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非洲的历史篇一:非洲政局及历史

非洲政局及历史

1955年苏丹独立后,南方黑人各族掀起反对北方阿拉伯人政府的内战,持续了17年,1972年暂时平息,1983年战火再起,又持续了10年。

1962年埃塞俄比亚宣布合并厄立特里亚,厄人民解放阵线联合其他反对派开始了武装斗争,直到1991年5月推翻门格斯图政权,1993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亚宣布独立。 1963-1982年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发生边界武装冲突。

1966年乍得内战爆发,法国和利比亚插手,致使战争已进行了27年还未停息。

1967-1970年尼日利亚的豪萨-富拉尼族与伊博族、约鲁巴族为争夺石油利益而爆发内战,伊博族建立了比夫拉共和国,故这次内战又称比夫拉战争,有200万人死于战祸。 1971-1981年乌干达与坦桑尼亚爆发边界战争。

1975年安哥拉内战爆发,美国和南非支持的“安盟”反对苏联、古巴支持的“人运”政府,1989年虽达成和平协议,但1991年大选后战火再起。与此同时,莫桑比克也爆发了全国抵抗运动游击队反对政府军的长期内战。

1976年围绕着西撒哈拉独立问题,摩洛哥与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支持下的西撒人民解放阵线开始了长期的武装冲突。

1977-1978年,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为争夺欧加登地区而发生长期的武装冲突。

1989年12月利比里亚内战开始,1990年9月反政府的爱国阵线虽取得胜利,但内部又按部族划分派别,发生分裂,使内战更加复杂化。

1990年10月索马里的三派反政府武装也各以部族为背景。在推翻了仅依靠马列汉族的西亚德政府后,三派立即分裂,使索马里陷入内战,造成上万人丧生,90万人挨饿。美国出兵干涉,结果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1993年,布隆迪图西族和胡图族爆发武装冲突,造成20万人死亡和30万人无家可归,这是几十年部族流血冲突的严重结局。

1994年,卢旺达发生更大规模的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据卢旺达地方政府和社会事务部2001年公布的统计数字,全国1/7的人口,大约100万人死于这场劫难。联合国为此设立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审判。

1998年8月,刚果(金)发生内战,安哥拉、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应邀出兵支持刚果(金)政府,卢旺达和乌干达则出兵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各派之间武装冲突不断,造成数百万人伤亡。迭起的民族冲突表明,非洲的民族整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一党制到多党制的民主浪潮

非洲国家在独立初期除经过武装斗争取得独立的国家外,都承袭了殖民地时期的一套行政制度。就政体而论,多数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只有摩洛哥、莱索托、斯威士兰三国是君主立宪制或君主专制政体。此外还有个别国家建立了过渡性的军政权。同是共和政体的国家,有的实行一党制,有的实行多党制,还有的是无党制;有的是总统集权制,有的是内阁总理负责制。

随着非洲政局的动荡,有些政党被合并或被取缔,绝大多数国家确立了一党制或“有限制的多党制”,这种政体的特点是以军权为核心的集中管理体制。作为“政治精英”的党的领袖,既任总统、总理或国王、首相,又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或国防部长,用军权来保证他们对党政财文大权的控制。

这种政治体制的形成与非洲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不无关系。他们只有通过加强集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但这种体制缺乏监督、竞争机制,不能有效地克服腐败和官僚主义。

