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画像图片大全【孙中山与济南】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下榻济南 笔者翻阅旧报纸,在1912年10月1日《申报》要闻栏《鲁人欢迎孙中山纪事》一文甲发现有这样段话语:“(孙中山)先生自车站下车后,乘笱舆赴津浦路局行辕休息。”
由此可知,孙中山先生在济南的下榻处,应该就是“(济南)津浦铁路管理局”。而行辕,指旧时高官或大人物外出时的行馆或在暂驻的地方设立的办事处所。
我们且看当时报纸的描述:
“……二时半孙中山先生莅济,沿月台布满军队,军乐大作,先生下车后,即乘四人笱舆,过欢迎处。各界均脱帽鹄立,致敬,先生亦自舆中脱帽为答……
多么亲切、热烈而又彬彬有礼、秩序井然的场面!
据当时另一份颇有影响的报纸《民立报》报道,当时在车站欢迎孙中山的人员“人数虽多,而秩序颇形严整,至先生入行馆后始各欢跃而散”。
为什么当时山东的地方官员不选择云别处,而偏偏选择济南商埠车站作为举办隆重欢迎孙中山仪式的场所?如今原因很明显:下榻的地方(津浦路局)就在车站附近。
更为重要的是,孙中山当时刚刚被授予“筹划全国铁路全权”(9月9日),他的兴奋点此时惟在铁路建设,因此就他本人的意愿来说,住在此处也最为相宜。
值得庆幸的是,这座老建筑历经百年风霜雨雪,至今风韵犹存,它依然屹立在纬一路最北头路西那个原来名叫十王殿的地址上。此处现为军区某招待所。
当时的报纸曾经报道过孙中山济南之行的随行人员据1912年10月1日《申报》刊登的《鲁人欢迎孙中山纪事》又报道:
……九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时半,孙中山先生莅济。……与先生同下车者,为先生德配孙夫人及宋女士,男仆一,女仆一。其同来者为温君秉忠温夫人朱君卓文,程君仲渔胡君有斋、曾君广?,吴君文甫,唐君日新、总统府办事处蔡君虎臣,京奉铁道局吴君桂灵、丁君振之、陈君玉芝唐君任桐等。
由此可知,孙中山一行共18人,其中包括孙中山先生元配夫人卢慕贞,孙中山当时的英文秘书宋霭龄。
孙中山济南之行的人员构成透露着诸多信息,概而言之,这一行人中极少政界精英,民国政要,除却孙中山的亲眷秘书及庶务人员,大多为实业界特别是铁路方面的专家及从业人士。
由这个人员构成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当时最大的牵挂。他的“头等大事”已由“破坏”转为“建设”,这就是发展实业,修造铁路。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来济南来山东的主要目的即是考察铁路,宣传实业方针与铁路计划。
演说与谈话
据目前能够找寻到的又献资料显示,我们可知孙中山在济南期间共作过3次演说,1次谈话。
其一,视察军界(济南辛庄军营)的演说。
1912年9月27日上午,孙中山视察济南辛庄军营并在讲武堂发表演说,演说稿现已无存,但在《民立报》之《孙先生东行记》一文中有对演说内容的概括介绍。文中称,孙中山向到会者发表了军人与国家之关系的演说。他说:“军人与国家之关系,各人对于人民负完全保卫之义务,务望各尽其义务,以保军人之价值。”
其二,在济南学界欢迎会的演说。
孙中山先生的此次演说亦只有一个内容概述,据《孙先生东行记》一文所记:“先生登台演说,其大致以人民为国家主人,既为主人,应有为主人之资格,为主人之度量。政府为人民之公仆,既为公仆,必须主人之信任,然后可以有为。否则,进退失据。要之,政府既为人民所建设,即不可不信任政府。次言开放门户,建筑铁路为建设之要端云云。”
由这个“内容概述”,我们便可以知道,孙中山在济南学界的演说是一份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宝贵文献。因为这其中不仅论述政治问题,而且涉及到了建设,特别是开放门户、修造铁路等一系列民生课题。
其三
在济南各团体欢迎会的演说。
收入《孙中山全集》的这篇近千字的演说稿,应该是基本完整地纪录了孙中山在济南52团体欢迎会的演说内容。这篇演说虽不算长,但它却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孙中山当时关于修筑中国铁路的伟大构想。涉及到建设铁路的意义、规模
目标难度、措施与办法等诸多课题。
演说的主旨是铁路建设。它分为两个部分,第部分是谈国家的形势及对各政党各团体的要求与期望,由此引出第二部分即全篇主旨:铁路问题。
