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特奥之星杨博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2008年7月,河南,洛阳。残奥火炬传送途中,一个火炬手,精神抖擞,健步如飞。谁能知道,他竟是一个智商只有40左右的残疾人。还记得2007年10月,在上海的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他以一曲《特奥之歌――相信》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国际特奥会创始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先生的妹妹尤妮丝?肯尼迪?施莱佛女士握住他的手,连说了几遍“Thank You”!他就是特奥之星杨博!
在杨博成功的背后,是为了他的成长两次选择离婚的母亲――孙宝云。在父亲和继父先后逃避抚养他的责任时,单身母亲孙宝云却仍对杨博精心照料培养,最终使他走上了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正如杨博的表白:“妈妈为我承担了太多太多,她的不抛弃不放弃,成就了我的现在,妈妈太伟大了!”
不抛弃:智障儿子给她带来别样的路
1987年4月,洛阳市老城区孙宝云的儿子出生了,取名杨博。杨博的出生给孙宝云夫妇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憧憬。杨博一岁的时候,孙宝云发现,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无论声音大小,他根本就没任何反应,只是一个劲地瞪着眼对着一个地方直楞楞地看,有时在1分钟后孩子才会反应过来。在确定孩子不是耳聋后,孙宝云也没把这事放在心里,毕竟孩子还小。
杨博两岁了,但还是不能正常说话。孙宝云带杨博求医时,被告知孩子大脑发育有问题,需要上大医院进一步确诊。
回到家,孙宝云的心情失落到了极点。丈夫在一旁抽着闷烟。难道,自己的孩子就要失去别的孩子所有的快乐吗?孙宝云不甘心。
转眼间,孩子已经5岁了,为了照顾好孩子,孙宝云先后请了10多个保姆,可每个保姆都忍受不了而离开。杨博走路时如果没人扶着,每走两步就会直直地向前倒下去,总是脑门先着地,头上磕出了几个大包。孙宝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为了锻炼孩子的正常生活能力,孙宝云还是忍心让孩子学走路。
夏天的时候,在一次学走路时,杨搏重重地摔倒在地,头部磕在了茶几边缘上,眉骨处划出了一个6公分大小的口子,等孙宝云从厨房出来看到孩子趴在地板上,周围是一大片的血迹。孩子没发出哭声,被吓坏的孙宝云却不由得伤心落泪。
不放弃,母爱伴随孩子一起成长
1992年,孙宝云带着杨博来到了北京儿童医院,诊断结果:杨博智商只有47,不到正常人的一半。医生说,这样的病症没有治疗的办法,只有靠后天的锻炼,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孩子能够自理。
回到洛阳后,孙宝云独自一人来到洛河滩放声大哭,那是一种希望破灭后的宣泄。泪水很快哭干了,孙宝云开始冷静下来,思考她和孩子的未来。
随后,孙宝云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把在石棉瓦厂的工作也辞了。可就是在这最艰难的时候,丈夫选择了和孙宝云离婚。没有了经济来源,孙宝云不得不靠打零工维持她和孩子的日常生活。
“当时,连死的心都有了,但看到孩子给我带来的哪怕一点点的成长中的快乐,我就有了信心。”处在生活困境中的孙宝云选择了坚强。
跑业务工作给孙宝云照顾杨博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没有业务时,她就有意识地带着杨博上街,让他多看看行人,锻炼他的反应能力。
孙宝云家附近,有个休闲广场,广场上有一群武术爱好者,每天在那里切磋交流。杨博会蹲在一边用心看,回到家有时还比划几个动作,这一举动给孙宝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并考虑让杨博加入广场武术队。
