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

发布时间:2017-02-1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历史的天空篇一:读《历史的天空》有感

人格的力量

——读《历史的天空》有感

《历史的天空》的主人公姜必达早年大名姜大牙,因逃避日军追杀

历史的天空

到凹凸山投奔国民党军,阴差阳错闯进了八路军的根据地,在他犹豫的时候,一个青年女八路的及时出现,改变了他脱离八路军投奔国民党军的念头,就这一步,姜大牙从此就走向了战争和政治,并在其对立面、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张普景等人的斗争、磨练和帮助下,逐步显示了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智慧,由一个不自觉的匹夫之勇成长为一名足智多谋的指挥员,最终修炼成为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作品营造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大约是在以安徽六安地区为中心的江淮之间,抗日战争时期,那里曾经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活动区域的结合部,因此那里的战争形势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作者采取的是虚虚实实隐隐约约的写法,实时实地,虚人虚事,因为“实”而具有历史纵深感和现实意义,因为“虚”而顿生空灵洒脱,作品写得既显磅礴大气,又有诗情画意。从人物分析入手,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主要特点:

首先,撇开一切社会文化的依附,让人格以原生状态登场。把人当人来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在长期以来的创作实践中,由于传统文化或某些功利的驱使,我们并没有把人当人来写,而是把他概念化或者神话了。近年,在我们熟知的众多的中国战争小说里,人物往往一出场就是较为成熟的指挥员,政治智慧和军事才干都达到了相当水平。而《历史的天空》则反其道而行之,主要角色姜大牙是

以不太光彩的形象露面的:订了亲的媳妇因为厌恶他不愿意嫁给他而宁肯上吊自杀。逃脱日军追杀后,在八路军的营地里蹭了几碗萝卜炖肉白米干饭,吃饱后又看不起游击队的破枪,老是算计要到国民党军队去“混个团长司令干干”。即便最后留在游击队里,动机既不是为了抗日,也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因为门口出现了年轻漂亮的女八路----东方文英,这才脑子一热,冲口而出:“也好,这个八路咱就先当着试试。”早期姜大牙的人格基础,得益于传统文化的熏染,他把大戏里的一句唱词半生不熟地吞进了肚子:生当啥鸟毛杰,死做啥卵子鬼。他从民间唱戏里知道了岳飞和文天祥。参加革命之前他无疑是个草莽英雄,参加革命之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他还是一个草莽英雄。一方面,他在战斗中屡建奇功,一方面又经常暴露出个人英雄主义、本位主义、小农意识、刚愎自用等等毛病。在他的身上,集中了那个时代中国农民军人的许多突出的优点和缺点。但难得的是,他的优点大于缺点,缺点无伤大雅,优点至关重要。姜大牙虽然是误入革命阵营的,但几十年后,他成了成熟的、成功的革命者,而那些当初抱着革命理想、满腹革命理论、一看见姜大牙就想摸枪的“正宗的布尔什维克”,除了叛变和变质的(如李文彬和江古碑),只有极少人(如张普景和窦玉泉)勉强能够跟上姜大牙的步伐,而且最终都成了姜大牙的生死之交甚至是追随者。这种命运变化的巨大落差,注定了作品广阔的创作空间,拨开政治的、乃至民族文化的浮土,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去考究那时刻人物的真实心理和微妙变化,塑造出丰满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同时,由于不避讳姜大牙最初的非革命动机,

因而可以从容地揭示革命阵营内部的人格对比、较量、演进和认同过程,也这就使得作品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引人入胜。

其次,让大环境成为人物的舞台,让小环境成为人格的炼狱。刚刚参加抗日队伍的姜大牙,既谈不上有明确的政治信仰,也谈不上有革命的目的。他跑到凹凸山是因为无家可归,参加队伍是为了糊口谋生。但是,游击队的领导人杨庭辉却从这个莽汉的身上看到了亮点:有正义感,不怕死。这就足够了,在当时的背景下,只要有这两点,参军就可以当连长。显然,杨庭辉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信仰的象征,他对于姜大牙的调教和使用,看似离奇,却不出格,显露了超凡绝伦的艺术。