90年代初,非洲掀起了“多党民主”浪潮,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形成一场政治大变革运动。80年代非洲经济恶化,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民怨沸腾,人心思变。加之,苏联东欧剧变以及美英等国将实行“多党制”作为提供援助的条件,这些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0年2月,贝宁率先放弃一党制,开放党禁,宣布召开多党参加的全国代表会议。同年,有20多个国家在群众性的反政府运动压力下宣布以多党制代替一党制,以民选的文官政府代替军政府。津巴布韦放弃了将多党制改为一党制的打算;肯尼亚一直实行一党制,1991年底宣布实行多党制;在坦桑尼亚,尽管80%的人主张保留一党制,但领导核心考虑到国内外的形势仍决定改行多党制。总之,两年多来,共有40多个国家宣布实行多党制,一批新的年轻的领导人也随之活跃于非洲的政治舞台。各国实行的多党制基本上是照搬西方模式,能否适用于非洲、给非洲政局带来稳定,给经济带来繁荣,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在“多党民主化”浪潮冲击下,“非洲社会主义”遇到严重挫折。在此之前,曾有24个国家宣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实际上是非洲的民族社会主义,它有四大派别,即阿拉伯社会主义、村社社会主义、非洲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刚果劳动党是非洲第一个宣布奉行“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党,1969年12月成立时自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但1990年7月该党中央委员会的公报宣布,它“不再按马列主义的要求领导国家建设”,实行“党政分离”,实行多党制等等。贝宁和埃塞俄比亚都是70年代中期开始自称实行“科学社会主义”,但执政的贝宁人民革命党在国内外压力下,1989年下半年就宣布“放弃”马列主义作为本国的“指导思想”,1990年4月宣布解散。1991年3月克雷库在总统选举中被击败下台,贝宁的社会主义随之宣告结束。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1991年5月被迫辞职,反对派武装攻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他领导的工人党宣告瓦解,所实行的社会主义也就随之而告终。卡翁达是赞比亚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倡导者,他及其领导的“联合民族独立党”在1991年10月总统和议会选举中败北失权,从而使所谓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失去了影响。塞加内尔、突尼斯、毛里求斯曾实行民主社会主义。它们为西方大国所容忍,因此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继续存在。

1.造成非洲战乱的原因之一是部族矛盾。非洲的部族数量之多可谓世界之冠,各国政府登记在册并予公布的有700多个,但估计至少在2000个以上。这些部族的语言、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部族矛盾错综复杂。部族有很强的“领地”观念,部族矛盾常常演化为暴力冲突。政府在制定、实施各项政策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化部族矛盾,甚至引发部族战

争。持续多年的索马里战乱和目前刚果(金)的武装冲突就是典型的部族冲突。中非小国布隆迪内战至今已打了10年,部族矛盾是主要原因。

2.贫困是非洲战乱不断的又一原因。非洲有8亿多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2%,但经济总量却不到世界的2%,贸易额仅占世界总贸易额的1.5%,每年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不及世界总量的1%。在联合国公布的全球49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4个在非洲。1990年以来,发达国家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下降了35%。非洲债台高筑,许多国家每年要用财政收入的近四分之一偿还外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试图通过抢夺资源改善自身的经济处境。刚果(金)、安哥拉等地爆发的武装冲突即和争夺资源密切相关。

3.再一个因素就是一些国家盲目推行多党民主。非洲大陆从80年代末进入政党变革时期,1994年基本完成政党变革。但在殖民统治期间,非洲国家的体制基本建立在部族或部族联盟基础之上,民主的根基非常浮浅。此外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平均文盲率为40%,个别国家高达80%,在这种条件下推行多党民主不但没有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反而成了加剧社会矛盾的催化剂。

4.军事政变也是非洲不断爆发战乱的重要原因。60年代以来,非洲国家发生近200次军事政变。据统计,1963年在非统组织宪章上签字的31个独立国家领导人中,有17位后来被军事政变推翻,而一些现任非洲国家领导人则是靠军事政变上台的。

*乌干达前总统阿明与中非皇帝博萨卡、前扎伊尔总统蒙博托称为“非洲现代史上最残忍的三大暴君”。

阿明(Idi Amin Dada,1928——2003年)

