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中的权力、权威及权术】法院专委权力大吗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中国文字就是有意思,有的字词虽然写在纸上、不动声色,但却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扩散力,或形声会意,或玄机暗藏。像焚书坑儒,望文生义便知,其中定有火的无情和惨杀的血腥。历史告诉世人,从焚书到坑儒,就是一次接一次血与火的争斗,是保守势力与新兴势力、集权制与分封制、“百家争鸣”与“罢黜百家”之间展开的博弈。
  
  以史为鉴的两种不同结论
  
  历史是一面镜子。就像秦朝的历史被后人作为镜子一样,从历史中走过来的秦始皇和他的臣民们,也会把前人的历史作为镜子。但在同一镜子面前,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并不一样,由此也产生了不同的政见。
  离秦始皇和他的臣民们最近历史的镜子,就是殷商和周朝了。秦扫灭东方六国之后,丞相王绾以原燕国、齐国、楚国居地较远为由,向秦始皇建议,希望把这些地方分封给秦始皇的各个皇子。秦始皇让群臣来讨论,大家都觉得王绾的建议合情合理。这件事说明,在当时,分封制观点是有很大市场的。对此,廷尉李斯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周武王封了很多同姓子弟,这些人后来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周朝的天子完全失去了控制能力,想管也管不了;秦朝应在全国统一设立郡县,用赋税对皇子和功臣进行赏赐,有利于天下安宁,因而不赞成分封皇子,反对出现新的诸侯。在这个问题上,秦始皇公开支持李斯。
  以史为鉴的两种不同结论,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政体趋向:一种以秦始皇和李斯为代表,维护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郡县制,另一种以王绾为首的群臣为代表,支持以封国建蕃为核心的分封制。
  这次交锋,以秦始皇和李斯的胜利而告终,在中央,建立皇帝直接控制的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里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郡下设县,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免和直接指挥。从此,中央集权制确立,权力牢牢掌握在中央和皇帝手中。
  
  皇帝集权面临挑战
  
  一种旧制度消亡之后,与其相应的思想观念并不会立刻消失;一种新制度确立起来,与其相应的思想观念也并不会立即形成共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涌现出大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和文学游说之士,他们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秦横扫六国之后,包括六国旧贵族在内的豪强都迁徙到咸阳,全国实行郡县制,士子们失去了诸侯割据时的生存条件和活动环境,出路和机会骤然减少,许多都成了无业游民,成了新制度的受害者,自然会怀念旧时、不满现实、是古非今。
  皇子们不是平民百姓,他们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把日子过得富足,还想把权力攥在手里。不少功勋卓著的臣子,也是如此。历朝历代,皇子功臣向皇帝要权力,皇子功臣与皇帝的较量,都是常有的事。秦统一全国后,同样要面临这个问题。实行郡县制,不封王分地,这在秦以前的商朝和周朝是没有的,对皇子功臣们来说,这是他们攫取更大权力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这时,肯定会有替皇子和功臣说话的。
  秦统一中国后,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大臣在讨论秦王赢政的帝号时,说凭他的功业威望,连为人称道的三皇五帝中的五帝都不能与之相比。从这里看,皇帝好像已经是至高无上、一言九鼎了。
  实际情况怎样呢?在以丞相王绾为首的群臣关于在离秦较远的燕齐楚等地分封皇子为王的建议被秦始皇否定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大宴群臣,仆射周青臣对秦始皇歌功颂德,皇帝很高兴,可就在这个场合,博士淳于越(齐人,并非土生土长的秦人)提出了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的建议,还骂周青臣面谀皇帝,不是忠臣。他并没把此前秦始皇反对分封的主张当回事,这显然与中央集权制中皇帝一人独大、至尊无上的本义相违背,当然,也与李斯的主张相违背。这无疑是对皇帝权威的公开挑战,这在专制时期是万万不允许的,更不允许其扩散蔓延。如何在思想上和权力上实现绝对控制,如何维护皇帝和中央的绝对权威,自然是秦始皇和他忠实的追随者李斯要考虑的问题。
  
  “罢黜百家”的火拼版
  
  终究要发生的事,总是有导火索的。
  对淳于越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的建议,李斯大加斥责。他说,在诸侯并争的时候,要广招游学之士,天下统一大定后,百姓就要致力于农工,士子就应学习律令。然而众儒生尊崇私学,是古非今,对国家的律令和朝政妄加评议、诽谤,哗众取宠、博取名声、扰乱民心。他建议,除了史官所藏的秦国史记,别国史书一概烧毁;除了博士官,私人所藏的诸子百家书一律上缴官府;聚谈读书的人斩首,是古非今的人灭族,民间求学要以官吏为师。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实行了焚书令。
  公元前211年,受命寻求长生不老仙药并以种种幌子糊弄过秦始皇的卢生、侯生两个方士,终因找不到仙药而畏罪逃走,逃跑前把秦始皇、秦朝法令和朝中臣子数落一番,说秦始皇刚戾自用、以刑杀树威、对博士们备而不用,把求不到仙药归咎于秦始皇贪恋权势等等。秦始皇大为恼火,知道自己信任和厚遇的人在背地里诽谤自己,还打听到有些儒生在咸阳妖言惑众。于是,他让御史立案,严加审查盘问,把犯禁的四百余人都活埋了。做了这件事,秦始皇不但不掩饰,还非让天下人都知道,以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
  焚书与坑儒,一前一后,一个从精神上“断奶”,一个从肉体上摧残,都与书和读书人有关,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以期巩固政权、维护权威。
  编辑/王春

相关热词搜索:焚书坑儒 权术 权力 焚书坑儒中的权力、权威及权术 焚书坑儒中的权力 焚书坑儒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