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物资发放追踪:寿光赈灾物资接收点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之后,各地捐赠以及国家调拨的赈灾物资如帐篷、食品等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这些赈灾物资的分配发放是基于什么原则?它们流向何方?是否真正用在受灾群众身上?
30顶帐篷数小时到位
因为大地震基本上把灾区里的房子摧毁了,剩下的也大多是摇摇欲坠、无人敢住的危房。随后,灾区又遇到雨天和高温天气,帐篷在地震重灾区里一时成了“奢侈品”,帐篷的发放分配牵动着众人的心。
本刊记者选择了地震重灾区德阳市下辖的绵竹市,就帐篷的接收和发放情况进行了跟踪采访。
中国红十字会接收到某国际组织捐赠灾区的402顶帐篷后,16日晚上10点包机空运到成都双流机场。
德阳市红十字会会长邱绵山在5月17日接到四川省红十字会的电话,要求他必须在17日把这批帐篷里的30顶帐篷送到地震重灾区――与地震中心汶川仅一山之隔的绵竹市汉旺镇,其中20顶给汉旺镇武都卫生院,10顶给夏骡子骨科医院。
5月17日晚,这批帐篷运到了德阳市红十字会,邱绵山签收后,根据德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安排,让人把其中一部分马上送重灾区什邡市,另一部分则自己带队运往另一个重灾区绵竹市。
在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物资接受点放下一部分帐篷后,邱绵山继续跟车带着30顶帐篷在午夜赶到了汉旺镇。在随车的红十字会人员的帮助下,30顶帐篷很快在武都卫生院和夏骡子骨科医院附近搭起来了。
5月18日,某国际组织派出的验收组来到汉旺镇,他们看见这些带有自己组织标志的白色帐篷已经搭建起来,就对德阳红十字会的人伸出了大拇指:“很好,你们的速度真快!”
由于这些帐篷的及时到来和搭建,数千名陆续从废墟里抢救出来的伤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快步穿过几幢摇摇欲坠的危楼,记者随夏骡子骨科医院院长夏万荣,来到用某国际组织捐助的10顶帐篷和部分民政救济帐篷建起的帐篷医院。地震后,这所帐篷医院的医护人员从摇摇欲坠的医院大楼里转移出了几十个病人,目前这个医院已经救治了几百个在地震中受伤的人。
武都卫生院是汉旺镇里的一所国有医院,自地震后这所医院就成了危楼,记者看见在医院大楼上上面写着“危楼,请勿靠近”的字样。现在这所医院也成了帐篷医院。院长李锐告诉记者,这20顶帐篷的一部分住着医务人员,一部分住着上百个受轻伤的病人,一部分住着一些志愿者,因为村里的村民受灾严重,没有地方住,就支援了他们两顶帐篷。自地震后,他们已经收治了3600多名伤员了。
帐篷短缺:机关干部一律不许领
与汶川仅仅一山之隔的绵竹市在这次地震中,其下辖的21个乡镇中的80%遭到了毁灭性的重创,受灾人数高达50万。绵竹市孝德镇高兴村党支部书记邱鑫海告诉本刊记者:“我们村有2039户人家,共计5621人,在大地震中已经有5人死亡,50多人受伤。现在已经领到300个帐篷,缺口还很大。”孝德镇还需要1000多顶帐篷才能基本满足受灾群众的需求。而整个绵竹市的帐篷需求量则更大,所以,只要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一接到省市调拨的帐篷,就会迅速按照各地的需求分发下去。
孝德镇在5月18日从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到了167个帐篷,其中国外捐赠的帐篷68个。很快,这些帐篷按照镇里制定的统一发放标准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里。“帐篷要先给房子已经倒塌的特困户、贫困户,孤寡老人,残疾户,孕妇,家有婴儿的,家有80岁以上老人的,家有伤者的,家有死者的。先发给群众,后发给党员干部,还要在村组公示。”孝德镇镇长陈文钢告诉本刊记者。
