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会考历史

发布时间:2017-02-14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浙江会考历史篇一:浙江省2015会考历史资料(已整理修改)

浙江省2014会考历史资料

必修1

专题一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和宗法的基本内容( b)

分封制

目的:巩固政权

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候国。

②诸候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影响:早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了统治区域。

晚期: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燕:姬姓贵族。 鲁:姬姓贵族中居最

浙江会考历史

东。宋:先代贵族。

宗法制

内容: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为核心

②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

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b)

时间:前230—前221年 公元前三世纪后期

过程:①灭六国 ②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直道、长城 ③修灵渠,平定岭南,在岭南置郡,实施军

事镇守和行政管理——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④开辟“五尺道”

意义:①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有利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安定,方便各民族

间交往。

②加强对周边地区政治控制,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

郡县制(地方政治制度)

产生发展:始见于春秋战国,秦始皇推广到全国

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县”隶属于“郡”。“道”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

特点: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意义:①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③巩固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中央)

①产生: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②特点:皇帝至上,集行政、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三公:丞相左右二员(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丞相助手,监察系统)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称13州,长官叫刺史。

目的: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削弱相权的措施:①频繁更换丞相,特意从身份低位的士人

②设立内朝(中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在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

(2)唐朝三省六部制(b)创于隋,完善于唐

中书省:起草召令 。

门下省:政令审核。门下省设政事堂。

尚书省:命令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水利工程)六部。

目的和作用:三分相权,有利于君权的集中。

(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

①设中书门下(政事堂)长官称为“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②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③设立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④设三司管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4)元朝的行省制度(b)

元开创行省制度,设省、路、府、州、县等地方行政区划,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

里”,一是宣政院管辖四川、西藏、青海地区。

①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②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能调动军队,要定期向皇帝述职。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 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也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附:①秦:郡县制。②汉:州郡县③唐:道州县④宋:路州县⑤元代:行省制度

(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b)

原因:明太祖废除丞相制,皇帝政务繁多。

确立:明成祖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特点:①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②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③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影响:加强了皇权,但后来宦官参政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

(2)清朝的军机处(c)

目的:最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最终: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特点:①秉承皇帝旨意办事②机构简单③办事效率高④政治决策封闭性

作用:①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②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

进步性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繁荣统一与领土完整。②奠定了中

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③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①皇权专制容易造成暴政和腐败,阻碍历史发展。②思想上,钳制了思想。

封建社会末期,大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使中国社会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方。

专题二 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鸦片战争的背景(b)

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面积大、人口最多;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b)

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火烧圆明园

③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火烧圆明园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c)

《南京条约》①时间:1842年8月 ②对象:中英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

注:鸦片战争后,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巡查贸

易权” (破坏了领海主权), 传教权

危害: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①时间: 1895年②对象:中日

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①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③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⑤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①时间:1901年9月②对象:中国与西方11国

内容:①赔款4.5亿两,加利息总计9.8亿两②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③拆毁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要地④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危害: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便利了列强长期控制中国经济命脉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c):

①使无数中国居民丧失基本生存权②毁坏中华文明遗产。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④使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黄海海战 (b)1894 .9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将领:①海军提督丁汝昌②“定远”管带刘步蟾③“致远”管带邓世昌(亡,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④“经远”管带林永升⑤“靖远”管带叶祖珪 (杀伤力大)

结果: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三元里抗英:自发性,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

起因:《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主要力量:邱逢甲和徐骧领导的义军以及刘永福的黑旗军。

意义: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体现爱国精神。

3伟大的抗日战争

(1)卢沟桥事变(b)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7年7.7),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

(2)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b)

①1937.8.13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失守,日军进攻南京。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30万人遇害;

②日军在侵华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

③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附:日本的罪行:1.军事情略2.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3.血腥统治①政治: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②经济:经济掠夺③思想:奴化教育。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

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过程: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掀起了救亡运动的

高潮。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方针。

④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⑤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中共军队,八路军(西北,朱德、彭德怀),新四军(南,叶挺、项英)。

⑥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附: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中共态度,①发表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宣言,八一宣言。

②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瓦窑堡会议)。

东北军民:①东北义勇军,抗日联军

国民党军队的顽强抵抗:①十九路军的抗战。②二十九路军;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各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①爱国运动②一二九运动(1935.12.9)

西安事变:①背景: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发动:张学良、杨虎城③结果:和平解决

④意义:由内战到和平,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b)

正面战场:(片面抗战路线)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平型关首次大捷,国共合作典型)③徐州会战(台儿

庄大捷—最大胜利,李原仁)④武汉会战(进入相持阶段)⑤枣宜会战,张自忠殉国

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

①1937.8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②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华北发动。③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④游击战

(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c)

胜利:①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②1945春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③1945.8,美投了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进行反攻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胜利原因: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②两个战场相互配合③中共的主导作用;

④海外华侨和国际援助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

意义(历史地位):

①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斗争②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③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专题三 2辛亥革命

