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国外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针对国外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基础理论、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共享与转化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为我国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方面提供借鉴与启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国外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已经全面展开,但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共享方面遇到一些难题,这些问题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焦点。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述评
〔分类号〕G250
Review on Research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Library Abroad
Zhu MeifangXu ShaotongWang Chunfang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006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situation of research progress of foreign library knowledge management (LKM) in the aspects of basic theor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knowledge sharing and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summaries and evaluates on tha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inspirations for the LKM research in China.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theory studies of LKM abroad have been all-round started, the basic research of LKM is relatively weak, especially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area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knowledge sharing and transformation. The paper lastly points out that these problems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libraryknowledge managementreview
1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兴起以来,其研究范围目前已从商业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如政府机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对图书馆等非赢利性组织开展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本文以4大外文数据库――ARL、EBSCO、Elsevier、ACM为检索对象,对结果剔除后得到了相关文献56篇。下面以这些文献内容为依据,对近几年国外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和研究情况做一个总结与评价。
2基础理论研究
2.1知识管理与图书馆
国外学者对知识管理和图书馆学的关系与归属问题存在较大争议。信息专业人员和图书馆员认为,知识可以通过存储、检索及网络传递等进行管理,所以知识管理属于图书馆学、信息科学的范畴。
一些学者认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存在相似和交叉,但本质不同。Loughridge[1]认为,知识管理从理论到实践与图书馆学、信息管理有很大的差异。知识管理更多强调知识诱导、创造性、团队工作及更多涉及组织战略发展。Michael[2]指出,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学和信息服务中非常重要。然而,几乎没什么人意识到分类学和分类结构是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最基本的研究领域。Bulter[3]认为,许多知识管理工程看似集中在图书馆信息学熟悉的领域,但图书馆员从未首创过知识管理。
笔者认为,知识管理的出现是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出现新的特点是合乎发展逻辑的,不应该把它们分开看待。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学和信息管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们在理论上一脉相承。图书馆不但需要知识管理来发展自己,更有责任去拓展知识管理的应用空间。
2.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与内容
2.2.1含义现有知识管理定义基本上都是从企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强调获取竞争优势,而图书馆是一个相对缺乏竞争的服务环境,图书馆学和信息学研究是一般环境下的知识管理。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需要基础通用的定义作为指导。
此外,图书馆员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存在差异。DavenPort and Cronin[4]指出,大量信息专业人员没有很好地区分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两门学科。Southon等人[5]指出,有些图书馆员和信息专业人员认为知识管理不过是一种描述信息资源管理的流行观点。要加强图书馆员对知识管理工作的理解与认同,也需要一个更为本质的定义。
Holsapple 和Joshi[6]提出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组织实体为完成目标和规划,以增加自身价值的方式,系统的、有目的地拓展、开发与应用可用知识的努力及活动。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具有一般性,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可以以此概念为借鉴。
2.2.2基本内容Lee和Hwa-Wei[7]认为,21世纪图书馆的角色是学习和知识中心,图书馆应该表现出强大的知识管理领导能力。
Holsapple 和Joshi提出了知识管理研究与发展的4个层次:个人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跨组织知识管理、国家知识管理。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从自身发展而言属于组织知识管理,从职能来讲又包含了为个人、组织和国家提供知识管理服务的性质。
既然图书馆知识管理定位在更高的目标,那么就要求它有独特的管理内容。由于国外对图书馆知识管理基础理论研究并不充分,因此在认识图书馆知识管理内容构成方面还需借鉴商业领域的内容。Charlotte[8]等人在文中提到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与信息共享;最佳实践经验的确认与挖掘;智力资本的管理与开发;发展学习型组织;技能培训与发展;整合所有信息和知识资源;促进客户和潜在客户的专业建议。虽然这个内容概括的比较全面,但还不够精炼与通用。笔者认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在内容上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人才结构;知识共享管理,对图书馆内外的知识进行挖掘、转化与传播。
3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要把人作为首要因素来对待。Davenport[9]指出,知识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只有对组织内相关群体给予明确的责任,知识才会被管理好。
3.1馆员能力要求与培养
对图书馆员是否具备领导和执行知识管理能力的问题,国外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一些学者认为图书馆员从事知识管理工作具有一定优势。Broadbent[10]指出,图书馆员在编辑和获取资源方面有优秀的技能,知识管理也并不是为某一领域的团体或组织所独有。Duffy[11]指出,图书馆员应大胆坚持,他们有能力在图书馆中采取正确的知识管理原则。笔者也认为图书馆员在知识信息组织方面有专业优势。
还有学者认为,图书馆员从事知识管理活动,不仅要积极提升知识服务能力,而且要打破自身束缚,重塑职业角色。Charlotte等人指出,对“图书馆员”的认识观念妨碍了他们进入到知识管理的工作部门中去。Klobas[12]认为,图书馆员精通知识传递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很少有机会让他们为组织做贡献。Southon等人[13]认为,信息专业人员的角色存在问题,他们被认为只是组织需要赡养的负担,与企业知识管理人员的活动相比呈边缘化趋势。
面对不利因素,图书馆员必须打破陈旧的知识结构,学习掌握新知识技能。Ron Jantz[14]指出,知识管理将帮助图书馆转变为一个高效的知识共享组织,而馆员的职能是利用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帮助用户找到最优答案或相关资源。David[15]指出,为应对变化,图书馆员的任务应向知识信息存储、检索和传递方面转变。另外,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教育要针对市场需求来调整课程设置,以加强人才适用性。
3.2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
如何将所有人员组织到知识管理体系中去,Pradeepa[16]提出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构想。他认为,馆员独自承担知识管理的重任有困难,比较好的办法是由馆员组建一个知识管理团队。组建团队可采用两种策略:①在图书馆原有行政业务等级结构基础上赋予知识管理功能,这样期刊、读者服务等业务部门的馆员就负责知识管理的各个不同方面,研究馆员担任知识主管的职务;②任命一些老资格的助理馆员从事知识管理各方面的工作,研究馆员仍然承担知识主管的任务。