由于前期帐篷严重供不应求,绵竹市规定,除特殊的工作需要外,机关干部及其家属一律不许领帐篷,要先满足受灾群众的需求,绵竹市的帐篷发放要经市长签字。而绵竹市的机关干部在地震前的住房几乎成了危房,无人敢住。对于这个规定,绵竹一位机关干部是这样认为的,“在这个特殊时期,作为党员干部,要把方便让给群众,应该让受灾的群众住得好一些。”绵竹市剑南镇的受灾群众刘蓉说:“这个规定好,只是亏了我们的党员干部,他们也受了灾。党员干部做出表率,总想着大家,吃苦在前,不与群众争东西,群众从心里表示感激。”
记者在孝德镇高兴村9组的一份帐篷发放清单上看见了16个领取人的签名。而这批帐篷的发放情况是这样的:3户残疾人,6户家有80岁以上的老人,2户家有死者,2户家有孕妇,2户家有伤者,1个是孤寡老人。一位领取了帐篷的村民何兴川告诉记者,“我的房子被地震震垮,不能住人了,村里就让我这个特困户领了一个帐篷,我很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
邱鑫海说:“现在是非常时期,张榜公布不太现实,我们就在广播里进行公布,等情况好转,我们还要进行张榜公示。”
领一瓶矿泉水也要签字
因为这场大地震突如其来,受灾面广,一时让人猝不及防。刚开始,各地捐赠物资源源不断运到灾区,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一时被打乱,在物资尤其是食品的接收和发放上显得有些凌乱。但很快这种情形发生了改观,随着各类规范化措施的出台,物资接收和发放变得有序起来。现在连领取一瓶矿泉水也要由领取人签字。
因为赈灾物资的大量到来,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物资调配中心经常忙成一片,但登记点、入库点、发放点全部有序进行。“目前我们已经接收了56大类物资捐助,大到呼吸机、帐篷,小到蜡纸、纱布,凡是捐赠到我们这里的东西,都要登记造册,方便发放和监管。”都江堰市委组织部长、物资调配中心总指挥姜科说。据他介绍,物资调配中心一共有9个小组,从引导、登记到最后的车辆派遣、库房管理,24小时不间断工作。从5月14日开始,就由该市下属的每个镇根据自身受灾情况,向指挥中心打需求报告,然后被批准的申请表迅速送到调配中心,再由这里来调度车辆并及时分发;从26日开始,物资发放从前期的“按需分配”转向“定量定向”。
在都江堰市幸福镇莲花社区安置点共有1200余名受灾群众,现在他们每天定时接收食物,保证有饭吃、有房住、有干净水喝。在这个安置点,为方便食物发放,每16顶帐篷中居住的近百号人中,会选一个组长来统一收集、反馈群众需求意见,负责发放。
第12组组长高清秀说:“发放救灾物资可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而是责任重大。”自从18日来,经高清秀手发放出去的有饮用水、方便面、牛奶、火腿肠、被褥等物品。“对人数的统计要每日更新,凡是转移或者搬出安置点的人,要及时汇报;每两天领一次方便面和矿泉水;对60岁老人发的牛奶要加量;新鲜蔬菜要统筹安排;发放到户后,实名制接收,不重领、不多领、不少领……”高清秀早已将发放程序牢记在心。
监督无缝覆盖
实际上,在各地接收发放捐赠款物的同时,围绕帐篷等物资资金而展开的监督也及时在省市县乡村同步进行。
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及时派出了10个小组到各捐助款物接受点进行监督,并向社会公开招募监督者。中国红十字会对待每一笔捐赠要填10张表格,四川省红十字会将捐赠款物全部上网公示。
德阳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邹立告诉本刊记者,对于帐篷等抗震救灾物资和资金的接收、分配和发放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德阳市已经派出了纪监、财政、审计等6个监督小组介入了捐赠物资资金的接收、管理、分配环节,并且对物资资金的接收情况,分配的标准、时间、形式进行公示,向社会公布。
5月28日,本刊记者在绵竹市发现,该市在接受、发放捐赠款物的各个环节都派了监督员,监督员中有纪检监察干部,也有社会监督员。记者到绵竹市101物资接收点采访时,就遇到了挂着监督员牌子的该市纪委常委徐顺铨和一个社会监督员正在现场监督捐赠物资的进出。
相关热词搜索:赈灾 发放 追踪 赈灾物资发放追踪 赈灾物资 消逝的光芒赈灾物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