一方面是杨庭辉力排众议始终重用姜大牙,一方面是张普景等人坚持不懈地控制并且始终想除掉姜大牙。耐人寻味的是,杨和张的出发点都有其正确性。姜大牙在战场上确实出尽了风头,但是离开战场,他又确实有许多非革命的行为,譬如勒索新战士的新鞋,打骂顶头上司,打了胜仗让战士用担架抬着他行军,追撵调戏地方女干部,私自带队闯进敌占区为其干爹拜寿,等等不一而足,倘若按照严格的标准,委实杀不足惜。但杨庭辉不这样看,他有一句经典的说法:非常时期用非常之人,我们共产党石头都能炼成钢,未必就改造不了一个姜大牙?正是由于姜大牙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和非战争状态下暴露出来的人格缺陷,也由于杨庭辉和张普景对于姜大牙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重用和扼杀,反复冲突,使得作品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第三、用情感构建的河流,作为洗礼人格的温床。姜大牙的爱情史是他人格发展史的一条重要辅线。参加革命之前的姜大牙对于女性的追逐,可以用本能来解释,但是,自从东方文英出现以后,一个崇高的概念“爱情”这两个字开始注入到姜大牙的生命之中。东方文英是在关键的时刻出现的关键人物。她始终用一双纯净的、善良的、信赖的目光看待姜大牙,这反而使姜大牙在困惑中收敛了鲁莽,不敢轻易造次。她的武器就是她的坦诚和美丽。在两性关系上,姜大牙因她的无邪而无为,因她的纯净而纯朴,因她的美丽而美好。姜大牙从最初握着她的手不放,到别有用心地要求她和他一起到陈埠县大队并肩战斗,再到尊她为师,直至后来发展成为真正的爱情,生离死别石破天惊,上演了一场崇高的爱情绝唱。当初杨庭辉之所以冒险派遣派她同姜大牙“并肩战斗”,不排除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以柔克刚的意思,但姜大牙在东方文英面前表现出来的多情乃至于柔情,却是杨庭辉始料不及的。这大约就是“以柔克刚”的效力。姜大牙在一跃成为军分区司令员之后,毫无往常升迁之后喜形于色的表现,居然蒙头大睡,声称心里难过。你可以为他设想一百个难过的理由,但你很难想到的是,他难过的是自己没有文化,为没有文化而在东方文英的面前热泪长流。就从这一天起,姜大牙(此时已改名姜必达)从一个匹夫之勇向着一个成熟的文兼武备的军事指挥员的目标迈进了。而他在与东方文英分别那一刻,体现出来的柔情和克制,以及生死别离时的暴怒和颓废,也能体现出他那有血有肉的男人气概及对爱情的渴求。

第四、境界的升华,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出一个成熟革命者洞察社会的心境。姜大牙当军长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压,发配在农场改造,他练字时和陈默涵探讨的关于“我”字的箴言,我认为是全书的点睛之笔,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和信仰这段话。

人的一生都是在寻找,找来找去就是找自己那一撇,那一撇是什么呢?对于商人来说,那一撇是金钱,对于政治家来说那一撇是官位,对于男人来说那一撇是女人,对于女人来说那一撇是男人,对于军人来说那一撇就是对手,找到对手找字就成了我。有时候我也在问自己,我的那一撇是什么,我一直在寻找什么?

历史的天空,把我们从硝烟弥漫的年代带入和平岁月的今天,细细品来,在津津有味的同时不禁感慨主人翁的成长与成熟,也对自己以后的人生给予照亮,因为有一种东西始终打动我,那就是人格的力量。

历史的天空篇二:历史的天空读后感

人格之光照耀历史的天空 ——读《历史的天空》有感

第一次接触《历史的天空》这本书是在2012年年初,当时连队采购了一批新书,补充到阅览室,《历史的天空》作为热门书籍,被我们的指导员重点推荐,他给予这本书的评价是“每个军人男子汉都应深读的精神励志与灵魂洗礼之书”。我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读完了它,在深感作者徐贵祥写作智慧之深厚练达之余,更震撼于书中主人公梁必达独特而神奇的成长历程。日寇侵华,国难当头,中国军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人,将民族大义、爱国精神扛在肩头,浴血奋战,奋勇杀敌。他们以军人个体的生命奉献与家国精神坚守而戮力同心,抵御外辱,保家卫国。梁必达的故事就在这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背景下展开了。

