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材料题
发布时间:2017-02-1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七年级历史材料题篇一: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材料解析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材料解析题
1.商鞅变法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斩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变法的理论基础出自哪一家。
(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2.秦始皇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三: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
材料四:秦代修筑长城开始于公元前214年,由大将蒙恬主持。整个工程是在原来赵、秦、燕旧长城基础上修缮增筑而成。据估计,当时全国有2000万人口,秦始皇征调青壮年男子三十万,……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15%。当时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
请回答:(1)秦王是指谁?他扫六合后自称什么?
(2)“秦王扫六合”是在什么时间灭掉哪六诸侯国?
(3)什么战役后,东方六国无法抗拒秦的进攻?
(4)秦扫六合后,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5)秦的统一,对今天我国的统一大业的实现有何启示?
(6)材料二中郭沫若所说的是什么事件?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书没有烧掉?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件事?
(7)材料三说明了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中有什么地位?
(8)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9)后人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秦始皇功大于过,有人说秦始皇过大于功。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3.汉武帝
时空隧道: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我们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来到了西汉王朝,汉武帝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汉武帝,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
(1)记者问:“尊敬的陛下,西汉王朝在您的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请问您为了解除北部边塞忧患,您派谁出击匈奴?”
(2)记者问:“尊敬的陛下,您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同西域的联系。请问陛下您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什么?”
(3) 记者问:“尊敬的陛下,在您统治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诸侯势力膨胀问题的?”
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4)这是谁提出的建议?他生活在哪个朝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5)他提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6)这一建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7)这位皇帝在经济、民族和外交方面还有哪些作为?
(8)哪位皇帝对待儒家的态度与其相反?能否据此说明他们的目的完全不同?为什么?
4.丝绸之路
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恺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绸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及贵妇人都惊叹不已,认为恺撒大帝的长袍美妙绝伦,于是穿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材料二:
请回答:(1)恺撒大帝的丝绸长袍是通过材料二的这条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
名称:东起中国的: 西至:
(2)图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3)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4)假如你是汉朝负责加强中西交流的官员,现在需要向西方输出一种物品,你会选择什么?而你又会在西方输入哪一种物品到中国呢?为什么?
5.造纸术
材料:“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
(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
(2)后来谁改进了造纸术?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3)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
6.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而民族融合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注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
材料一 :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
材料二:
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
请回答:(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依据材料一、二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
答案:
1、(1)① 按军功授爵;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削弱旧贵族的特权;④承认土地
私有; 理论基础:法家
(2)①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②变法触犯了旧贵族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1)嬴政、秦始皇(2)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陆续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我们要争取早日实现祖国大陆和台湾两岸统一的大业。
(6)“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只有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不烧;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有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是极其野蛮、粗暴的,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7)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8)秦朝当时的徭役非常繁重
(9)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1.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2.他制定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3.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统一。4.北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灵渠,开发南疆。说他是个暴君,是因为:1.他下令“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他修建阿房宫和长城等,给人民带来繁重的劳役负担;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刑罚严酷。
3、(1)卫青、霍去病 (2)第一次目的是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3)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4)董仲舒,西汉,汉武帝 (5)巩固中央集权
(6)巩固了中央集权,同时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7)经济:将铸币和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还治理黄河
民族: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外交:派张骞出使西域
(8)秦始皇的态度与其相反;不能,因为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4、(1)丝绸之路,东起长安(或今西安),西至大秦(或古罗马帝国)(2)促进了中外(或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3)有。因为:①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中西交往重要交通通道②丝绸之路在我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4)(只要没有史实错误,言之有理即可)
5、(1)西汉前期
(2)蔡伦;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3)①便利了人们的书写和记载;②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③有利于世界人类文化的传播。
6、(1)改鲜卑姓为汉姓,改鲜卑语为汉语,改鲜卑服为汉服。
(2)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改革,为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材料题篇二: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训练及答案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为诸侯?(2分)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2分)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有没有再分封诸侯?(2分)
(3)分封制和秦朝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2分)
(1)分封制。周天子的亲属、功臣。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公元前221年。没有。
(3)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文化教育对于治国安邦有很大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秦始皇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他建立的秦朝却仅仅维持了15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他采取的哪项措施严重破坏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分)
(2)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6分)
(3)你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发展文化教育事业?(4分)
(1)焚书坑儒。(2分)(2)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分)大力发展儒学教育,(2分)在长安兴办太学。(2分)(3)尊师重教,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3.假若时光倒流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孙武、孟子、孔子四人到某电视台应聘节目主持人,招聘的栏目有:教育观察、法制园地、
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按照他们的各自主张,你认为他们分别应当去应聘哪个栏目?