(1)同盟会的成立(b)

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

(2)武昌起义的爆发(b)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历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3)中华民国的建立(b)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①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②定都南京③五色旗为国旗④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政权的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内容:①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②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

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三权分立的原则) 意义:①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 ②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

确立,是近代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12.2.12,宣统帝正式退位,清王朝宣告结束。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①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两千年的君主专制体制,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

治。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辛亥革命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3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c)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过程: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初步成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中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①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一大”(b)

召开:1921.7.23在上海召开。

内容:①规定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b)

概况: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意义: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性质:反帝反封建。

(4)国民革命(1924——1927)(b)

①国民党一大在广州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

合作原因:①工人运动受挫教训②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同意“党内合作”的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24)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②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高潮(1926年)

目的: 打倒军阀,除列强和统一中国。

结果:连克武昌、九江、南京,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7初,直捣南京,上海,北伐取得巨大成功。 ③国民革命的失败

标志: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失败原因:①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②主观(主要原因):中共缺乏经验,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④国民革命的意义:是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⑤教训: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5)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1927(b)

南昌起义:1927.8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秋收起义:1927.9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10月,率领工农红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展游

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

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6)红军长征及其意义(b)

原因:根本原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过程: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成功实现战略转移,为革命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粉碎了国名党的围剿。

(7)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的胜利(b)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1948年底——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军事基础。

渡江战役:1949.4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政府统治。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c)

标志:新中国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意义:①结束了数前年来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世界民族运动发展,增强世界和平力量。

经验: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专题四 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内容:①确定了国名 、国旗、国歌等 。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是施政纲领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意义: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北京。

意义:①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③为国家的政治建设逐步展开奠定了基石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过程:①1953.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浙江会考历史篇二:2015年1月6月浙江会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5年1月6月浙江会考历史模拟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

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史书有可能是

A.《汉书》 B.《旧唐书》 C.《宋史》 D.《元史》

3.史学家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一机构后称

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4.清朝光绪年间,日本强迫清政府开放杭州为商埠,后又进一步攫取在杭州设立专有租界

的特权。下列各项,与上述史实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5.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6.“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8.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的地点在

A.北京 B.万隆

C.日内瓦D.纽约

9.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

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10.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梭伦颁布了“解负令”。这一改革措施

A.解放了雅典所有奴隶 B.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C.缓和了雅典社会矛盾 D.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11.古代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

C.《王位继承法》D.万民法

12.1688年,英国发生了“女婿接替岳父王位”的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意义有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确立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原则

C.改变了国王权力的来源 D.结束了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

13.美国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

①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②确立了邦联制

③协调了中央和地方关系 ④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A.《资本论》的出版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四月提纲》的提出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6.1967年,欧洲的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这三个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欧洲经济共同体

17.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下列有关唐代“草

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乡村集市渐成地方商业中心 B.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C.使用纸币“交子”进行贸易活动 D.设有会馆这一商人活动场所

18.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九十年代D.20世纪初

19.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中1912—1919年间中国第一、第二大工业分别是

A.纺织业和面粉业 B.造纸业和烟草业

C.火柴业和榨油业 D.钢铁业和煤炭业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①建立经济特区②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③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④开辟经济开放区

A. 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21.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

A.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C.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22.中西合璧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之一。下列图中所示的服饰或建筑,能体

现中西合璧风格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3.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下列各项中,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是

A.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 B.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C.贝尔发明电话机 D.卡尔?本茨制成最早的汽车

24.右图所示为蓝鹰标记,某一时期的美国政府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

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这一时期的美国总统应是

A.华盛顿B.罗斯福

C.里根 D.克林顿

25.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

竞争机制,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当时日本的经济

发展模式是

A.混合市场经济B.计划指导型经济

C.社会市场经济 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26.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

27.1989年问世的某国际组织“是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其运作是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强调开放对话及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不同于其他经由条约确立的政府间组织”。该组织的标识是

A.①B.②

C.③ D.④

2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9. 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

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

A.韩非B.陆九渊

C.朱熹 D.王守仁

31.“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上述揭露当时黑暗现实的中国古代文学名句的作者是

A.屈原B.李白

C.苏轼D.关汉卿

32. 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D.《天演论》

34.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B.社会主义

C.新三民主义D.毛泽东思想

35.但丁是文艺复兴先驱,他创作的赞颂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教会贪腐的作品是

A.《神曲》B.《十日谈》

C.《哈姆雷特》 D.《九十五条论纲》

36.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他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

A.“开明专制”B.天赋人权

C.思想启蒙D.权力分立

37.1846年某日,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在根据某科学定律推算出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这一天被人们评价为某理论“最辉煌的一天”。该理论是

A.牛顿力学 B.普朗克量子理论

C.达尔文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38.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科技成果。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A.英国B.法国

C.德国D.美国

40.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

融合。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代表作有

A.《狂人日记》B.《吉檀迦利》

C.《伊豆的舞女》 D.《悲惨世界》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41题7分,第42题13分,共20分)