乌干达前总统(1971~1979)。行伍出身。1928年1月1日出生于西尼罗河地区科博科。卡鲁阿族人。伊斯兰教徒。只上过4年小学。1943年参加英国皇家非洲步兵部队。是乌干达1962年独立前极少数被提升为军官的乌干达士兵之一。曾在缅甸作战和参加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历任军士长、营长、陆军和空军副司令,后兼任陆军参谋长和空军参谋长。曾先后去英国和以色列接受军事和伞兵训练。1964年底被派往刚果(利)[现刚果(金)]为解放运动组织建立训练营。他与新独立的国家总理和总统密尔顿·奥博特关系密切。1967年1月奥博特总统提升他为武装部队司令、陆军准将。1968年1月任陆军和空军司令、国防参谋长以及内阁和国防部的军事总顾问,升少将。后与奥博特发生了冲突,于1971年1月25日发动了一次成功的军事政变,成立军政府,自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同年2月任总统。1972年起兼任军政府最高权力机构——国防委员会主席。1971——1975年兼任国防部长,1973年兼任内政、新闻和广播部长。1975年7月晋升陆军元帅,1976年6月成为终身总统。此外,他还兼任警察理事会主席、监狱理事会主席、乌干达麦克勒里学院院长和基伦贝铜矿公司主席等职。1979年3月兼任武装部队三军参谋长。他进行直接统治,不授权他人。他的反复无常的性格是众所周知的,经常表现为极端的民族主义。1972年把所有的亚洲人从乌干达驱逐出去,从而导致乌干达的经济崩溃;还公开地污辱英国和美国。他信奉伊斯兰教,改变了乌干达与以色列的友好关系,而与利比亚和巴勒斯坦友好。主张部族主义,迫害阿乔利族、兰吉族和其他部族。据说他共迫害和杀害了10~30万乌干达人。1978年10月乌干达民族主义者和坦桑尼亚军队进攻乌干达,于1979年4月13日抵达

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他逃到利比亚,后隐居在沙特阿拉伯和吉达。2003年8月16日客死在沙特。

博卡萨一世(Bokassa Ⅰ,1921——1996年)

原名让·贝德尔·博卡萨(Jean-Bedel Bokassa)。中非共和国军事领袖,前总统(1966——1977)前中非帝国皇帝(1977——1979)。前中非自治政府总理、黑非洲社会进化运动创始人波冈达的侄子。生于1921年2月22日。早年在当地教会学校读书。1939年参加法国军队,服役约20年。他在法越战争中立功,获十字军功章。1961年得上尉军衔。他应达科总统的邀请,任新独立的中非共和国的军队总司令。1966年利用枪杆子废黜达科,自任共和国总统。任职期间实行独裁,内外政策变化莫测,政府不断改组,总统权力日益扩大。1977年仿效自己崇拜的英雄拿破仑一世,加冕为博卡萨一世皇帝,改共和国为中非帝国。但好景不长,1979年9月发生军事政变,博卡萨逃亡到科特迪瓦,后被缺席判处死刑。1983年流亡到法国。1986年11月23日回到中非后被捕。1987年6月,班吉刑事法院以杀人和侵吞国家财产罪判处博卡萨死刑,后被数次减刑,1988年2月29日科林巴总统发布特赦令为他减刑,将死刑改为服终身苦役。1993年9月1日获释。1996年11月3日在班吉病故。 蒙博托(Mobutu Sese Seko Kuku Ngbendu Wa Za Benga,1930——1997年)

