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中国的商业基因]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商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实现政府与商人商人与商人商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中国类似商会意义的组织由来已久,在它们身上传承着中国商业的基因。
中国自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就是一个重农轻商的国家。士农工商,商人排最后。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们本身不参与生产,只是社会产品的消耗者,二是他们看似简单的方式却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让统治者眼红。为了自身的利益,商人和手工业者联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类似现代商会的各色组织,如行会,商帮等。
从西周开始,我国手工业已经比较发达,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加上城市的出现和繁荣,产生了行会的萌芽。《论语》中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这里的“肆”,指的就是中国最早的行会组织。
先秦以后,行开始发挥作用。自先秦秦汉至隋,行或行列指的是同业商店的街区,这一含义在唐宋时代仍然存在。但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在行内开设店铺的同业商店形成了一种组织,称为行。这种组织始于唐,但“行”的真正形成乃在唐末以后市制崩溃的时候。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行会也有了比较广泛的发展,自京都到州县城镇,同行的商业都组成商行,入行的商户叫“行户”,参加商行叫“投行”,宋代城市中行的数量很多,如汴京市上至少有160多行,行户6400多户。
在明代以前,我国商人的经商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尚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自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在商业中具有“龙头”作用的行业在一些地区兴起,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不少商人群体――商帮,他们驰骋于商界,操纵着某些地区和某些行业的商品贸易。
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最后阶段的开始。
在中国商业史中,山东商帮,山西商帮、陕西商帮、洞庭商帮,江右商帮,宁波商帮、龙游商帮、福建商帮、广东商帮,徽州商帮等十大商帮,在明清300余年中,都是称雄逐鹿于商界的商人群体。一个商帮,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除与整个社会有一定联系以外,更主要的是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周庄古镇世界闻名,就是因为有了富可比国的沈万三。沈万三是龙游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珍宝、香料药材海外贸易等,因为朱元璋的眼红而被逼出资与明朝共同建成了南京城。然而,沈万三有了钱财就错误地估计一切,认为钱是万能的,从而财大气粗藐视一切,最终被朱元璋找了几个借口,三次抄家,流放云南。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始创办的近代工业,为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性质的同业公会相继在清末民(国)初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20世纪初在中国各地普遍开始成为“商会”。山东省章丘市刁镇旧军人孟洛川为当时中国知名的民族商业资本家,京津及济南等城市报纸皆以“金融巨头”称之。他所经营的瑞蚨祥、泉祥等“祥”字号商号,遍布京,沪、津,济、青烟等大中城市。
解放初期的同业公会在恢复生产,建设新中国以及促进公私合营,抗美援朝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953年,同业公会改为工商联领导下的专业组织。1956年公私合营后,到1958年前后,作为私营工商企业的民间联合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会再次复兴。在传承商业基因的基础之上,又发生着时代的嬗变。比如,今天的商帮已经不是社会之末,而是经济社会的主流,商帮扮演的是区域经济火车头的角色:与昨日的商帮相比,今天的商帮从内涵到外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日商帮的崛起,强劲地支撑着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并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创造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商会 中国 基因 商会中国的商业基因 福州商业基因 泉州商业基因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