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竞争情报的理论来源王知津_王知津《竞争情报 》PDF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摘要〕探讨竞争情报理论来源,认为竞争情报理论来源于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情报学相关理论,分析这些理论对竞争情报理论的贡献,归纳竞争情报理论演化过程,提出竞争情报沿两条主线演化:①军政情报理论应用于工商企业,与企业实践中的管理学、经济学理论相融合;②沿着情报学的发展轨迹,在情报学与企业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形成情报学的一门分支。
  〔关键词〕竞争情报 理论来源 军事情报 情报学 理论演化
  〔分类号〕G35
  
  The Theoretical Origin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Wang Zhijin
  Business School,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300071
  Chen Weijun
  Business School,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300071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which the authors think are strategics,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urthermo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se theor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The paper also explains the evolvement proces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theory by a flow chart and concludes tha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s evolvement follows two main clues, one is originated from military and political intelligence, combined with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in its practice, and the other is from information science, as one of its branch.
  〔Keyword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theoretical originmilitary intelligenceinformation sciencetheory evolvement
  
  竞争情报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更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支持,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情报学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可以说,竞争情报是各学科理论相互交融的结果,而且在引进新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着自身理论内涵、方法和技术。竞争情报的理论来源是该学科的理论研究起点,并对学科整体发展提供宏观的指导和理论支持。
  
  1军事学理论
  
  军事学理论来源主要体现在军事情报理论上。从传统意义上说:情报就是指军事情报。我国《辞海》的早期版本将情报释为:“战时关于敌情之报告,曰情报”,“对敌情和其他有关对敌斗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是军事行动的重要依据”,1979年的版本释为:“情报是以侦察手段或其他方法获得的有关敌人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是军事行动的重要依据之一。” 由此可见军事与情报长久的理论渊源,军事情报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为竞争情报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专业人才和技术、方法的支持。
  随着军事情报活动的深入,对intelligence理论的研究也日趋深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期间,交战双方都认识到胜利的取得,不仅需要来自战地环境的情报,还要掌握对手的经济、资源、技术、决策意图等战略情报。二战后,研究人员结合当时的经验对组织的intelligence功能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了政府在军事政治领域情报工作的规律,这些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企业等其他组织的情报活动[1]。专家们较为认同的是:竞争情报兴起的原因之一是军政情报力量向经济技术领域转移,以及军事原理、方法和思想的移植,如C3I(通讯、指挥、控制和情报)原理、孙子兵法思想等的应用。
  冷战结束后,政治、军事情报战转化为经济情报战,世界各国政治、军事情报机构及其情报人员大部分转向经济、技术领域。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许多前政府情报人员或直接进入企业,为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或开办培训学校,为企业培养情报人员,极大地促进了美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发展。比如,曾在法国、柬埔寨和越南为美国招募和培训间谍的W. 德根纳罗、在中央情报局军事情报部门工作了12年的美国西媒小组(West Media Group)战略情报主任托马斯、美国国防情报署的前主任J. 威廉斯都从政府情报部门转入了企业情报部门或企业情报人员培训机构。苏联解体及克格勃解散后,成千上万的前克格勃官员以自己的情报专长创办私人情报机构,对外称为“保安公司”,经营安全保障、情报咨询、情报合作、反经济间谍等方面的业务[2]。在其他国家,很多从事竞争情报的专业人员也是有着军方背景的,他们以特有的职业敏感、良好的专业素养给这个产业增色不少。从竞争情报实践发展来看,有军事情报和国家安全情报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所起的作用引人注目。情报力量和技术的“军转民”对竞争情报的诞生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企业竞争情报借鉴了许多军事情报的思想,虽然两者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军事对抗是一种严格的竞争关系,你输即我赢,我赢即你输,利益不可调和,而商业的目的更多的是创造利益,从这个意义讲,军事情报手段用于企业竞争情报更显得游刃有余。竞争情报目前较为活跃的方法,如:著名的竞争情报循环赫灵模型、OPSEC方法、竞争情报作战室方法、战争游戏法等都是军事领域的经典方法。
  