扎伊尔总统(1965——1997年)。1930年10月14日生于赤道省的利萨拉城。班加拉族人。天主教徒。1949年起在比属刚果军队国民军中当办事员。1956年被解职后任《前途报》记者和《非洲现状》周刊编辑。1958年参加卢蒙巴领导的刚果民族运动党。1960年在谈判刚果独立问题的布鲁塞尔圆桌会议上,蒙博托支持卢蒙巴把刚果独立国建成坚强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议。同年6月30日刚果独立,卡萨武布总统和卢蒙巴总理组成联合政府,任命蒙博托为国民军参谋长。8天后,国民军叛变,蒙博托成为少数能控制住军队的军官之一,足以在卡萨武布和卢蒙巴争夺权力的斗争中左右局势。1961年蒙博托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4年后,他发动政变推翻卡萨武布,自任总统。1967年5月创建人民革命运动,任主席。1974年修改宪法,规定扎伊尔实行一党制,人民革命运动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1980年10月被册封为班加拉族大酋长。1982年12月被授予元帅军衔。1988年2月起任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执行主席。他主张“一个政党 ——人民革命运动 ”,“一个领袖——蒙博托”,实行经济扎伊尔化政策。60年代执政初期,政局稳定,经济增长。70年代后采取过激的民族化和国有化政策,经济陷入困境。1990 年非洲兴起多党制。1990年4月24日他宣布实行有限多党制。他本人退出人民革命运动,以仲裁者身分“超脱党派之争”。1997年5月16日,蒙博托放弃总统权力,离开金沙萨。5月17日,解放刚果民主力量同盟,攻占首都金沙萨,其领导人洛朗 ·卡比于5月29日宣誓就任总统,改国名扎伊尔为刚果民主共和国。1997年9月7日在拉巴特一家医院去世。

二大独裁者:前马拉维终身总统班达和斯威士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

班达(Hastings Kamuzu Bnada1906——1997年)

马拉维前终身总统(1966——1994年)、马拉维大会党终身主席。生于卡松古县。契瓦族。

基督教徒。早年在医院当勤杂工,后去南非当文书和译员。1925年后在美国威尔伯福斯学院、印第安纳大学、芝加哥大学、梅哈雷医学院、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大饿和格拉斯哥大学读书,获哲学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1942——1945年在英国利物浦和谢菲尔德开业行医。1945年转赴伦敦,结识肯尼亚前总统肯雅塔、加蓬前总统恩克鲁玛,参加了尼亚萨兰人非洲人大会党(马拉维大会党前身),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非洲的历史)1953年中非联邦成立后,离英国到加纳行医。1958年回国。1959年1月当选为尼亚萨兰人非洲人大会党总主席。同年3月,因要求解散中非联邦和实行自治被捕,该党被取缔。1960年4月获释后任马拉维大会党主席。曾多次就尼亚萨兰问题同英国举行会谈。1961——1963年任自然资源和地方政府部长。1963年2月尼亚萨兰实行“内部自治”,出任总理。1964年7月尼亚萨兰独立,改国名为马拉维,任总理兼国防、公安、自然资源、调查、社会发展、卫生、贸易和工业、运输和交通、新闻9个部的部长。1965年任总理兼外交、国防部长。1966年7月马拉维宣布成为共和国,任总统。1971年7月6日就任终身总统,并任马拉维大会党终身主席。1972年后曾先后兼任农业和自然资源部、外交部、工程和供应部、司法部、国防部、农业部等部部长。1993年6月马全民公决赞成实行多党制。1994年5月马决定取消终身总统制,他在同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失利后去职。1997年11月25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去世。未婚,无子女。 姆斯瓦蒂三世(Mswati Ⅲ)

斯威士兰国王。原名马科塞蒂维(Makhosetive),意为“各族之王”。他是前国王索布扎二世的第67名王子,母亲是恩通比皇后。1982年8月,索布扎二世去世,王室委员会决定立马科塞蒂维为王储,时年14岁。不久,他被送往英国一所寄宿学校学习,由母亲恩通比摄政。按规定,马科塞蒂维应年满21岁才能登基,由于国内政局动荡,他提前于1986年4月加冕登基,正式定名为姆斯瓦蒂国王三世。现年36岁的国王是非洲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国王,在斯威士兰这个山地王国的在国民眼中,他是个十足的独裁者,荒淫无度,自即位以来,每年的芦笛舞祭神仪式上,他都要从众多的舞女中挑一位出来纳为妃子。他的独载和暴政先后受到当地政客、商业组织和人权组织的批评与控拆。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给他的每一个妃子修建一个独立的宫殿,使这个本来就很贫穷的国度的经济雪上加霜。