41.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上述引文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3分)

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2)请写出材料二中宪法的性质。这部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指出该宪法颁行的意义。(4分)

42.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 请对应写出图1、图2所示生产装置或生产工具的名称。它们分别开始出现于中国历史上的什么

朝代?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应用于生产的意义。(5分)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棉纺厂两家,但后来由于有了瓦特蒸汽机这种动力装置,棉纺厂发展很快,1830年达到99家。1776年,“钢铁大王”约翰?威尔金森在自己的工厂中首次使用瓦特蒸汽机给炼铁炉鼓风。1788—1806年平均每个鼓风炉产量从800吨增加到1130吨。1825年,乔治?史蒂芬孙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英国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运行成功。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瓦特蒸汽机”的应用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4分)

材料三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重大成就(部分)

1980年 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984年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 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2003年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科书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哪些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取得这些成就的

浙江会考历史篇三: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含详细答案)

2012 年 浙 江 省 普 通 高 中 会 考

历 史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Ⅱ和答卷Ⅰ、Ⅱ。试卷共6页,有两大题,38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蓝、黑墨水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请用2B铅笔将答卷Ⅰ上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括号或方框内涂黑。

试 卷 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在答卷Ⅰ上将所选选项对应方框内涂黑,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禅让制

C.宗法制 B.分封制 D.郡县制

2.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

C.宋朝 B.秦朝 D.清朝

3.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1841年5月30日)辰刻,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

C.反割台斗争 B.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4.1937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国共两党合作抗击日寇。下列各项中,属于太原会战有机组成部分的是

A.平型关伏击战

C.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5.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应写于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晚期

历史试卷 第1页 共 7页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6.“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是北京的大学生在某次爱国运动中喊出的口号。这次爱国运动是

A.维新变法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B.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7.某同学准备写一篇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小论文,查找到以下四本书,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应该是

①图1 ②图2③图3 ④图4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8.“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这是某西方报纸对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评论,该国际会议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区域合作。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了

A.《阿拉木图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 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D.《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10.“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上述材料出自

A.英国《权利法案》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B.《德意志帝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三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这三大理论是

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法国启蒙学说 ③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历史试卷 第2页 共 7页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一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欧元正式启用

13.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下列国家,属于不结盟运动发起国的是

A.苏联、南斯拉夫、埃及

C.南斯拉夫、埃及、印度 B.美国、埃及、印度 D.中国、印度、南斯拉夫

14.图5是中国古代利用水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装置示意图,

这项装置主要应用于

A.纺织

C.冶铁 B.灌溉 D.制陶

15.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图5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16.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下列表述,与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状况不相符的是

A.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

C.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B.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D.民族工业与传统经济形式相比处于明显弱势

17.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能展现时代特有的风貌。下列四幅图片中的服饰,按其流行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图6 ②图7 ③图8 ④图9

A.①②③④

C.③①④② B.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历史试卷 第3页 共 7页

18.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一份报纸,开创了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的先例。这份报纸是

A.《昭文新报》

C.《强学报》 B.《中外纪闻》 D.《时务报》

19.某位政治家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社会保险法》。这位政治家是

A.华盛顿

C.里根 B.罗斯福 D.克林顿

20.1923年,有人在访问苏联期间记录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

三、小工厂租给私人。”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B.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个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三个组织是 ①关贸总协定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贸易组织 ④世界银行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22.战国初期,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当时有一位反对战争的思想家,日夜兼程赶到楚国,劝说楚王停止攻宋,并在楚王面前进行攻防演示,瓦解了楚国的攻城战术,最后迫使楚王放弃攻宋计划。这位思想家属于

A.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B.道家学派 D.墨家学派

23.《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下列文献,最有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 ①《尚书》 ②《春秋》 ③《法经》 ④《四书章句集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24.有学者评价唐代某书法名家的字“刚中含柔,方中有圆,直中有曲,确乎达到美的某种极致,却仍通俗易学,人人都可模仿练习”。下列各项,属于该书法名家作品的是

图10 图11 图12图13

历史试卷 第4页 共 7页

A.图10

C.图12 B.图11 D.图13

25.“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26.毛泽东曾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古语来形容中国革命的道路。这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点燃于

A.北京

C.井冈山 B.武汉 D.遵义

27.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些谈话

A.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C.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确定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针 D.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

28.《人民日报》曾刊发一则“喜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该“喜报”是祝贺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29.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他的一部作品中讲了一百个故事,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讴歌了人性。该作品是

A.《神曲》

C.《十日谈》 B.《唐璜》 D.《哈姆雷特》

30.“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款,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伏尔泰

C.孟德斯鸠 B.狄德罗 D.康德

31.某著述的部分目录如下:“第1章 家养状态下的变异”、“第2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第3章 生存斗争”、“第4章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下列各项,最有可能包含上述目录内容的是

A.《物种起源》 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历史试卷 第5页 共 7页

相关热词搜索:会考 浙江 历史 高中历史会考 历史会考试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