4知识共享与转化
4.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国外学者对知识共享的研究从显性与隐性两方面展开,尤其注重隐性知识的转化研究。Jan Duffy[17]把显性知识定义为“文献化的、公共的、结构化的、内容固定的、客观具体化可被感知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没有记录下来、有前后联系、动态创立的、内在的和基于经验的,通常存在于人的思想、行动与感知意识当中的知识”。
4.1.1馆员隐性知识的挖掘馆员,特别是学科馆员,除业务知识外,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服务技能。对于馆员的知识可以登记整理、索引排列,并通过创建和维护数据库使这些资源可检索与获取。Lee和Hwa-Wei指出,应对全体馆员的知识和经验加以评估与分享,并建立包含奖励及激励机制的组织文化,鼓励图书馆员通过书写、讨论、演讲、辅导、顾问等形式来共享和传递隐性知识。组织文化应重点强调合作、共享和创新理念。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建立特别兴趣组和聊天室,鼓励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将知识与经验传授给新成员,帮助新人尽快获得经验。
4.1.2读者隐性知识的挖掘用户头脑中存在大量隐性知识,也包含隐私,这就为图书馆员对其挖掘和转化带来了难度。图书馆员应通过与用户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个性化交流来挖掘用户的隐性知识,并通过网络系统存储利用这些知识。Lee和Hwa-Wei指出,图书馆必须对服务记录进行分析,以便尽可能掌握每一位用户的兴趣和需求信息。这些记录包括用户的注册信息、用户调查结果、流通和馆际互借记录、FAQ、电子期刊与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等。此外,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更为完善和人性化的知识服务,使用户产生良性的归属感,才能从根本上赢得用户的隐性知识。
4.2知识共享体系
只有建立起高质量、双赢的知识共享服务体系,才能留住更多人参与知识共享。这种体系最需要的是知识专家和具有最佳实践经验的人。Lemer和Tirole[18]指出,“组织的知识管理如何吸引专家的目光?首先,必须有快速的反馈。其次,组织不仅要提供能够支持在参与者之间快速反馈的软硬件,而且还要奖励那些经常回馈信息的贡献者。”此外,“在吸引专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那些消极的参与者。因为贡献者所影响的群体越壮大,他们的服务动机就越强。虽然知识管理活动需要受众,但对核心知识生产者和管理者还要认真筛选,可以用成员资格制或试用期制来控制。”
4.3障碍与难题
国外不少学者指出,在实际的知识共享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障碍因素。概括起来包括:①员工不情愿分担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所带来的成本;②知识库的知识难以分类和获取,这主要由频繁的数据变化造成的;③组织中的成员倾向于储藏知识经验,以此来保持职位的优势;④组织文化不能全面支持或推动知识共享;⑤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还存在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
5 结论
通过对国外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进展分析,可以看到基础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共享两个方面还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知识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管理对象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让知识管理理论服务于图书馆自身建设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参考文献:
[1]Loughridge B. Knowledge management librarians and information managers:Fad or future.New Library World,1999(100):245-253.
[2]Michael E, Koening D. KM moves beyond the organization:The opportunity for librarians.Information Services & Use,2005(25):87-93.
[3]Bulter Y. Six months in a leaky boat: Issues for Austrian and NI law librarians. The Law Librarian,1998(29):229-233.
[4]Daven P E, Cronin B. Knowledge management: Semantic drifter conceptual shift?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0(41):294-306.
[5]Gray Southon F C, Todd R 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conceptions, challenges and conflicts.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 2001,50(3):259-281.
[6]Holsapple C W, Joshi K D. A formal knowledge management ontology: Conduct, activities, resources, and influenc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55(7):593-612.
[7]Lee Hwa-Wei.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role of libraries.[2007-04-16].http://web.省略/ehost/detail?vid=1& hid=117&sid=2a|4580|-4fb3-4d6e-8d96-9503f45b5f88%40 sessiionmgr107.
[8]Breen C, Farragher A, McQuaid M, et al. New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pportunities in a changing world. Library Review,2002,51(3):127-138.
[9]Davenport T H. Some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Strategy and Business,1998(2):34-40.
[10]Broadbent M. The phenomen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What does it mean to the information profession.Information Outlook,1998(2):23-26.
[11]Duffy J .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records and information managers.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Journal,2001(7):62-66.
[12]Klobas J E.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new millennium organizations:Librarian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Raitt D. Libraries for the New Millennium:Implications of Managers, London:Library Association,2001:39-64.
[13]Gray Southon F C, Todd R J, Seneque M.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ree organizations: An exploratory stud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53(12):1047-1059.
[14]Jantz 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academic libraries:Special tools and processes to support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2001,29(1):33-37.
[15]Stern D.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The implications for data discovery,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libraria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54(12):1138-1140.
[16]Wijetunge P. Adop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by the sri Lankan university librarians in the light of the national policy on university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02(22):93-97.
[17]Duffy J.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be or not to be?.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Journal,2000(11):64-67.
[18]Lerner J, Tirole J. Some simple economics of open source.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2,50(2):197-234.
相关热词搜索:述评 知识管理 图书馆 国外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述评 图书馆知识管理 图书馆管理知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