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为什么会内战【黎巴嫩险些再陷内战】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5月15日,黎巴嫩各政治派别同意重启对话,这使自5月6日起迅速恶化的黎巴嫩局势暂时得到缓解。在这十天中,内战的阴霾一直笼罩在黎巴嫩上空,石块、棍棒、浓烟、烈火、枪弹、火箭弹给贝鲁特再次留下道道伤痕,武装冲突还蔓延至黎北部城市和中部山区等地。据不完全统计,这场冲突在黎巴嫩全国已造成81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联合国中东问题特使拉尔森认为,此次冲突是自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内部冲突。
两项决定惹风波
从5月5日傍晚到6日凌晨,黎巴嫩政府召开了持续近11个小时、被认为是创纪录的最长的一次内阁会议。会议通过一系列决定,其中有两项决定是这样的:一,宣布真主党在黎巴嫩全境布设的电话通讯网为非法,该网络对国家主权和公共财政构成了侵犯,政府对网络涉及的个人、政党、机构和公司将进行跟踪调查并予以惩处;二,免去亲真主党的瓦菲克•西格尔准将担任的贝鲁特国际机场警备司令的职务,把他重新调回军队。黎巴嫩政府的决定立即引发了黎政府和真主党等反对派之间新一轮的政治冲撞,并迅速演变成后来的武装冲突。
一国之内的“两个国家”
黎巴嫩真主党是1982年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成立的,属于穆斯林什叶派政党,与伊朗、叙利亚的关系密切,自己拥有相对强大的武装力量。2005年,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后,以“未来阵线”为首的亲西方、反叙利亚的派别赢得了黎巴嫩议会选举,真主党成为反对派。但在2006年黎以冲突之后,真主党的势力开始回升,真主党联合其他反政府力量要求重组政府并拥有内阁1/3以上的部长席位,在其要求被黎巴嫩议会多数派拒绝后,属于真主党等反对派的政府部长相继辞职,从此引发了至今已长达18个多月的黎巴嫩政治危机。真主党随后还发动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并与支持政府的多数派发生暴力冲突,但在有关方面的调解下,黎各派承诺不通过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碍于真主党拥有自己的武装,黎巴嫩政府一直没有轻易与真主党“撕破脸”。此次黎政府通过的决定也只是其解决真主党问题的一次试探。
真主党的电话通讯网是一个遍及全国的有线光纤通讯网,有别于政府的通讯网而自成系统。该通讯网曾在2006年7月黎以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色列军队始终无法摧毁该网络。也正是凭借这一网络,直属于真主党的“灯塔”电视台等宣传机构虽在黎以冲突中遭以军猛烈轰炸,但很快就能恢复运转,这让以色列军方备感困窘。以色列媒体后来透露,真主党的通讯网在伊朗的帮助下,配备了有先进技术系统的电子战装备。面对黎政府此次做出的决定,真主党反应非常强烈,强调拆除该网络将会导致对以色列的侵略失去抵抗能力,任何破坏该网络的企图将遭到真主党的猛烈抵抗,真主党将视网络的破坏者为“以色列的代理人”。
贝鲁特国际机场警备司令西格尔是2000年从黎军调任机场负责安全工作的。议会多数派一直认为他“与真主党关系密切”,认为在其任内,真主党在贝鲁特国际机场政要专用跑道安装了监视器,以监视多数派领导人的行动,从而为实施暗杀和爆炸进行部署。自2005年2月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刺身亡后,黎巴嫩发生了多起针对议会多数派及其支持者的恐怖爆炸袭击事件,多数派议员不断遭到“蚕食”,使其在议会中的明显优势变成了目前的微弱多数,暗杀的阴影在贝鲁特难以驱散。
真主党游离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使黎巴嫩政府感到难以驾驭。针对这种状况,在议会多数派和反对派调解过程中具有影响力的马龙派大主教苏法伊尔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曾委婉地表示,在一个国家中不允许有两个国家存在,一个国家也不允许有两支军队存在。
到了内战边缘
5月6日晚,真主党发表声明,呼吁所有黎巴嫩人参与5月7日的罢工、示威和集会,以对政府发出呐喊。真主党和“阿迈勒”运动武装人员7日开始进入贝鲁特西区,使用石块和棍棒与支持政府的逊尼派武装人员发生冲突。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8日下午发表电视讲话,强调黎政府日前做出的决定是对抵抗力量的战争宣言,解决危机的出路是政府取消两项决定。他表示,真主党通讯网是其抵抗侵略的武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并声称,将斩断任何染指该事的手。纳斯鲁拉同时指责黎政府把警备司令西格尔调回军队的决定非法,并表示,西格尔将继续留任,任何接替其职位的军官,不论他从属何派别,都将被判定为冒充者。
