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帆中心_奥帆志愿者有一块金牌属于你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如果有人问,青岛在奥帆赛期间最靓的城市风景是什么?很多市民会这样回答:志愿者。是的,这些活跃在奥帆场馆内外、奔波在城市大街小巷、不辞辛苦,热情奉献的志愿者们,把最甜蜜、最温馨的微笑向世界呈现。他们以自己的付出,为中国、为青岛赢得了尊重。
不管是稚气未脱还是鹤发童颜;不管是黄皮肤还是金发碧眼;不管是上班族还是在校大学生……为了服务奥帆赛这一个共同的目标,13760名赛会志愿者、城市运行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们走到了一起,参与了整个赛事和城市的运行服务。赛场内,他们是运动员的“好帮手”;街头上,他们是游客的“活地图”和“外交官”;烈日下,他们充当了市民的遮阳伞;困难前,他们又化身为求助者的“好医生”……尽管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奖牌、没有报酬,但这些可爱的志愿者们,用最朴实,最真诚的微笑,向世界展现了东道主的风采。他们的热心参与和真诚行动,也感动了青岛,感动了世界……
赛会志愿者 累并充实着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海面蓝得醉人,叶叶白帆点缀其中。对于奥帆赛计时记分志愿者团队的潘广纬来说,坐上快艇出海就意味着一天工作的开始。定位,抛锚,报船号,设备操作,与成绩室联系……作为2008年奥帆赛1800名赛会志愿者中的一员,身着蓝色服装的潘广纬及其所在团队的成员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每天的奥帆中心内,随处可见这样的蓝色身影活跃在各个岗位上,为所有参赛运动员、官员、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提供各类服务。
作为奥帆中心里的“管家婆”,物流类志愿者李冰是赛会志愿者中最早进驻场馆的,也是最后才能撤离的。他和所在团队的成员们要熟知所有物资的来龙去脉,大到场馆里的各种家具,小到一块橡皮,全部要编号登记,然后再下发到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手中。所以从今年2月份起,他们就早早地上岗了,对进场的货物逐一申报检查。赛事结束了,他们还要忙着为各国运动员打包和运送行李,统计替换奥帆赛的一些设施,为随后举办的残奥帆赛做准备。虽然天天要忙活到很晚才能回家,但李冰表示,自从穿上这身蓝色的衣服起,他就准备和认识的、不认识的志愿者们,一起为2008年这场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努力。当看到各国运动员对自己的工作竖起大拇指时,就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一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身为赛会志愿者,我无怨无悔”。
语言志愿者 让世界听懂青岛
许多外国游客来青岛时语言不通怎么办?奥帆赛多国语言志愿者呼叫中心就派上用场了。专门的软件系统和专线呼叫号码,可以为游客全天24小时提供英、日、韩、法、德、俄、西班牙语、汉语8种语言服务,以及吃、住、行、医等城市资讯。孙妍莉是这个多国呼叫中心志愿团队的负责人,她与来自19个国家的108位志愿者组成了这个无国界的大家庭。大多数外国友人就是通过他们认识了青岛,了解了奥帆赛。
奥帆赛门票在哪儿买,看帆船赛怎么去,哪里的海鲜最正宗……像这样的电话,来自日本的北原一成每天要接几十个。他说,有一次,一个美国客人拨打电话,问他如何带爱犬去北京看比赛。碰到这种棘手的难题后,他和几位志愿者一连打了20多个电话,先后联系交通局、检验检疫局、流亭机场近十个部门询问有关情况。最终,这名美国人终于如愿以偿地到达北京。而这,也仅仅是志愿者们帮助外国友人解决众多问题中的一个而已。
除了年纪最大的北原一成,27岁的志愿者夏天则负责用法语为客人进行解答。“我建议这位法国客人最好先找辆出租车,等上车以后再给我打电话,我再进行说明,”曾经在法国留学5年的夏天接电话之余跟记者说道。据介绍,像夏天这样的“海归”,或是正在海外留学、工作的青岛人,在呼叫中心共有30多位,另外,在中心的108名志愿者中,还有18名外籍志愿者。不少志愿者表示,虽然辛苦,但是以这种方式参与奥运,他们很快乐。
特色志愿者 向世界亮出“绝活”
奥帆赛期间,青岛的街头不时能看到带有中国特色的乐器演奏、书法绘画、剪纸十字绣、中国结、武术等才艺表演。这是奥帆赛城市运行志愿者特别招募的50名特色志愿者,在比赛期间进行民俗文化交流、艺术展示的活动。
擅长书法、素描、国画、水粉等四种才艺的高中生曲赏,在音乐广场上岗服务,附近美丽的海景给了她不少的创作灵感。同样是16岁,擅长剪纸的王欣,更是用“绝活”吸引了不少的游客驻足。她所在的服务大棚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有“福”字,有福娃,一些游客看到这些惟妙惟肖的作品,赞不绝口。常有游客过来询问她:“你的剪纸作品卖不卖啊?”每当此时,大方的王欣就慷慨地把作品送给喜欢她作品的游客。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奥运福娃了,王欣亲手把它们送给了来自济南、济宁的游客,还有一个美国游客。
与小王欣一样,每个展示自己才艺的特色志愿者们都吸引了不少的游客观看,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并祝福奥帆赛圆满成功。
华龄志愿者 为奥帆赛添彩
