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外文图书的界定与国内版外文图书的采编工作|中外励志图书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 近年来,国内版图书的中外文文种界定日趋困难,同种图书在不同图书馆中文种界定不一致的情况十分普遍。通过图书实例探讨授权影印版外文图书及国内原版外文图书文种界定的复杂性和采编工作的应对措施。建议高校图书馆应改革按文种划分图书的管理模式,实行按学科类集各类型文献,中外文图书混合采编,混合馆藏排架等措施,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国内版外文图书 图书文种界定 图书采编工作 资源整合共享 分类号 G253
1 问题的提出
笔者长期从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业务与管理工作,发现近年来国内版图书的中外文文种界定日趋困难,且有难以区分的趋势。虽然国内有关编目机构早已发布了有关中外文图书界定原则或规定,但还是没有达成统一共识,因此,出现同种图书在不同图书馆中外文界定不一致的情况,在此仅举2007-2008年国内出版的图书4例,如表1所示:
图书馆界曾经有“国内出版物应是中文图书的常规”的说法,而且“由于授权版西文书的出版信息刊登在国内出版的新书目录中,并以人民币标价,各馆多随中文图书一同购入,按照中文采编和西文采编各自归口的传统做法,于是这批书被‘顺理成章’地送到中文编目组”,“受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多数图书馆将这类文献作为中文图书编目,并归人中文目录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国内原版外文图书也出现类似情况,“鉴于本土西文图书以上特征及出版数量还不多的情况,使得该种图书在从采购到进人流通的全部工作流程中被作为中文图书处理”。另外,国内出版的图书的在版编目(CIP)一律是中文文种编目。且中文题名为正题名,外文题名为并列题名,这也造成图书文种界定的误导。目前,国内出版的中外文图书征订目录结合在一起,图书馆一般由中文图书采访人员负责采购,到馆后再区分中外文图书,分别移交中文编目部门和外文编目部门,国内版外文图书与进口的国外原版外文图书一起编目入藏,所以,中外文图书的界定成为重要的业务工作。
2 中外文图书的界定
2.1 中外文图书界定原则
对中外文图书的界定,一般多从图书的封面、封底、书脊、题名页、版权页、前言、目次、出版说明、正文等各部分的文种特征来描述分辨,制定详细的区分界限。但事实上,目前的图书出版外表特征千差万别,举不胜举。例如有学者单单就国内出版的授权重印版西文图书的出版形式就列出了6种,而且以后还会有更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出版形式,所以,用于中外文图书界定的外表特征的详细描述越来越无法包罗万象,造成图书馆采编人员经常无所适从。笔者认为,图书的外表特征固然是中外文图书界定的重要因素,但我们更应该解放思想,以人为本,服务读者。抛弃采编部门注重技术、自我完善的传统工作方式,从读者需求的角度来考量。“轻外表,重内容”,不要固守于某些部分特征的细小区别,侧重从图书偏重的主要读者群、读者借阅的倾向、图书阅读效能的最大化等图书的使用功能、读者实用性方面来界定。下面分别探讨两大类图书的中外文文种界定:
2.2 引进版图书的中外文文种界定
2.2.1 添加大量中文翻译及注释的授权影印版图书宜界定为外文图书 对于与原版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图书封面、题名页等地方增加翻译中文题名,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授权影印版图书,图书馆一般界定为与原版图书一样的文种。例如有学者指出:“影印版外文图书文种的确定,决定因素是文献内在特征,授权版图书的特点是引进版权,受影响的只是图书的版权,而不涉及图书的语种”。但国内出版的授权影印版图书的出版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外表跟引进版权的译著版极为相似。内容简介、出版说明、序言、导读、目次等内容都为中文;中文CIP及版权页、内容改编重印、正文增添中文内容等情况日趋普遍,经常让图书馆采编人员产生包含了这么多中文内容,是否应该界定为中文图书的疑问。例如图书《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From Journeyman to Master》(程序员修炼之道)(978-7-115-15566-5)的编者在“出版说明”中指出:“本次出版的英文注释版,除了按原版版权方的要求翻译了前言、序等文字,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书的正文部分之外,还在多位业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利用页边和页脚的空白增加了一些注释,算是一种新的尝试,力求为读者能够提供更多的价值”。笔者认为,尽管此书章节标题有中文翻译,内容有中文提示主题,还有中文内容提要、序言、前言、作者简介等内容,但是,本书还是应该被界定为英文书。与本书类似的情况还有相同出版社出版的《重构(英文注释版)》、《企业应用架构模式(英文注释版)》等书,以后多种语言交叉的情况还可能更多。
2.2.2 系列文献的中外文界定要尽量保持一致 外语教学参考资料,即使是授权影印版图书,从读者外语学习的作用出发,还是界定为中文图书为宜,正题名应该为中文。如《挑战日本语中级》(978-7-301-12863―3)正文为日文,是日语水平考试参考资料,授权影印版。国家图书馆界定为中文图书,正题名为中文;北京大学图书馆虽然也界定为中文图书,入藏中文书厅,但著录时正题名为日文,中文题名为并列题名。笔者认为,系列文献的中外文界定要尽量保持一致,即要求采编人员在界定图书文种时,应该查检本馆馆藏状况及通过有关出版动态信息查询系列图书出版预期,特别是避免多卷书前后界定为不同的文种并入藏到不同的书厅。与此书关联的还有《挑战日本语学生用书》(7-301-10972-5),它的中文前言指出“本书为《挑战日本语》系列丛书的学生用书。”题名页与封面都有“中文版”字样,正文中有部分中文翻译,从整系列图书总体考虑,界定为中文图书为宜。