在第一部分中,孙中山用“破坏告终,建设伊始”八个字概括了当时大势。在第二部分中孙中山精辟匐述了建设铁路的意义与价值。他将建设分为“精神之建设”与“物质之建设”,而铁路属于后者。演说中还谈到建设铁路的措施方法,共三条,一、借资兴办,二、华洋合股,三、定以限期,批与外人承筑,期满无价收回。
高度评价济南自开商埠
孙中山济南之行的重大收获之一,是他看到了开埠后的济南焕然一新的气象,从而他可以对自行开埠这一历史现象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概括。
在即将离济的最后一个晚上9点钟(1912年9月27日晚),操劳国事的孙中山依然不知疲倦地召集济南报界记者至行馆开谈话会。孙中山在谈了铁路政策后,答记者提司。有记者问到,现在领事裁判权尚未收回,铁路骤归外人承办,外国法人不受我国制裁,得勿有流弊否?孙中山回答:(极言开放之益,大致谓),开放正所以保全领土,如满清开放过晚,即为日本所干涉。至将来收回裁判权,自应先从内地法庭著(着)手,次第推及商埠。(参见《在济南记者招待会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二卷483页)。
济南开埠极大地推动了济南经济特别是商业的发展,使济南一跃而为山东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成书于1914年的《济南指南》曾这样谈到济南开埠的情景和意义:“津浦,胶济铁路参错汽动鸣雷挥汗成雨,灯辉不夜道洒无尘,是以五方杂处,万货云集。经营伊始发达如此将来状况,其恢廓更当何如耶!夫闭关自守,已为迂谈,利权外移,实足寒心。惟因势而利导之,相其机而维持之。”
正是此次来济亲眼目睹济南开埠后的巨大变化,孙中山正式形成并且坚定了这样种思想观念,开放门户不仅不会丧失主权,而且,“开放门户政策利于保障主权”。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寻找有说服力的例证。国际上的例证是日本和暹罗(泰国)国内的例证就是济南。在谈到日本时,他说“日本先时亦不乐与外人交道,近数十年,因开放户,遂成亚东强国。”而且,门户开放不独对强国有利弱国亦然。“门户开放不论强弱能行此政策,必能收效。”于是,他以暹罗为例说明门户开放的意义:“暹罗,亚洲之贫弱国耳,近数十年亦因开放门户,遂得独立,收回领事裁判权。”
在当年,开埠有两种:“约开”与“自开”,二者虽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前者要服从条约国的条件,没有主权;而后者如济南开埠则在牢牢握有主权的基础上,让外国人前来投资洽谈,从事各种贸易活动。当时的青岛已是约开口岸,主权尽失。在德国人即将修通胶济铁路之前,作为山东巡抚的周馥考察了青岛。他看到了西方文明给青岛带来的变化,同时更为丧失主权而心痛
遂于1904年5月4日与直隶总督袁世凯联名上奏,请求在济南自开商埠。由此,济南迎采了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转变。
天独有偶,孙中山此次恰恰也是采济南深切感受了商埠的气息(他住在商埠吃在商埠)之后去青岛考察的。两地因主权的归属不同而造成的巨大差异,注定会给了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以强烈的刺激和反省,因而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开商埠的价值和意义。
要建设富强中华必须实行开放主义。不仅要开放门户,而且要主动地开,自行地开,这就是中山先生的观点和认识。
他曾在北京迎宾馆答礼会的演说中谈到自行开放与强我开放的区别与截然不同的后果,他说:“我国之受害即因凡事自己不能办又不准外人来办,然一旦外人向我政府要求,或以其政府名义向我政府要求我又无力拒绝,终久仍归外人之手。如满洲铁路,全归日俄之手,即其例也。”他因此寄语国民:“一变向来闭关自守主义,而为门户开放主义。”
孙中山此次来济,是真的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关心这座城市的建设。他离开济南后,曾在江阴的一次演说中谈到,他从北京到“济南的地方”,看到济南“城外有许多的马路,但是不很长,没有几多里就完了”, 所以他劝山东和济南的地方官员修马路,“主张在几十里以外的地方扩充出云”,甚至连修路的具体操作方法,如招股成立公司等,都谈到了。这充分展示了中山先生对济南的款款深情。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