西方反华势力的“中国威胁论”相唱和,妄图引起他们的关注,然后再“出口转内销”,巩固自己在民进党内乃至整个绿营中的地位。
到底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言为心声。其实,蔡英文这些忽左忽右、自相矛盾的讲话,皆非民进党政策走向的明确指向,而仅是她及整个民进党当前艰难处境的真实写照。从目前形势看,民进党很可能还会继续在这种困境中裹足不前。
一方面,当前岛内外形势的快速变化给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增加了巨大压力。岛内民调显示,支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民众已基本稳定在七至八成的高度。即使在绿营支持者中,要求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民意也已超过半数,而支持民进党与大陆对话的比例更超过七成。与此同时,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朝野也都一再肯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并且一再公开批评民进党干扰破坏两岸关系的言行。这一客观环境的重大变化,无论对蔡英文抑或民进党而言,都是不得不正视的现实。
另一方面,受民进党长期蛊惑,不少绿营支持者对大陆以及发展两岸关系充满恐惧,部分绿营支持者中毒甚深而不自知。即使大陆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成为台湾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这些深绿支持者们仍生活在“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状态,对大陆的印象基本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并认为发展两岸关系就会伤害他们的切身利益。更需指出的是,由于经过长期反复的灌输、洗脑,他们已对民进党等“台独”势力过去所鼓吹的那一套深信不疑,甚至已容不得民进党推动所谓转型。这些深绿民众目前大约占总体选民的5%~8%。这对目前根本还谈不上吸引中间选民的民进党而言,当然是不可能也不敢放弃的选票。
正是这种两难困境,让蔡英文乃至整个民进党无法取舍,民进党只能继续左右摇摆,原地踏步。
相关热词搜索:向左走 向右走 向左走?向右走? 向左走向右走几米漫画 向左走向右走电影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