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快递到哪儿了查询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生态环境遭破坏,资源被滥用,贫困人口增多,等等。这些方面的事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举出一二来,而这些事例又必然会引出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期,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这个在人们心头越来越沉重的问题。
非常感谢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们,他们对本栏目给予了大力支持。
――主持人手记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形成世界共识。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萌发到成熟、从模糊到明确、从矛盾到统一的漫长过程。
尽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能追溯到很早乃至于古代,但一般认为,这一概念的讨论始于1962年,由于美国学者卡森《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发表,引起人们对环境污染灾难性后果的关注。纵观过去40年间可持续发展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和三个里程碑,推动这一进程的有四大驱动力量。
两个阶段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与制度创建
可持续发展从起源到现在,历经40年。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主要是概念形成;后一个阶段,集中于战略讨论和制度构架。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在农产品、水产品和禽畜动物体内经过食物链而不断富集,已经严重危及动物和人类健康。《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发表,很快引起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极大关注。1968年,《人口爆炸》一书发表,将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联系起来,立即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焦点话题。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报告,成为当时全球性的争论热点。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大幅限产提高油价,引起石油资源“枯竭”的世界性恐慌。1979年,美国三里岛发生核污染事故。1984年,印度有毒化学物泄漏事件,造成1万人死亡、30万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同年,埃塞俄比亚干旱,约有25万~100万人饿死。1985年,全球变暖的科学报告引起世人关注,同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
显然,环境和自然保护不能解决上述问题,贫困问题不容忽视,对未来的担忧不断加重。在25年的认识、探索、争论中,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不断深化、明确,从单纯的环境保护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发展,最后形成一种共识,接受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形成的同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形成与制度创建阶段。1987年,达成《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限制臭氧层消耗物质的生产和使用。1988年,成立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开始综合评估气候变化的科学影响和社会经济问题。经过长达数年的谈判,1992年达成一系列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公约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文件《21世纪议程》。1993年,召开世界人权会议,确认维护人权。1995年,召开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国际社会第一次明确承诺要消除绝对贫困。1996年,国际标准组织推出ISO14001质量认证系列,明确公司的环境管理要求。1997年,签署《京都议定书》,明确规定发达国家率先减排温室气体。2000年,联合国召开新千年首脑会议,一致同意联合国的首要任务是消除极端贫困,强调在全球化时代公平的重要性。2002年3月,召开国际融资与发展会议,明确承诺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增加发展援助,促进经济和人文发展。2002年8月底9月初,召开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发表《约翰内斯堡宣言》,通过《执行计划》,建立伙伴关系。
1987年~2002年的15年间,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和国家层面已经形成,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构架已初具雏形。如果以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作为新一个阶段的起点的话,那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阶段。
三个里程碑联合国决定召开的三次会议
在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联合国决定召开的三次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首脑会议,以及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斯德哥尔摩会议是在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关注十年后召开的,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已经明确。其主要动因是区域环境污染和北欧的酸雨问题。由于欧洲工业化国家大量使用煤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溶入大气中,形成酸雨。会上所关注的是工业污染和环境破坏。而这些问题在当时主要限于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程度低,尚未构成主要威胁。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发展问题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因而,在全球保护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上,便出现了南北分歧。发达国家关注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强调经济发展。这次会议的意义在于,首先,它第一次将环境问题列入重大国际议事日程;第二,会上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南北之争引发了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第三,它催生了一系列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机构,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许多国家设立了环境保护的职能部门,并建立了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可见,这次会议的实际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里约会议,即地球首脑会议,也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另一个里程碑。经过长达20年的认识和论争,尤其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五年的工作报告所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使得历史上第一次召开讨论环境问题的最高政治级别的国际首脑会议,直接探讨并寻求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所表现的政治意愿是强烈的,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会议所取得的成果也是空前的,发表了《里约环境发展宣言》,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森林原则声明》。这次会议一个最大的共识,就是要保护人类共同的未来。环境破坏,危及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危及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子孙后代。这次会议的争论的焦点,是“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耗和破坏了环境资源,应负主要责任,发达国家有资金、技术和人才能力,应承担起保护环境、援助发展的责任;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和资金、技术能力的缺乏,优先需要的是发展经济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得到了会议的接受。但由于这一原则涉及利益问题,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因而,在这次会议“轰轰烈烈”的背后,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很多。
约翰内斯堡会议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从名称上看,它第一次正式使用“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从目标上看,它旨在行动,所以又称为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峰会;从规模上看,它超出了10年前的里约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可持续发展遭受一系列挫折的情况下召开的。1997年,在里约会议五周年之际,联合国大会召开特别会议,敦促实施《21世纪议程》。200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未能就规定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京都议定书》生效达成协议。2001年,美国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2000年12月,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宣布于2002年召开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这次会议,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在《约翰内斯堡宣言》中进一步表明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意愿,并协议通过了有具体目标和时间表的《执行计划》。尽管此次会议没有实现《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但其效果是积极的。
四大驱动力量科研群体、非政府组织政府、企业界
漫漫40年,从环境污染到可持续发展,每前进一步,可谓步履维艰,科研群体、非政府组织、政府和企业界四大驱动力量,推动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科学研究群体往往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致力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是在毒理学、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认定农业杀虫剂危及动物生存和人类健康。厄力奇的《人口爆炸》一书,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但却是在科学考察了工业革命以来人口死亡率下降、出生率和存活率上升、人口呈指数快速增长的实际,进而联系到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而提出的一种假说。英美科学家在南极发现臭氧层空洞,大气物理学家提出有关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学说,均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由于科研群体的超前性,研究发现往往不能立即转化成为公众意识和政府决策。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起到了这一桥梁作用。1967年,美国就成立了“环境防御基金”,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环境损失问题,成功地阻止了政府在长岛草滩上喷洒有机磷高残留毒农药“滴滴涕”灭蚊的行动。1969年,“地球之友”创立,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致力于民众的环保声音能在决策中体现。1971年,“绿色和平”组织在加拿大成立,并大张旗鼓地采用较为激进的示威抗议和非暴力行动的方式,推动环境保护。在发展中国家,也成立了一些环境与发展的非政府组织。1973年,印度诞生“曲普科运动”,参与反对毁林和环境退化的行动。1977年,肯尼亚出现“绿带运动”,以社区为基础,植树造林,防止荒漠化。目前,全球数以千计的非政府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组织活跃于民间,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
集立法、执法和行政权力于一身,官方或政府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它要尊重科学,顺应民意,制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法规、战略和政策;另一方面,它需要综合与协调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利益,做出取舍,保障辖区内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美国政府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以前的1969年,就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成立了环境质量委员会,制定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国际协议的谈判和签署,也属于政府行为的范畴。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尽管有社会各方的努力,但基本上是各国政府建立起来的。
私营企业是利益导向的。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企业总是以政府和环保组织的对立面出现,妨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决不可以低估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这不仅是企业对政府法规和标准的执行,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使可持续发展得以实践。不仅如此,企业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可以转换成为一种市场竞争优势。1992年成立的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理事会,明确承认企业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可以带来商业利益。
政府间组织,如联合国机构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也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政府间组织不是一个决策机构,没有成员政府的授权,它并不能提出任何动议,采取任何行动。因此,政府间机构并不构成一种独立的驱动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到哪儿 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感想 佛家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