2.2.3 引进版英汉双语图书宜界定为中文图书 过去英汉对照图书一般是为学习英语而编著的,当然界定为中文图书。现在引进版专业图书也在正文中出现英文原版和中文译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英汉对照,而是分开两部分,英文部分在前,中文部分在后。如《商业分析》(978-7-5058-6482-5),“中英文双语版专有出版权属经济科学出版社”。题名页没有英文,标明“英汉双语”,责任者有“主编”、“译者”,还有“译审”,“总目录”中显示本书前半部分为“英文部分”,后半部分为“中文部分”。中文部分是中文翻译,还有审译。因此书是引进版图书,且前半部分都是英文,采访部门的图书验收人员很直观就把本书界定为英文图书。笔者认为,虽是引进版专业图书,但既然有完整中文译文,还是界定为中文图书为宜。
2.3 国内原版图书的中外文文种界定
2.3.1 国内原版外文图书出现中外文交汇在一起的状况 为适应国际学术文化交流需要,近年来,我国学 者用外文撰写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出版的数量迅速增多,特别是随着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更多国内学者根据我国国情用外文编写出版教材,同时外国学者在国内出版的外文专著也日渐增多。国内原版外文图书比授权影印版外文图书更容易误判为中文图书,且多数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复杂多样,中外文交织在一起,出现了许多不但封面、封底、书脊、题名页有中外文字样,图书正文也包含了中外文内容的图书,给图书馆图书中外文界定增加难度。
2.3.2 没有英文题名的英文图书 《德国文学史》(978-7-5321-3157-0)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本书的著者是美籍学者,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题名页、封面、书脊、版权页都只有中文题名,还有译者,但第二题名页的第二责任方式却改为“编注”。全书是由英语写成,目次及正文都是英文,只是脚注有中文解释及每章后面有中文思考题,没有中文翻译,所以第二责任方式实为“编注”。有图书馆将该图书界定为中文图书,笔者认为虽然题名页等处没有英文题名,但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献来考虑,并结合本书的内容特征,还是界定为英文图书为妥。
2.3.3 宜以主要的文种来界定文种图书 我国学者在国内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如《Approaching Gender in Chinese Compliments》(汉语称赞语中的性别研究)(978-7-03-019885-3)的封面、书脊、题名页等处都出现中文题名及著者姓名,有中文CIP、版权页、序言、摘要、中文提要,含有中文参考文献,甚至正文中还出现个别中文内容,但考虑到图书的主要文种还是应该界定为英文图书。又如,对于有区分不同外文文种的图书馆,宜以主要的文种来界定文种图书,如国内出版的《Foreign Language Studies》(外国语言研究)(978-7-89490-391-4),题名页中文题名在上,英文题名在下,系我国学者撰写的外国语言研究文集,主要是英文,还有几篇是日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出现少量中文,应该界定为英文图书为宜。
2.3.4 外语教学与自学的图书宜界定为中文图书 国内原版图书《英语演讲选评100篇》(978-7-5600-6000-2)“前言”介绍:“我们从2002-2005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半决赛和决赛中挑选了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各50篇,每篇演讲的文字材料后面都附以简短的点评,指出该演讲的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点评和演讲内容都是英文,而且本书的目录、正文(包括演讲的基本原则介绍、演讲建议等)都是英文,如果只从图书正文的文种形式来区分,一定界定为英文书,但笔者认为,从外语教学和学习的角度出发,还是界定为中文图书为宜。
3 国内版外文图书的采编工作
3.1 国内版外文图书采访职责有待明晰
国内版外文图书经常把中文题名用大号字体突出印刷在封面、书脊等处,容易造成“中文图书错架混进外文书厅,图书馆藏杂乱无章”的错觉。这种外表特征中文化的情况给图书馆现场采访也造成一定的困难,往往导致未能及时正确判明文种而造成错过选择的机会或采购不恰当的复本量。此外,征订目录都是与中文图书混杂编排在一起,采用中文题名,与中文图书一样的采访途径,与目前图书馆文献采访一般按文种区分中文图书采访与外文图书采访的分工现状不吻合,很容易造成中文图书采访人员认为是额外负担,而外文图书采访人员又爱莫能助,成为谁也不愿办理的图书采访三角地带。由于业务缺乏沟通,未能很好地协调国内版与国外版外文图书采编,也没有建立完善的链接检索功能,因此,有待分工更为合理的采编业务职责岗位的设置。
3.2 授权影印版图书的国内拆分出版及跳页现象