--------------------------

非洲是目前世界上冲突频仍的地区,仅在2003年过去10年时间里,53个非洲国家中不同程度卷入战乱的国家就占四分之三,其中引人注目的有安哥拉内战、莫桑比克冲突、索马里军阀混战、刚果(金)内战、卢旺达和布隆迪部族仇杀等。近两年来,非洲总体形势趋向缓和,热点问题明显降温,一些持续多年的冲突与动荡基本得到控制。例如2003年6月刚果(金)成立民族团结政府,7月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和平方式结束历时一周的政变危机,8月利比里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签署和平协议,9月苏丹政府和南部反政府武装开始进行关系到打破和平进程僵局的关键性会谈,11月布隆迪政府与反政府武装签署和平协议等。现在索马里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表明非洲的和平进程取得了重大成果。 近年来,困扰非洲的一些热点得到降温和基本控制。像2003年7月,刚果(金)成立民族团结政府,标志着周边多国介入,持续五年的武装冲突总体得以结束,刚果(金)也进

非洲的历史篇二:非洲的历史经济

非洲的历史经济

非洲经济是由在非洲的贸易、工业和人力资源组成的。非洲的人口约有十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5%(2008资料)。非洲是全球最贫穷的大洲,全非洲一年的贸易总额只占全世界百分之一。根据联合国在2009年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最低的24个国家中,其中有22个都是非洲国家(第159位至第182位)。非洲贫穷的原因有部分是因为其动荡的历史有关。非洲非殖民化的不稳定加剧了冷战冲突。自20世纪中期,冷战、贪污和专制统治也令非洲的经济更加不景气。 非洲经济展望报告特别提到:自2001年以来,非洲与中国的贸易增加了10倍,于2008年更达到了1000亿美元。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迅速增长,而拉丁美洲也经历了温和增长,使数以百万计的人得以脱贫。相比之下,非洲的许多地区在外贸、投资、人均收入和其他的经济增长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贫穷对非洲有很大的影响,包括较低的预期寿命、暴力和不稳定,这些问题反过来又持续影响了非洲大陆的发展。然而,近期的数据显示部分非洲大陆正在经历快速的增长。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已追得上全球经济增长的比率。在经济发展最快的非洲国家甚至出现了大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情况。在2007年,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包括毛里塔尼亚19.8%、安哥拉17.6%、苏丹9.6%、莫桑比克7.9%和马拉维7.8%。 许多国际机构对新兴非洲国家的经济现代化越来越有兴趣,尤其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时候,非洲的经济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虽然在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经合组织)中没有任何非洲国家加入了发达国家之列,但整个非洲并非完全的贫穷不堪,而在财富方面也有很大的变量。在非洲北边的亚拉伯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和欧洲及中东等发达国家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南非是目前非洲最富有的国家,无论是在国内生产总值,或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是全非洲最高的。在它邻近的国家也能从中分享南非的财富。一些细小但石油藏量丰富的国家如加蓬和赤道几内亚,也加入在非洲10个最富有的国家之列。 南北两端大陆经济较撒哈拉以南非洲为高在热带的东非地区,因其长期前殖民地历史,使其贸易和发展较其他地方快,因而较其他地方富裕及稳定。一些群岛如塞舌尔群岛、留尼汪、毛里求斯和佛得角,也较内陆国家富裕,但较不稳定的科摩罗经济则依然很差。 最贫穷的国家是那些正处于内战或刚刚摆脱内战的国家。其中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塞拉利昂和布隆迪。近来,最贫穷的地区一直是非洲之角,虽然在历史上,该地区曾经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富有的地方。特别是埃塞俄比亚,它在经济方面曾有一段长时间的成功。目前的贫困、饥荒和战争,已经困扰了这些地区几十年。这些国家内部充满了相当多的变量,城市地区,尤其是实行资本主义的城市,一般都比农村地区富裕。社会不平等现像在非洲国家十分明显,上层阶级收入大大高于社会中的多数人口。

非洲的历史篇三:非洲的殖民历史及独立运动

非洲的殖民历史及独立运动

非洲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实现政治独立的洲。至2000年底,非洲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为葡萄牙的直属领地,加那利群岛为西班牙的直属领地,留尼汪为法国的“海外省”,圣赫勒拿为英国“直属殖民地”, 西撒哈拉地位未定,其余的为53个独立国。

