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趣味”】拥挤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有朋友发来短信说看世博的感受,挺有趣:一个字:累;两个字:受累;三个字:太受累;四个字:不看后悔;五个字:看了更后悔;六个字:排不上的馆美;七个字:看与不看都后悔;八个字:年长者请你溜溜腿;九个字:爱尔兰的啤酒就是贵;十个字:沙特阿拉伯馆时间太费;十一字:看不到头密麻麻蠕动的队;十二字:插队在众人鄙视下有点惭愧;十三字:如果你恨谁一定请他去世博会。
都抱怨人满为患、太拥挤,可拥挤不正是我们的趣味和“亮点”所在么?30万、40万、50万……人流一天比一天壮观,一个馆排队三四个小时、七八个小时这不重要,时间(生命)消耗在排队、等候这上面并不重要,能看到多少真正“文明”的东东,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了人流如潮、万人挤兑的壮观场面。
事情再次证明,拥挤是我们世俗文化的一个特质。我们拥有一种“拥挤文化”:
一是营造拥挤。不拥挤不足以“打造”辉煌。我们把平时休息日,移到五一、端午、春节等拼成一个所谓“长假”、“小长假”,就是一种营造拥挤的思维。节假日是用来休憩的,不是用来拥挤流汗的,它应当是分散匀衡的,但我们用行政手段改变它,人为把它集中到一起,将本来错时的人的行为(如旅游、购物),弄成一个整齐划一的“共时性”,造成全民大拥挤。拥挤才热闹,有气氛,且拉动了商机。不拥挤也得把它变得拥挤。
二是偏好拥挤。喜欢扎堆,哪人多往哪赶。马路上有了点什么动静,充满好奇心的“看客”,能围上好几圈。很多大型公共活动的“壮观”预期,建立在人“好热闹”这个基点上。越拥挤的地方人越多,越有人去,这似乎是条“人性定律”。肢体碰撞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挺好玩的事。
三是自豪拥挤。如今感动的事儿多,自豪的事也成串。几乎所有大型公共活动,都将“突破”多少万人次、人流量达到多少多少……之类,列入一种功业统计,作为一种能办事的“成功”目标。你能把一个地方、一个事情弄拥挤了,那你就牛,牛得一塌糊涂。人头攒动、人流如潮、人声鼎沸,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让人壮怀激烈,豪情不已。于是组织者油汗的脸上,浮出憨态可掬的笑容。
我短信回复朋友:“十四字:共享拥挤幸福快乐不得怕苦怕累!”编辑:邱祥吉
相关热词搜索:拥挤 趣味 拥挤的“趣味” 求学校楼梯拥挤趣味警示语 拥挤的趣味 论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