有的授权影印版图书在国内拆分出版,如清华版双语教学用书《Microelectronics Circuit Analysis and De-sign》(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978-7-302-15684-0)就是根据国内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的特点,在国内出版时一个题名下按多卷书形式出版三分册,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就要注意完整采购和编目。大多数双语教材都进行改编,但一般不改编正文的实质内容,只是删除部分内容,如《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Manage-ment》(面向管理的数量分析)(978-7-301-12838-1)就删除了原书3章,并且“编辑在对原版图书进行删节、重新编排页码的同时,为了便于读者使用索引等,仍保留了原书的页码(在每页正文的上面)”。这类书的出版特点应引起采编部门的重视,虽然每页的下面有重新排列的页码,但图书验收人员如果没有详细了解本书改编影印的特点,一看到正文每页上面的页码,容易误解为图书缺页。有的改编版影印图书甚至没有重新排列页码,如《International Management》(国际管理)(978-7-111-20801-3)就出现跳页的现象,“因为文中提到的页码或内容有可能已被删掉……”,也造成图书著录的“页数”项不准确。
3.3 国内版外文图书书目数据著录注意事项
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正题名是检索识别图书的最重要标志,因此,我们一贯非常重视题名检索点的设置。ISBD规定:“如果题名用不同的语言和/或文字,正题名应是资源内容或主要部分所用语言和/或文字的题名”。国内版外文图书应该著录外文题名为正题名,把中文题名著录为并列题名,并分别提供检索点。授权影印版图书编目数据要尽量提供原书的题名、ISBN等检索点,以备国外原版图书采访时查重。要建立国外原版外文图书、授权影印版图书、引进翻译版图书的机读目录数据联接,例如,上面列举的引进版外文图书《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From Journeymanto Master》(程序员修炼之道)(978-7-115-15566-5)于2003年出版,在2004年又出版翻译本,图书馆机读目录编制应该进行有效链接。授权影印版图书出版发行项应该客观著录,即不要把出版地和出版者进行翻译;许多授权影印版图书都系丛书之一,丛编项也宜如实著录,无须再翻译。这可以说也是授权影印版图书编目数据区别于国外出版外文图书的一个特色。笔者认为,版本项应该是与出版发行项对应的,出版发行项著录了国内授权影印出版社与出版时间,版本项就不应该著录原版版本,原版版本应该与原版的其他信息一起著录在附注项,即USMARC的“534 Original Version Note”字段,且一般以“$P Reprint.Originally published:”子字段开始。
4 进一步的建议与设想
通过本文的图书实例分析和研讨,笔者认为针对国内图书出版的形式日渐多样化,中外文交织在一起, 中外文图书的采访渠道逐步交融等实际情况,各图书馆中外文图书界定无法统一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而且,人为地把相同学科内容的图书按文种分散典藏于不同的书库,且不同文种馆藏的排架方式、借阅规则都不一样,给读者借阅同一个学科的图书设置了很多障碍。再之,往往因为把外文图书区分馆藏,减少了读者借阅外文图书的积极性,未能把中文图书与外文图书从内容的学科属性有效联接,造成外文图书借阅量少,馆藏资源浪费。有学者对引进版外文图书入藏外文书厅早就提出忧虑:“因诸多原因,光顾外文书库的读者不多,若又将引进版最新外文书和其它外文书混排在外文书库的‘汪洋大海’中,读者很难发现、查找,也就谈不上充分利用,委实可惜”。
“一切以读者为中心”,图书馆应该从读者对文献需求的角度出发来改革图书馆的业务管理。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主要服务于教师和学生,读者对象外语水平普遍较高,在教学和科研中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多文种文献交流利用已是基本的学术研究要求,更应该从学科门类来区分组织各类型文献,方便教师和学生全面掌握某一学科专业的文献资源。“以学科为标准,将相同学科的知识类集在一起是古今中外各种文献分类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学者在参观考察香港的高校图书馆后在论文中记述:学科文献按分类实行多文种混合排架,读者在一个区域里可以检阅到同一学科的多文种的文献资料,可阅读、复印,也可借出,既方便又省时。有学者更进一步研究指出:“港校馆大多是中外图书混合排架的。究其原因,为便科研和教学参考。这样做与大陆截然不同。各品种图书混排要求管理人员都要具备外文知识,否则就不知如何排架。这给上架、整架带来不便,然而,以读者为重,以研究为重,馆员宁肯自找不便”。
读者需求驱动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动因。高校图书馆正开展“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服务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这是一种有效的整合服务模式。它将传统的基于印本文献的图书馆服务与资源、计算机技术、电子资源整合在一个相对无缝的环境中,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纸本资源的馆藏组织也应该相应变革发展。目前,中西文机读目录格式系统兼容的技术问题普遍得到解决,用CNMARC统一中外文图书采访及编目数据确实可行。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应改革按文种划分图书的管理模式,免去越来越没有积极意义且纠缠不清的图书中外文界定问题,实行按学科类集各类型文献,中外文图书混合采编,混合馆藏排架,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相关热词搜索:外文 中外文 图书 论中外文图书的界定与国内版外文图书的采编工作 图书情报工作 图书情报工作官网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