“去海水浴场坐317路车,从前边走右拐就有站点……”在极地海洋世界97号站,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不厌其烦地为一位又一位过往的行人指路。一会指引方向,一会耐心讲解,一会跟同站点的小同志嘘寒问暖……这位身穿祥云服装的老年志愿者叫李敬禄,是奥帆赛崂山区城市运行志愿者服务站97号的站长,今年已经57岁了,曾在中石化青岛分公司从事行政工作。
退休后的李敬禄一直没闲着,他曾经参加过2007年青岛国际帆船赛的志愿者工作,负责安全方面的服务。作为地道的青岛人,李大爷可是个崂山通,做信息服务志愿者的工作正是得心应手。而且他早早就开始研究崂山旅游景点的历史和文化了,就为了跟游客详细地介绍青岛风光。虽然他是崂山区年龄最大的奥帆赛志愿者,但体力却比一般的年轻人都好。为了展现志愿者热情的笑容,他还每天对着镜子和老伴一起练习,一直笑到自己满意为止。
从今年3月份城市运行志愿者开始工作之日起,李大爷就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风中雨中烈日中都留下他魁梧的身影。当问及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感言时,李大爷说:“奥运会第一次在咱们国家举办,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们赶上了。青岛又是奥帆赛的举办地,在自己家门口就像自己家的大喜事一样。作为一个青岛人你能不高兴吗?我熟悉青岛的每一条路能给游人指指路,我高兴!”此时正巧有行人问路,这位“活地图”李大爷又乐呵呵地忙活去了。
志愿者家庭总动员
母女篇:传递志愿精神
王炳兰和李延玮是一对母女。妈妈是青岛市老干局的一名干部,女儿是青岛科技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年初,当得知开始招募志愿者,王炳兰就和女儿一起报了名。
“百年中国奥运梦圆的时候,我不能像运动员一样在赛场内为国家争得荣誉,但我可以在赛场外服务好奥运,为国家办好奥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王炳兰一脸坚定地说。女儿参加志愿者,则是在国外参加培训工作时就被去非洲做志愿者的老师所感动,想将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下去。母女俩都表示百年奥运是中国的一件大事,自己很自豪能够参与其中。
父子兵:同上服务“前线”
中山路麦当劳旁,一对父子志愿者每天顶着烈日为外地游客指路并疏导交通。上岗16天以来,父子俩疏导交通兼做监督员,有时直接当“导游”将来问路的游客护送到目的地。
爸爸欧清友是青岛远洋公司的一名船长,得知青岛市招募奥帆赛志愿者的时候他还在美国,当时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凑巧跟儿子分在同一站点服务,这让他感到很开心。“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父亲教会我很多有用的东西,还有基本的礼貌礼仪、待人接物的方式、急救措施等。”儿子欧柏楠腼腆地说。
夫妻档:携手回报社会
位于书城门口的75号城市志愿者站点被路人亲切地称为“快乐小站”,一对朴实的夫妻让人感动。百年奥运来临之际,他们用饱满的热情向四海宾朋展现了一幅“夫妻齐上阵 快乐迎奥运”的感人画面。
家庭并不富裕的夫妻二人,得到了社会上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对此,他们一直想着怎样回报社会,百年奥运就给两人提供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在成为志愿者上岗之后,他们为每一位前来求助的路人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就在他们为奥运忙碌时,年仅13岁的儿子也承担起了家中几乎所有的家务。父亲时常开玩笑似地对儿子说:“我跟你妈为奥运做贡献,你为我们家做贡献,你也是志愿者。”儿子总是顽皮地回答:“我还太小,等长大了我也做一名真正的志愿者!”
姐妹情:最美的双胞胎志愿者
徐洁是八大湖社区的一名社会志愿者,她的双胞胎姐姐徐青,是一位负责奥运分村验证工作的赛会志愿者。两人虽然工作内容和服务范围截然不同,但她们却怀揣着同样为奥运服务的心情。
平时姐姐在西安上学,而妹妹在青岛上学,从小就没分开的姐妹俩只有在假期才能团聚,但是这个假期不同寻常,妹妹每天8点上岗,下午近1点才能回来,而姐姐在奥帆中心是下午班,不到1点就要从家里出发前往奥帆中心,直到晚上将近10点才一身疲惫地回家。见面对姐妹俩来说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奢望。但是她们觉得,姐妹两人的幸福小时光相比于这百年不遇的奥运盛事,这点牺牲不算什么。
With their simple smiles, the volunteers serving the Olympic Regatta showcased the graceful mien of Qingdao to the world.
Race Volunteer: Satisfied Despite Being Tired
Pan Weiguang and Li Bing are two members of the 1,800 race volunteers. They were busy at every volunteer post in the Qingdao Olympic Sailing Center every day to provide various services for the competitors, officials, reporters and workers.