4.阅读下列材料:
霸道通宵论,强国先富民。令规传万户,徙木赏千金。 十载游羊地,三年悍将林。称雄当做首,变法古标今。
(1)这首诗歌赞颂的人物是
(2)说一说使诗中划直线部分现象出现的原因。
(3)最能证明划波浪线部分历史事实的是:
(4)诗中哪一句评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1.(1)商鞅(2)商鞅变法奖励耕战。(3)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最终秦灭六国统一天下(4)强国先富民。
5、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材料三:“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汉书》 ① 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请各举一例。
②“汉与匈奴合为一家”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③从上述史实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战争、和平
战争: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和平:昭君出塞(2)西汉、汉元帝(3)我国民族关系友好交流占主导,民族融合是主流。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二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诗句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
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交战的双方分别是谁?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6分)
(3)为什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8分)
(1)南下统一全国。(2分)
(2)赤壁之战,(2分)孙刘联军和曹操的军队,(2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分)
(3)战术不得当;北方人不习水战;水土不服,许多官兵生病;曹操骄傲轻敌;南方军民的誓死抵抗等。(只要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个要点2分,共8分)
7.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18分)
请回答:
(1)图一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开始了哪一重大活动?最终促成了哪一社会制度的确立?假如你是商鞅,你会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说服秦孝公和那些守旧的大臣们?(10分)
七年级历史材料题篇三: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整理
1.连线题:(请将下列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1)朝代人物事件
商 齐桓公 “有功于民” 周 晋文公 牧野之战 齐 李冰 尊王攘夷 晋 汤 城濮大捷 秦 武王都江堰 (2)朝代人物事件
公元前2070 年秦孝公 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1046 年项羽 夏朝建立 公元前356 年 陈胜、吴广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21 年 武王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 年 禹 商鞅变法 公元前207 年 嬴政 西周建立 (3)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桂陵之战 赵括 围魏救赵 巨鹿之战 晋文公 纸上谈兵 城濮之战 勾践 卧薪尝胆 鸿门宴 孙膑 破釜沉舟 长平之战 项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吴越争霸 刘邦项羽 材料题
尧舜禹禅让制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评定蚩尤乱。世界文
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物。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什么?他和谁共同被尊奉为什么? 黄帝。炎帝。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到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什
么 ?什么事件之后,这种制度被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或夏传子,家天下)
治水问题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太守”“公”是指哪个历史人物?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国时期
(2)、材料中的“太守”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是修筑了什么工程?该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是什么? 都江堰 防洪灌溉
(3)该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秦国经
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还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造福人民。
(4)、材料中的“伯禹”是指谁?他们两人有什么相同之处?
大禹 均治水有功。 了解圣人孔子 4、“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春秋晚期 儒家学派 《论语》
(2)“孔夫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请列举他的
教育名言三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诸子百家思想
.材料一:A提出“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材料二:B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材料三:C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他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材料中的A、B、C分别指的是谁?孔子、庄子、韩非 (2)以上材料中,你比较欣赏谁的治国思想?说出你的理由。
6.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8分)
(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道家,庄子
(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法家,韩非子
(3)李老师认为老 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儒家,孔子
(4)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墨家,墨子掌握历史学习方法(6分) 7.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很重要很有效的方法。在比较中我们能够找到很多有益的启示。请在比较中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什么?(1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什么? 夏朝。秦朝。(2)这两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什么?(2分)你从这两个王朝的灭亡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暴政、得民心者得天下 8.统一国家的建立(10分) 春秋战国时期、(1)列举春秋时三位著名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2)“退避三舍”表现了晋文公 信守诺言;楚庄王 敢于问鼎中原,大有取代天子之势; 越王勾践 不忘战败耻辱,卧薪尝胆;齐桓公 稳定内政之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他们最终成就各自的霸业。 (3)“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数量的变化是因为:战国初年, 晋 国分裂为 韩、
赵、魏 三个国家。
9.商鞅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商鞅说:“制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
(1)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改革创新思想
(2)根据这一思想,他采取了那些有利于秦国发展的措施?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
(3)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六国,由此你能说出变法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吗?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财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和时间。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贵族反对,因为变法废除了贵族特权;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因为变法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权;平民拥护,因为变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3)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1)成功的。(2)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变法目的已达到,所以是成功的。(3)标准是:一场变法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变法人的生与死,而是看目的是否达到。
11."秦始皇和汉武帝"(1)认真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人物是谁?他一生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分)
封建国家。
(2)、图二和图三反映的是他为巩固统治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采取的什么措施?这
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作用?(3分)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或统一货币、文字、度
量衡)作用: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
(1) 图一人物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他的先祖为他创造的良好条件,请列举两例为他成就伟业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2分)商鞅变法、长平之战、都
江堰的修建等
12.解答问题,提升能力: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
声,文字异行”。秦统一后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有何历史意义?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使用圆形方孔钱;(3分)同时,统一度量衡,
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3分)秦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
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3分)文字统一,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
性的状况,便利了国家政令的颁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2分)货币统一,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2分)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
间的困难,有利于经济发展。(2分)总之,这些统一的措施,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同时巩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分)
13.历史上常常是“秦皇汉武”相提并论,你能根据提示说出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1)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
秦始皇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2)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方面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3)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在军事方面,秦始皇修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14 、秦末农民起义、
.阅读材料,请回答:(6分)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该文出自哪部史书?《史记》 (2)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公元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
(3)试分析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该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
义、他们的首创革命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5、阅读下列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这一诗句的作者是谁?出自哪首诗? 屈原、《离骚》 (2)归纳出这一首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
(3)这一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的品德和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4分)
学了这么久的历史,相信同学们已经结识了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里面肯定有你最喜欢的或者是你最敬佩的人物,请说说他(她)是谁?(说出一名即可)并说说你喜欢或者敬佩他(她)的理由。 要是已经学过的历史人物均可,如:孔子、屈原、秦始皇、大禹、项羽等。如屈原,创作出楚辞这种新体诗歌,写出了《离骚》等优秀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忧国忧民,国家灭亡后,以身殉国等。
相关热词搜索:七年级 材料 历史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