非洲是一块古老的大陆,是现知最早居有人类的大陆。历史上,非洲人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从公元15世纪开始,欧洲的殖民者开始进入非洲大陆,非洲开始了它长达几百年的血腥历史。“新大陆”发现之后,美洲的开发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为了牟取暴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开始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在黑奴买卖盛行的1502年至1808年期间,光是被卖往美国的黑奴就达到600万。罪恶和残酷的奴隶贸易,严重破坏了非洲的生产力,阻碍了非洲的发展,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世纪中后期,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广阔市场,它们加紧了对非洲的侵略,开始从沿海向非洲内陆浸入,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为了协调各国的利益,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英、法、德、比、葡、意等15个国家在柏林召开会议,以协议形式对非洲进行了瓜分。到一战前,整个非洲大陆只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还保持独立,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非洲只有北非的埃及、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西非的利比里亚这三个国家是独立国家,其它均沦为英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自殖民主义者踏上非洲土地后,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未停止,暴动、起义接连不断,有的甚至坚持了几十年之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多年间,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方兴未艾。虽然历史上几次较大规模的反帝斗争都被帝国主义镇压下去,但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却是一浪高过一浪,这就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蓬勃兴起,非洲国家先后挣脱殖民统治的枷锁,实现了国家独立。1954年,阿尔及利亚爆发武装斗争,经过长期斗争终于获得独立。北非的利比亚于1951年,突尼斯、摩洛哥和苏丹在1956年亦宣告独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反帝群众运动也日益高涨,加纳和几内亚先后在1957年和1958年取得独立;1974 年,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国宣布独立,非洲整个殖民体系宣告解体。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宣布独立,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完全从非洲消失了。非洲独立的国家达到了50个。刚刚获得独立地位的非洲国家认识到团结与合作的重要,1958年4月,第一次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召开,埃及、利比里亚和加纳等8个国家参加了会议。与会国家一致同意加强团结与合作。非洲统一运动开始了。1963年5月,31个独立的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齐聚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非洲独立国家首脑会议。会议签署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宣告非洲统一组织正式成立。

独立后的非洲国家绝大多数采取民主共和体制,实行总统制或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由普选产生,掌握国家权力。摩洛哥、斯威士兰和莱索托3个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掌握军政大权,任命政府官员,王位世袭。少数国家是军事政府或介于不同政体之间的政府。

独立而团结的非洲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非洲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非洲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1990年3月,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摆脱了南非的统治宣告独立。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白人政权也逐渐放弃了种族歧视政策。1994年,南非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全国大选。黑人领袖曼德拉当选为

总统。4月12日,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总统,宣告新南非的诞生。

纳米比亚共和国成立和新南非的诞生,宣告了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的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古老的非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西方国家在非洲推行多党民主制,并鼓吹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制,将经济援助与是否按西方标准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挂钩,同时,国际形势的巨变(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等)也给非洲带来了强烈冲击,导致非洲地区原有的一些政治、经济、部族和宗教矛盾激化,造成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利比里亚、索马里、卢旺达、布隆迪、刚果(金)等国陷入了内乱之中。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则因边界问题进行了持续两年多的战争。但在另一方面,非洲大陆的政治形势也有良好的发展结果。1990年3月,纳米比亚结束了南非的统治,宣布独立。1994年5月,曼德拉就任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结束了南非长达300年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

非洲人民长期以来同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行艰巨斗争,终于赢得了国家的独立,4亿多非洲人民获得了自由与解放,而且同亚洲、拉丁美洲人民组成了第三世界的力量,使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在50余个独立的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中占有1/3的席位,在不结盟运动正式成员国中占1/2以上,这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总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不仅关系到整个非洲大陆和非洲人民的命运,而且在世界上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非洲 历史 非洲历史与文化 非洲婚礼的历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