Language Volunteers: Enabling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Qingdao
At the Multiple Language Call Center for the Olympic Regatta, 108 volunteers could provide services in eight languages (English, Japanese, Korean, French, German, Russian, Spanish and Chinese) for tourists in Qingdao around the clock. Though the work was hard, the volunteers felt very happy to participate in the Olympics in this way.
Characteristic Volunteers: Showcasing the "Unique Skills" to the World
During the Olympic Regatta period, various artistic performances could be seen in the streets of downtown Qingdao, such as the musical instrument performa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lligraphic and painting displays, paper-cut shows, and martial arts. These performances were launched by 50 characteristic volunteers recruited from the city operation volunteer group to showcase folk culture and art during the Olympic Regatta.
Aged Volunteers: Glamorizing the Olympic Regatta
Fifty-seven-year old Li Jinglu is the eldest volunteer from Laoshan District. Since March this year when the city operation volunteers started to work, Li Jinglu has always stuck to his volunteer post. So he was called by people the "Living Map of Qingdao."
General Mobilization of Volunteer Families
Mother and Daughter: Relaying the Volunteer Spirit
Wang Binglan and Li Yanwei are mother and daughter. When the Olympic Regatta recruited volunteers, they had themselves registered together.
Father and Son: Together Serving the Racing Events
Beside the MacDonald"s at Zhongshan Road, a father and his son volunteered to direct tourists. For the 16 days when the Olympic Regatta was held, the father and the son were busy with traffic dispersion. Sometimes they acted as tour guides sending tourists seeking help to their destinations.
Husband and Wife: Together Repaying Society
The No. 75 city volunteer station located by the Book City was called by people passing by the "Happy Station." A couple working at this station as volunteers impressed people. With their enthusiasm, they showcased a moving scene of "a couple happy meeting the Olympics" to guests and visitor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Sisters: The Most Beautiful Twin Volunteers
Xu Jie is a social volunteer working at the Badahu Community. Her twin sister Xu Qing was a volunteer responsible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fication cards at the Olympic Sub-village. Despite working at different posts, the twin sisters cherished the same feeling of serving the Olympics.
奥帆赛期间,回青岛休假的我住在奥帆基地附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青岛市民迎接奥帆赛的热情。
在奥帆基地的三号门前我遇到了一组志愿者,他们已经上岗两个星期了。34岁的江晨是四个人中惟一的女性,负责医疗应急工作。聊到她为什么要做志愿者时,她告诉我说:“我在家休产假时听说要招募志愿者。我就想,做一名奥帆赛志愿者挺光荣的。将来我可以对儿子说,‘你妈妈曾经是一名奥林匹克志愿者’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四个人的头儿,57岁的外贸公司退休职员刘勤生先生是第二次作志愿者:“能够成为奥帆赛志愿者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我和这些年轻人在一起很高兴,他们都那么优秀。我也很享受我的退休生活,我开始学习帆船知识。游客问起来时,我可以告诉他们,奥帆赛有九个级别11个项目……”
刘先生告诉我,早在今年三月份他就已经开始上岗工作了。他在这里的工作要持续残奥帆赛结束。他还告诉我,他计划在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结束以后学习驾驶帆船。
与江晨和刘勤生一起在岗的是两个学生罗尔夫和郭伯鑫。罗尔夫来自荷兰,是一所旅游休闲学校的学生,他的学校与郭伯鑫就读的青岛职业技术学校是友好学校。郭伯鑫是他做志愿者期间的语言助理,两位都是英俊的小伙子。
罗尔夫在青岛做志愿者的这段时间里住在“奥林匹克人家”。我纳闷,罗尔夫为什么不到北京做志愿者呢?他告诉我,去年他作为两国友好学校派送的交流生来到青岛游学实习,被青岛的魅力和美丽吸引,那时他就决定2008年到青岛为奥帆赛做志愿者。他现在如愿以偿,非常享受志愿者的工作,也享受着在奥林匹克人家的体验。
“这是一次了不起的经历。现在我住在第二个家庭里。这些家庭,有的很传统,有的很国际化,很有特点。但是不管在哪一个家庭我都感觉很亲切,他们都非常友好。”
帅哥郭伯鑫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我跟其他人聊天的时候,我注意到他一直是微笑着的。郭伯鑫说,他做志愿者很偶然,是学校交给他这项任务,做国际志愿者的语言助理。虽然他才到岗一个星期,缺乏做志愿者的经验,但是他已经总结出志愿者的含义:人人志愿,志愿人人。
灿烂的微笑始终荡漾在这个阳光男孩脸上。实际上,我在每个人的脸上都读到了微笑。微笑诠释了这个城市的友好,微笑构成了这个城市的靓丽风景。
市立医院的医生江晨说出了大家的心愿:
“许多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更不了解青岛。我们希望他们能借这次奥帆赛的机会来中国看看,来青岛走走。那样他们就会很好地感受到我们发展得很快的中国,发展得很好的青岛。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友好的国家,我们青岛是一个友好的城市。”
(本文作者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志愿者 金牌 奥帆志愿者有一块金牌属于你 奥帆志愿者 有一块金牌属于你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