  2管理学理论
  
  竞争情报说到底是一种管理活动,对信息、人、流程的管理,因此必然涉及到计划、控制、组织、协调、绩效等管理问题,涉及到效率、投入与产出。工商管理、市场学、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等都为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可以说,推动竞争情报理论发展最重要的管理学理论无疑应该是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着手重视战略管理,以哈佛商学院为渊源的一股战略研究热潮风行美国,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成果日益丰厚。此外二战后美国大批高级军官进入企业决策层,在战争中形成的战略思维特质亦随之移植于企业经营过程,这些具有战略管理界背景的竞争情报从业者是推动美国竞争情报发展的主力。所以有人认为美国竞争情报发展是战略管理推动型的,可见战略管理在竞争情报形成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战略管理属企业高层管理活动,其核心是战略决策。战略决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竞争情报,竞争情报是战略管理的基础[3],无论是战略的制定,还是战略的实施和评价,都需要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与竞争战略进行基于信息的搜集、研究及分析。从这一意义上说,竞争情报也是企业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将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相结合的研究,不仅从战略管理的思维上,更是不断借鉴战略管理的最新理论和方法,丰富与充实竞争情报理论的宝库,如战略分析阶段的战略群体图分析法、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SWOT分析法;战略选择阶段的波士顿矩阵(BCG)分析法、战略地位和行动评价模型(SPACE)分析、行业吸引力分析法(竞争能力矩阵分析)等和模型都成为竞争情报分析的基本技术与手段。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先后发表了三部经典性的竞争研究专著,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开创性地将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学理论引入战略研究领域,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性兼容,拓展了战略管理研究的全新视角,成为战略定位学派的集大成者[4]。这三部著作被认为是与竞争情报关系最为密切的竞争理论的研究成果。目前,世界上对于波特的竞争理论虽有争议,但谁也不能否认其在竞争领域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为竞争情报的产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波特的竞争理论可以归纳为产业结构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竞争情报是为企业创造与维持竞争优势提供服务的,创造竞争优势的竞争战略是竞争情报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及最终归宿。波特关于竞争战略的选择理论成为竞争情报策略研究的主要依据,他还为竞争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分析技巧和工具,广泛应用于竞争情报研究,如“五力模型”、“竞争对手分析框架”、“价值链分析”等。他还曾提出建立竞争对手情报系统的必要性及系统设计框架,为竞争对手分析、竞争情报系统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波特的防御、报复、还击等竞争反攻防御理论,为反竞争情报理论和实践提供了观念与方法上的指导。
  1990年,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哈默(G.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公司的核心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开创了战略管理的核心能力理论,被认为是战略管理理论在90年代的最新进展,并很快风靡全球,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核心能力理论从企业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企业竞争力,提出能力是决定企业异质性的根本,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内部那些稀缺、不能被其他企业获得、模仿和替代的资源,尤其是无形资源[4]。核心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企业内部独特资源、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与整合的过程。核心竞争力理论给竞争情报研究者以更大的启迪,他们开始在研究中将核心竞争力分析作为竞争情报分析的关键内容;并认为含有高智能和知识的竞争情报是企业独特的无形资源,从而将竞争情报能力看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更有学者提出竞争情报力的概念,力图借鉴核心能力理论提升企业情报竞争力,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3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竞争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经济学竞争理论往往从竞争环境、政府作用、产业结构等宏观角度来探讨竞争的本质,缺乏对企业竞争实战的指导性。但是能够对竞争情报从业者从竞争内涵、本质上来理解和认识企业竞争、竞争战略提供指导,并为竞争情报理论研究与方法的创新提供源泉。事实上,战略管理学家也正是通过吸收经济学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能从微观上指导企业竞争战略可操作的理论和方法。很多经济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也是竞争情报发展过程中极好的参考资料。
  如对竞争情报有较大影响的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来,纳什、泽尔腾、海萨尼等人使博弈论最终成熟,并作为分析和解决冲突与合作的工具在管理科学、国际政治、生态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5]。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博弈论将竞争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不仅研究其结果,更重要的是研究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产生什么样的竞争行为、竞争方式以及竞争的过程如何。在竞争活动中,博弈参与人之间传递的信息有时就是竞争情报,在没有获得竞争情报以前,参与人只能用概率来估计对方的行为,获得竞争情报则可大大提高决策的成功率。竞争情报活动的对抗性和争夺利益的本质决定了竞争双方的竞争情报与反竞争情报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博弈,决策主体为了利益和生存空间必须通过信息的获取与分析选择最优战略。用博弈论思想研究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能够对竞争行为进行更深入的解释,因此博弈论成为竞争情报理论中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
  再如有学者尝试将西方行为经济学的“有限理性”理论引入竞争情报领域,指出由于自身的局限和外部条件的限制使人们的行为在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完全理性的,因而在竞争情报收集、分析、提供和利用时会出现偏差,也使竞争对手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经济学理论来预测。在竞争中了解自身和竞争对手的有限理性,对于有效地进行竞争情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4情报学理论
  
