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排头 当官的派头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历史回眸 点击:
从表面上看,当官的派头似乎只是官员道德素质在官员身上的一种个性化表现,与权势不太相干;但往深里看,当官的派头实质上是对权势的一种炫耀。 社会历史治乱兴衰的发展变化同人们的道德风尚密切相关,一个政权的气数首先取决于社会管理层道德风尚的演变。如果我们的各级官员都变得追求“派头”了,那只能说明追逐和炫耀权势成了官员的“道德风尚”。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中国人自古便“以吏为师”,当官的追求“派头”,势必形成污浊的政风,也势必对民风产生恶劣的影响,从而使整个社会风气遭到破坏,危及政权,祸及国家,殃及人民。
因此,我们不能不正视当官的派头问题。
我当官 我派头
什么是当官的派头?看起来有官威,说的话是官话,端出一副官架子,这就是官员派头。
当了官,就“须仰视得见”。看人睥睨斜视,说话拿腔拿调,巡视前呼后拥,甚至警车开道,生生地把自己与老百姓拉开了距离。这是“工作派头”。
当了官,就以为成了“天才”以至“全才”,什么都懂。一开口就成了“理论”,一动笔就成了“著作”。不管什么会什么活动,都可以去作“重要指示”。什么科学技术,什么专业学术,什么论证研讨,当了官就都无师自通了。这是“学习派头”。
没有几个大款朋友,还算什么“官”?不出入高档会所,还做什么“官”?不找一两个情人,还当什么“官”?这些都是个人生活上的小事,犯不着上纲上线。不就是吃了几顿海鲜、喝了几瓶茅台、穿了几身名牌、坐了几辆轿车、玩了几趟名胜、赌了几回牌局、睡了几个美女吗?别动不动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说得多难听。改革开放的成果大家享受,难道惟独我们当官的就不能享受吗?这是“生活派头”。
派头是怎样炼成的
当官的派头不是哪个官员一生下来就有的,也不是一两天就学得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从我们的党政官员中涌现了一大批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式的好干部,也形成了一股清廉、亲民、朴素的新政风。但是,“铁打江山五十年”、“太平盛世二十年”,政权的日益巩固,经济的长期繁荣,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先富阶层消费方式的刺激,一些官员渐渐忘记了当官的根本宗旨,渐渐地讲起了排场,比起了阔气,摆起了架子。更有甚者,少数成了既得利益者的官员,更将领导岗位和手中的权力看成是为自己谋私利、耍特权、抖威风的私有资产和特殊工具,“派头”也就玩到了极致。
两千年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官本位”根深蒂固,老百姓仰视“权力”,崇尚备至。因此,少数官员耍派头,风光无限,许多老百姓不仅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特权的存在与炫耀,甚至莫名其妙有一种艳羡心理,以此作为最大的价值追求教育自己的后代“学而优则仕”。这就从客观上形成了一种社会认同以至放纵、崇尚当官派头的“温室效应”。
官员的派头还离不开体制的庇护。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以德治国,道德成为政府控制社会各阶层,平衡矛盾冲突的手段,政治化了的道德担负起本应由法律承担的职责。在没有法律和制度的有效制约下,政治的清明与否全系于官员的品德、操守。今天,我国虽然在逐渐走进法治社会,但目前的各种规章制度,尚不能全面而具体地对官员的言行加以规范。在现有的体制下,官员处在一个封闭型的体系空间,游离于社会的监督外,官员享受着某种“特殊权利”,无形中促成了一些官员对公民权利意识的淡漠,对法律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的淡漠,主人意识、权力意识、等级意识和优越感的极度膨胀。这样一来,当官的讲派头就有了舞台有了市场,也有了“通行证”和“保护伞”。
派头派生苦头
既然当官的派头是炫耀权势的一种表现,那么,派头派生出苦头也就成了必然。
苦头之一:损害干群关系。官员有了派头,就会高高在上,就会脱离群众,就会有被架空的危险。老百姓就会觉得,什么为人民服务,什么先进性,都只是“说唱”。久而久之,无血肉相连之情,有离心离德之忧。
苦头之二:助长了官场腐败和官场陋习。当官的派头需要一定的资本作支撑,派头越大,需要的资本越多。在官场,一旦讲派头成为官员的一种追求,一些官员一定会将手中的权力市场化,进行或明或暗的权钱交易,从而形成派头与腐败互为因果、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恶性循环”。同时,由于官场内部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派头”这种无形资本在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帮助对方谋取某种权利时,常常会起到一种独特的作用。于是,官官相护、任人唯亲、趋炎附势、织关系网、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等官场陋习就会蔓延开来。
苦头之三:玷污了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当官的讲派头,老百姓崇尚当官的派头,不良的政风催生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从而玷污了人们的精神。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正在艰难地向前推进,当官的派头一流行一影响,不仅为民主与法制建设增添了难度,而且对日渐淡化的“官本位”意识又打了一针强心剂,为政治体制的改革增加了阻力。这对我国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和推进是极为不利的。
卢梭说:“当风俗一旦确立,偏见一旦生根,再想加以改造就是一件危险而徒劳的事情了。”所幸的是,我们的官员讲派头的风气还只是一种现象和趋势,并未“生根”,“改造”以至根除还来得及。
要根除当官的派头,宗旨教育、道德教化是不可少的,但这还只是内在的软约束;更重要的是改革现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把官员的公仆意识和对政治的责任伦理意识法制化,营造制约权力的法律、制度环境。这样,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者就不会产生,即使产生了也会被及时铲掉,当官的派头也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也没有了市场。当官的没有派头,我们这个社会不是更开明、更清明、更文明了吗?
热点文章阅读