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 处于十字路口的国际军控与裁军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单边主义盛行,军民技术“混淆”;武器走私漏洞百出。   近年来,曾经出现良好势头的军控与裁军进程因国际上出现的种种消极因素而在一定程度上发生逆转,其前景令人担忧。
  
  单边主义思潮抬头,多边裁军陷入困境。
  
  联合国裁军大会连续四年由于无法达成一致而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谈判;裁军委员会2002年的会议有被迫延期的危险;印度等国拒不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负责裁军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达纳帕拉表示:“多边裁军外交目前陷入了僵局,出现了多种令人沮丧的情况。”导致上述局面的根源,就是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其主要表现是,不再追求战略稳定性,而追求自身的军事优势与绝对安全;不再热衷于国际军控条约,而是采取不受约束的、可逆的单方面裁军。在单边主义者看来,自己的利益是天然合理的,任何国际公约、条约都不应该成为它谋求自己利益、推行自己意志的障碍。这种单边主义倾向危害极大,许多中小国家为此对国际军控和裁军抱犹豫观望态度,地区军备竞赛有所抬头。
  
  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和外空军事化不可避免,全球战略稳定基础受到动摇。
  
  2001年12月13日,布什正式宣布美国决定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2002年12月17日,布什又下令部署第一个导弹防御系统。《反导条约》被公认为是全球战略稳定的基石,美国此举不仅打破全球战略平衡,严重阻碍核裁军进程和国际防扩散努力,而且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美国还嫌不够,在谋求自身绝对安全的同时又宣称要夺取所谓的“外空优势”。美国2002年度《国防报告》指出,由于空间监视手段、地基激光武器和空间干扰系统越来越容易被获取,确保美国进入空间的自由,保护美国在太空的国家安全利益,已成为“国防部首要任务之一”。在美国2003年国防预算中,用于太空项目的资金高达两亿美元,用于与太空项目相关的信息技术的资金为23亿美元。美国试图通过在军事上垄断外层空间,一劳永逸地解决美担心的核扩散问题。
  
  受新军事革命的推动,武器装备日趋高技术化,常规军控与裁军面临新的挑战。
  
  近年来,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削减常规军备数量的同时,积极研制新型常规武器。美军在科索沃战争期间投入的高技术武器高达98%,并首次使用了1997年~1998年才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联合防区外武器”和“感应引信武器”。目前,美军以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战区战争为目标,仍在努力提高信息战、远程精确打击和诸军兵种一体化作战等能力,积极开发精确制导、隐形、定向能、智能等尖端武器系统。这些以运用高、新技术为特点的“跨世纪的武器装备”发展计划,已对常规军备控制与裁军形成挑战。现有的或可能达成的常规军备控制与裁军条约主要是限制武器的数量,并不能有效制约这种以提高武器质量为特征的军备竞赛。另外,高技术的发展,使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差别越来越模糊,国际裁军与军控努力很难像以前那样做出明确的“军用”与“非军用”的界定,从而使武器的扩散变得更加容易了。
  
  因地区冲突与纷争的刺激,各国竞相扩充军备,亚太地区成为军控与裁军领域的重灾区。
  
  冷战虽然结束,但因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争端等因素而引发的地区性冲突不断,从而导致近年来世界军费开支逐步攀升的势头。美国国防预算已持续数年增长,2003年高达393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支出的36.3%,超过了位于其后的15~20个最大的国防支出国的军费总和。俄罗斯政府在普京上台后开始加大对国防的投入,尤其是2001年,俄军费开支猛增至78.5亿美元,增幅为近10年之最。
  与军费开支增加相伴的是军备建设呈上升趋势,这一点在太平洋地区尤为突出。在西太平洋地区,为应付地区冲突的需要,美国最近决定把在该地区的航母战斗群由2个增至4个,在关岛计划部署3~5艘“洛杉矶”级核潜艇和B-2隐形轰炸机,建立巡航导弹潜艇的母港。在东亚地区,日本借反恐之名大力扩充军事实力,美国则联合日本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并试图将我国台湾纳入其中。东南亚国家随着逐步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军队现代化计划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不惜投入巨资加强国防建设,竞相购买先进战机、水面舰船、潜艇以及导弹等武器装备。在南亚地区,印度自1999年制定“最低限度有效核威慑战略”以来,加快建设“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多次进行中、远程导弹的试验,开始建造排水量为3500吨、可携带六枚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并宣称准备进行中子弹的研发与试验。印度还从俄罗斯等国购进大量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并与俄在军工生产方面展开紧密合作。
  
  美俄就核裁军达成妥协,双方将由核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赛。
  
  美俄《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只有短短五款。从内容来看,美俄的表态只是初步的,对诸如削减核弹头的种类、削减的步骤以及削减下来的弹头是转入储存状态还是彻底销毁(美国坚持储存起来)等一系列问题究竟该怎么办,尚不得而知。加上双方裁减时间跨度长达十年,其间必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俄两国的核武器一直朝着缩小规模、减少数量、调整结构、改善性能的方向发展。2002年1月,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提出,建立“新三位一体”的战略力量,由核与非核的进攻性打击力量,加上弹道导弹防御能力以及能迅速应对各种威胁的灵活反应基础设施三部分构成,即建立核与非核相结合,攻防兼备并能快速反应的战略力量。俄外交部长伊万诺夫表示,条约将使俄有机会更加灵活地确定本国核力量的结构,有机会为本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装备多弹头。美俄核裁军不过是一场由数量转入质量的竞赛。
  
  武器走私日益猖獗,防止恐怖主义组织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成为防扩散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统计,目前全球走私武器的交易额已由1992年的185亿美元飙升到1000亿美元左右。走私武器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各种性能先进、破坏力大的高新技术武器不断进入走私武器的行列。核材料与核武器走私也已屡见不鲜。德国在不到两年内就曾查获124起核材料及相关材料走私案。更令人担忧的是,核武器也已进入了走私武器的行列。据报道,六枚保存在哈萨克斯坦武器库中的核弹头已经不翼而飞。俄罗斯军方不久前公开承认,俄罗斯丢失的核弹头已达十多枚。防止此类武器落入国际恐怖主义者手中,将成为国际防扩散努力的新挑战。▲
  

相关热词搜索:裁军 路口 处于 处于十字路口的国际军控与裁军 处于十字路口的中间商 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成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