蓝桥埠镇被日军占领,战火中逃出四个年轻人:梁大牙和朱一刀欲投奔国民党,却误入八路军阵营;陈墨涵和韩秋云想寻找八路军,却被国民党强征入伍。命运的阴差阳错,使他们开始了跌宕起伏的人生;梁大牙因作战勇猛而屡立战功,也因强悍鲁莽的草莽英雄性格而屡犯军纪;陈墨涵在非蒋介石嫡系的79军忍辱负重,目睹派系倾轧,终在慷慨悲愤中率部起义,弃暗投明。梁陈二人,殊途同归,重新站到了一个阵营中,这看似偶然,却透着历史的必然。主角梁必达走向战争的残酷与火热后,在杨庭辉、王兰田、东方闻音等革命引路人的帮助下,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磨砺,逐步显露出了优秀的个人品质和卓越的军事作战指挥才能,由一个只有蛮横之勇的乡村莽夫成长为一名足智多谋,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从一介草莽到高级将领,那是一段性格成熟的蜕变史与责任

担当的追寻史的无缝融合,是梁必达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结合的主动觉悟,并以其独特的光芒照耀了苍茫深邃的历史天空。

《历史的天空》像一条宽广的大河,流过悠长的时光,反映的历史背景跨度很长。从抗日战争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对于一个国家,这是一段由黑暗走向光明,由贫弱走向富强的砥砺之路;对于有志革命者,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以其坚决得革命性、完全的民众性、坚贞的纯洁性挽民族生存于危难之时,救人民苦难于水火之中,立国家大业于世界之林的丰功伟绩。而对于梁大牙和陈墨涵等人来说,则是一段个人理想与国家现实慷慨相交的成长轨迹,历练弧线。他们有过叛逆,有过迷茫,甚至有过动摇,但是,他们历经数不清的磨难和屈辱之后,真正地将自己融入到了那段浩瀚磅礴的历史之中,驱逐日寇、勇战美蒋,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也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历史的天空。

最后还是要谈一谈个人对梁大牙的感情,即以一个现役军人、军校学员的视角去窥探这位亦正亦邪的真汉子、猛将领的性格特征给我的启示。他顶天立地男子汉气概告诉我,做人一世要坦坦荡荡,铁骨铮铮;他敢于正视不足,善于修正自己的睿智告诉我,求索一生要不断学习、自我完善;他重情重义的真诚告诉我,奋斗一世要珍重情义二字;他积极乐观的豁达告诉我,艰难困苦前要微笑面对,他对爱情的坚守告诉我,真爱难得,要倍加珍惜。

历史的天空是有温度的,历史的轨迹也是有色彩的,梁大牙的历史天空里是他辉煌而灿烂的生命痕迹,他人格的光亮闪耀了辽阔的天空。他对历史的重新言说,以真切厚重的军人生命体验的细节和碎片,填充了我们想象中的历史,使历史中的战争与战争的英雄都更加真

实、丰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本书也在告诉我们,获得与历史对话的机会,我们就不会轻易忘掉那段沧桑的岁月。

书中所设置的地理背景大概是在以安徽六安为中心的江淮流域之间。抗战时期,那里的凹凸山地区曾经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活动区域的结合部,因此其军事、政治斗争形势错综复杂。作者采取的是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借助实时实地写虚人虚事,因为“实”而具有历史切入感和真实感,因为“虚”而顿生飘逸洒脱,作品写得既显跌宕起伏,又不失浪漫色彩。从人物刻画分析入手,作品是始终围绕梁必达以个人人格魅力不断取得进步的中心而展开的

历史的天空篇三:评《历史的天空》的艺术特色

评《历史的天空》的艺术特色

同学们好,今天我要讲的这本书是许贵祥的《历史的天空》。

这本书在2005年4月获得了第六届矛盾文学奖,它的同名电视剧也获得了第二十五届飞天奖一等奖,第二十三届金鹰奖优秀奖,可谓是空前成功的作品。

它讲的是一个农村青年从小伙计到将军的故事,一段从乡村无产者到成熟革命家的历程。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之下,国共之间的矛盾对立,共产党内部的勾心斗角,穿插着各个人物的爱恨情仇,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中突出表现了梁大牙的成长,同时也刻画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胸中有洞天的杨廷辉,聪明美丽的东方闻音,忍辱负重的陈墨涵,老谋深算的窦玉泉,刚正不阿的张普景,还有刚烈悲壮的石云彪,甚至是抗日名犬雪无痕,等等。