  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二战以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计算机的问世促进了科技文献工作的产生和开展;此后文献检索理论、标引理论、情报组织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科技情报学的基础,申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等不断被引入,20世纪50年代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性质开始显露。
  早期情报学主要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信息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促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此阶段,在大情报中情报泛指有用的、能用于决策的知识,涉及到的工作包括文献资料工作(知识组织、情报检索)和情报分析工作。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交流、开发利用的效率,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现代情报学愈来愈关心情报在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科领域的应用,特别重视研究情报在微观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情报又可细分为政治情报、经济情报、科技情报、军事情报、社会情报等,但情报学主要关心其共性问题。
  也可以说,竞争情报是情报学(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Science)的重要构成,是情报研究的重要发展。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的核心是intelligence,intelligence既有中文情报的含义,即经过分析的信息,又有智能的含义,即智力和谋略。因此,从广义上来讲,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包含着竞争信息和竞争谋略两大部分[7]。而情报学对竞争情报的贡献更多的体现在竞争信息的收集、组织、处理、分析、传递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目前,情报学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社会调查法、文献计量统计法、系统分析与评价法、历史的研究法、德尔菲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也被广泛应用于竞争情报研究。
  情报学作为竞争情报理论的来源在我国体现的尤为突出,图书情报界人士是推动竞争情报发展的主力,他们基于自身特有的情报敏感和情报能力,将其研究与实践中的理论、方法应用于竞争情报。这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由工商领域、企业界推动有着明显的不同。
  
  5竞争情报理论的演化
  
  从上述竞争情报的理论来源中,可以归纳出竞争情报理论的演化过程以及与情报学的关系(见图1):
  
  图1竞争情报理论演化过程
  
  可见,竞争情报的演化沿着两条主线:①军政情报理论应用于工商企业,与企业实践中的管理学、经济学理论的融合,促成了竞争情报理论的产生与发展;②在情报学与企业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在科技情报和经济情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为情报学的一门分支。因此,竞争情报的研究者主要也由这两类学者和实践者所构成。仅凭情报背景难以“同化”经济学、管理学和军事情报学的研究成果,而经济管理的研究者也需要在研究中加强情报技术和手段的使用,借鉴情报学相关理论。只有从军事情报方法、经济竞争理论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中取经,再结合情报学的信息收集、存储与检索、情报分析技术,才能促进竞争情报理论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对实践的指导,也才能使竞争情报理论获得更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沈丽容.竞争情报――中国企业生存的第四要素.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17.
  [2] 陈维军.企业反竞争情报研究.天津:南开大学,2003.
  [3] 王曰芬,邵凌?,丁晟春.基于信息集成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研究.情报学报,2006,24(3):371-376.
  [4] 陈红星,温兴琦.论新时期波特竞争理论的局限性.商业时代,2006(23):7-8.
  [5] 毛军.博弈论和企业竞争情报.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22(4):290-292.
  [6] 曾忠禄.有限理性与竞争情报.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1):29-32.
  [7] 包昌火,谢新洲.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
  〔作者简介〕 王知津,男,194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5部。
   陈维军,女,1974年生,讲师,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10篇。

相关热词搜索:来源 理论 竞争情报 论竞争情报的理论来源王知津 竞争情报的理论与实践 竞争情报的内部来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