其实,广场武术队的苏教练经常看到孙宝云带杨博来,也有意把他收入队中。得知杨博智障时,苏教练不但没有为难孙宝云,还安慰她说,这样的孩子练武术不怕吃苦,通过武术训练,可以提高他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胆识,肯定对杨博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此后,不管刮风下雨,杨博总会第一个到场,成了武术爱好者中最肯吃苦的一个,3年的时间,杨博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会了武术中的几套基本套路,身体的协调性大大提高,个子也比同龄的伙伴高。起初,每次去练武术时,需要孙宝云接送。后来,孙宝云慢慢玩起了“失踪”,当杨博走错了方向时她就会适时地出现,引导孩子回家。再后来,杨博就不用天天接送了。加上和武术班伙伴们的交流,杨博的语言能力也提高很快,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眼看着别的孩子都在上学,可杨博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孙宝云急在心里。后来,孙宝云得知洛阳有个专门培养智障孩子的培智学校,就把他送到了那里。与此同时,为了让杨博更好地得到锻炼,孙宝云还为他报名参加了游泳培训班。
学习游泳的时候,教练规定先要在水中憋气,杨博完全按照教练的指导,一点也不偷懒,但每次回到家后,杨博就冲着孙宝云喊耳朵疼。孙宝云带着孩子到医院一检查,竟是耳朵严重发炎,噪音分贝相当于90万分贝,通俗地讲就是相当于杨博的耳朵里天天在过火车一样。为了筹集给孩子看病的钱,孙宝云忍痛把房子卖了。
即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刻,生性坚强的孙宝云也从不放弃希望,将所有的智慧和精力都放在教育孩子身上。在她的教育下,杨博3岁多会说话,8岁学会自己吃饭,12岁学会穿衣服,虽然不能和正常孩子相比,但在智障孩子中已属佼佼者。儿子生活能够基本自理后,孙宝云又“逼”着他打篮球、打乒乓球、学武术,同时学习电子琴、爵士鼓和唱歌。
从2002年起,杨博开始凭借练就的文体才能参加每两年一次的特奥会。付出无数汗水后,孙宝云的努力获得了回报,杨博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代表河南队获得第二届中国特奥会篮球比赛银牌(集体);在东亚区乒乓球大赛中获得个人赛金牌、双打铜牌;他演奏的电子琴节目获得2004年全国少儿才艺大赛西乐类金奖、2005年中日韩国际文化交流比赛西乐类金奖和2006年全国优秀特长生大赛西乐金奖;2006年,杨博成为“全国特奥运动员领袖”,成为在古都小有名气的“特奥明星”;2007年上海世界特奥会上,杨博获得了乒乓球比赛铜牌。
2004年7月,在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艺术风采大赛上,杨博的电子琴独奏《编花篮》夺得西乐类金奖,在近百名选手中,他是唯一的智障选手。2007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优秀特长生比赛中,杨博夺得一等奖,也是唯一一名残疾选手。
幸福成长:孙宝云是儿子坚强的臂膀
杨博的出色表演不仅吸引了参加特奥会的各国人士,也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关注。
2007年9月上旬,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晚会“让关爱点燃希望”活动录制现场。洛阳智障歌手杨博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在舞台上一人身兼三职:一会儿弹奏悠扬的电子琴,一会儿表演强劲的爵士鼓,同时演唱《特奥之歌――祝你快乐》。台下观众在热泪盈眶的同时,也理解了特奥运动的宗旨和意义。
2008年7月,杨博成为残奥会的火炬手后,就没有轻松过,每天6点就起床,上午坚持练声乐、练琴、练爵士鼓,下午练武术,晚上还要加课。他希望自己在下一届的特奥会上获得好成绩!
回首过去,孙宝云这个单身母亲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照顾杨博身上,依靠打零工和做小生意维持生计。与智障儿10多年来的相处,精神上的苦闷、生活上的窘迫、前途的渺茫,让孙宝云回忆起来泪水涟涟,对其中的细节不忍心回首。她淡淡地说:“直到现在,我仍常常被噩梦惊醒,一个人流着泪,呆呆地坐到天亮。”杨博的成功,为孙宝云带来的是更多的快乐,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杨博的成功会为所有的智障患者家庭打开一片新天地……
相关热词搜索:之星 杨博 特奥之星杨博 昆明特奥星钢化玻璃厂 特奥之星杨博doc下载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