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七年的历史篇一:七年历史

七年级历史 辽源市灯塔中学

72016:七年历史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习目标

1、根据提纲阅读93-98页,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 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史实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郑和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德育)。

自学检测

一、知识梳理

1、梳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点。

2、归纳什么人被称为倭寇、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

3、抗倭英雄是谁?什么时期抗击倭寇的?

4、了解攫取澳门居住权的国家、时间。

二、合作探究题

根据课本找出戚继光写过的诗句;结合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72016:七年历史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验收学习

一、材料分析题

2005年7月11日,我国涉海行业隆重举行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庆祝活动,六百年过去了,追述郑和下西洋壮举,我们依稀可以想见那时的帆影和波涛。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哪位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比欧洲航海家徳远航早多长时间?你如何评

价郑和这个人?

(3)郑和船队到达各国,船上装载徳哪两样东西最受当地人的喜爱?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96页图 材料二:“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材料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 材料一图中是我国明朝中期著名将领,他是谁?后人如何评价他?

(2) 材料二、三是他的诗句,期中“夷岛”指哪里?“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

么?

(3)他组建的抗倭队伍称为什么?“但愿海波平”的心愿最后有没有实现?

(4)你认为此人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七年的历史篇二:七年历史

七年级历史 辽源市灯塔中学

72009:七年历史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学习目标

1、根据提纲阅读50-55页,了解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先后兴起,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自学检测

一、知识梳理

二、合作探究

1、与北宋并立的政权,与南宋并立的政权

2、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72009:七年历史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验收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是() A 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 杯酒释兵权D 黄巢起义

2、澶渊之盟的签约双方是 () A 北宋与辽 B 南宋与辽 C 北宋与西夏 D 南宋与金

3、灭亡北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 辽 B 西夏 C 金 D 蒙古

4、建立金政权的女真首领是 () A 阿保机 B 元昊 C 石守信 D 阿骨打

5、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盟约时的北宋宰相是 () A寇准 B石守信 C秦桧 D 岳飞

6、宋金议和后,金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把都城迁到 () A燕京 B会宁C兴庆D东京

7、宋辽订立澶渊之盟时在位的北宋皇帝是 () A 宋太祖B 宋太宗 C 宋真宗D 宋高宗

8、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和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 C .三国鼎立D.和平共处 9、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匈奴 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回纥 D.匈奴、回纥、吐蕃

10、相传宋代的老百姓非常痛恨秦桧,他们用面团做成秦桧的形象,丢入油锅

里炸,叫“油炸桧”,并演变成今日的“油条”。这是因为他害死了() A、文天祥 B、岳飞 C、杨业 D、韩世忠 二、列举题

1、力劝皇帝亲征的北宋宰相——

2、取得郾城大捷的名将——

3、请写出下列政权的建立者及民族 (1)辽—— (2)西夏—— (3)金——

七年的历史篇三:七年历史

课题:《大变革的时代》编号: 执笔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学习评价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

3、认识: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需要。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6-P37,完成以下问题

1、这标志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2、我国在时期已使用牛耕,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和 的推广, 使 和 显著提高。

3、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国太守在岷江修,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因而四川成都又有“ ”的美称。

4、商鞅变法是在 5、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和 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二、合作探究:

1、说出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时期、人物、地位。

2、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各国都开始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由于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 ,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为确立 。 3)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1、

2、 3、 4) 商鞅变法的意义和结果是什么?

5)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为什么?

答: 。

商鞅变法作为两千多年前效果显著的一场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四、系统总结: (一)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

七年的历史

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

(三)孝公治国有心计,高鞅变法最有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得到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五、巩固训练

1、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 ) 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 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 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

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商鞅变法B.使用铁器C.推广牛耕 D.兴修水利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阶段矛盾尖锐 B.周王室日益衰微C.生产力迅速发展 4、我国实行县制最早是在( )

A.春秋B.战国 C.夏朝D.商朝 5、商鞅变法中提出的选官的标准是( )

A.开科考试B.门第高低 C.地方推荐D.军功大小 6、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的方式是( )

A.革命斗争 B.变法或改革 C.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出现 D.地主阶级统治建立 7.阅读下列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是谁的名言?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为了“治世”“便国”他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进行变法?

④从中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课题: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编号:执笔: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汉时期先进的科技成就——造纸术、数学、地理、医学。 2、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 的一座汉墓里。 2、东汉时期, 3、成书于东汉时期的 时期以来的数学成就。 4、东汉科学家是世界工人的最早的地震仪器;能测定地震 。 5、汉代有两位著名的医学家,分别是和 华佗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还创作了一套医学体操“”。 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 ,他在书中全面阐述了 和 ,后世尊称他为。 6、以下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大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二、合作探究

2、你能说出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吗? 三、巩固训练: 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 A、西汉麻纸B、埃及草纸C、欧洲羊皮纸D、蔡侯纸 2、下列人物中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张衡D、扁鹊 3、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币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你知道这种方法是 A、经常饮酒 B、常服“麻醉散”C、常练“五禽戏” D、常吃中药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著作是A、《离骚》B、《诗经》 C、《九章算术》 D、《缀术》 5、下列医学成就中,能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

A、四诊法 B、《伤寒杂病论》C、五禽戏 D、《黄帝内经》 6、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A、火药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7、材料分析题: 老币把五禽戏传授给了他的弟子吴普,对他说:“人体应该经常活动,血脉才能流通,不会生病。你身体若有不适,就做做五禽戏,自然就会增加食欲,身体也就轻便了。”吴普照着老币的话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中的老币指的是谁?

!2)材料中的五禽戏指的是什么?

!3)此人在世界医学史的创举是什么?

四、学后记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 七年上册历史 七年历史教学反思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