那么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哪里呢?我想可以从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来看它的成就,即戏剧性、深刻性、视觉性和哲学性。

首先是戏剧性,梁大牙是一个很有戏的角,他的出场很有戏剧性:韩秋云因厌恶他吊儿郎当流里流气,宁愿上吊也不愿意嫁给他,甚至,在后来,梁大牙在日本人手中救下了韩秋云,但是韩秋云的厌恶之心还是大于感激之情,她坚决不与梁大牙为伍。一个大男人竟然被一个女人如此看轻看贱,其人格可以说是被踩到最低点了,可是,这也预示着“绝境逢生”“在绝望中诞生”的可能性。当时,日本人已经打进来了,本来梁大牙和朱一刀打算投靠国民党,而韩秋云和陈墨涵打算投靠共产党,谁知阴差阳错,梁大牙跑到了共产党的地盘,偶遇了东方闻音,被东方所吸引,改变了想法,决定“这个八路咱当着试试”,也就是这个想法,成就了一个革命英雄人物。我们可以说这种动机是不纯粹的,甚至说是儿戏的,但是正是这个细节,它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英雄,一反过去那种革命者的高大全形象,而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有缺陷的,有流氓性的普通人,接着,好戏就开演了。梁大牙胡来,鲁莽,有勇无谋,没有纪律观念,我们完全想得到这么一个活宝参加革命后会发生什么。一方面,他善战,屡立战功,另一方面,他屡屡犯上,屡屡接受处分,降职,甚至后来差点把名丢了。这种戏剧性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慢慢成长

的梁大牙,让他在各种戏剧矛盾中完善自己的性格,实现自我的超越,在政治上趋于成熟,在道德上趋于完善,在能力上完成升华,也让我们看到共产党对一个流氓到英雄的改造。

其次是深刻性,在复杂的历史大背景中提炼人的性格、状态,让深刻性蕴含在复杂性中。共产党内部的钩心,对敌作战的回肠荡气,让人不觉深思。我们也不妨想一下,如果梁大牙没有见到东方,没有改变主意,而透了国民党,那么梁大牙还是梁大牙吗?诚然,他有民族气节,他会打战,但是在国民党那种复杂的内部关系中,梁大牙可能真的成功吗?他要么死,要么成为一个军阀,这是必然的。但是,他的确是进了我军队伍,在杨廷辉的高瞻远瞩,东方闻音的循循善诱,他成长,进步,成为一个抗日的英雄,也显示了我们共产党改造人的能力,这也是它的深刻性所在。

三是视觉性,作品充满了电视元素,充满了各种各样茅盾和伏笔,给了我们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从一开始梁大牙结婚,韩秋云逃婚,梁大牙的选择,到梁大牙“功高盖主”引起的内部纷争,甚至于东东方闻音的死和他的哭坟,都是充满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即使是看文本文字,我们也可以想象出那种惊心动魄,激情的场面。特别是为了赢得东方闻音的爱情,仅仅是为着一句戏言,他把自己的大牙拔了,而且还改名为梁必达,那种打动人心的诚恳实在,的确是让我们目不暇接的重磅炸弹。

还有一个是哲学性,在书中到处可以看到富含哲学味道的词句,比如在第十四章,东方闻音对梁大牙在慢慢改观,她说:“战争可以毁灭人,也可与造就人。一个村莽汉成为一名八路军的指挥员,委实有一段较长的距离。但是这段距离不是万里长城,更不是不能逾越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它包含的哲学含义,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而质变也有好坏之分。此外还有像陈墨涵所带的部队的谋定而后动,忍辱负重。“一支队伍可以打散,可以打乱,但是他的精神的不朽的,是根深蒂固的。”因为,信念是支撑我们前进争取的导航灯,这盏灯是常亮在我们心中的。

相关热词搜索:天空 历史 历史的天空毛阿敏 历史的天空歌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