很快,贝鲁特的局势迅速恶化。身穿迷彩服、头戴黑色面罩、肩挎弹药袋的真主党和其他反对派武装人员手持自动步枪和重机枪或肩扛火箭弹发射器把持各主干道以及通往机场、港口通道上的重要路口,倾倒沙土和碎石,燃烧轮胎,砸毁汽车,使贝鲁特的交通陷于瘫痪,机场和港口被迫停止运转。作为繁华商业区的贝鲁特西区成为厮杀的主阵地,并被真主党和反对派武装人员所控制,一些店铺被毁,居民被迫躲在家里,城里充斥着密集的枪声。真主党武装人员还包围了由黎议会多数派领导人、“未来阵线”领导人、前总理哈里里之子萨阿德•哈里里属下的“未来”电视台,对其职员发出死亡威胁,迫使其停播。此外,“未来阵线”的一些办事处和报社也遭到袭击和焚烧,滚滚黑烟不时腾空而起。萨阿德的住宅外墙也遭到火箭弹袭击。科威特、沙特、阿联酋、土耳其等外国驻黎使馆安排本国公民和侨民从陆路撤离黎巴嫩,并采取了暂停对外办公或关闭使馆等措施。
武装冲突进入第四天后,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发表了电视讲话,虽然措辞强硬但却明确表达出和解的意向。
西尼乌拉讲话一小时后,黎军队司令部发表声明称,贝鲁特国际机场警备司令西格尔将留任,直至在相关调查结束后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由黎军的通讯部队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抵抗力量安全的情况下,处理有关真主党通讯网的问题。5月11日,贝鲁特的局势渐趋平静,但北部港口城市的黎波里等地的激战仍在继续,造成多人死伤。与此同时,武装冲突的战火还从贝鲁特以东约20公里的阿莱地区蔓延至中部山区。支持政府的德鲁兹教派与反对派武装人员在交火中使用了自动步枪、火箭弹,甚至迫击炮等重型武器,反对派武装人员一度占领了山区省的大部分地区。鉴于不断恶化的安全局势,黎巴嫩军队宣布,从5月13日起在全国实行安全管制。
角逐仍在继续
黎巴嫩政治危机2006年底就已显露,原定于去年9月25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一再推迟使危机凸显。黎巴嫩当下出现的政局动荡其实是危机的进一步激化。由于爆发武装冲突,黎议长贝里5月12日宣布第19次推迟总统选举的日期。而黎巴嫩前总统拉胡德自去年11月24日卸任后,黎总统职位一直空缺。
黎巴嫩危机的背后原本就有复杂的国际背景。随着此次危机的加剧,中东地区大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起来。
黎巴嫩危机还加剧了美国同叙利亚、伊朗的紧张关系。美国一直指责叙、伊两国在解决黎巴嫩政治危机方面起了阻碍作用。叙利亚则针锋相对地指责美国的干涉才是造成黎内部无法达成一致的重要原因。2月底美国派“科尔”号导弹驱逐舰前往黎巴嫩附近海域以示威慑。4月下旬,美国负责近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戴维•韦尔奇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语双关地说:“我担心黎巴嫩人今年也许会面临一个炎热的夏天,类似于2006年的夏天。”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中东舆论对黎巴嫩危机加剧的焦虑,人们担心黎巴嫩成为21世纪新地区冷战的温床。5月,黎巴嫩爆发武装冲突后,美国中央司令部代司令登普西14日就造访了黎巴嫩。同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在访问以色列时表示,伊朗利用黎巴嫩反对派真主党破坏黎政局稳定,美国将帮助黎政府打击真主党。
5月16日,黎各派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正式就民族联合政府的席位分配、新选举法的框架制定以及涉及真主党武装的问题进行谈判。经过卡塔尔埃米尔和阿拉伯调解委员会代表团五天的大力斡旋,黎巴嫩各派终于在21日上午达成和解协议:在24小时内选举黎军总司令米歇尔•苏莱曼为黎巴嫩新总统;组建民族联合政府,多数派在政府中占据16个部长职位,反对派占11个,其余三个由总统任命;各派承诺在黎巴嫩国内不再使用武力等。这标志着黎巴嫩政治危机已开始朝着和解的方向迈进。
相关热词搜索:黎巴嫩 内战 险些 黎巴嫩险些再陷内战 黎巴嫩内战纪录片 黎巴嫩内战谁赢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